河源市紫金县的自然资源
紫金旅游资源介绍

河源市紫金县旅游资源介绍一、紫金县的地理环境:紫金县位于东经114°40′一115°30′,北纬23°10′一23°45′,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
全县境域:东西长88.6公里;南北宽64公里;全县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
紫金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约30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3.98%,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面山峦重叠,地势较高;中部较低并向东西两翼倾斜,构成马鞍形,分别归属不同流向的两条水系(东江水系和韩江水系)。
东南部武顿山为最高峰,海拔1233米:西部古竹江口为最低点,海拔50米,县城为140.8米,全县平均海拔300米。
紫金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以2--3月为春季,4--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月—次年1月为冬季。
春季冷暖交替,气温较低,多为低温阴雨。
夏季高温高湿多雨。
秋季冷空气活动加强并逐渐影响本县,气温下降,降雨减少。
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间歇性出现霜冻、冰冻。
二、紫金县的历史背景:紫金古称永安县,民国改称紫金县。
建县前,分属长乐(今五华县)、归善县(今惠阳市)地。
明朝嘉靖年间,境域内农民起义、矿工起义不断,其中青溪磜头山矿工起义持续二十余年,范围延及兴宁、长乐、程乡(今梅县)、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归善、东莞,均以归善县、宽得都及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兵进行第五次征剿,镇压了起义。
为确保安靖,明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流域)共三都建立永安县,意即永远安定,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
因该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同名,且其建县早于本县117年(福建永安县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民国三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以县城有紫金山而命名。
河源紫金景区景点介绍

河源紫金景区景点介绍
河源紫金县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比较知名的景点:
1. 越王山风景区:位于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的东江河畔,方圆两平方公里。
它属于丹霞地貌,由数十个石山组成,险峻而秀美。
主峰海拔316米,四面绝壁,谷底及山脚植被茂盛,一片苍翠。
沿着山中总长十多公里的环山游览栈道前行,又可以重温一下山脚的快乐,而忘却了攀登途中的辛苦。
2. 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位于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幸福村。
这里的温泉水质非常好,鱼也非常鲜美。
此外,还有正宗的印尼技师Spa和中餐厅的客家菜出品不赖,让人轻松休闲护肤。
3. 紫金观:是紫金县的一个著名道教圣地。
4. 紫金中坝孙中山祖籍纪念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祖籍之地。
5. 桂山石楼、苏区革命遗址群、庙祖石南母寺、天子嶂、紫金中山公园、武顿山等也是值得一游的景点。
广东省紫金县银场地区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

广东省紫金县银场地区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作者:李奕旺陆玉德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广东紫金银场地区的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银场地区的铅多金属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并对银场地区的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为本区今后找矿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基础地质参考依据。
关键词:紫金县;银场;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仅见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蓝塘群(TJL)和第四系(Q)出露(图1)。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蓝塘群(TJL):大面积分布于工作区内,总体展布方向为北北东向,倾向北西西或南东东,倾角20°~70°,最大80°。
下部岩性主要由黑色碳质页岩及灰黑色碳质泥质页岩所组成,并夹有粉砂质泥质页岩及中粒-细粒白云母砂岩;上部逐渐过渡为深灰黑色、灰黑色粉砂泥质页岩(具条带构造者称为条带状页岩)砂质页岩夹有灰黑色泥质页岩和中粒及细粒含云母砂岩,以及灰黑色泥质碳质页岩。
厚度﹥1650m。
第四系(Q):小面积出露于矿区的南西部,为冲积、坡积层,主要为粘土、砂砾岩等,河流冲积层发育有丰富的砂锡矿。
1.2构造本区褶皱构造不发育,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主要有紫金大断裂和F1、F2、F3断裂。
紫金大断裂:出露于本区的北西部,全长>80km,宽约15m~20m,走向NE 45°~50°,倾向SE,倾角60°~80°,上盘为蓝塘群,下盘为燕山期花岗岩。
该构造为压扭性高角度逆断层,主要由热液石英岩、硅化碎裂岩组成,在断裂面的附近岩石发生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和片理化,片理产状与断层面产状一致,片理化向两侧逐渐消失。
F1断裂:出露于工作区的中部,断续出露长约1.5km,露头宽0.5m~1m。
走向NE 30°~35°,傾向NW,倾角65°~70°。
其上、下盘均为蓝塘群地层,断层充填物主要为灰白色石英岩,见有硅化、褐铁矿化、铅锌矿化。
河源森林资源

