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积试料层体积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比表面积仪操作细则

比表面积仪操作细则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操作比赛实施细则一、水泥比表面积测定要求:1、参赛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对规定试样(水泥)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确定该样品的比表面积(30min内完成,并出具正式的试验报告);2、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必须按照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试验步骤及本细则有关要求进行试验;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步骤:1、漏气检查:用橡胶塞塞紧压力计容桶接口,设定必要参数然后起动仪器,仪器自动停止后,仔细观察液面是否有降落,无降落为正常。

2、试料层体积测定:1)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个直径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2)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3)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P1,精确到0.05g。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4)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

5)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

6)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

(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如水泥太松或不能压到要求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质量。

)7)慢慢取出捣器,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

8)同上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P2。

9)测量室温。

10)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10-6×(P1-P2)/ρ水银,精确到5×10-9m3。

11)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5×10-9m3,则取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10-10m3。

3、确定试样量:W=试样密度ρ×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1-ε)注:ε——空隙率,标准水泥采用0.500,P.Ⅰ、P.Ⅱ型水泥采用0.500;其它水泥采用0.530。

4、试料层制备:1)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操作规程勃氏法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操作规程勃氏法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操作规程勃氏法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操作规程(勃氏法)1目的为了保证水泥比表面积检验的准确性和试验操作的规范性。

2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以及适合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各种粉状物料,不适用于测定多孔材料及超细粉状物料。

3 引用标准本方法采用Blaine透气仪来测定水泥的细度。

本方法与GB207-6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可并行使用,如结果有争议时以本方法测得的结果为准。

GB8074-20084 主要内容仪器:符合GB8074-87标准的要求。

材料压力计液体,压力计液体采用颜色的蒸馏水。

基准材料采用中国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备的标准试样。

仪器标准漏气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臂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倒出水银,称量精确到试料层体积的测定:用水银排代法,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轻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到,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然后从圆筒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的水泥,按照条要求压实水泥层,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为止。

注: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如太松或水泥不能压到要求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试用量。

a.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下式计算,精确到V=(P1-P2)/P水银 (1)式中:V-------试料层体积cm3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泥质量gP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b.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试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水泥比表面积测试操作规程(勃氏法)-邓庆双

水泥比表面积测试操作规程(勃氏法)-邓庆双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操作规程(勃氏法)一、试验准备1、室内温度波动小于2℃,相对湿度小于50%。

2、仪器设备检查漏气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胶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

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

如出现漏气,可用凡士林加以密封。

3、试料层体积测定用水银排代法标定圆筒的试料层体积。

将穿孔板平放入圆筒内,再放入两片滤纸。

然后用水银注满圆筒,用玻璃片挤压圆筒上多余的水银,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无气泡,倒出水银称量(P1),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取出一片滤纸,在圆筒内加入约3.3g的试样(一般适当的酌减)。

再盖上一片滤纸后用捣器压实至试料层规定高度(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取出捣器用水银注满圆筒,同样用玻璃片挤压平后、无气泡,将水银倒出称量(P2),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相差0.005g,圆筒试料层体积按公式(A.1)计算。

试料层体积要重复测定两遍,取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001cm³。

每次试样应单独压实,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二、手动勃氏仪标准时间的标定方法(JC/T 956)用一瓶GSB14-1511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测定标准时间。

1、标准样的处理将一瓶GSB 14-1511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倒入不小于50ml的磨口瓶中摇匀,放置试验室恒温1h。

2、标准样质量的确定3、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

称取已确定的试样量,精确至0.001g,倒入圆筒。

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到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

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

4、标准样透气时间的确定将装好标准样的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凡士林,把它连接到U形压力计上。

打开阀门,缓慢地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超过第三条刻度线时关闭阀门。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浅析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浅析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浅析摘要:水泥比表面积是水泥物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水泥的硬化速率、流动性、耐久性及强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准确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是判断水泥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重要条件。

本文就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水泥比表面积;试验原理;操作要点;影响因素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包括水泥密度测定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两部分,下面结合本人从事建材检测工作多年的经历浅谈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的一些个人见解,望能为当前试验人员提供有利参考,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意见。

一、水泥密度的测定1、水泥密度的定义及试验原理水泥密度的定义: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g/cm3。

水泥密度测定的试验原理:将一定质量的水泥倒入装有足够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液体的体积应可以充分浸润水泥颗粒。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颗粒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

2、水泥密度测定的仪器设备水泥密度测定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烘箱、电子天平、李氏瓶、恒温水槽、水银温度计等,这些仪器设备需经计量检定合格。

3、水泥密度测定的步骤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烘干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室温应控制在20±1℃)。

称取水泥60g(m),精确至0.01g。

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mL~1mL之间刻度线后,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确保装煤油部分完全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20±1℃内,恒温至少30min,记下无水煤油的第一次读数(V1),或者调整至0mL。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小药匙将称好的水泥样品一点一点地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直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浸入恒温水槽,使煤油部分的细颈完全浸在水中。

