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知识
泥塑班知识点总结大全

泥塑班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泥塑的历史泥塑起源于古代,最早可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时期。
泥塑是一种利用黏土、泥巴等材料进行手工造型的艺术形式,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如人物、花鸟、动物等。
在古代,泥塑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建筑、雕塑等领域,成为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泥塑的材料1.黏土:泥塑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它具有良好的塑性、可塑性和耐火性,适合制作各种形状。
常用的黏土有白陶土、红陶土、黄土等,每种黏土的特点和用途都有所不同。
2.辅料:泥塑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添加一些辅料,如水、纤维素、草木灰等,以增强黏土的粘性和硬度。
三、泥塑的工具1.刀子:用于切割、修整和雕刻泥塑作品。
2.刷子:用于涂抹水和涂料,平整表面。
3.捏刀:用于捏制细节部分,如眼睛、耳朵、嘴巴等。
4.刮板:用于刮平泥塑表面,使其更加光滑。
5.滚筒:用于搓揉黏土,让其更加柔软。
四、泥塑的基本技巧1.搓揉:将干硬的黏土搓揉成柔软的状态,以提高其可塑性。
2.拉坯:将搓揉好的黏土塑成坯体,成为制作泥塑作品的基础。
3.塑形:通过捏、压、拉、揉等方式,塑造黏土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植物等。
4.修整:用刀子和刮板修整泥塑表面,使其更加平整。
5.装饰:在泥塑作品上添加一些装饰,如花纹、图案等,增加美感。
五、泥塑作品的保存与烧制1.干燥:制作完成后的泥塑作品需要放置在通风处进行自然干燥,避免快速干燥导致裂痕。
2.烧制:干燥后的泥塑作品需要进行烧制,使其变得坚硬耐用。
烧制温度和时间要根据黏土的种类和作品的尺寸来确定。
3.上釉:烧制后的泥塑作品可以进行上釉处理,增加光亮度和防水性。
4.保存:完成的泥塑作品要注意保存,在展览或陈列时要避免受到阳光、潮湿和碰撞。
六、泥塑作品的欣赏与鉴赏通过学习泥塑艺术,可以欣赏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了解它们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通过鉴赏,可以了解泥塑作品的材料、技法、题材和风格特点,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七、泥塑作品的创作与表现学习泥塑艺术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创作和表现,通过手工制作泥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美术泥塑知识点总结

美术泥塑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美术泥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即已开始使用泥土进行塑型,并且在以土为原料的艺术品上施以烧制的方法,形成了众多美术泥塑作品。
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等都有着泥塑文化的传承。
泥塑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其在不同民族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古代埃及,人们常使用泥土制成的泥塑来制作面具,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祈祷。
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泥塑在宗教、建筑和雕塑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成为当时艺术的代表之一。
而在中国,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传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庆典和宗教仪式之中。
在现代艺术中,泥塑被更多地运用于装饰、雕塑和展览等领域。
不仅如此,泥塑艺术家们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开发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使得泥塑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技术要点1. 材料的选择:泥塑最重要的材料就是泥土,而不同的泥塑作品所用的泥土也有讲究,一般来说,要选择黏性好、易于塑形和干燥后不易变形的泥土。
2. 制作工具:泥塑作品的制作需要用到一些工具,如刻刀、泥刀、扶正工具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对于泥塑的成型和雕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成型技巧:对于泥塑的成型来说,首先需要将泥坯揉捏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进行雕刻和修饰。
4. 烧制和上釉:对于部分泥塑作品来说,需要进行烧制和上釉的工序,这样才能确保作品的质地和色彩更加美观和持久。
5. 装饰和涂色:在泥塑的作品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些装饰和涂色的处理,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三、艺术应用美术泥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雕塑的一种形式,能够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态和形象,表现出作家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意图。
同时,泥塑作品也可以用于室内装饰,能够带来一种自然和原始的感觉,使得空间更加富有生气和魅力。
此外,泥塑还可以作为展览和装置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泥塑造型知识

泥塑造型知识泥塑艺术在当地流传也很广泛,成为民间传统工艺品的一种。
泥塑的做法是:在粘土(胶泥)里掺人少许棉花纤维或纸浆纤维,加水捣和均匀后,捏塑成各种人物和动植物毛坯,经过阴干、修理,先上粉底再施彩绘。
当地民间泥塑艺术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神像。
各地建造庙宇时,要请泥塑艺人雕塑神像,这些艺人按神话传说的形象和传统风格,细塑精雕,创造出形态各异的神像,有的眉清目秀、肃穆庄严;有的凶恶威猛、锯齿獠牙,给人以震慑畏惧的感觉。
俗语说的“神由人造”,原因概出于此。
泥塑艺人塑造神像被视为“神圣”之举,不但受到礼遇,而且报酬优厚。
这类艺人往往兼画庙宇壁画,所以人们称他们为“画匠”。
二是摆设:一些喜爱泥塑艺术,并有这方面智慧和技艺的人,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捏塑出各种泥塑艺术品,摆在自家的桌子上、柜盖上,作为古董玩物,观赏展玩,有时也赠亲友。
其中不乏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泥塑精品。
当地民间有个习惯,就是把喝酒、服药后所剩的玻璃、陶瓷瓶子,洗净擦亮在柜盖、桌子上摆成一行,以备日常盛物用,有些泥塑工艺品也就和这些瓶子摆在一起,装点居室。
三是玩具:最常见的是有些泥塑艺人,用泥塑工艺塑造出精巧美观的儿童玩具,赶集、上会、转乡兜售赚钱,以此谋生。
这类玩具颇具地域特色,既有马、牛、羊、猪、狗、鸡、猴、兔等动物,又有各类人物,有的还装上“咪咪”能吹响,有的安上机关能转动、跳跃。
泥塑艺人的玩具担子,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吸引成群的孩子们围观购买。
现在孩子们的玩具多被塑料制品所代替,泥塑的已很少见。
除以上所述,当地孩子们玩耍总离不开黄土,不是刨土窝,就是玩泥巴,他们自幼就学着用黄泥捏塑动物、人物、房子、用具等来玩耍。
特别是下过雨后,孩子们最爱玩的是把泥巴揉成团,捏成碗状,扣着向地面一摔,发出“咆”的声音,叫“咆咆响”。
