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7

合集下载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解:(1)F浮=G排=0.5N
1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1.6N, 挡把物体总体积的1/2浸入水中称时示数为0.6N,则物块受到的 3 浮力为 N,物块的密度为 kg/m3, 当把物块总体积 0.8x10 1 的4/5浸入水中称时示数为就 N,物块排开水的质量为 0 kg.0.16 (g取10N/kg)
车上安装8个密闭的空水桶(每个水桶体积为0.02m3)并 在车后装上若干个塑料片.该同学在水面上骑自行车匀 速前进时,平均每个水桶约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在水中, 不计车轮和塑料片排开水的体积,则此时水上自行车 受到的浮力约为 N.(g 取10N/kg)
5.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该物质构成的体积为 40cm3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 浮力是 N.(g取10N/kg) 6.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 N,物体 的密度是 kg/m3.(g取10N/kg)
A.人的重力减小了 B.人受到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9.将重为20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1/4浸入 水中并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当金属块全部浸 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 ) A. 18N B.16N C.14N D.10N
7.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液体,不适用于气体 D.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 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 深度无关
8.有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跟 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 泳时,连接线是松弛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 支的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下沉,在此情况下( )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定)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定)

F浮=ρ液gV排
=1.0×103 kg/m3×10 N/kg×10-4 m3=1 N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C )。 A. 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 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C.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状等因 素
4.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 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B )。 A.相等 B.铝球的比铁球大 C.铝球的比铁球小 D.浮力都等于重力
阿基米德之死: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 古,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 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 形,士兵将图踩坏。阿基米德怒 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 士兵拔出短剑,刺死了这位旷世 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 在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手里。
阿基米德的启示 两千多年以前,希腊学 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金王冠 是否是纯金的,要测量王冠 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 没有结果。一天,他跨进盛 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他忽 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就是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吗?
5.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 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C ) A .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 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能力提升:
1.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是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1/3, 这个物体的密度是( D ) A. 1/3×103 kg/m3 B. 2/3×103 kg/m3 C. 3×103 kg/m3 D. 3/2×103 kg/m3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 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 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 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8 ; (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是____N (2)根据图(a)、(c)、(d)实验可得出浮力的 液体密度 有关; 大小与_________ (a) (b) (c) 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 (3)根据图_________ 液体体积有关。 (4)实验中应用的研 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__________。
物体的 空杯的 浸没在 物体排开 物体 重力G物 重力G杯 液体中 的液体和 所受 (N) (N) 弹簧秤 烧杯的总 浮力 读数F’ 重量G ’ F浮(N) (N) (N)
F浮与 物体排 开液体 G排液的 的重量 关系 G排(N)
进行实验
2.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激趣导入:
1.为什么人能在死海上漂浮,在湖水中却下沉呢? 2.为什么从深水走向浅水,脚感觉越来越疼呢? 3.为什么潜水艇能实现上浮和下沉?在下潜 过程中浮力变化吗? ………
第九章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决定浮力大 小的因素
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实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
公式
课堂作业 课本课后题1-4题
导学案 自主合作

2020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15-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2020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15-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N,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量Δp=
ΔF S
=
30N 0.05m
2
=6
00
Pa;(3)合金球的体积V球=V排=
F浮 ρ水 g
=
1103
30N kg/m3 10N/kg
=3×10-3
m3,合金球
的密度ρ=
m V
=
3
7.8kg 10-3 m3
=2.6×103
kg/m3。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栏目索引
1.(独家原创试题)自2019年3月1日起,泰山西麓的彩石溪景点取消了50元 的门票, 小明得知该消息后,五一放假一家人去彩石溪游玩。小明从彩石 溪发现一块漂亮的彩色小鹅卵石并带回家,鹅卵石的形状呈卵形,小明用细 线系住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缓慢匀速浸入水中,鹅卵石从刚接触水面到 浸没在水中并继续向下一小段时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
间悬停。若飞艇的气囊体积为3×104 m3,平流层空气密度取0.06 kg/m3,则飞
艇在平流层受到的浮力约为
N。(g=10 N/kg)
图10-2-2 答案 1.8×104 解析 飞艇在平流层受到的浮力:F浮=ρ空气gV排=0.06 kg/m3×10 N/kg×3×104 m3=1.8×104 N。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栏目索引
题型一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例1 (2019北京房山期末)在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10-2-1所示
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F2、F3和F4。测得F1=1.5 N,F2
=0.7 N,F3=1 N,F4=1.2 N,可知F浮=
N,F浮
3.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注意事项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的灵感
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之间到底 有什么关系?
m = rV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 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质 量就越大。
G =m g
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就越大。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就越大
猜想: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越大,它受到的浮力 越大。
浮 力 的 大 小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 力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设计实验:
上节课探究的结论可表述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 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 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 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想想做做: 把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盘子 里,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 用手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看 看饮料罐进入水中更深、排开 的水更多时,浮力是否更大? 饮料罐排开的水越多,它 受到的浮力越大。
浮 力 的 大 小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 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这就是著 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F浮 = G排
阿基米德原理又可写成: F浮 = r液 g V排
式中 V排 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图中红色部分的体积就是 V排 )
知 识 小 结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 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F浮 = G排 = r液 g V排
式中 V排 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图中红色部分的体积就是 V排 ) 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F浮 = G排 = r气 gV物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换言之,物体排开液 体的体积越大、液体 的密度越大,它受到 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浮力的大小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石块、铝块、铁块、
溢水杯、空杯、测力计、水
1.15N
0.45N
部分 浸入
V排=V物 V排<V物
F浮 = G排=ρ液gV排
1. V排是指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 2. 由F浮=ρ液gV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 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7N 10N/kg
0.7kg
铁球的体积:V铁
m铁

