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经过对古诗的朗读和理解,感觉古诗的境界,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觉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样之处。

本课以春季为主题,鼓舞学生谈谈、写写、画画相关春季的古诗,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课目标:认知:经过赏识,感觉水墨表现情味,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育学生对古诗境界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术: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季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合适表现古诗境界。

感情:感觉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同样之处,培育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娴熟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两者奇妙联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境界。

四、教课准备: ppt 、水墨画工具五、教课过程:(一)、赏识导入1、知识回顾课前连续播放山川画图片,学生赏识作品,初步感觉山川画的艺术魅力。

试试认识学生:你画过水墨山川吗?你对水墨画认识多少?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议论。

2、导入古诗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感觉这幅水墨画表现了如何的内容?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暮景》,学过吗?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暮景》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觉到春季的气味。

3、完成诗配画,揭露课题:像这样依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境界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

(板书课题)【设计企图】:经过赏识,感觉水墨山川的魅力,温顾前方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联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1、交流古诗师:春季,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暮景》,你还知道哪些描述春季的古诗呢?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取出纸,写出相关春季的古诗或诗句。

古诗画教案幼儿园小班

古诗画教案幼儿园小班

古诗画教案幼儿园小班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3.练习幼儿的绘画技巧,锻炼手眼协调能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2.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准备1.古诗资源:选择与幼儿年龄段适合的简短的古诗,拷贝到教案中,方便引导朗读和理解;2.画纸、彩色笔、彩色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3.音乐资源:选取与古诗意境相符合的音乐,提供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感受古诗1.教师将准备好的古诗念给幼儿听,引导幼儿听出韵律和节奏感;2.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思,并提问幼儿对古诗中的意象是否有了想象。

第二步:欣赏古诗画1.教师将准备好的古诗配以相应的古诗画图片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幼儿对古诗画的感受和想法;2.教师播放与古诗意境相符合的音乐,增强幼儿对古诗画的情感体验;3.教师引导幼儿以简短的语言描述古诗画中的意象,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第三步:绘画创作1.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幼儿根据刚才欣赏的古诗画进行绘画创作;2.教师给幼儿提供必要的绘画技巧指导,如如何选取合适的颜色、如何描绘意象等;3.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画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第四步:欣赏分享1.教师让每位幼儿依次展示和描述自己绘画的作品,其他幼儿和教师进行欣赏和评价;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自由发挥进行绘画创作,并组织小班展览;2.教师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参与,共同体验古诗画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对古诗的反应和参与度,评估幼儿是否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教师观察幼儿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评估幼儿的绘画水平和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幼儿们对古诗的理解比较困难,可以更加细致地解释古诗中的词语和意象,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话,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涵。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赏古代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1.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室。

2.幼儿园古代绘画作品海报或图片。

3.幼儿园古诗词挂图或卡片。

4.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5.大型纸张或画布。

6.CD或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古诗词初探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古诗词挂图或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内容。

–引导幼儿思考,古诗词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习(1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一起朗读古诗词,让幼儿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分发卡片,让每个幼儿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并朗读出来。

3.活动(1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古代绘画作品的图片或海报,并让幼儿观察其中的细节。

–引导幼儿思考,这幅绘画作品与他们了解的古诗词之间是否有关联?–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绘画作品,并与自己选择的古诗词进行对比。

4.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展示他们的作品和发言。

第二课:古代绘画体验1.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回忆古诗词和古代绘画作品的关联。

2.学习(15分钟)–教师为幼儿讲解古代绘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例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出示多幅古代绘画作品的图片或海报,让幼儿观赏并尽可能多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内容。

3.创作(20分钟)–教师准备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并告诉幼儿他们将要进行一次古代绘画的创作活动。

–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古代绘画题材,并让他们在大型纸张或画布上进行绘画创作。

4.分享(10分钟)–让每个幼儿自愿地向全班分享自己的作品。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引导他们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之情。

第三课:古诗词与绘画的结合1.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答形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回忆和讨论古诗词和古代绘画的关联。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古诗和画的结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并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古诗:选择适合幼儿认读并能表达意境的古诗,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绘画: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可以选择水彩画、粘贴画等形式。