河源森林资源河源市可用林业资源1.全市有林业用地1832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8.3%,排名全省第三,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11.2%;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800.37万亩;森林蓄积量4778.5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35亿元;森林覆盖率71.8%,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源城、东源、连平、紫金为省级林业生态县区。
2.如果按单纯的经济价值计算,一亩森林每年可吸收2.5吨二氧化碳量,河源森林资源一年吸碳量可达4500万吨,交易价值达4.8亿欧元。
3.新一轮绿化广东,更注重推动林业建设从量的恢复向质的提升转变。
因此,我们要做的,应是对现有的地方推动林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森林生态功能的整体提升。
4.作为林业大市,河源林业产业尤其是特色生态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地产出率低,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例不到10%,是我市农村经济效益较低的行业,与林业大市的身份不相符。
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林业产业。
5.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不是掠夺,而是打造特色生态林业产业体系,让“母鸡生蛋”。
森林围村(万村绿)、围路、围镇、围城,在绿水青山上崛起一座座“金山银山”。
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
河源森林碳汇价值4.8亿欧元地球在年年变暖,使地球变暖的“祸根”,不是太阳,也不是地球本身,而是我们人类。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候的变化。
广植树,降温度。
生长出大量的森林树木可以让地球恢复到最佳状态。
而且,谁捷足先登,哪个地方林相美、空气好,那里的人民就率先享受“低碳生活”。
当CO2、SO2排放权交易一旦使空气成为交易对象,“碳交易”(注:温室气体减排权成为一种商品,形成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称为“碳交易”)、“买空卖空”时代就会来临,人们就会进入“低碳经济”社会。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预计2008年—2012年间,全球因发展低碳经济而形成的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08年成交总额为1263.45亿美元,2012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紫金县简介

紫金县简介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4°40′-115°30′,北纬 23°10′-23°45′。
东接五华县,东 南与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南与惠东县相邻,西南与 惠阳市惠城区相接,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邻,西北与河源市 源城区相接,北与东源县交界。
全县境域:东至南岭镇东溪 村蕉窝,西至古竹镇江口村,南至上义镇搼蓬村,北至白溪 管理区燕子岩。
东西长 88.6 千米,南北宽 64 千米。
总面积 3619 平方千米(简册)/3627 平方千米(1994 年土地详查 面积 3621.24 平方千米) 。
全县八成以上为山岭、丘陵,素 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紫金交通图中文名称: 行政区类 别: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紫金县 县 广东省河源市 辖 20 个镇 紫城镇 0762地理位置: 面积: 人口: 气候条件: 代码: 拼音: 邮政区码: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 3621.24 平方千米(1994) 785593 人(2002) 亚热带季风气候 441621 Zǐjīn Xiàn 517400历史沿革建置沿革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 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 宋元为归善(今惠阳)、长乐(今五华)两县地。
明隆庆三 年(1569 年)置永安广东紫金县孙中山祖籍纪念馆 县,属惠州府。
民国元年(1912 年)属广东省都督府, 民国 3 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 15 年隶属东 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 26 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 38 年(1949 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 年 5 月紫金县解 放,隶属于东江专区。
1952 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 年隶 属惠阳专区, 1959 年改属汕头专区, 1963 年复属惠阳地区, 1988 年改属河源市。
浅析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诱因

