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训练初中语文教案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训练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与现代汉语的区别;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3. 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 文言文阅读策略;3.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回忆起他们在学习现代汉语时所学到的语法知识,并与文言文的语法进行对比。
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1 介绍文言文的诞生背景和历史地位,并解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2.2 分析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包括句式、词序、词类等;2.3 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3. 文言文阅读策略3.1 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如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词、理解上下文等;3.2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句子结构和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3.3 给学生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阅读题目,让他们进行解答和讨论。
4.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4.1 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原文的风格、注意文化背景等;4.2 分析一些常见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如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代词的指代等;4.3 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短文,让他们进行翻译实践,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四、教学手段1. 教师讲解和示范;2. 学生讨论和互动;3. 练习和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相应的阅读和翻译方法进行实践。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进行初步辨识;2.掌握文言文基本阅读方法,了解一定文言文语法和表达方式;3.能够翻译用文言文写成的简单、通俗的语句、篇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文言的基本特点、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其意义;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3.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授、练习、讨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本课是讲解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课程。
我们常说,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其形式独特,语言精华,也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及其意义,以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最终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2.知识讲解(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①结构完整:文言文结构完整,文理分明,各句呼应,层次分明。
②语言精练:文言文语言精练,简洁明快,字义深邃,讲究工整的格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③语法规范:文言文语法规范,基本上符合《声律》《韵骨》和《切韵》的要求,同时也注重字音、音律、韵律的运用,这表现了中华民族语言体系的优秀性。
④常用词汇: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多为经典词汇、典故性词汇等,学习文言文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全篇理解:读完文言文篇章后,要尽快把握全篇的意思,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②单句分析:根据句子的各个部分与机理,逐步理解句子中被修饰的主谓宾语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③即译即练:对已阅读理解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相当于在练习文言文的写作技能。
(3)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文言文的基础语法和表达方式包括以下方面:①常用语法:如主谓宾的基本结构、修饰成分(状语、定语、补语、宾语补足语);②常用句式:如倒装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并列句、复句等;③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
初三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教案

初三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主备人:姚瑞珍集体备课时间:教材分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教学目的】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学情分析:通过课堂上学习的文言文课文知道,大家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与技巧,也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
但是,分析几次月考和平时习题的情况,我发现同学们在实词含义的理解上,特别是文言文翻译部分实词含义的把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言实词,一个一个的去识记的确不太现实,那么同学们掌握几种文言翻译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中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这几年都是八分,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新课:例: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分析:此句中,最关键字为寻字,寻有寻找的意思,也有不久的意思,很显然这里是后者。
译文:没有结果,不久就生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询问桃花源的人。
(一词多义)2. 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分析:词句最关键为异字,异有奇怪的意思,也有感到奇怪的意思,显然这里用后者最通顺。
(词类活用)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明确标准: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技巧教案

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句式结构。
2. 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独立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句式结构。
2.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选文。
2. 翻译技巧讲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文翻译技巧,让学生意识到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
2.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文言文?你们对文言文有什么印象?二、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0分钟)1. 介绍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简洁、含蓄、雅致。
2. 讲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
3. 举例说明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
三、讲解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直译法:直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 意译法:根据文言文的意思进行翻译,适当进行意译和润色。
3. 对应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对应到现代文中的词语,保持意义的对应关系。
4. 补充法: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充省略的成分或解释隐含的意思。
5. 调整法:根据现代文的表达习惯,调整句子结构和词语顺序。
四、翻译实践(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篇简单的文言文,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翻译。
2.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或教师的讲解资料。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文言文基本特点和翻译技巧。
2. 教师布置作业:翻译一篇中等难度的文言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句式结构,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讲解了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践让学生独立进行翻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作业布置要适度,既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又要避免过大的负担。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
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初中文言文赏析与翻译教案

初中文言文赏析与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言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和翻译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文言文赏析与翻译技巧。
3.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文言文赏析与翻译技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特殊词汇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教学基本语法和词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3. 赏析文言文:选取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进行赏析。
通过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翻译文言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进行文言文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解释文言文中特殊的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5. 练习与反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4. 注重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教案设计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基本技巧;2. 培养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3. 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1.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白话文的不同之处;1.2 学习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句型和结构;1.3 分析文言文的语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文言文翻译:2.1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 学习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难点,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2.3 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对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体验和疑问。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课: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讲解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并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与白话文的区别。
可以通过问答或以往的知识梳理进行。
2. 讲授(15分钟)2.1 分析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型,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
2.2 解读文言文的语境和修辞手法,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练习(15分钟)3.1 选择性阅读练习:提供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文言文的理解。
3.2 表达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他们的同伴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疑问,并相互讨论。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下次课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并准备与同伴进行讨论。
第二节课:文言文翻译方法讲解与实践1. 导入(5分钟)学生进行上次课的预习内容的回顾。
2. 讲授(15分钟)2.1 解读文言文短文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阅读)
一、知识链接:翻译要求
???????1、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于原文。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
1、
断,…者”“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
根据上下文判断。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
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
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
战》)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
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
??(
?(
?(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
?4、“见”?(
?b
c。
?5、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联系“固若金汤”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
“孔
介
词特征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
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
(秦)
中的
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再”“三”后省略了
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你与(他)一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
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八)删。
就是删除,古汉语中的发语词、结构助词和
“师道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积累固定结构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
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
“兵器”。
工l
A.若听茶声然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值②后世见者必宝之: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
”
③食不给音:ji供应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chan说别人坏话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_
3、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牵引应当烧寻找
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三个人都不正确。
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
贻误战机。
弈然之智弗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D )
A.夫战,勇气
也B.此则岳阳
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
惠D.莲,花之君子
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提示:宾语前置)
1.
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
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篇》。
②退:回去。
③为
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于关尹子②臣是
以无请也
③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句子。
①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