三、教学准备1.古诗的诵读录音或老师朗读古诗的录音。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5分钟)–利用诗词图片或诗词相关物品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或听录音欣赏古诗,培养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2.学习古诗(20分钟)–老师逐句读古诗,引导幼儿跟读。

–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想象表达(15分钟)–老师提问,引导幼儿想象古诗中的景物或情感表达,并让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

–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绘画表达(30分钟)–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进行绘画。

–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让幼儿相互观察并解释自己的画作,或是通过画画游戏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5.样品展示及展示分析(10分钟)–让幼儿将完成的画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请几位幼儿自愿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绘画作品的意思。

–通过欣赏和分析展示的画作,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学习成果的共享。

五、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其他适合幼儿的古诗,拓宽幼儿的文化知识面。

2.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幼儿更多地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展示和分享的能力。

3.借助数字工具,如幼儿绘画软件或配乐制作软件,让幼儿创作数字化的古诗画作品,培养幼儿的多元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对古诗和绘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通过听、说、画的形式,使幼儿能够全面感知古诗中的意境,并通过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

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四、学情: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

五、教法:1、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设计精美的对比诗集、精心的奖品、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第一着力点,把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参与任务活动,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用输入法输入汉字。

2、学会输入法的启动、关闭。

3、学会常用中文标点符号和输入。

4、学会用全拼输入法进行单个汉字的输入。

5、培养学生文字输入的兴趣。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学过古诗吗?你能背诵几首给大家听一听吗?2、指名几个学生背诵古诗。

3、背得可真好,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古诗,想看看吗?(出示:《咏鹅》诗)4、看看和我们平常所见的诗有什么不一样?(有图,字是打出来的)5、那同学们想不想也试着用电脑打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展示一下呢?二、“请出”输入法1、教师示范汉字的输入工具的开启操作,同时介绍输入法状态栏中各按钮的作用。

2、学生各自练习输入工具的开启操作。

(可根据导学卡1进行,建议使用智能ABC)3、你能发现几种输入工具的切换方法?4、指名答(随机小结)三、输入汉字1、简要讲述汉字输入的.方法。

2、学生各自输入古诗《山行》或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师巡回指导,随机解决出现的问题)3、教师随机分别进行几种情况字符录入操作示范。

(1)“天”字,强调翻页选字操作。

(2)“绿”字,强调V键的使用。

四、添加标点1、看看,有的同学一首古诗打好了,还是缺点什么?(出示:一幅没有标点的作品)2、教师边讲边操作标点输入方法。

3、学生各自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出示一首有误、需要修改的古诗《山行》。

(教师把有误的文本用电子教室发送至学生机。

)请学生说一说其中的错误,你会修改吗?2、学生尝试修改。

指名上台修改,其它学生帮忙出主意。

3、学生再次修改,师巡回指导。

4、动作快的学生可进行美化。

五、作品展示1、挑选几幅好的作品评议:好在哪里?2、挑选几幅有缺陷的作品评议:哪里需要修改?3、将自己的作品保存。

古诗配图中班教案

古诗配图中班教案

古诗配图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3)理解并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4)通过配图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古诗和配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2)古诗的朗诵技巧;3)古诗的意境和情感;4)配图与古诗的联系。

2.教学难点。

1)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配图与古诗的联系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古诗配图中班教案”这个标题,然后向学生展示一幅古诗配图,并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感受和联想。

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古诗。

通过课文讲解和朗诵,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理解并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配图欣赏。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古诗配图,并让学生根据配图的意境和情感,联想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从而理解古诗和配图的联系。

4.配图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首古诗,配上自己的插画,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5.课堂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配图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从中学习和借鉴。

6.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古诗配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还能够通过配图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静夜思》。

2.绘画创作。

三、教学准备1.活动室或画室。

2.画纸、彩色铅笔或蜡笔。

3.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打开音乐,让幼儿放松身心,进入诗意的世界。

2.引出主题: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他们了解过的古诗,如《小白船》、《捉泥鳅》等。