过去,孩子们还用粘土泥制作一种叫“哇喔子”的乐器,就是用土块削成一个鸡蛋形的楦子,楦子上贴上一层粘土泥壳,半干后切开取出植子,再把两半块泥壳粘糊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鸡蛋形的无缝空壳,阴凉处晾干,然后钻上四五个音孔,涂上油漆,可以吹奏出各种曲调。
泥塑的知识点

泥塑的知识点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泥塑通过将黏土等可塑性材料塑造成各种形象,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下面将以“step by step thinking”方式,介绍泥塑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点。
第一步:准备材料制作泥塑的第一步是准备所需的材料。
主要材料包括黏土、刀具、刷子、颜料和其他装饰物等。
黏土是制作泥塑的基础材料,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黏土,如软陶黏土或瓷土。
刀具用于修整和雕刻黏土,刷子用于上色和润饰,颜料能够为泥塑增添色彩,其他装饰物如金属丝、布料等能够为泥塑增加细节和层次感。
第二步:构思设计在制作泥塑之前,需要进行构思和设计。
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人物或景物等,然后根据主题进行形象的设计和构图。
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了解所要塑造的形象特征和姿态,为后续的塑造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步:塑造基础泥塑的制作需要从塑造基础开始。
首先,将黏土分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并根据设计需求将其塑造成基础形状。
可以使用手指和刀具等工具来慢慢塑造出所需的形状。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黏土湿润,以便更容易进行雕刻和修改。
第四步:雕刻细节一旦完成基础形状的塑造,就可以进行细节雕刻。
利用刀具和其他工具,可以将泥塑的轮廓、肌肉、面部表情等细节进行雕刻和修整。
这一步骤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泥塑形象符合设计要求。
第五步:晾干和烧制完成泥塑的雕刻后,需要将其晾干。
晾干的时间根据泥塑的大小和厚度而有所不同。
在晾干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外部环境对泥塑的过度干扰,以免导致变形或开裂。
一旦泥塑完全干燥,就可以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根据所用黏土类型而有所不同。
烧制后的泥塑变得坚硬和耐久,可以进行上色和装饰。
第六步:上色和装饰烧制完成后的泥塑可以进行上色和装饰。
使用刷子和颜料,可以为泥塑增添色彩,使其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感。
此外,还可以使用金属丝、布料等材料进行装饰,为泥塑增加细节和层次感。
泥塑教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泥塑教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泥塑材料的选择泥塑材料是泥塑作品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选择适合初学者使用的泥塑材料,比如黏土、软陶等。
这些材料质地柔软,易于操作,颜色丰富,适合初学者进行基本的手工制作。
在选择泥塑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干燥速度、收缩率以及可塑性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掌握材料的特性,从而有利于制作出更加生动、立体的泥塑作品。
二、泥塑工具的使用在泥塑教学中,有些专门的泥塑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塑形工具、雕刻刀、压花板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进行造型和雕刻,提高泥塑作品的质量。
此外,还需要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比如力度的控制、角度的把握等,这对于提高泥塑作品的成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泥塑造型的基本技巧泥塑造型是泥塑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塑型、粘接、雕刻、润饰等多个环节。
在进行泥塑造型时,需要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比如塑造基本形状、运用分层递进的方法来构建空间立体感、运用适当的雕刻工具进行细节的处理等。
还需要注意细节的塑造,让泥塑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们的耐心和细致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泥塑造型能力。
四、泥塑作品的表现形式泥塑作品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等。
在泥塑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多角度、多情境来进行创作,并且鼓励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来表现主题和题材。
此外,还需要关注泥塑作品的色彩表现和表面效果的处理,比如水洗、擦拭、润饰等方法,让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
总之,泥塑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在泥塑教学中,老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们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术修养。
相信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懈努力,泥塑教学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泥塑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

泥塑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1.材料选择泥塑雕塑的材料通常包括黏土、陶土或者塑料泥等。
这些材料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创作需求来考量。
比如,陶土适合制作器物类的雕塑,而塑料泥则更适合用来制作小型的雕塑作品。
2.工具使用在进行泥塑雕塑时,需要使用一系列的雕塑工具来完成作品的雕刻、塑造和修饰等工作。
常用的工具包括泥刀、刮刀、削刀、点刀、揉刀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艺术家们实现各种不同的雕塑效果。
3.基本技巧泥塑雕塑的基本技巧包括捏塑、切割、雕刻、润色等。
捏塑是通过手指和手掌的力量来塑造出基本的形状和轮廓,而切割和雕刻则可以用来精细地调整和雕琢作品的细节部分。
润色则是最后的修饰工序,可以通过工具或手指来使作品表面光滑,增加细节层次,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4.创作过程泥塑雕塑的创作过程通常包括造型、雕刻、烧制等多个环节。
在进行造型时,艺术家们需要注意形体的比例、结构和动态,通过捏塑、切割和雕刻等手法来打造出作品的整体形象。
而在烧制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来进行处理,以确保作品的质地和色泽符合预期效果。
5.创意与表达泥塑雕塑是艺术家们表达创意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注重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主题、形式和材料的深入思考,艺术家们可以塑造出各种富有表现力和内涵的作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6.综合应用除了传统的手工雕塑外,泥塑雕塑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比如3D打印技术,可以将艺术家们的设计图案转化成真实的雕塑作品。
