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发芽与生长过程探究活动指导方案

合集下载

《土豆成长我观察》(教案)-三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土豆成长我观察》(教案)-三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土豆成长我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豆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孩子对农作物的兴趣。

2.锻炼孩子观察和记录的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3.学会合作和分享,增加社交技能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将带芽的土豆切成小块,每个小块都要有芽眼。

2.准备好鼓励孩子记录的笔记本和记号笔。

3.准备好适量的土壤和盆栽。

4.准备好测量土壤酸碱度的试纸和ph值测试仪。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土豆1.引导学生讨论土豆是什么,用途有哪些,帮助孩子对土豆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观察土豆的外部特征,介绍它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基本特征。

3.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用自己的话形容土豆的特点,锻炼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第二节:种植土豆1.将土壤放入盆中,用试纸测试酸碱度。

让学生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解释ph值的含义。

2.将土豆块插入土壤中,与学生一起讨论适宜生长条件下所需的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

3.在笔记本上让学生记录土豆的种植日志,包括土豆的种植时间、所在位置、水的数量等。

第三节:观察土豆生长1.每天或每周检查土壤湿度和温度。

让学生记录土壤的ph值和盆中土豆芽的高度、颜色等生长状态。

2.随着土豆的生长,要帮助学生了解土豆的成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介绍土豆的根、茎、叶等生长部位。

3.让学生记录土豆的生长记录,学生可以从笔记本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学习过程。

第四节:收获土豆1.在土豆开花和茎变干以后,让学生领会土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学习当时土豆生长细节的变化。

2.在收获土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种植的过程和劳动的价值。

3.综合前面所有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对土豆的认识、了解、观察以及自己的成长。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种植土豆感到非常有趣,并且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记录土豆的生长情况。

2.通过记录和观察,学生的记忆和观察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3.学生之间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为了观察土豆植物和寻找答案而自发地进行了许多讨论和合作。

幼儿园土豆种植教案及生长观察实验计划

幼儿园土豆种植教案及生长观察实验计划

幼儿园土豆种植教案及生长观察实验计划1. 介绍幼儿园土豆种植教案及生长观察实验计划旨在通过实际种植和观察土豆的过程,帮助幼儿们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动手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计划,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好奇心。

2. 教案设计(1)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前,需要准备好土豆种子、适量的土壤、水壶或者小花盆等工具。

(2)引导讨论在开始种植之前,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幼儿们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这样可以引发幼儿们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并为后续的实验做好铺垫。

(3)种植土豆在讨论之后,老师可以和幼儿们一起动手种植土豆。

首先在花盆中放入适量的土壤,然后将土豆种子埋入土壤中。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注意土壤的湿润程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亲身体验。

(4)生长观察在种植完成后,幼儿园可以设计一个生长观察的计划。

每天或者每周,幼儿们可以观察土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他们可以观察土豆的根系、叶子的颜色、土壤的湿润程度等。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让他们逐渐了解到植物生长的规律。

3. 实验计划(1)生长观察每天或者每周,幼儿们可以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观察土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他们可以通过画图或者写字的方式记录下土豆的生长变化,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团队合作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一个土豆种植实验。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和共享观察成果。

(3)总结回顾在实验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实验总结和回顾。

他们可以共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土豆是如何生长的?他们发现了哪些规律?通过这样的总结回顾,幼儿们可以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土豆生长的过程和规律。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个人来说,幼儿园土豆种植教案及生长观察实验计划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土豆的生长过程大班教案

土豆的生长过程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以及种类。

2.产生探索马铃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观察力。

活动准备:1.马铃薯的生长过程PPT.2.马铃薯若干。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今天,马铃薯又和我们见面了,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你们知道马铃薯是怎么长出来的吗?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马铃薯的世界,看看它是怎么生长的。