3.提出问题:教师问幼儿:“你们喜欢听古诗吗?你们了解古诗的特点吗?”第二步:引入古诗《静夜思》(10分钟)1.教师齐读《静夜思》,并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解释诗意和意境。

2.分行朗读:教师分行朗读古诗,让幼儿跟读,并重复多次以帮助他们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调。

3.提问: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诗中的人在做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望月思乡?”第三步:探讨古诗《静夜思》(15分钟)1.分组交流: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分享经验: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3.整理讨论: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整理性讨论,总结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喜好。

第四步:绘画创作(30分钟)1.展示示范:教师以《静夜思》为题,展示一幅与诗歌内容有关的绘画作品,并解释自己绘画时的想法和感受。

2.学习要点:教师以幻灯片等方式展示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层次感等,并让幼儿观看相关绘画作品。

3.创作时间: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4.分享作品: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他们绘画时的想法和感受。

第五步:总结回顾(5分钟)1.导入回顾: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学习过程,重点强调古诗与绘画的结合。

2.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你们通过绘画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吗?你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你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成功了吗?”3.点评总结:教师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姓名:朱丽静
学科:信息技术
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未来科技视频
2.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节课朱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

上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个小视频,为我们展示了未来人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和生活,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我们的生活特别具有现代感是不是,那么要在未来好好的生活,是不是要认真努力的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啊?
跟着老师的脚步赶紧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好不好。

3.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个特别神奇的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把图片和文字进行加工,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来着?
生答:word
师:太棒了,老师还听说上节课大家还学习了一个小窍门,不用在键盘上打字,用鼠标就可以让文字变多,粘来粘去的那个小窍门怎么用来着?
生答:复制粘特
师:真好,同学们对上节课掌握的不错呀,那么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新招数了,学会了这一招,你就可以让你的word文档变得更加漂亮,就可以变身成为真正的小编辑。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PPT显示“文字+图片=what?”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这位老编辑所制作的几个作品。

广播教学:打开IE浏览器,在搜索栏中输入文字“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点击搜索。

师:这些信息有的是介绍学校的办学规模,有的是介绍地理位置,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就能了解这么多的关于这所学校的信息,是不是很方便啊!
师:同学们,我们看一看,网上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的信息多不多啊?
生:多。

师:我们认真看了一下发现,网上的信息大概有54万条,信息真的是太多啦,见图1。

可见计算机能帮助我们方便的获取大量的信息。

图1 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信息数量
2.形成概念
师: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发现这些信息有什么特点啊?给大家一个提示,有的信息是蓝色红色和黑色的文字、有的信息是色彩鲜艳的图片,还有几条信息是视频。

这些元素组成了信息由此我们可不可以给“信息”一个简单的定义。

师: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方式呈现给我们的有用的消息被称之为“信息”,见图2。

图2 信息的定义
师:同学们,当用计算机查找资料时,这些资料就像海水一样涌现在你眼前,在这信息的海洋当中有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有的信息珍珠是文字,有的信息珍珠是图片,有的是声音,有的是动画,还有的是影片。

当我们去拣拾珍珠时就是获得信息的过程,当我们把想要把信息珍珠制作成项链时就需要信息技术了,因此我们给信息技术做出这样一个定义“信息技术就是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和传递”,见图3。

图3 信息技术的定义
师:那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老师来提示大家一下,刚刚我们用计算机获取学校的信息,我们也可
以拨打学校电话去了解信息,也可以用家里的平板电脑去查询信息,总之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仅只有计算机可以做到,因此,计算机仅仅是信息技术的一种体现,还有很多其他的体现方式,见图4。

图4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3.感受知识
师: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说为了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我们可以查阅天气预报、为了获得朋友的消息我们可以用手机打电话、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浏览学习网站等等。

信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所以有人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称为信息时代,当然啦,在信息时代想要更好地学习生活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这也就解答了我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预留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信息将技术”,见图5.
图5 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4.技能运用
师:老师特别想邀请大家我们的学校去做客,想向大家介绍我们学校更多的信息,可是呢,却不知道从这里去学校的路怎么走,怎么办呀,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找到去北师大承德附校的路线呢?
生:上网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