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度-资料
紫外分光光度法吸光度范围

紫外分光光度法-吸光度范围自吸泵参数范围-上海阳光泵业自吸泵参数范围-上海阳光泵业上海阳光泵业作为国内一家著名的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上海阳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质求发展”的宗旨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上海阳光泵业一直专注于自身实力的提升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为此,目前不但拥有国内最高水准的水泵性能测试中心、完善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经验丰富的水泵专家,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以优越的性能、精良的品质、良好的服务口碑获得各项专业认证证书和客户认可。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上海阳光泵业在国内水泵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样一家诚信为本、责任重于天的水泵行业佼佼者,对于水泵的维修、保养等各大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一、S型立式中开泵概述:S型系立式单级双吸垂直中开的离心泵,适应于工厂、城市、矿山、电站、农田水利工程等领域。
该型泵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被输送的介质温度为0℃~80℃,允许最大进口压力。
二、S型立式中开泵参数范围:流量Q 200~3770m3/s扬程H ~142m三、S型立式双吸泵型号说明:10SLZ-910-吸入口径被25除(即进口直径为250mm)SLZ-立式单级双吸轴向中开式直联离心泵9-比转数被10除化整的约数四、S型立式中开泵结构型式:泵为立式安装,吸入口和吐出口均在水平方向,中开泵的分开面在轴中心线上垂直分开,检修时不需拆卸进水、出回管路以及电机,即可揭开泵盖,取出转子部件。
泵的上轴采用滚动轴承,油脂润滑,在轴承体上没有冷却腔。
泵的下轴承为导轴承,由泵本身水进行润滑冷却。
轴封采用软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形式。
五、S型立式中开泵的旋转方向:从电机端向泵看,泵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即面向泵的可拆泵盖面右为进水口,左为出水口。
光密度及吸光度吸光度量符号的正确表示方法’汪勤俭刘洪娥冷怀明来嘉张大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400038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E-mail:wanggj@mail.tmmu.com.cn收稿日期二20050-2-23修回日期:20050-70-1摘要针对目前各科技期刊对吸光度的童符号的不同认识和不恰当表示方法,分析了吸光度的含义,根据《量和单位》国家标准的规定,提出了吸光度量符号的正确表示方法,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为正确执行《量和单位》国家标准提供依据。
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光谱首页资讯法规技术质量检验标准资料仪器图库商城人才英语课堂专题网刊网址论坛当前位置:首页>>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仪器分析>>正文分子吸收光谱一.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一)分子能级与电磁波谱分子中包含有原子和电子,分子、原子、电子都是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能量,且都是量子化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物质分子内部运动状态有三种形式:①电子运动:电子绕原子核作相对运动;②原子运动: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其平衡位置上作相对振动;③分子转动:整个分子绕其重心作旋转运动。
所以:分子的能量总和为E分子= Ee +Ev +Ej +⋯ (E0 +E平) (3)分子中各种不同运动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级。
三种能级:电子能级E(基态E1 与激发态E2)振动能级V= 0,1,2,3 ⋯转动能级J = 0,1,2,3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量子时,就有较低的能级基态能级E1 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及激发态能级E2,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量差∆E 恰好相等,否则不能被吸收。
图1 双原子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示意图对多数分子对应光子波长光谱∆E 约为1~20eV 1.25 ~ 0.06㎛ 紫外、可见区(电子)∆E 约为0.5~1eV 25 ~ 1.25㎛ (中)红外区(振动)∆E约为10-4~0.05eV 1.25cm~ 25㎛ (远)红外区(转动)分子的能级跃迁是分子总能量的改变。
当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则同时伴随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改变,即“电子光谱”——均改变。
因此,分子的“电子光谱”是由许多线光谱聚集在一起的带光谱组成的谱带,称为“带状光谱”。
吸光度(光密度)量符号的正确表示方法’

按 G 30 6 9 , brBe . 3Lm e-e 定律应写作 : B1 一 2 a t r
D二一 g gAP 1 7二1P ,二kb t c
摘 要
针对目 前各科技期刊对吸光度( 光密度) 的童符号的不同 认识和不恰当表示方法, 分析了吸光度( 光密度) 的含义,
根据《 量和单位》 标准的规定, 国家 提出了 吸光度( 度) 光密 量符号的正确表示方法, 期为广大同 以 仁提供参考, 为正确执行《 量
和单位》 国家标准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量和单位 吸光度 光密度
吸光度( 光密度) 量符号的正确表示方法’
汪勤俭 刘洪娥 冷怀明 来嘉 张大春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编辑部 403 重庆沙坪坝区 008 高滩岩, -a: g mitm . c Emiwn j a. uc . l a @ lm o n g m
收稿日 20- - 期二 5 2 3 00 2 修回日 20- - 期: 5 7 1 0 00
或O 4二有的 D 2 , 用正体, 9 。 有的用斜体; 也有的标注为D 。 a笔
者查阅了一些资料, 报告如下。
1 光密度(pc dnt 的含义 ota esy il i)
