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工科院校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 者简 介 :  ̄
(9 7 ) , 南 郴 州 人 , 南 大 学 化学 化 工学 院 讲师 , 士 , 要 从 事 有 机化 学 的教 学 与研 究 17 一, 湖 男 中 博 主
维普资讯
第 6期
路 和启 发.
1双 语 教 学 的涵 义 与 意 义
双语 教 学 ( inu l d ct n , 指用 一 门外语 讲 授非 语 言课 程[, 机 化学 双 语 教学 就是 用 外语 讲 授 Bl g a e u a o ) 是 i i 3有 ] 有机 化 学课 . 美 国 , 在 双语 教学 是用 西班 牙语 授 课 , 在新 加坡 主要 使用 华语 , 我 国则 主要 使 用英语 讲 授有 机 在
随着 教育 国际化 的发 展 和 国际交 流 的 日益 广 泛 , 们 的生 活 、 作 、 习 以及 思 维 方式 都 发生 了很 大 的 人 工 学 变 化. 时代 我 国高素 质复合 型创 新 人才 要求 必 须具有 能 使用 两种 以上语 言从 事 专业工 作 的能力 , 备 开展 新 具 国际交 流 、 合作 、 与 国际竞争 的能 力 . 参 因此教 育部 明确提 出 了“ 大学 本科 教育 要 创造 条件 使 用英语 等 外语 进 行 公共 课 和专业 课 教学 ” 的要求 _ 1 ] . 工 科 院校本 科专业不 仅需要 培养高级 工程技 术人才 , 同时也 需要培 养科学研 究型人 才和职 业型人 才. 在本 科 教学过 程 中开展 双语教学 符合 社会 的长远发 展 以及化学 学科 自身发展 的需要 ; 同时双语 教学担 负了培 养高 素质复合 型创新 人才 和实现 高等 教育 可持续发 展 的重要工 作 , 也将成 为高 校教学水 平 的一项 重要指 标 『2 0 2 06 ] . 年1 1月教 育部 组织 本科 评估专 家对 中南 大 学本科 教学 进行评 估 , 就有 专家对 中南 大学 本科 教学 中是 否进 行 了专业 基础 课 的双语 教学 以及 在进行 双语 教 学实践 过 程 中取 得 的成 绩 、 会 和经验 进行 了充 分评 价, 体 有 机 化学 课程是 大学 本科 学生 在 大学期 间必 修 的一 门重 要 的专业基 础课 ,有 机化 学课 程对 学 生思维 模 式 的训 练 以及对 现代 化学 术知 识 的传 授起 到 了至关 重 要 的作用 .以 中南 大 学化 学 化工 学 院应用 化 学专业 学 生 为例 , 机化 学课 程有 9 有 6个 学 时 , 学分 , 大学 二年 级 的本科 学生 开设 , 两个 学 期 , 时在学 习过 程 6个 对 分 同 中进行 双语 教 学 . 因此 , 们对 近 几 年来 工 科 院校 本科 专业 有 机化 学 双语 教学 实 施过 程 中的启 示 、 在 的问 我 存 题 和相 应 的对策 进行 了思 考 ,期 望 为其 他 的工科 院校 以及其 他 的本 科 院校 的有 机 化学 双语 教学 提供 一 点思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为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一定程度的改革。
本文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方案,从而为应用化学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辅助。
关键词:新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是化工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是学生将来从事材料研发和生产必备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由于该课程知识点繁琐,涉及概念、原理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理工科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发展,需要重构一些核心知识,重新整合课程体系,以实现更新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教学模式、更高的教育质量,满足大学毕业生创新和创业的需求,使毕业生能支撑新兴产业,甚至创造产业新领域。
按照新工科的要求,本文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等工科专业的特点,结合以往教学授课经验,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专业人才。
1研讨性教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一开始还能精神饱满,渐感枯燥后可能会跟不上教师思路,于是思想和精神开小差,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研讨式教学方法。
每次课上根据当次授课内容为学生布置课下讨论问题,于下次课上进行研讨,可采取主动发言或随机抽查的方式来进行,以便学生对授课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另外还可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一到二次学生的报告机会,鼓励并指导学生课下查阅文献,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
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正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教师在研讨式互动过程中完成了“教”的任务,同时也和学生一起延伸“学”的活动。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Ab t a t h u ci n o x e m e tlta h n n t ii g t e c p ct fe gn e n rc ie o h mi a s e il t d n swa i t n o u e n t i sr c :T e f n t fe p r n a e c i g i r n n h a a i o n i e r g p a t fc e c l p c at su e t o i a y i c y sfr l i t d c d i hs sy r
并 提 出了相应 的建议 。
【 词】 工专业 ;实验 教学 ;教学 改革 关键 化 [ 中囤分类号l4 G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Jo716(0 90-2 5O 1o—852 0)8 7一1 0
Re o m n a tc n Ex r m e a hi g o e i a pe i ly f r a d Pr c i e o pe i ntTe c n fCh m c lS c a t B a g G oYigun i n , u nja Qi
2 0 年 第 8期 09 第 3 卷 总 第 16 6 9 期
广
东 化
工
25 7
www.d h m.o g c e c m
化 工专 业 实验 教 学 的 改革与 实践
毕强 ,郭莹娟
化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

广东化工2021年第7期· 192· 第48卷总第441期化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向丁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化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路径,并以化学专业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设计和课程内容设计两方面对如何实现理工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功能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程思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7-0192-02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em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Taking“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as An Example.Xiang Dingding(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spirit of National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ference, we rais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em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is paper, we take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as an example. Expound the approach of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proces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from design concept of curriculum goal and curriculum content.Keywords:ideological work;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educational reform1 引言构建“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理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递学科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科教融合背景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科教融合背景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崔月芝;王晓;田燕;陶芙蓉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5)1
【摘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教融合的主要目标。
在此背景下,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精神。
首先将验证性实验内容加以改进,抽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由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研究内容,共同完成研究课题。
课后学生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获得研究课题的结论。
