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柱原理及使用
色谱柱 原理

色谱柱原理
色谱柱是色谱分析中的关键部分,它是一种固定相和流动相相互作用的介质。
它通常由一种固体或涂覆在固体表面上的液体组成。
色谱柱的原理是利用样品在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和分析。
色谱柱的固定相可以是多种不同材料,如硅胶、石英、聚合物等。
固定相的选择通常取决于需要分离的化合物的特性。
例如,硅胶色谱柱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而聚合物色谱柱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流动相是通过色谱柱的液体或气体,它分为稳定相和动态相两部分。
稳定相通常是一种不揮发的溶剂,它用来固定样品在固定相上,而动态相是通过柱上的流动相来实现分离。
在进样时,样品溶液被注入色谱柱中。
样品与流动相相互作用后,根据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样品分成了不同的成分。
这些成分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从柱中洗脱出来,形成不同的峰。
峰的高度和形状代表了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和化学性质。
通过测量峰的面积或高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在色谱分析中,色谱柱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选择色谱柱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分离效果和分析要求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色谱柱原理

色谱柱原理是一种用于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使用了一种叫做“色谱柱”的装置。
色谱柱是一种特殊的填充材料,它将有机化合物混合物形式的溶剂分离出来。
在色谱柱中,有机溶剂以液体或气体的形式进入,然后在色谱柱的另一端排出。
色谱柱的基本原理是,溶剂的分子彼此夹持,而不同的分子间有着不同的结合能力,这就决定了溶剂分子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当溶剂分子被色谱柱的填充材料吸引时,它们会减慢移动的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色谱柱是由一种叫做“色谱柱材料”的填充物和一个叫做“底管柱”的容器组成的。
色谱柱材料是由一种叫做“黏土”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具有吸引和分离有机分子的特性。
底管柱是一个用于容纳色谱柱材料的容器,它的顶部装有一个叫做“收集头”的装置,用于收集分离出来的有机分子。
色谱柱技术在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环境分析、生物技术等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有机物质,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分,从而为后续的化学反应提供良好的条件。
色谱柱的使用对于色谱分析、基因检测、生物分离及其他生物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实验十柱色谱

实验十柱色谱一.实验目的:1. 学习柱色谱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学习柱色谱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装置和药品:主要实验仪器:色谱柱(或25mL碱式滴定管) 25mL锥形瓶普通漏斗玻璃棉或脱脂棉量筒试管电子天平烧杯主要化学试剂:石油醚(600C—900C)丙酮中性氧化铝(100--200目) 500g菠菜色素95%乙醇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原理:图 1 柱色谱装置柱色谱法是色谱方法之一。
色谱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 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的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二)色谱法的分类:1.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善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等。
2.根据操作条件的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三)柱色谱原理:柱色谱是化合物在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分配,属于固--液吸附层析。
图1就是一般柱色谱装置。
柱内装有”活性”固体(固定相) 如氧化铝或硅胶等。
液体样品从柱顶加入流经吸附柱时,即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洗脱溶剂冲洗。
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以不同速度沿柱下移,形成若干色带。
再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分别收集各组分,再逐个鉴定。
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
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
选择吸附剂的首要条件是与被吸附物及展开剂均无化学作用。
吸附能力与颗粒大小有关。
颗粒太粗,流速快分离效果不好。