光密度(pc es , 也称吸光度(b r ne la dnt O ) o il i D y a o ec, sb A, )通俗地理解即吸收了多少光。一定的物质会吸收一定波 长的光, 从而显示一定的色彩; 而在灰度或黑白图像中则表 现为灰度的改变。 D ( O =g人射光灰度/ 1 透射光灰度)人射 , 光的灰度有的软件中用背景的灰度值来表示, 即玻片中空白 部分的图 像灰度; 严格的光密度分析需要进行系统的光密度 标定, 方法是将一套标准的光密度吸光片, 通过显微摄像系 统输入图像分析软件, 绘制线性图, 然后根据标准直线作出 校准。光密度越大, 表示某种物质的含量越高, 在病理图像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 介质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尔定律在均匀、非散射时可成立,当介质不均匀,或有胶体、乳浊、悬浮体存
在时,入射光除了被吸收外,还有反射、折射损失,故所测A值比实际吸收要大许多,导 致偏离比尔定律。
引起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还有一些,如:溶质的性质变化、操作不当等等。
§ 2.3 影响显色反应的若干因素 (一) 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分子吸收光谱
①电子光谱 在多原子分子中,分子轨道中有许多电子能级,平时各电子都尽先进入低能级,处于基态。当
有光波照射这些分子时,轨道中的电子会吸收光波中的某些波长的光,使这束光中缺少某些波长的 光。电子本身将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上。
象这样的情况下,被吸收的光往往波长较短,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本章主要讨论这一部分内 容。
红色), 1﹕3(pH 8~11.5 黄色,最稳定)三种不同颜色的络合物生成。
3、温度的影响:一般在室温.有些需加热. 4、显色时间的影响
5、溶剂的影响:可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6、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 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 仪器测量误差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除了各种化学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种误差可能来源于光电池不灵敏、光电流测量不准和光源不稳
§ 2 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10-3 %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低至10-4 %~10-5 %的痕量组份。目 前,随着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有的已达10-9 %。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为2~5 %,这在微量分析中已是十 分精确的了。 2、特点:灵敏、快速、准确、简便。
cF2e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吸光度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冯丽娟 孔繁 森 ( 邯郸市计量测试所)
摘要 : 半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是 通 过 测 量 吸 光度 , 用 未知 浓度 样 品 与 已知 浓度 的标 准 物 质 相 比较 来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的 。 本 文 使 用 中 国计 量
参 考文献 :
【 1 ] J J G 4 6 4 — 2 0 1 1 半 自动生化分析仪检定规 程.
【 2 】 李瑞昌等. 测 量 结 果 不确 定 度 分析 实例 . 河 北 省 计 量 协 会 内 部 资料 , 2 0 0 4 .
U= 0 . 0 0 6 A( k = 2 o ① 在相 同的测量条件下,用标称值为 0 . 5 A的标准物 确定 度 为 :
质进 行 1 0次测 量 , 所 得 数据如 下 ( 单位 : A) :
科 学 院 生 产 的标 准 物 质 进 行 吸 光 度 测 量 ,并 对 示值 误 差 测 量 结 果 的 不确 定 度 进 行 分析 评 定 。
S
关键词 : 半 自动 生 化 分析 仪
吸 光度
不确 定 度
— 0. 0 01|
1概 述 1 . 1 测量 方法
由于 实际测 量 中 , 要 求测量 三 次取平 均值 , 则 有
设 定 波长 为 3 4 0 n m, 吸收池 温度 为 3 7 q C, 吸液 量大 于
度 示值 误 差。 1 . 6 符 合上 述 条件 下 的 测量 结 果 , 一般 可 直 接使 用 本
不确 定 度 的评定 结 果。
u ( A ) l 测量重复 性 1 0 . o 0 1 } 1 1 0 . 0 0 1 u ( A s ) I 标准物质不确定度1 0 . 0 0 2 5 l一 1 l 0 . 0 0 2 5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1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1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特点:灵敏、快速、简便。
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分类(一)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
mber-Beer定律:A=k·b·cA为吸光度k—吸光系数b—光径,单位:cmc—溶液浓度,单位:g/L2.摩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1mol/L,b=1cm时,则常数k可用ε表示。
3.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为百分浓度(w/v),b为cm时,则常数k可用E%表示,称为比吸光系数或百分吸光系数。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元素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即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吸光度同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
1.标准曲线法: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按照一定操作过程分别进行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待测物质并测定其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浓度。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每次实验都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2.标准加入法:把待测样本分成体积相同的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标准品,然后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品加入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用直线外推法使工作曲线延长交横轴,找出组分的对应浓度。
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消除样品基质效应的影响,较为常用。