在研究性实验中,每一组承担的研究内容与原来的验证实验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某些参数有所不同,因此研究性实验既达到了验证性实验要求掌握基本操作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一教学改革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总页数】5页(P122-125)
【作者】崔月芝;王晓;田燕;陶芙蓉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教融合实验教学探索——以TiO2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为例
2.新医科背景下科教融合促进整合实验教学改革
3.科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综
合实验教学改革——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4.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5.科教融合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材料表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研究

构建和谐 的师生 关 系。教师 既是 传道授 业者 , 也是 学生 论 与概念 的理 解 , 充 分运 用先进 的现代 教 学技 术 , 强化课 程 积极 学习的指导者 、 倡导 者与合作 者。教师 应在有机化 学知 教学, 使 学生观 察 问题 、 分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得到 提 识传授过程 中, 营造和谐 的师 生关 系, 转 变教 学理 念 , 从 古板 高。教 学中充分展现 学科魅 力 。 加 强 学生学科意识和科 研精 的知识传 授型 向现 代教育 导向型转 变 , 既在 教 学方 法上有所 神的培养,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承 , 又在教 学策略上积极 创新 。 发挥 学科优 势 。 最 大限度地 3 . 高校有机化 学课程教 学改革设想与 实践研 究 挖 掘 学生对有机化 学的 学习热情。 充分尊重 、 相信 学生, 做学 精选教 学 内容 。应根 据 高校 专业要 求和培 养 目标 。 合理 生的 良师 益友 , 帮助 学生掌握理 论要 点 并灵 活应 用 。 科 学巧 设 置理 、 工科有机 化 学教材 , 教 学 内容 上也应适 当取舍 。 如光 妙地 学以致 用 , 实现素 质教 育 的培养 目标。 谱 法 因与 实 际联 系较 密切 而在有 机化 学 中具有 重要 的应 用 4 . 结论 价值 , 但 若从理 论 高度上 真正理 解则 需要较 长 时间 , 所以, 光 综 上所述 , 高校 有机化 学课 程教 学改 革 。 是教 育 者广 为
高校 肩 负着人才培 养的历 史重任 。 有机化 学课 程教 学是 学生开启 智慧、 全面 掌握 有机化 学理论和 实践知识 的重要环 节。因此 。 如 何以课程教 学为 突破 口, 打破传统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研 究和 探 索新的 有机化 学课 程教 学方法 。 挖掘 学生潜在 的综合 素质 并有 效延 伸 , 实现教 学效益 最大 化 , 为后 续专 业 课 程 的 学习和终 身可持 续发 展奠 定 必要 的有机 化 学基 础就 显得 尤为 重要 和势在必行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收稿 日期 :09—1 20 2—1 1 作者简介 : 张来新 (9 5一) 男 , 15 , 教授 ,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及有机合成的教学科研工 作。 71 —
一
2 1 . o.4, o2 0 0 V 1 N . 2
高教学质量 , 利用教研活动进行研讨。③ 鼓励 和支
持教 师 多参加全 国性 的教学研究 会议 , 强与兄 弟院 加
校之 间 的交流 , 以促进教 师相互 取长补 短 , 阔视 野 , 开
论和原理, 保持课程体系本身 的科学性、 逻辑性和系 统 性 , 能适应现 实社会 的实 用性 、 又 应用 及需求 , 还将
一
更 新 教 学 思想 。 革教 学 方 法 改
3 1 充分利用现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 强多 . 加
媒 体教 学
目 抓 币 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
授 课 水 平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 重要。① 通过引进优秀的博士人才 , 或支持鼓励青
根据理科 、 工科的教材制作两套具有 良 好的三维
●
第2 4卷第 2期 21 0 0年 2月
化工时 刊
C e ia Id sr i e h m c l n u ty Tm s
Vo12 No. . 4, 2 F b. 2 1 e 2. 0 0
d i1 .9 9 ji n 10 o:0 3 6 / . s .0 2—1 4 2 1 .2 09 s 5 X. 0 0 0 . 1
新、 难度 大 的教 材—— 南 京 大 学 胡 宏 纹 院士 主 编 的
次。安排优秀教师讲示范课 , 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听课 评课 , 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及教学方法 。就教学中如何
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研究

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简述了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重点,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精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等几方面对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7-011.引言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征和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记忆难度大等特点。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高校有机化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要求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摆脱内容枯燥、结构庞杂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为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是学生开启智慧、全面掌握有机化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如何以课程教学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新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在的综合素质并有效延伸,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2.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重点高校有机化学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强且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缺乏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目前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呈现教学内容多而教课时少的局面,且矛盾日益突出;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陈旧,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求知欲和科研精神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知识缺乏,表现为对常见的化学现象不能解释。
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应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强化课程教学,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科魅力,加强学生学科意识和科研精神的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指出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精讲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引入以及教学与生产实践及科研相结合等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有机化学是我校化工、应化、生物、环境、高材、轻化、纺织、非织造、医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学好有机化学对学生后继的专业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很强,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紧密相关,同时有机化学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其发展异常迅速,内容越来越丰富。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如何为未来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有机化学教学不断探索的课题。
1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现有的课程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内容陈旧,缺少近代的新知识新理论,且与专业联系较少,教材与有机化学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
课程之间重复脱节现象严重,相互之间衔接不紧,难以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的印象。
