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及有效防治方法
夏季寄生虫之——蜱

夏季寄生虫之——蜱蜱虫对于人类的危害,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那么蜱虫对于爱宠的危害也很大,尤其是在夏季,对于蜱的预防应该是怎么样的?又也有那些注意事项?一、蜱虫的危害1.贫血蜱附着在宠物身上吸血时,同时将麻醉剂和抗凝剂注入体内,造成吸血口出血不宜被察觉,血液不凝固,同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吸饱血后,体积会变到原来的几倍至几十倍,造成宠物失去过多的血。
血涂片可见的巴贝斯虫,是其中一种虫媒病,侵蚀红细胞2.传播疾病蜱附着在宠物身上吸血,蜱虫唾液里的病原就会进入犬的体内和血液中,导致发病。
通过蜱传播的疾病成为蜱媒病,每年有都会有很多宠物因感染由蜱传播的疾病患病,比如巴贝斯虫病,艾利希体病,无形体病及莱姆病。
秋田犬,当时因为其它疾病入院治疗,进行体格检查时,在其身上发现了蜱虫尸体和跳蚤粪便。
找到的蜱虫尸体在另一宠物的耳朵内发现蜱虫,箭头所指为饱血后的蜱虫,有黄豆大小。
在耳朵内的蜱虫体积略小进一步用检耳镜检查耳朵内部,中耳部分二、病原简介1.分类蜱虫又名草别子,有硬蜱和软蜱之分。
硬蜱有坚硬的角质层,雄性的角质层覆盖全身,而雌性的盾片仅覆盖前三足部分,腹部有褶皱,以供其吸血时扩张。
软蜱有皮革样的柔软的角质层,这些蜱一般仅在安全的环境中活动,如动物的耳道、洞穴等能提供稳定环境的场所。
不同的蜱,在不同的宿主,存在宿主更换现象。
在不同的地方,蜱虫的种类会有差别,传播的疾病也不尽相同。
其发育阶段分为卵,幼蜱,若蜱,成蜱。
蜱还可以根据完成一个生活史需要宿主的数量来分类,可分为一宿主蜱,二宿主蜱,三宿主蜱。
一宿主蜱即为从幼蜱至成熟保持在一个宿主身上,二宿主蜱为从第一宿主身上掉落,从幼蜱蜕化为若蜱,然后寻找第二宿主,三宿主蜱每次吸血后均脱离宿主,在环境中蜕化,每次蜕化后寻找新的宿主。
2.寄生部位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三、蜱的生殖力和感染力雌蜱可吸取自身体积200倍体积的血液,雌蜱完成充血后,脱离宿主,在环境中产卵,幼蜱孵出后会爬到植物高处,泥土上感染小鼠或者在草丛里玩耍的动物。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家畜蜱虫病是由蜱虫传播的疾病,常见于家畜中,尤其是牛、羊、猪等动物。
蜱虫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表的节肢动物,其叮咬不仅会引起动物的不适,还有可能传播各种疾病。
家畜蜱虫病对于畜牧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蜱虫传播的疾病。
本文将对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环境改良要想有效地控制家畜蜱虫病,首先需要从环境着手,改良环境条件,减少蜱虫的滋生和繁殖。
具体措施如下:1. 清理环境:定期清理畜舍和饲料场地,保持卫生,清除落叶和杂草,减少蜱虫和它们的寄主动物的栖息地。
2. 应用化学药剂:可以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杀虫,以减少蜱虫的数量。
3. 环境调节:根据实际情况对饲养区域进行环境调节,包括灌溉、覆盖、排水等,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减少蜱虫的滋生。
以上环境改良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蜱虫的数量,降低家畜患病的风险。
二、畜舍管理畜舍是家畜的居住环境,对畜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蜱虫的滋生。
具体措施如下:1. 清洁卫生:定期清扫畜舍,清除粪便和饲料残渣,保持畜舍的干燥清洁。
2. 消毒消虫:定期对畜舍进行消毒和消虫处理,以减少蜱虫滋生。
3. 畜舍设计:在畜舍设计时要考虑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有利于蜱虫的生存环境。
通过科学的畜舍管理,可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蜱虫滋生和传播的生活环境,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三、饲料管理除了环境和畜舍管理外,饲料管理也是防控家畜蜱虫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增强家畜的免疫力,减少家畜受蜱虫侵害的可能性。
具体措施如下:1. 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家畜的营养需要,增强免疫力,抵抗蜱虫传播的疾病。
2. 饮水卫生:保证饲料中水的卫生,防止因饮水感染蜱虫传播的疾病。
3. 饲料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一些抗病毒,抗寄生虫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家畜的免疫力。
通过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家畜的免疫力,降低家畜患病的概率,从而减少蜱虫传播的疾病的发生。
如何防止蜱虫咬伤

如何防止蜱虫咬伤蜱虫又称壁虱,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主要生活在树林、草地、灌丛等处,常以吸血为生。