二、欣赏课件,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欣赏课件,了解马铃薯的播种过程。

(1)马铃薯发芽。

看看马铃薯的芽是在哪里长出来的?(2)马铃薯的播种。

怎么样来播种马铃薯呢?带有芽的马铃薯叫”种薯",切开以后马铃薯该怎么种呢?2.继续欣赏课件,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马铃薯发芽。

马铃薯种下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2)地底下的马铃薯。

地面上马铃薯的叶子在不断长大,那地底下的马铃薯在生长吗?(3)观察地底下马铃薯的生长图片。

(4)马铃薯开花。

你们知道马铃薯会开花吗?它的花是什么样的?欢迎: ,因品种的不同,马铃薯的花朵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如:白色、紫色等。

马铃薯开花的时候,地下的马铃薯也在悄悄的长大。

(5)叶子枯萎了。

等花凋谢后,马铃薯的叶子怎样呢?这时候地下的马铃薯长成什么样了呢?(6)观察地下马铃薯。

(7)挖马铃薯。

这时候的马铃薯已经长大了,可以挖出来吃了。

因为马铃薯是长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哦。

瞧,个头多大,肯定很鲜嫩。

3.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马铃薯是怎么长成的吧。

先要等它发芽,然后用刀切成几块,种在地下。

接着它会发芽,长出叶子,然后开花,等花朵凋谢后叶子会慢慢枯萎,这个时候就可以去挖马铃薯了。

三、观看图片,了解,马铃薯的种类1.我们平时看见的马铃薯是什么样的?其实马铃薯有很多种类,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样的。

2.观察不同种类的马铃薯图片。

四、活动延伸准备一个容器,里面乘1-2厘米的水,将马铃薯放在水里,观察马铃薯的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土豆发芽了

中班科学教案土豆发芽了

中班科学教案土豆发芽了一、引言中班科学教案的主题是土豆发芽了。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篇教案将从引起孩子们兴趣的实际情景出发,结合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了一堂关于土豆发芽的科学课,以期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课堂目标1. 能够观察、描述土豆发芽的现象;2. 理解土豆发芽的原因;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索意识;4. 引导孩子们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观察。

三、教学准备1. 土豆:准备新鲜的土豆,确保其中有一些土豆已经发芽;2. 显微镜:用于观察土豆芽的细节结构;3. 小黑板和彩色粉笔:用于记录孩子们的发现和探索结果;4. 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观察土豆芽的现象(10分钟)1. 让孩子们坐成一个小圈子,把土豆放在圈子中间,引起他们的注意。

2. 提问:“大家看到土豆上有什么东西?”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

步骤二:观察土豆芽的细节结构(15分钟)1. 给孩子们每个人发放一支放大镜,让他们仔细观察土豆芽的形状和颜色。

2. 分小组,让孩子们交流观察到的土豆芽的不同之处,并鼓励他们用彩色粉笔在小黑板上记录。

3. 指导孩子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土豆芽的微观结构,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土豆发芽的原理。

步骤三:讨论土豆发芽的原因(10分钟)1. 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土豆会发芽?2. 提示孩子们注意土豆的生长条件,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以及土豆内部的营养物质等因素。

步骤四:小组实验——影响土豆发芽的因素(25分钟)1.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予一定数量的土豆和不同的处理条件。

2. 鼓励孩子们围绕“什么因素会影响土豆发芽”的问题,进行小组实验。

3. 引导孩子们记录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

步骤五: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1. 鼓励孩子们回顾和总结课堂内容,让他们讲述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

幼儿园自然环境教育--小土豆发芽惊奇教案

幼儿园自然环境教育--小土豆发芽惊奇教案

幼儿园自然环境教育--小土豆发芽惊奇教案幼儿园自然环境教育--小土豆发芽惊奇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芽的奇妙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耐心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小土豆、花盆、土壤、水、笔记本、电视等。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主题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小土豆,询问幼儿是否知道它是什么。