浅析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诱因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而在地质灾害中,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种类常常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危害。
广东省河源市的紫金县,地处丘陵山地,地形多变,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地质灾害频发。
本文将对紫金县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诱因进行浅析,希望对相关部门及群众引起重视和警惕。
一、主要地质灾害类型1.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指山体由于各种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层,受重力作用而发生向下滑移的地质现象。
紫金县地处丘陵山地,地势复杂,山坡陡峭,土壤松软,地质构造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山体滑坡是一个重点防范对象。
2. 崩塌崩塌是指山坡或山脚因受降水、震动、人为开挖等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坡体下滑或向下倾倒的现象。
紫金县的地形多变,降雨较多,土壤松软,地质条件不稳定,崩塌灾害频发。
尤其是在降雨季节,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更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3.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山间沟谷内发生的泥浆石块混合物流动的现象,是由于强降雨引起山坡土石松动,形成泥石流体。
紫金县地处丘陵山地,多为急流的山沟峡谷地带,地势陡峭,土层松软脆弱,降雨后易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不仅造成山区土地的破坏,还可能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二、地质灾害诱因1. 自然因素紫金县地处丘陵山地,山体地形多变,地质条件复杂,降雨较多,气候多变,这些自然因素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
降雨的作用下,山体容易发生松动,土壤的流动性增强,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
2. 人为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紫金县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土地的开发,可能会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紫金县林下鸡骨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紫金县林下鸡骨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紫金县林下鸡骨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林下鸡骨草现状对策紫金县地处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42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16万亩,商品林地面积308万亩,是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全年平均气温20℃~29℃,属亚热带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鸡骨草是紫金县的乡土植物,又名红鸡草、黄食草、广东相思子;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等功能,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风湿骨痛等病症。
随着国内外对鸡骨草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资源减少,因此,人工种植鸡骨草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紫金县的县情、林情,现将紫金县林下鸡骨草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措施阐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紫金县林下鸡骨草现状紫金县具有林下种植鸡骨草的历史传统,其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种植面积小,分部零星。
据调查,紫金县林下种植鸡骨草的面积只为0.8万亩,大多都为零星种植,没有规模。
(2)种植地规划不科学,产值低下。
由于林下种植鸡骨草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一些农户或企业盲目的开展林下种植,但,他们大多没有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林下种植,因此,效益不高,浪费资源。
2 林下种植鸡骨草的工作措施为提高林地产值,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林下种植鸡骨草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我认为必须要用现代林业的思想来经营。
(1)加强宣传,规范引导。
通过科普宣传,科学讲究等方式,深入广泛的宣传林下种植鸡骨草的发展前途,正确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种植鸡骨草。
(2)积极扶持,强化服务。
为促进林下种植鸡骨草事业的发展,政府应把符合条件的示范户和种植大户列为优先支持对象和重点扶持的对象,实行税权和信贷优惠政策,以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为种植基地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并及时为种植基地提供市场信息,努力做好购销服务工作。
介绍紫金地点的文章作文

介绍紫金地点的文章作文《魅力紫金》在广东省的东北部,有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紫金县。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紫金县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这里有巍峨的武顿山,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登上山顶,俯瞰四周,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还有美丽的白溪水库,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群山环绕,景色宜人。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
除了自然风光,紫金县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紫金县是孙中山先生的祖籍地,这里保存着许多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例如,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家族历史和革命事迹,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紫金县还有着悠久的客家文化,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些围屋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
紫金县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
这里的客家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而闻名。
比如,紫金八刀汤,选用猪身上的八个部位,经过精心烹制而成,汤鲜味美,营养丰富。
还有紫金牛肉丸,口感嫩滑,弹性十足,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紫金县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和特色农产品,如紫金辣椒酱、紫金春甜桔等,让你品尝到地道的紫金味道。
在紫金县,你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紫金县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节。
届时,大街小巷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人们身着盛装,手持花灯,游行庆祝,热闹非凡。
紫金县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紫金花朝戏,这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资源
紫金县水力蕴藏量为21.57万千瓦(含东江干流8.1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6.34万千瓦,年发电可达5.5亿千瓦时,每平方公里电能蕴藏量为151.7千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东江水系(包括东江干流)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为14.63万千瓦,韩江水系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为1.71万千瓦。
至2009年底,全县建成100千瓦以上水电站123座,总装机容量5.69万千瓦,占可开发利用的34.1%;全县小水电发电能力1.86亿千瓦时。
[4]
土地资源
紫金县土地面积3621.24平方公里(约合5432039亩,1994年紫金县国土局土地详查统计),其中林地441.1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1.2%;水域面积9.85万亩,耕地46.60万亩,园地5.59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09万亩,交通用地0.82万亩,未利用土地271032.2亩。
2009年年末,全县实有耕地总资源42.35万亩,其中水田33.5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常用耕地0.66亩、人均占有水田面积0.52亩。
[4]
森林资源
紫金县的林木以松、杉及白梨、赤梨、石斑、荷树、檫树、香樟、山苍树和竹为主。
常见的有73科233种。
2009年底统计,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424.13万亩(不含东江林场和下石林场),其中有林地面积391.09万亩,林木年总生长量68.2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101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2%,绿化率74.8%。
此外,有省级白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5755.5公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