由于蜱虫的唾液中含有多种病原体,如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布氏杆菌等,所以被蜱虫咬伤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如布氏病、钩端螺旋体病、日本脑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为了避免蜱虫叮咬,在以下多个方面做好防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穿戴合适的防护服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可以有效地降低被蜱虫咬伤的风险。
选择长袖衣、长裤等衣物来覆盖皮肤表面,尤其是要注意脚踝和脖颈部位。
在选择穿戴时需要注意,裤子和袖子不要太宽松,和身体保持紧贴,以防蜱虫爬入。
另外,避免明色衣物,选择深色,也要选择柿子树叶、皮革等能起到震慑蜱虫的材质。
头戴宽檐帽或用草帽将脸和脖子遮盖住,增强保护。
二、勤洗澡、换衣服在外回来后要及时洗澡,并彻底清洗头发,同时也要将衣物清洗干净。
尤其是长时间在野外活动的人,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将带有蜱虫的衣物继续穿着。
三、使用防虫剂市面上有一些防虫剂能够有效地杀灭蜱虫,对于比较容易被蜱虫叮咬的人群,如徒步旅行、野外露营、户外工作者等,使用防虫剂是十分必要的。
在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尽量避免喷洒在自己的脸部、嘴巴或眼睛等敏感部位。
而对于孕妇、儿童等人群,应该选择天然的防虫剂,切忌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防虫剂,以免不良化学品对身体造成影响。
四、注意环境卫生蜱虫在草丛、灌木丛、石头下等地方较多,所以在到达野外之前,要对野外环境进行了解,野外环境的干净整洁程度直接关系到蜱虫的分布情况。
在野外活动期间,定期打扫营地周围的杂草、落叶、积水等,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尽量减少蜱虫滋生的机会。
此外,还要注意带好垃圾袋,将垃圾及时处理,避免成为蜱虫和其他昆虫的“食材”。
五、警惕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蜱虫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蜱虫种类有很大差异,例如在北方地区,夏季是蜱虫较为活跃的时期;在南方地区,秋季则是蜱虫较多的时候。
此外,不同的蜱虫传播的疾病也不同,如黑腿鹿蜱主要传播布氏杆菌,华北副立克次体则主要传播副立克次体病等。
蜱虫的防治和摘除方法

蜱虫的防治和摘除方法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2010年夏天,河南商城县,有多人被做蜱虫咬伤,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当地2009年已出现死亡病例,但2010年尤其多,成为蜱虫“重灾区”。
形态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
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
1.硬蜱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
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
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
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
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
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
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
基节上通常有距。
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
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
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
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
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基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2.软蜱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
颚基背面无孔区。
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
气门板小,位于基节Ⅳ的前上方。
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两性特征不显著。
如何预防和应对蜱虫叮咬

如何预防和应对蜱虫叮咬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主要生活在草丛、树林、灌木丛等潮湿环境中。
蜱虫可以传播各种疾病,如布鲁氏菌病、岛状病毒等,因此,预防和应对蜱虫叮咬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预防和应对蜱虫叮咬的方法。
1. 防护措施首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避免蜱虫叮咬。
在户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服、裤子、鞋袜等遮盖肌肤,并使用驱蚊药剂或蜱虫喷雾等,能有效减少蜱虫的数量。
在进入自然环境前,可以在衣物上涂抹驱虫剂,或者穿戴带有防蚊虫功能的服装。
此外,在野外活动时,不应该赤脚走路,最好穿鞋或靴子。