2. 介绍小土豆的特点和种植方法。

Step 2:实践操作1. 让幼儿观察小土豆的外表,了解它的形状和特征。

2. 教师向幼儿介绍种植小土豆的方法,以引发幼儿的探究和好奇心。

① 准备一个花盆和一些水和土壤。

② 把土壤填满花盆,制作出一条沟。

③ 将小土豆放到沟中,轻轻压紧并覆盖上土。

④ 用水浇透土壤,保持土壤湿润。

3. 让幼儿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参与到实际操作当中。

Step 3:观察成果1. 让幼儿每天观察花盆里的情况,看看土壤是否干燥。

2. 让幼儿关注小土豆的变化,看看它是否开始发芽。

3. 教师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幼儿的观察结果,让幼儿看到。

Step 4:展示环节1. 当小土豆开始发芽时,教师可以示范如何将小土豆转移到一个更大的花盆中,让幼儿观察角度更接近。

2. 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小土豆发芽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如阳光、水分、温度等。

Step 5:总结归纳1. 教师可以让幼儿动手摘下小土豆上的发芽器官,然后解释在下一次种植中,幼儿要将留下的土豆作为新的种子。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能够回忆和认识所完成的任务。

教学扩展:1.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其他可以种植的蔬菜或水果,并引导他们探究其他种植方法。

2.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花草和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3. 教师可以让幼儿观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课程故事土豆发芽教案

课程故事土豆发芽教案

课程故事土豆发芽教案故事背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平凡的事物,但它们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启发。

土豆发芽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豆发芽的原因和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顽强和生存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土豆发芽的原因:土豆在存放的过程中,受到光照和温度的影响,会产生生长的激素,从而导致土豆发芽。

2. 土豆发芽的生长过程:土豆发芽后,会长出根系和嫩芽,然后逐渐长成新的土豆植株。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颗发芽的土豆,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土豆会发芽吗?它发芽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学习教师向学生讲解土豆发芽的原因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土豆发芽的生物学知识。

第三步: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家里或学校观察土豆发芽的过程,记录每天的变化,并思考土豆发芽的原因。

第四步: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土豆发芽的意义和生命的顽强。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力量和生存的意义。

第五步: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土豆发芽的原因、生长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生命的顽强和生存的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土豆发芽的原因和生长过程,还培养了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也明白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存的意义,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让他们对生命的力量和顽强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生命的主题活动,增强他们的生命教育意识。

结语:通过土豆发芽的故事,我们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存意志,让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奋斗,活出精彩的人生。

小班科学教案土豆发芽

小班科学教案土豆发芽

小班科学教案土豆发芽尊敬的教师们: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一堂小班科学课的教案,主题是“土豆发芽”。

这是一节寓教于乐的课程,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土豆的生长和发芽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豆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需求;2. 观察和记录土豆发芽的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土豆、玻璃容器、水杯、保鲜膜、纸巾、小铁锤;2. 工具:刀、剪刀、尺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用一些问题导入课程,例如:“大家平时都吃过土豆吧?你们知道土豆是如何生长的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

2. 观察土豆(10分钟)现在,我会向学生展示一颗完整的土豆。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土豆的外形、颜色、大小和质地等特点,并提问:“你们觉得土豆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思考,给予合理的引导和肯定。

3. 探究土豆的生长环境(10分钟)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介绍土豆的生长环境需求。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土豆生长时需要阳光、水分和适当的温度等条件。

同时,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吃的土豆是如何生长的?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种植土豆?4. 实践:土豆发芽实验(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豆生长的过程,我将进行一个土豆发芽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一颗土豆,并将它切成两半。

每一半土豆上都要切下一个较大的坑,用于插入含水的纸巾。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一半土豆的外观,比较切口的大小和状况,并猜测哪一半的土豆更容易发芽。

接下来,将纸巾蘸湿后插入土豆的坑中,再用保鲜膜将土豆包裹起来,以保持湿度。

最后,将两半土豆分别放入玻璃容器中,盖上盖子,放置在光照适宜的地方。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土豆的变化,并记录每一天的观察结果。