颗粒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流速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色谱用的氧化铝可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分子极性有关。
色谱柱原理及使用ppt课件

(4)连接检测器,开启柱温达30℃~40℃,用水-有机相(90:10~ 95:5),以0.3~0.6ml/min流速冲洗4h以上。(目的是充饱和色谱柱,去 除柱内空气) (5)用水-有机相(10:90~5:95),以0.3~0.6ml/min流速冲洗2h以上 [或在120min内以水-有机相(95:5→0:100)梯度变化,以0.3~ 0.6ml/min流速冲洗]→再用100%有机溶剂,以0.3~0.6ml/min流速冲洗 1h以上→最后用100%有机溶剂,以1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目的是 老化色谱柱) (6)在平衡前根据水相-有机相的比例,首先调整水-有机相的比例接近流 动相水相-有机相的比例,以1ml/min流速冲洗30左右(目的是相平衡过 渡)。如果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决不可在柱老化后立即用流动相平衡, 必需先用90%以上水进行预平衡30min以上,否则,会导致缓冲盐在柱内 析出结晶,严重时会将新柱永久不可逆地损坏。
+
色谱柱原理及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
+
1.2 液相色谱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液相色谱柱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
片)、接头、螺丝(封头)与柱填料等组成。
柱管:多用不锈钢制成,若果使用时柱压不高于70 kg/cm2时, 也可采用厚壁玻璃或石英管,管内壁要求有很高的光洁度。用 于柱填料的装填。 压帽:即色谱柱两端套合于柱管端外壁的塑性圆柱帽,中部有
小孔,多为聚四氟乙烯制成,用于固定筛板。
密封环:位于接头螺旋环内壁的弹性环,多为聚四氟乙烯制成, 用于色谱柱两端压帽与柱外壁的密封。
简述离子色谱柱的分离原理

简述离子色谱柱的分离原理离子色谱柱是一种通常用于离子型化合物分离和分析的柱子,其分离原理主要基于离子交换作用和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与溶剂和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相互作用的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离子色谱柱的分离原理,并且阐述离子色谱柱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应用案例。
离子交换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是指,由于化合物的带电特性,它们在极性溶剂中可以与具有相反电荷的其它离子发生作用。
以硫酸盐离子交换树脂为例,它的负电荷可以吸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分子,比如H+、Na+、K+等离子;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分子则不容易通过这种机制被捕获。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往往比较高,即使对于不带电的小分子化合物,也会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而对于极性化合物和离子性化合物,这些相互作用会更加明显。
在待测样品中,化合物可以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产生相互作用,比如盐离子等。
当这些化合物进入离子交换柱中时,它们可以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结合,并且被分离开来。
离子取代也是离子色谱柱的另一种分离机制。
这种分离机制主要涉及到对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进行取代。
当样品中的成分进入离子色谱柱时,他们可以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进行取代,从而实现分离。
不同的样品成分离子取代的程度不同,而这种离子取代作用与pH、离子强度和其他环境因素相关。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离子交换树脂是离子色谱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柱子对待测样品的分离效果。
在选择适当的离子交换树脂时,需要考虑样品的化学性质,包括样品pH、离子强度和离子浓度等。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耐腐蚀性,性能稳定性等因素也需要加以考虑。
离子色谱柱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离子色谱柱已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和生物医学等多领域中。
在环境监测方面,离子色谱柱主要用于分析水中的无机离子和有机酸。
在食品质量监测方面,离子色谱柱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和其他添加物。
在生物医学方面,离子色谱柱主要用于分析生物物质中的离子和有机酸。
色谱柱的工作原理

色谱柱的工作原理色谱柱是液相色谱(LC)和气相色谱(GC)中重要的部分,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色谱填料(stationary phase)和流动相(mobile phase)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柱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填料:吸附型、分配型和离子交换型。