3.内标法:在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样本中不存在的元素(内标元素),分别进行测定。
以标准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样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依曲线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铜、锌、铅、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直接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地面水和废水中的铜、锌、铅、镉;第二部分为螯合萃取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和清洁地面水中低浓度的铜铅、镉。
2 定义2.1溶解的金属,未酸化的样品中能通过0.45um滤膜的金属成分。
2.2金属总量:未经过滤的样品经强烈消解后测得的金属浓度,或样品中溶解和悬浮的两部分金属浓度的总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GB/T 6682,二级。
3.1 硝酸:ρ(HNO3)=1.42 g/mL,优级纯。
3.3 硝酸:ρ(HNO3)=1.42 g/mL,分析纯。
3.3 高氯酸:ρ(HClO4)=1.67 g/mL,优级纯。
3.4 燃料:乙炔,用钢瓶气或由乙炔发生器供给,纯度不低于99.6%。
3.5 氧化剂:空气,一般由气体压缩机供给,进入燃烧器以前应经过适当过滤,以除去其中的水、油和其他杂质。
3.6 硝酸溶液:1+1。
用硝酸(3.2)配制。
3.7 硝酸溶液:1+499。
用硝酸(3.1)配制。
3.8 金属储备液:1.000g/L。
称取1.000g光谱纯金属,准确到0.001g,用硝酸(3.1)溶解,必要时加热,直至溶解完全,然后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3.9 中间标准溶液。
用硝酸溶液3.7稀释金属贮备液3.8配制,此溶液中铜、锌、铅、镉的浓度分别为50.00、10.00、100.00、10.00mg/L。
4 采样和样品4.1用聚乙烯塑料瓶采集样品。
吸光度、光学密度、吸收系数、吸收率之间的关系Word文档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
Lg-1cm-1
吸收率
Absorptivity
A
投射到物体上而被吸收的热辐射能与投射到物体上的总热辐射能之比
无
附:
, 分别为出射光、入射光强度; 为透光率。
, 为吸收层厚度; 为物质的浓度。
, 为反射率(对于透明液体,反射率可以忽略,即 )。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表征物质吸收特性参量的定义及关系
English Name
符号
定义
量纲单位
吸光度
Absorbance
A(λ)
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
无
光密度
Opticaldensity
D(λ)
入射光与透射光比值的对数或者说是光线透过率倒数的对数
ci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频繁用到酶标仪,对OD值和吸光度值(abs)的概念和其线性范围不甚理解,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子里前辈的总结和我从其他网站上获得的,也包括我个人的理解,在此做更全面的总结(因为园子里的都是N年前的老帖子,且不是很全面,呵呵)希望能供战友们参考1、首先明白什么是朗伯比尔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er)光吸收定律:A=-lgT=εb cA——吸光度,又称光密度“O.D”。
T——透光度,T=I / I。
,I。
——为照射到吸收池上的光强,I——为透过吸收池的光强。
ε——摩尔吸光系数或克分子吸光系数(L?mol-1?cm-1)。
b——样品光程(cm),通常使用1.0cm 的吸收地,b=1cm。
C?——样品浓度(mol/L)。
由上式可以看出:吸光度A与物质的吸光系数“ε”和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2、OD值定义OD值(optical density)表示某一物质在某一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BS是吸光值absorbance 的缩写. 在分析化学里,某一化学物质都可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并且对光的吸收度与此化学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吸光度的大小来测定某种物质的浓度.其中某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度,就是OD值,一般用经过石英管后的光强比上照射到石英管前的光强来表示.3、吸光度值(abs/AU)定义吸光度,absorbance,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
吸光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被光通过的物质有关,只要光的波长被固定下来,同一种物质,吸光系数就不变。
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
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A=abc,其中a为吸光系数,单位L/(g·cm),b为液层厚度(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cm ,c为溶液浓度,单位g/L影响吸光度的因数是b和c。
a是与溶质有关的一个常量。
此外,温度通过影响c,而影响A。
符号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97801 式中I0是通过均匀的液体介质的一束平行光的入射光的强度;It是透射光强度;T是透射比。
A值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大。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量浓度c成正比,以A对c作图,可得到光度分析的校准曲线。
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组分的吸光质点彼此不发生作用,那么吸光度便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这一规律称吸光度的加和性。
据此可以进行多组分同时测定及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在吸光度测定中,为抵消吸收池对入射光的吸收、反射以及溶剂、试剂等对入射光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可选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并选光学性质相同、厚度相等的吸收池分别盛待测溶液和参比溶液。