此外,在教学模式上还存在“满堂灌”的填鸭式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再有,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内容死板,对学生的质量评估是只看分数,不看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弊端,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们采用的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缺乏创造力、高分低能。
还有,相对而言国外化学教学多具有知识容量大、层次多、重基础的特点,教科书中除经典理论外,还有新知识介绍、交叉学科、前沿课题、甚至是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手段更是灵活多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活跃、创新能力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国内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一些兄弟院校也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做了大胆尝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第二课堂和学术讲座等。
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旨在大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相适应方法,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新举措,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适应社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
2 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精替代繁,以机理为主线精讲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内容繁多,而课时有限,要想做到既使学生学懂,易于接受,又不降低要求,让他们掌握新知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分清
主次,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地精简及删除与工科专业联系较少的纯化学理论以及中学或其它课程重复的相关内容。
章节的安排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体系,可采取提前起步、难点分散、适当重复、前后呼应,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做法。
教学内容分为必讲和选讲。
必讲内容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必须精讲。
通过精代替繁,紧密型的主线型替代松散的反应体系,使学生容易理解。
对于机理要精讲,与机理有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通过机理的理解自己完成。
紧密型的主线型替代松散的反应体系。
如六大反应机理(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和亲核加成)一定要讲透,通过这六大反应衍生出的反应就容易理解和记忆。
选讲内容可选择进行专题讲述。
这样就可以做到教学内容简练、完整,思路清晰、明确,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有重点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实质,提高教学质量。
2.2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1 成立兴趣小组
选一些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兴趣小组,通过这些同学可以与全班学生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
另外,教学中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
而且通过这个小组可以加深与学生间的感情,使学生喜欢上并且希望学好这门课,对学生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2.2 开展课堂专题讨论
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学中应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上可以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电子理论中,共轭效应是一个难点,学习之前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
课上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体会,下面学生可以提问、讨论、交流,然后老师总结点评。
这样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开展对有关问题的讨论,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2.3 开展相关学科学术讲座
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代表或知名院校的老师来做化学相关的学术讲座,通过科学讲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起到培养兴趣及探索创新精神的作用。
2.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试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其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学科主要内容和内在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及成绩评定也应体现这一点。
当前我院有机化学课程的评分标准为:平时作业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为闭卷),这种考核方法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的水平和实际能力,制约了对人才素质的培养。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考虑以下考
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作业20%,阶段性小测验10%,撰写相关小论文10%),期末考试占60%。
这样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将减少学生的考试压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
2.2.5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教学需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结合。
借助于多媒体,就可以使教学中微观图像宏观化、抽象理论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化。
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分子轨道、能量变化、电子效应、反应机理等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讲立体化学时,可以将做好的立体模型图片及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使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同学们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
2.3 教学与生产实践及科研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将企业生产的信息作为实例融入理论课的教学当中,使同学们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关系有更为直观的理解,真正掌握本学科的内在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和组织学生科研小组,让学生参与科研的全过程和自己动手搞科研,使其掌握进行科研的思路、程序和方法,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
这可使他们消除科研工作的神秘性,增强进行科研的信心。
新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另外还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的先进经验,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优化。
3 小结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以有效减少教学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增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有重点地、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精髓。
新的教学模式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扩大课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孕育创新意识;并使思维活跃、自学能力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解决目前课时有限与课程内容繁多的问题以及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的新世(下转第121页)(上接第90页)纪人才。
【参考文献】
[1]谷芳.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新导刊,2010(7):52-53.
[2]杨发福.新世纪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9(5):51-53.
[3]江国防.深化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改革培养优秀化工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9(5):57-60.
[4]胡智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09(3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