恒温至少30min,记录第二次读数(V2)。

注意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能大于0.2℃。

水泥比表面积检验操作规程

水泥比表面积检验操作规程

水泥比表面积检验操作规程1 前言1.1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比表面检验操作规程1.2 本方法根据GB8074-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提出。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水泥比表面积检验。

3 仪器校准3.1 气密性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3.2 测定圆筒中试料层的体积(V)(无特殊情况,一季度一次)3.2.1将二片滤纸放入透气圆筒内,要求滤纸平整放在穿孔板上,将透气圆筒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且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无气泡或空洞。

从圆筒中倒出水银,准确称量至0.05g,记录为P1。

重复几次,直至数据不变为止。

3.2.2 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将约3.3g水泥装入透气圆筒,再放入取出的滤纸,压实水泥层。

在圆筒上部空间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且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无气泡或空洞。

从圆筒中倒出水银,准确称量至0.05g,记录为P2。

重复几次,直至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为止。

3.2.3 确定试料层的体积,精确到0.005cm3。

V=(P1-P2)/ρ水银3.2.4试样层体积的测定至少进行两次,取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应校一次。

3.3 测定仪器常数(无特殊情况,一季度一次)。

3.4 称样量的确定3.4.1 确定标准物质称量(W):W标准物质=ρ标准物质V(1-ε标准物质)3.4.2 用电光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烘干松散的W标准物质,精确到0.001g。

3.4.3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在穿孔板上放入一片滤纸,将称量准确的标准物质装入透气圆筒内,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至捣器的支持环,慢慢取出捣器。

3.4.4 将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

3.4.5 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分下端时关闭抽气阀门。

比表面积测定

比表面积测定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1. 测定水泥密度;2. 空隙率的测定(ε):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P·O)的空隙率选用0.530±0.005,空隙率的调整以2kg砝码将试样压实;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个直径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玻璃板轻压水银时,为防止水银漏到桌面上,可将透气圆孔放于铝盒内进行试验)。

从圆筒中到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0g的水泥(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如水泥太松或不能压到要求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试用量),用2kg砝码压实水泥层。

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0.05g为止。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公式(T0504-1)计算,精确至:式中:V——试料层体积(m³);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³),见表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和室温(C°)水银密度(g/cm³)空气粘度和813.580.00017490.01322 1013.570.00017950.01326 1213.570.00017680.01330 1413.560.00017780.01333 1613.560.00017880.01337 1813.550.00017980.01341 2013.550.00018080.01345 2213.540.00018180.013482413.540.00018280.013522613.530.00018370.013552813.530.00018470.013593213.520.00018670.013663413.510.00018760.01370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两次。

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

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

FBT-9型数显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可参照GB8074-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现摘录如下:(1)仪器的校正1、标准物料:使用比表面积接近2800cm2/g和4000 cm2/g的标准物料对试验仪器进行校正。

标准样品在使用前应保持与室温相同。

2、试料层体积的测定测定试料层的体积用下述水银排代法A、将二片滤纸沿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推杆(附件一)的大端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正地放在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表面与圆筒上口平齐,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1。

B、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然后加入适量的粉料,再盖上一层滤纸用捣器压实,直到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为止,取出捣器,再在圆筒上部空间加入水银,同上述方法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再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2。

(称重精确到C、试料层占有的体积用下式计算:(精确到V=(P1-P2)/ρ水银式中:V——试料层体积(cm2);P1——圆筒内未装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圆筒内装料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一)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注: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如太松或水泥层达不到要求的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试用量。

(2)FBT-9型数显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漏气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把它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泵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压力计中液面如有任何连续下降表示系统内漏气,需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3)试样准备1、将经110℃±5℃下烘干冷却至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内用力摇动2 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静置2 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沉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去。

比表面积试料层体积的测定方法

比表面积试料层体积的测定方法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水银排代法: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个直径
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从圆筒中到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

重复几次测定,至嗷值基
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 3.3g的水泥,按照本方法5.3款的要求压实水泥层注。

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0.05g为止。

注: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如水泥太松或不能压到要求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试用量。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公式(T0504-1)计算,精确至5 io」m
v=io* e-P2)/「水银(T0504-1)式中:V ——试料层体积(m3);
Pi――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 7水艮一一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T0504-1
表T0504-1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和..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两次。

每次应单独压实,若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5X 10-9m3,则取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10-1°m3,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
层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水银排代法: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个直径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从圆筒中到出水银,称量,精确至。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的水泥,按照本方法款的要求压实水泥层注。

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为止。

注: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如水泥太松或不能压到要求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试用量。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 按公式(T0504-1)计算,精确至39105m -⨯: 水银ρ/)(10216p p v -⨯=- (T0504-1) 式中:V ——试料层体积(m3);
P 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
P 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 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T0504-1
表T0504-1 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η和η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两次。

每次应单独压实,若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5×10-9m3,则取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10-10m3,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