蜱虫通常会从低处爬上来,所以在草地、灌木丛、林地等环境中,应该走在道路上或者较干燥的地方,避免接触植物和草地。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衣物的缝隙处设置防蜱头巾、袖套等,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2. 及时发现和处理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了,应该及时发现并处理,避免蜱虫传播疾病。
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腰部、腋下、耳朵、脚底等易被蜱虫侵袭的地方,找到并清除蜱虫。
如果身上有不易发现的蜱虫,可以请家人、朋友或医生协助检查。
检查身体的过程应该耐心细致,尤其是注意身上每一个角落,切勿漏掉任何一个部位。
如果发现了贴身的蜱虫,应该用细力钳或牙签等工具,将蜱虫尽可能完整地拔出。
在拔除蜱虫时,要用力平稳,避免用手抓住或扭转蜱虫,从而导致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下。
如果不慎将蜱虫头留在皮下,应该就地向医生求助,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拔除蜱虫后,应该用消毒液擦拭伤口,并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的变化,特别是是否有红肿、感染等症状。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后续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做好个人卫生最后,我们需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和卫生的环境。
蜱虫是一种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寄生虫,如果居住环境潮湿、杂乱无章,就容易滋生蜱虫和其他害虫。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清理居住环境、消除水池积水、及时储存食品、垃圾,并定期打扫清洁室内外,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蜱虫致病危害与预防对策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452018.11·0 引言如果蜱虫的背面有盾板即为硬蜱,没有盾板即为软蜱。
蜱虫吸血之后体长会变长,最长能达到10 cm 。
吸血之后雌雄蜱虫即可交配,雌蜱虫受精之后会爬行到树根等处的缝隙产卵。
硬蜱大多都生活在森林或灌木丛中,软蜱大多都栖息在野生动物的洞穴及栖息地的缝隙中,蜱虫的寄主大多数都是脊椎动物,由于蜱虫寄生在家禽上之后很容易感染到人类,近几年蜱虫伤人的事件频发,对林区作业的职员与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 致病危害1.1 直接危害蜱虫会寄生在动物的体表,通过吸血损伤动物的皮肤,动物被叮咬之后会出现痛痒感[1],由于经常摩擦或抓挠皮肤就会导致寄生的部位出血或是出现发炎的现象。
如果蜱虫大量吸食其寄主的血液,就会导致寄主贫血、发育不良等问题;如果寄生在动物的后肢,就会导致动物后肢麻痹。
蜱虫在吸食脊椎动物血液的同时会分泌出唾液,唾液就像蚊子一样带有大量的病菌和毒素,蜱虫释放的毒素主要是为了抑制神经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的释放,生物体内的这种物质一旦被抑制就会出现“蜱瘫痪”,在动物被叮咬5~7 d 之后就会出现步态不稳、四肢无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快就会蔓延扩大至上行性发展,被叮咬后的患病动物虽然麻痹部位仍然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2],但是它的前肢及后肢都不能够自行活动,这种瘫痪和人们日常所说的由于缺钙引起的瘫痪完全不同,这种瘫痪补足适量的钙以后没有产生治疗的效果,只有在去除寄生的蜱虫后才能够慢慢恢复,这种“蜱瘫痪”的病例曾出现在东北与山西等地方。
1.2 传播疾病1.2.1 森林脑炎森林脑炎的病毒可以在全沟硬蜱体内长期保存,可以经由蜱虫的受精卵传至到第三、四代,携带这种病毒的3.2 加强羊群养殖观察,做好统计和记录工作 在常见的几种羊病中,由于一些羊病很难被养殖人员发现,会造成治疗的延误。
因此,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仔细的观察羊群中每个羊行为上的变化,并对一些特例作出记录。
蜱虫处置方法

蜱虫处置方法蜱虫叮咬症状,蜱虫图片及治疗方法蜱虫,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寄生虫,不管是对于狗狗来说还是对于铲屎官来说,这个寄生虫都是比较可怕的。
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狗狗身上有这种寄生虫,有可能会造成狗狗死亡以及人类被感染。
接下来狗扑网小编将说一说蜱虫叮咬之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1.红肿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
那是因为蜱虫在吞噬血液的时候必须要咬坏皮肤的表细胞,而且在他吸食血液的过程当中,唾液当中会分泌一种麻醉剂,阻止出现疼痛感。
只有在吸完血之后,病人或者是病犬才会出现明显的痛感或者是痒感。
2.黑痣蜱虫在吸食血液之前,会用自己的前肢或者是尖锐的口器,咬住病犬的皮肤以及铲屎官的皮肤不松口,而且也会钉入真皮以及皮下,像一只吸血鬼一样西式狗狗甚至是铲屎官的鲜血。
因为它在叮咬的过程当中,只会把自己黑色的尾巴露在皮肤的外边,看上去就像一颗黑色的痣一样。