这种综合应用可以大大丰富泥塑雕塑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泥塑雕塑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需要艺术家们具备一定的基本技巧和知识,更需要其具备独特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想要学习泥塑雕塑的人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享受和探索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
泥塑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泥塑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泥塑,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对小学泥塑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泥塑的基本概念1.泥塑是一种以黏土为原料,通过手工捏造、雕刻、烘干等工艺制作出的三维造型艺术品。
2.泥塑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泥塑的材料和工具1. 黏土:黏土是制作泥塑的主要原料,有多种类型的黏土可供选择,如软陶、瓷土等。
2. 刀具:用于雕刻和修饰泥塑的工具,有铲刀、刮刀、牙刷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刀具。
3. 辅助工具:包括搅拌棒、水盆、塑形工具等,用于辅助制作泥塑作品。
三、泥塑的基本工艺1. 揉土:将黏土捏成适合制作的状态,去除气泡和杂质。
2. 塑形:根据设计的构思,利用双手或工具将黏土捏成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3. 雕刻:用刀具对已经塑造好的泥塑进行细节雕刻和修饰,营造出立体感和丰富的表现力。
4. 烘干:经过塑造和雕刻后的泥塑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变硬并保持形状。
5. 上彩:在泥塑干燥后,可以用颜料进行上色,增加泥塑的艺术表现力。
四、小学泥塑的学习内容1. 泥塑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泥塑的基本工艺和技法:教授学生揉土、塑形、雕刻、烘干等操作方法,让他们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技能。
3. 泥塑的表现形式:介绍泥塑的不同形式,如人物、动物、实物等,引导学生对泥塑的创作有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4. 泥塑的欣赏和评价:给学生展示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泥塑作品,引导他们理解泥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内涵。
五、小学泥塑的教学方法1. 观摩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美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 操作示范法:教师对每个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技巧。
3. 创作实践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际制作泥塑作品,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民间泥塑知识点归纳总结

民间泥塑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泥塑的历史渊源泥塑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黏土制作陶器,这就是泥塑的最早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工艺逐渐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
在中国历史上,泥塑工艺一直都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手工艺品,在民间家庭、寺庙、庙堂等地都能看到泥塑作品的身影。
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泥塑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表达喜庆和祈福的重要途径。
二、泥塑的材料与工具1. 材料:泥塑的主要材料是黏土和泥土,黏土质地柔软,易于塑形,而泥土则比较坚硬,适合用来做底座或支撑。
2. 工具:制作泥塑时,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工具,如捏泥工具、镂刻刀、刷子、筷子等。
不同的工具能够帮助艺人完成各种不同的塑造和加工工作。
三、泥塑的制作工艺泥塑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筹备材料:将黏土和泥土清洗干净,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和揉捏,使其成为柔软且均匀的泥条。
2. 塑造形状:根据设计图纸或构思,将泥条捏成所需的形状,如人物、动物、植物等。
3. 雕刻细节:用捏泥工具、镂刻刀等工具对泥塑进行细节雕刻,如表情、纹饰等。
4. 等干定型:将泥塑作品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自然风干,使其表面逐渐干燥,保持形状和结实度。
5. 收尾润饰:对已经干燥的泥塑进行修整润饰,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6. 精装点缀:根据需要,可以在泥塑上刷上颜色、增加装饰或添置配件,突出其艺术效果。
四、泥塑的类型和应用泥塑根据造型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泥塑、动物泥塑、器物泥塑等多种类型。
在民间,泥塑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宗教仪式上,泥塑可以作为供品或装饰物;在农村生活中,泥塑常用于民俗庆典和祭祀活动;在现代社会,泥塑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被用于雕塑、园林景观、民俗文化展示等方面。
五、泥塑的保护与传承由于泥塑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保存和展示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 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一 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 呵成。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 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 型场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 悦目,装饰精美,历久不衰。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 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 描绘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条纹,大都用 原彩色,很少用调和过的中间色。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 能使色彩起明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 加之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美感顿生。
《黛玉葬花》 《渔樵问答》
2.南方泥塑艺术代表——无锡彩塑
无锡彩塑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艺人世代艺术实践, 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 货、细货两大类。