例如:发芽部位的长度、颜色的变化等。

土豆发芽种植小班科学教案

土豆发芽种植小班科学教案

土豆发芽种植小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土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被人们广泛地食用。

了解土豆的种植过程及其生长环境,有助于小班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土豆的发芽种植方法,让小班同学们通过亲自实践,了解土豆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豆的种植方法,掌握土豆的发芽种植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3.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土豆: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适中的土豆。

2. 花盆或塑料容器: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适宜种植土豆的花盆或塑料容器。

3. 黄土或泥土:准备适量的黄土或泥土,用于种植土豆。

4. 水:准备足够的水,用于浇灌土豆。

5. 小镜子: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镜子,用于观察土豆的发芽情况。

6. 记录表:准备一份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土豆的生长情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土豆的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土豆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发学生对土豆种植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种植土豆。

2. 实际操作(1)学生将土豆放在一个暗处,静置两周。

这是为了使土豆发芽。

(2)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土豆的发芽条件和生长环境,如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等。

(3)等待两周后,学生取出土豆,用小镜子观察土豆的表面是否出现了新的芽眼。

(4)学生将发芽的土豆切成小块,每个块含有1-2个芽眼。

(5)学生在花盆或塑料容器中放入黄土或泥土,深度约为土豆的两倍。

(6)学生将土豆块放入土壤中,每个芽眼朝上,然后轻轻覆盖上土壤。

(7)学生用适量的水浇灌土壤,保持土壤湿润。

(8)学生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种植时间,并维护记录表,定期记录土豆的生长情况。

(9)学生每天观察土豆的生长情况,包括芽的出现和生长高度等。

3. 探究讨论定期组织学生就土豆的发芽和生长情况开展探究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土豆发芽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在暗处?(2)土豆的发芽和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为什么要保持土壤湿润?(3)芽的生长方向是怎样的?芽的生长和土豆的种植是否有关系?(4)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土豆的生长速度?为什么?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土豆的发芽种植过程,提醒他们关注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对土豆生长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课题:土豆发芽和土豆生长过程的探究活动
单位:银川市金凤区高桥小学
指导教师:路跃侠
班级:五年级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 2013年3月——2013年11月
综合实践课活动指导方案
土豆发芽和土豆生长过程的探究活动
银川市金凤区高桥小学
指导教师:路跃侠
班级:五年级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2013年3月——2013年11月
一、实验的背景: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考察学生的亲自动手栽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精神,质疑能力,上网查询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活动的开展了解土豆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所有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

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

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

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品。

常吃马铃薯,其富含的维生素B6能起到平复焦躁、加强身体协调性的作用。

3、通过本活动的开展了解土豆一般不被人们重视,它的心态似乎始终很平稳,很低调,不得不一直埋在土里,而且它的果实也生长在地下,不像麦穗那样伸向天空。

它的价格很便宜,从没大起大落过;它的口味似乎很单调,但医学认定它几乎浑身是宝,联合国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到2100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到105亿,可能导致粮食危机。

有的科学家认为,到那个时候,最有可能帮助人类渡过危机的就是这貌不惊人、我们天天见到的土豆。

因此,通过让学生种植土豆的过程,培养学生不要只看外表的美而要看学生的心灵美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上所述,我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并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土豆发芽和土豆生长过程探究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了解土豆的食用价值以及它的经济价值,激发学生对土豆发芽实验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2、能多渠道收集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3、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记录,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

4、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有关土豆的食用价值和食疗价值
2、有关土豆发芽和土豆生长过程的注意事项
3、学生准备:土豆、锹、
4、教师准备:实验田、菜刀、薄膜、肥料、记录表、照相机
五、教师与组长的活动:
(1)教师的活动:
1.教师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进展情况,为他们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并热心地为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2.教师做好成果展示的组织工作。

3.指导组长填写活动方案和活动记录。

(2)各小组长的活动:
1.各小组的组长做好带头作用,按要求按内容分配组员,力求人人参与。

2.各小组长及时将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各小组长及时收集、整理好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