3.质地非常坚硬被蜱虫叮咬过的皮肤会出现一些病变的现象,比方说被叮咬过的皮肤表面会变得硬硬的,这也是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
4.叮咬之后的治疗方法因为蜱虫的口器特别的复杂,上面还有倒刺,所以说发现正在吸血的蜱虫时,家长们不可以直接生硬将它往外拔,有可能会将它的口器折断在自己的皮肤里,但是可以选择使用高度酒精涂抹的方式将它麻醉,经历过几分钟之后用镊子将它。
在拔的过程当中,家长们一定要小心慢慢地施压往后拉,这样才不至于将它扭断,一旦口气存留在皮肤将会引起皮肤粘膜感染。
拔出蜱虫之后,应该立刻用碘酒或者是酒精,对受损伤的皮肤进行消毒。
如果家长们是在野外被蜱虫叮咬了,千万不能够大意,也不要随随便便将皮肤里的蜱虫给生拉硬拽出来,如果没有酒精或者是碘酒,应该立刻去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以上这些就是有关蜱虫叮咬之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的阅读,也希望家长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解决。
蜱虫叮咬症状,蜱虫图片及治疗方法蜱虫叮咬症状,蜱虫图片及治疗方法现在的这个季节,正是的高发期。
蜱的危害及防制措施概述

蜱 俗称草扒 子 、 草爬 子 、 草别 子 、 草蜱虫、 狗鳖、 狗 豆子 、 牛虱 、 牛鳖子 等 , 是 一类 专性 吸 血动 物 。除人类也 就 常常 能
在人或动物身上停 留很 长时 间而不 被发 现 , 导致人 、 畜
血液 的持续损 失 。吸血蜱 数量 多 时能 导致 宿 主贫 血 、
外, 蜱还 寄生于牛 、 马、 羊、 猫、 狗和 鼠等陆地 脊椎动物 。
由于蜱 虫只在 吸血时 与宿 主短暂 接触 , 所 以属 于暂 时
消瘦 、 发育不 良、 皮毛质量降低及产 乳量 下降 。蜱 的唾 液 中有时含有毒 素 , 使动物产生厌食 、 体重 减轻 和代 谢
障碍 。某些蜱类 的雌蜱唾液腺还 可以分泌一 种能 抑制
蜱可 以传播 8 3种病 毒 、 l 5种 细 菌 、 1 7种螺 旋体 、 3 2种
原虫 以及衣原 体 、 支原 体 、 立 克次 体等 , 其 中新 布尼 亚 病毒和 嗜吞 噬细胞无形体是 近年分离和命 名 的经 蜱传 播 的新 型病原 体 _ 5 j 。蜱传 播 的疾 病 大 多为 人 兽共 患
临床上 以突起高 热 、 头痛、 意识 障碍 、 脑膜 刺激 征 和瘫 痪 为主要特征 , 少数患者 可有失语 、 痴呆 、 吞 咽困难 、 不 自主运 动等后遗症 , 病 死 率较高 _ 6 J 。主要 流行 于我 国 东北 、 俄 罗斯 的远东 地 区及 朝鲜 北 部 林 区, 多 发 生 于
河北 、 安徽 、 浙江 、 云南 、 重庆、 湖 北 等多地 出现 因蜱 虫 叮咬发 生蜱 传疾 病 , 甚 至造 成人 、 畜 死 亡事 件 … 。蜱 类研究 已经成为疾病控制领 域的热点之一 。
1 蜱 的 分 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
目前国内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一、蜱虫对人的危害:
蜱虫多出现在森林当中,一般是通过猫狗和的动物传播的。
它的大小大概也就指甲盖那么大,如果没有吸血人类很难看清它的身影,但是你别小瞧这样一种昆虫,它如果掉到人身上就会不停地往里面钻,如果掉到脑袋上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又因为蜱虫身上携带了大量有害的病菌,所以人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如果不及时取出在阴雨天,患者会瘙痒难忍;严重的会告高烧、深度昏迷、引发森林脑炎。
那么正确的清除蜱虫的方法是什么呢?
正确的方式是用火、酒精等方式进行刺激,使其自然脱落,若不会处理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危及生命。
“蜱虫”身形较小,经常被认为是皮肤起了疙瘩或长了“黑痣”,如果发现孩子身上突然多了小点点,别心大不知道,耽误了时机。
二、蜱虫如何防治
1、尽量不去野外的灌木丛
一般蜱虫多生活在草丛里,很多物业会定期打驱虫药,因为户外灌木丛中昆虫的种类很多,所以很难做到彻底杀虫。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轻易去这些草丛里,以免被蜱虫寄生。
2、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在家活动还好,孩子怎么凉快怎么穿,领孩子去户外就不一定的,蚊虫多的地方最好穿上长衣长裤以及运动鞋,避免皮肤裸露。
除此之外,还可提前喷洒一定量的驱蚊驱虫液,让孩子远离困扰。
3、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
宠物是“蜱虫”最喜欢的寄生宿主,要定期洗澡并做好驱虫,尤其是在户外运动回来后,需要保证干净卫生。
4、发现孩子有异常及时就医
被蜱虫叮咬切不可随意向外拔,处理不好很可能使情况变得更严重,发现异常,最好及时带孩子就医。
夏季酷热,寄生虫的风险有所提高,“蜱虫”虽小但需重视,大家要谨慎对待。
上海虫控是城市卫生害虫防制的专业性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多学科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受益为目标。
所选用的药品均为国家药检部门和卫生疾控部门批准的安全、低毒、环保的城市卫生用药。
结合防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客户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药品、恰当的剂型有针对性的制订佳的防制方案,确保达到良好的防制效果。
科技铸就伟业,清洁有利健康。
我司全体员工热忱的期待与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