填料一般由多孔硅胶、聚合物、硅胶凝胶等材料制成。
液相色谱柱通常使用毛细管来提供压力,将流动相从柱底推至柱顶,在填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相。
混合物通过进样器注入色谱柱,各种化合物会根据其与填料表面相互作用的不同而被分离。
在与填料表面的亲和度较低的化合物会通过柱顶的流动相流出,而与填料表面相亲合的化合物会通过与填料的相互作用而延迟流出。
气相色谱柱的填料通常是由不同类型的固体材料或涂层构成。
常见的填料有聚硅氧烷,它具有非极性和疏水性,适合用于分离非极性化合物;多氯化苯,适合用于分离半极性和极性化合物;以及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填料,适用于分离带电离子。
气相色谱柱与液相色谱柱相似,通过流动相在填料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相,并通过不同的相互作用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通常,样品通过汽化进入气相色谱柱,在柱中传播,最终通过检测器显示。
色谱柱的分离原理可以通过几个过程来解释。
首先是吸附,即化合物与填料表面的相互作用。
通过选择吸附物与样品成分之间的亲和性,可以实现这种选择性分离。
其次是分配,即溶解在流动相中的化合物在连续相之间分配。
根据分配系数的差异,样品成分可以以不同的速率移动。
最后是离子交换,即通过填料表面的离子交换作用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色谱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制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中,色谱柱可以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
通过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流动相,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同时,色谱柱也是研究新化合物和合成工艺的重要工具,在药物发现和分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色谱柱作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核心部分,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填料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1. 柱色谱的概述柱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技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下,使得不同组分在柱上发生吸附和解吸附过程,从而实现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柱色谱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其原理及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2. 柱色谱的原理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吸附和解吸附的差异。
当样品溶液通过填充在柱子内的固定相时,样品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被固定相吸附并解吸附,从而分离出不同的组分。
具体来说,柱色谱可分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类型:2.1 液相色谱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
液相色谱中的固定相一般是具有大量微孔的固体颗粒,称为填充剂。
样品在流动相的作用下,通过填充剂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组分分离。
常见的液相色谱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毛细管电泳色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等。
2.2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
气相色谱通过样品在气相状态下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组分的分离。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相一般是高沸点、官能团化或载体型的吸附剂物质,如活性炭、分子筛等。
样品通过进样器进入气相色谱柱,在高温下通过柱子进行分离。
3. 柱色谱的应用实验柱色谱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等方面。
3.1 药物分析柱色谱在药物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柱色谱技术,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含量和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例如,药物研发过程中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新药品的质量进行评估,为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3.2 食品安全检测柱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相色谱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气相色谱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一、气相色谱仪的原理