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 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 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
泥塑知识
一.起源与发展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 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 动物为主。
河姆渡文化遗址 出土的陶猪
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流传着女娲捏泥造人的古老传 说。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 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 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 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 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在北方,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泥人张”最为著名, 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南派最具代表的无锡惠山泥人则显露着南方人的细腻和灵 秀。
西北泥塑与南北两大泥塑流派迥异,它既没有“泥人张” 的逼真写实,也没有惠山泥人细腻的装饰感,有的是西北 人的粗犷和质朴。比如有名的陕西凤翔泥塑,用大写意的 手法和浓烈的色彩,如同吼秦腔般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浓浓 的民俗味。
3.西北泥塑的代表——陕西凤翔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 活气息。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 的圆塑作品,也有浮雕式的挂片。
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 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 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
“泥咕咕”
汉代红陶猪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 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 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 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 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 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 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 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 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 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 的 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 陶俑、陶兽、陶马车、陶 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 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 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 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 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 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 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 用。
二.地区与分布
泥塑艺术,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南北及各地的泥 塑也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流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造就了一方的风土与 文化特色。每个地方的泥塑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 色。无锡泥塑淳朴秀润、重在神韵,天津泥塑写 实传神、趣美结韵;嵊州泥塑精巧雅致、夸饰得 体。不同流派、不同艺术风格的泥塑,犹如一朵 朵璀璨夺目的花儿,将中国民间艺术的百花园扮 得瑰丽多姿。
技术悠久的中国泥玩具,世代相传、分布极广,几乎 遍及全国各省。许多县、乡、村都曾经或正在成为泥玩具 的产地——即一般所说的“泥人之乡”。据不完全统计, 泥玩具主要产区有下述各地:
北京市 天津市 山东省:苍山县、临沂市、济南市、黄县(龙口市)、
莱州、高密市等。 河北省:新城县、泊镇、玉田县、保定市。 江苏省:无锡市、徐州市。 安徽省:阜阳县、蚌埠。 河南省:淮阳县、浚县、沈丘县、灵宝县。 陕西省:凤翔县、富县、西安市等。 甘肃省:泰昌县。 四川省:南充市。 浙江省:嵊县。 辽宁省:沈阳市。
十八罗汉之一
磨喝乐坐像
磨喝乐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 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 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 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 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 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 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 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 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 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马》
陕西凤翔圆雕泥塑 《猴》
《狮脸》
陕西凤翔挂片泥塑 《脸谱》
4.河南浚县——“泥咕咕”
浚县是泥玩之乡,位处黄河古道,“泥咕咕”是利用黄河才 次改之后沉淀的胶泥,手工捏制而成.其土质光滑,粘度强。
浚县泥咕咕发展到现在已有三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有 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狮子、 大象和燕子、斑鸠、孔雀等形象的动物和飞禽。古老朴素、 逗人喜爱的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 的希望。
1.北方泥塑艺术代表——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 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 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 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 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
《三百六十行之打铁》
泥人张代表作 《三百六十行之补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