4、国外资料的权威总结"Optical density" can also refer to index of refraction.In spectroscopy, the absorbance A (also called optical density) is defined as: Aλ=log10(I0/I)where I is the intensity of light at a specified wavelength λ that has passed through a sample (transmitted light intensity) and I0 is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before it enters the sample or incident light intensity (or power). Absorbance measurements are often carried ou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since the absorbance of a sampl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sampl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bsorbing species in the sample, in contrast to the transmittance I / I0 of a sample, which varies logarithmically with thickness and concentration.Absorbance vs transmittanceAbsorbanceTransmittance (I / I0)Percent transmittance (100 * I / I0)0 1 1000.1 0.79 790.25 0.56 560.5 0.32 320.75 0.18 180.9 0.13 131 0.1 102 0.01 13 0.001 0.1Instrument measurement rangeAny real measuring instrument has a limited range over which it can accurately measure absorbance. An instrument must be calibrated and checked against known standards if the readings are to be trusted. Many instruments will become non-linear (fail to follow the Beer-Lambert law) starting at approximately 2 AU (~1% Transmission). It is also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measure very small absorbance values (below 10?4) wi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struments for chemical analysis. In such cases, laser-based absorption techniques can be used, since they have demonstrated detection limits that supersede those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non-laser-based instruments by many orders of magnitude (detection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ll the way down to 5 10?13). The theoretical best accuracy for mo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on-laser-based instruments is in the range near 1 AU. The path length or concentration should then, when possible, be adjusted to achieve readings near this range.5、再看看园子里的精华总结OD值1. 朗伯——比尔(Lambert-beer)光吸收定律:A=-lgT=εb cA——吸光度,又称光密度“O.D”。
T——透光度,T=I / I。
,I。
——为照射到吸收池上的光强,I——为透过吸收池的光强。
ε——摩尔吸光系数或克分子吸光系数(L?mol-1?cm-1)。
b——样品光程(cm),通常使用1.0cm 的吸收地,b=1cm。
C?——样品浓度(mol/L)。
由上式可以看出:吸光度A与物质的吸光系数“ε”和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2. DNA和RNA的OD值2.1 原理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使碱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在240~290nm的紫外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因此核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
DNA钠盐的紫外吸收在26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值(图3-25),在230nm处为吸收低谷,其吸光率(absorbance)以A260表示,A260是核酸的重要性质,RNA钠盐的吸收曲线与DNA无明显区别,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盐和小分子则集中在230nm处,对于纯的核酸溶液,测定A260,即可利用核酸的比吸光系数计算溶液中核酸的量,核酸的比吸光系数是指浓度为1μg/mL的核酸水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率,天然状态的双链DNA的比吸光系数为0.020,变性DNA和RNA的比吸光系数为0.022。
据朗波-比尔光吸收定律A=-lgT=εbc知,c=A/εb,而b通常为1cm,所以,通常以1OD值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或40μg/mL单螺旋DNA(或RNA),或20μg/mL寡核苷酸计算。
2.2 纯度DNA和RNA的纯度可以通过测定260nm,230nm和280nm的紫外吸收值来测定,纯的DNA OD260/280在1.8-1.9,OD260/230应大于2.0,纯的RNA OD260/280在1.9-2.0,如果DNA比值高于1.8-1.9,可能有RNA没有去除干净,如果DNA比值小于1.8-1.9,可能含有酚或者蛋白质(RNA中含有酚或者蛋白质比值也会降低),若OD260/230小于2.0说明有残存的盐或小分子杂质污染。
2.3 浓度DNA和RNA的量,据朗波-比尔光吸收定律A=-lgT=εbc知测量样品的浓度为c=A/εb,又知ε=0.020,在b=1cm的情况下,c=A/(0.020×1)=50×A,则未稀释的样品的浓度为50×A×稀释倍数(μg/mL)=50×A×稀释倍数/1000(mg/mL)2.4 注意事项:1) 比色杯应为石英杯,玻璃杯在此波长时读数不准。
2) 检测时应使OD260值在0.15 到1.0之间,数值比较准确。
3) 这种比值测定的方法仅仅适用于核酸浓度大于0.25ul/ml的时候,浓度小于0.25ul/ml 的时候测量误差较大。
4) 既含有RNA又含有蛋白质也可能使比值维持在1.8,这个时候要根据电泳情况鉴定是不是含有RNA,或者测定一下是不是含有蛋白质;5) A260/A280比值可提供DNA纯度的一个参考,但A260/A280 比值会受pH影响。
如果未调pH,比值可能与实际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