用色谱柱先将混合物分离,然后利用检测器依次检测已分离出来的组分。
色谱柱的分离原理在于惯用的具有吸附性的色谱柱填料,使得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两相间进行分配。
由于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二、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检查仪器安全阀是否处于开启状态,确认分析柱安装正确,温度设定在操作手册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并检查各部份是否连接完好。
2. 样品溶解:将样品加入溶剂中,采用高速搅拌混匀,以确保样品完全溶解,得到浓缩的溶液。
3. 溶液导入:将溶液加入检测器中,控制流量大小,确保流量的稳定性。
4. 调零:使用空白样品进行调零,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
5. 开始实验:按照实验要求逐次放入样品,并监测色谱图及色谱曲线。
6. 记录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色谱图及色谱曲线。
7. 清理仪器:关闭安全阀,拆卸分析柱,清理仪器,确保下次实验的正确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孔,多为聚四氟乙烯制成,用于固定筛板。
密封环:位于接头螺旋环内壁的弹性环,多为聚四氟乙烯制成, 用于色谱柱两端压帽与柱外壁的密封。
(3)对新柱正确老化处理的必要性认识:新购色谱柱出厂前均采用适 合的运载溶剂(Shipping Solvent)饱和,密封,由于运输过程周期较长, 柱床容易干涸,所以新柱使用前需重新饱和与老化。若老化方法不正确或时 间不够,极易导致色谱柱在使用较短时间后即产生分离度下降、峰形变差、 峰拖尾等柱效降低的情况。需根据色谱柱不同类型选择不同饱和与老化方法。
2.2.2氰基柱(-CN)
氰基柱可以同时用于正相条件和反相条件,但多用于正相色谱条件。使 用时需注意,正相反相交替使用时必需用异丙醇过度,保证柱保存溶剂与流 动相互溶。新购氰基柱老化处理及使用基本程序与氨基柱基本相同,主要程 序如下: 1)若需要在正相条件下使用: ①用异丙醇或正己烷以0.5ml/min的流速冲洗约30倍柱体积。(备注:氰基 柱出厂保存溶剂多用正相溶剂,eg.正己烷或异丙醇。) ②再根据待分析用正相流动相极性选用极性相近的氯仿、异丙醇或二氯甲烷 以相同的流速冲洗约10倍柱体积。 ③用正相流动相平衡1h以上,确保柱压控制在6000Psi以内,以防止柱头塌 陷。待基线平稳后,进样检测。如果要使用的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类,在使 用流动相平衡之前,先用不含缓冲盐的同比例流动相过渡,冲洗约10倍柱体 积,避免缓冲盐在分析柱内析出。
2.2正相色谱柱(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 column)
目前,正相色谱分析最常用的是氨基柱与氰基柱。 2.2.1氨基柱(-NH2) 氨基柱可以同时用于正相条件和反相条件,但多用于正相色谱条件。使用时需注 意,正相反相交替使用时必需用异丙醇过度,保证柱保存溶剂与流动相互溶。新购 氨基柱老化处理及使用基本程序如下: 1)若需要在正相条件下使用: ①用正己烷-乙腈(99:1)以0.5ml/min的流速冲洗约50倍柱体积[备注:氨基柱出 厂保存溶剂多用正相溶剂,eg.正己烷-乙腈(99:1)]。
(12)警告:无论何时,必须保证色谱柱柱床不干涸,尤其是进样检测和柱冲洗过 程中不能让流动相长时间(30min以上)走空,否则易使色谱柱干涸且带入大量几 乎无法排出的气泡,甚至导致柱床局部塌陷或中部开裂。使用与保存时,严禁用力 甩,绝对杜绝不小心猛烈撞击或高处掉落,否则,易导致柱床机械性损坏,则再无 再生可能。
(10)备注:老化用有机溶剂推荐使用色谱级甲醇,不同品牌色谱柱需区别 对待;水需用去离子的超纯水。若色谱柱使用后入库保存,长时间未使用, 重新使用时仍需重新饱和。方法是:用水-有机相(90:10~95:5),以 0.6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再用100%有机溶剂,以1ml/min流速冲洗 30min以上→然后调整水-有机相的比例接近流动相水相-有机相的比例, 以1ml/min流速冲洗30左右→最后用流动相平衡1h以上,进样检测。必需 注意流动相pH值不能超过色谱柱pH耐受范围,过酸容易使键合相变态, 过碱则易导致硅胶溶解柱床塌陷。 (11)特别提示:当供试品溶液中含有一定量表面活性剂,多次进样后,由 于表面活性剂会在筛板及硅胶表面形成表面膜,导致峰变宽、拖尾甚至分 叉。此时,处理方法如下:将色谱柱反向连接接,不接检测器,用水-乙 腈(90:10~95:5),以0.6ml/min流速冲洗2h以上→再用100%乙腈, 以0.6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然后正向连接好色谱柱,用水-乙腈(90: 10~95:5),以1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再用100%乙腈,以1ml/min 流速冲洗1h以上,即可恢复。
②反相条件下使用完毕,净化处理程序同C18柱;净化完毕,先用甲醇以
0.5ml/min的流速冲洗柱子约10倍柱体积→然后用异丙醇以0.5ml/min的流速 冲洗柱子约10倍柱体积→最后用色谱柱说明书中规定的正相保存溶剂(一 般用正己烷或异丙醇)以0.5ml/min冲洗约10倍柱体积→密封,保存即可。
2.3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柱(negion/cation exchange column)
2)若需要在反相条件下使用: ①先用正己烷-乙腈(99:1)以0.5ml/min的流速冲洗约30倍柱体积 →再依次以0.5ml/min的流速,用等量的氯仿→异丙醇→甲醇→甲醇-水(50: 50)分别冲洗柱子约10倍柱体积→再以0.5ml/min的流速,用pH11.0以下的 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柱子约30倍柱体积(注意:pH值切不可超过11.0)→立 即用水以0.5ml/min的流速冲洗柱子约30倍柱体积→最后换成反相流动相平 衡1h以上,待基线平稳,进样检测。(备注:若要使用的反相流动相中含 有缓冲盐类,在用反相流动相平衡之前,先用不含缓冲盐的同比例流动相过 渡,冲洗约10倍柱体积,避免缓冲盐在分析柱内析出。在反相条件下使用 时,要特别注意控制pH值范围及流动相中水的比例,pH值越低越易发生键 合相水解,流动相中水的比例越高也越易发生键合相水解。最理想的pH范 围在pH 3.0-7.0,决不允许超过11.0。) ②反相条件下使用完毕,净化处理程序同C18柱,但需注意,冲洗溶剂中有 机相不能低于10%;净化完毕,先用甲醇以0.5ml/min的流速冲洗柱子约10 倍柱体积→然后用异丙醇以0.5ml/min的流速冲洗柱子约10倍柱体积→最后 用色谱柱说明书中规定的正相保存溶剂[一般用正己烷-乙腈(99:1)]以 1ml/min冲洗约10倍柱体积→密封,保存即可。
2.1普通C8及C18反相色谱柱(C8&C18 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y column)
(1)准备新鲜超纯水及色谱级乙腈或甲醇,冲洗色谱仪器系统,保证仪器 系统管路干净。(新柱老化前,此步决不可忽略) (2)将色谱柱反向连接,不接检测器。用水-有机相(90:10~95:5),以 0.3~0.6ml/min流速冲洗20~30min。(目的是冲洗出柱入口端无机杂物与 筛板孔杂物,使筛板正常)
①新柱先用正己烷或异丙醇以0.5ml/min的流速冲洗约30倍柱体积→再依次
以0.5ml/min的流速,用等量的水-乙腈(95:5)→THF(四氢呋喃)→水乙腈(5:95)分别冲洗柱子约10倍柱体积[最好再继续用水-乙腈(5:95)以
0.2-0.3mL/min过夜冲洗]→最后换成反相流动相平衡1h以上,待基线平稳,
+
常用液相色谱柱使用与保养SOP
+
1.2 液相色谱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液相色谱柱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
片)、接头、螺丝(封头)与柱填料等组成。
柱管:多用不锈钢制成,若果使用时柱压不高于70 kg/cm2时, 也可采用厚壁玻璃或石英管,管内壁要求有很高的光洁度。用 于柱填料的装填。 压帽:即色谱柱两端套合于柱管端外壁的塑性圆柱帽,中部有
④分析完毕,用异丙醇,以0.5ml/min流速冲洗色谱柱约30倍柱体积
→再用甲醇,以1ml/min流速冲洗色谱柱约10倍柱体积→再用异丙醇,以 0.5ml/min流速冲洗色谱柱约10倍柱体积。若使用的分析用流动相中含有缓 冲盐类,分析完毕需先用不含缓冲盐的同比例流动相冲洗约30倍柱体积, 再按上述方法冲洗。 ⑤再用色谱柱说明书中规定的正相保存溶剂以0.5ml/min冲洗约10倍柱体积, 保存即可,一般用正己烷或异丙醇。 ⑥重新在正相条件下使用时,重复上述①~⑤过程即可,时间可适当减少 一半左右。 2)若需要在反相条件下使用: 操作和维护与C18柱基本相同,但需注意,冲洗溶剂中有机相不能低于 10%。
(3)再将色谱柱正向连接,不接检测器。用水-有机相(90:10~95:5),以0.3~ 0.6ml/min流速冲洗20~30min。(目的是冲洗出柱出口端无机杂物与筛板孔杂物, 使筛板正常)
(4)连接检测器,开启柱温达30℃~40℃,用水-有机相(90:10~95:5),以 0.3~0.6ml/min流速冲洗4h以上。(目的是充饱和色谱柱,去除柱内空气) (5)用水-有机相(10:90~5:95),以0.3~0.6ml/min流速冲洗2h以上[或在 120min内以水-有机相(95:5→0:100)梯度变化,以0.3~0.6ml/min流速冲 洗]→再用100%有机溶剂,以0.3~0.6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最后用 100%有机溶剂,以1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目的是老化色谱柱) (6)在平衡前根据水相-有机相的比例,首先调整水-有机相的比例接近流动 相水相-有机相的比例,以1ml/min流速冲洗30左右(目的是相平衡过渡)。如 果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决不可在柱老化后立即用流动相平衡,必需先用 90%以上水进行预平衡30min以上,否则,会导致缓冲盐在柱内析出结晶,严 重时会将新柱永久不可逆地损坏。
阴/阳离子交换柱属于强离子交换柱,分为玻璃柱与不锈钢柱,多用不 锈钢柱。阳离子交换柱填充硅胶基质,键合强阳离子基团,含有磺酸盐功能
团,属于酸性离子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别设计用于常规HPLC分析有机和无机阳离子。阴
离子交换柱填充硅胶基质,键合强阴离子基团,含有季胺碱功能团,属于碱 性离子柱,特别设计用于常规HPLC分析有机和无机阴离子。对于新柱而言,
(7)然后更换成新制并经0.45um滤膜过滤,超声脱气后的流动 相,按检测方法平衡至少1h,待基线稳定后,开始进样检测。 (8)由于是新柱首次使用,在进样完成后需立即对色谱柱进行净化和有机 溶剂饱和。方法是:用水-有机相(90:10~95:5),以0.6ml/min流速冲洗 1h以上→再用水-有机相(90:10~95:5),以1ml/min流速冲洗30min以上 (或者采用溶剂梯度变化至100%有机相冲洗120min以上)→最后用100% 有机溶剂,以1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若流动相中有缓冲盐,建议用 100%水冲洗1h以上后,再重复上述净化程序(但个别品牌C8或C18色谱柱 不耐受纯水冲洗者例外)。 在新色谱柱使用几次,均正常后,运行完毕净化处理程序可简化为:用 水-有机相(90:10~95:5),以1ml/min流速冲洗1h以上→再用100%有机 溶剂,以1ml/min流速冲洗30min以上→选择柱说明书中保存条件(Storage Conditions)规定的保存溶剂(Storage Solvent)冲洗10倍柱体积以上→ 封口,保存。 (9)净化完毕,若次日不再使用,可取下色谱柱,用封头螺丝密封,交色 谱柱管理人员入库保存于防尘环境下,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