0.7kg 7.9 103kg/m3
8.9 10-5 m3
铁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V排=V铁=8.9×10-5m3 铁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G排=m排g=ρ水V排g=1×103kg/m3×8.9×10-5m3×10N/kg=0.89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铁球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第十章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导入新知
相传叙拉古国国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 金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 假,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又不能破坏王冠。 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 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 身体被轻轻拖起。他兴奋地跳出澡盆,奔向街头,大声喊着“尤 里卡!尤里卡(我知道了)!”。
课堂检测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 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 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 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 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 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 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某物体重0.5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为(
)
A.一定为0.3N.
B.可能为0.2N.
C . 一定D为0 . 5 N .
D.可能为0.4N.
第29页/共35页
练习二
1、如图,甲乙两球体积相同在浸没水中静止不动,则
( C)
A、两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B、乙球受到的浮力大 C、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越小
第7页/共35页
物体排开 的水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2.浮力随液体密度增大而增大 3.浮力随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液体密度 × 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质量
第8页/共35页
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例1.比较下列物体受的浮力
⑴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浸没水中
铁 铝

F浮铝 = F浮铁= F浮铜
第21页/共35页
例2.比较下列物体受的浮力
⑵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的体积相 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A B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探究浮力的大小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和的重力;再测量出物体完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再测量出.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对比两者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m排g=.G排表示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m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适用条件:适用于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浮力.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1.(岳阳中考)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张家界中考)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3.(多选)(株洲中考)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和F4,则( )A.F浮=F3-F1B.F浮=F4-F1C.F浮=F2-F3D.F浮=F2-F44.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 N的铁块用轻质细线系着浸没在水中,静止时铁块排开水的重力为6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6N;细线对铁块的拉力是N.5.小华将一支质量为140 g、体积为1.8×10-4 m3的牙膏浸没在水中时,牙膏受到的浮力为N.(g取10 N/kg)6.(衡阳中考)同样重的实心铜块和铁块,都浸没在煤油中,这时铁(填“铜”或“铁”)块受到浮力大.同样重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铜块浸没在煤油中,铁块浸没在水中,这时(填“铜”或“铁”)块受到的浮力大.(ρ铜>ρ铁>ρ水>ρ煤油)7.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 cm2、高为5 cm,体积为80 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A.0 B.0.3 N C.0.5 N D.0.8 N 8.(雅安中考)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 N B.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 NC.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 kg/m3D.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 Pa9.(泰州中考)小明用细线系住重为5 N的物体,使其一半体积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2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2N.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为m3.10.(南充中考)已知某一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 N,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并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物体的密度为kg/m3.(ρ水=1×103 kg/m3,g取10 N/kg)11.(兰州中考)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计为T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T1G(填“>”“<”“=”);(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排;(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2,则T2=T1(填“>”“<”“=”);(4)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 要求写出推导过程).12.“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武王曹操葬身河南省安阳县,中国的考古专认定,图甲为曹操高陵出土的玉、玛瑙等装饰品.小亮所在的科技活动小组想知道玉的密度,他们到博物馆借出一只玉球进行测定.将玉球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测出重力后,又把它浸没在底面积为100 cm2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如图乙所示.(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取10 N/kg)求:(1)玉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玉球的密度为多大?13.(宜昌中考)如图所示,把一个底面积为S,高为l的长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下表面分别距液面为h1和h2,因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所以长方体各表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请从浮力产生原因的角度推导出这一结论.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1.探究浮力的大小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和空小桶的重力;再测量出物体完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再测量出排开水和小桶的总重.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物-F示,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对比两者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表示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m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适用条件:适用于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浮力.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注意:V物表示物体的体积,V排表示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V物.1.(岳阳中考)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张家界中考)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B )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3.(多选)(株洲中考)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和F4,则( BC )A.F浮=F3-F1B.F浮=F4-F1C.F浮=F2-F3D.F浮=F2-F4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 N的铁块用轻质细线系着浸没在水中,静止时铁块排开水的重力为6 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6N;细线对铁块的拉力是4N.5.小华将一支质量为140 g、体积为1.8×10-4 m3的牙膏浸没在水中时,牙膏受到的浮力为1.8N.(g取10 N/kg) 6.(衡阳中考)同样重的实心铜块和铁块,都浸没在煤油中,这时铁(填“铜”或“铁”)块受到浮力大.同样重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铜块浸没在煤油中,铁块浸没在水中,这时铁(填“铜”或“铁”)块受到的浮力大.(ρ铜>ρ铁>ρ水>ρ煤油)7.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 cm2、高为5 cm,体积为80 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B )A .0B .0.3 NC .0.5 ND .0.8 N8.(雅安中考)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 NB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 NC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 kg/m 3D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 Pa9.(泰州中考)小明用细线系住重为5 N 的物体,使其一半体积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2 N ,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2N.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4N ,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为4×10-4 m 3.10.(南充中考)已知某一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 N ,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并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 .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4N ,物体的密度为2.5×103 kg/m 3.(ρ水=1×103 kg/m 3,g 取10 N/kg)11.(兰州中考)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 ,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计为T 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 ,则T 1=G (填“>”“<”“=”);(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 排;(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 ,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 2,则T 2=T 1(填“>”“<”“=”); (4)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 浮与排出水的重力G 排之间的关系:T 1=G ,T 2=G +G 排-F 浮,且T 1=T 2,所以F 浮=G 排(要求写出推导过程).12.“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武王曹操葬身河南省安阳县,中国的考古专认定,图甲为曹操高陵出土的玉、玛瑙等装饰品.小亮所在的科技活动小组想知道玉的密度,他们到博物馆借出一只玉球进行测定.将玉球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测出重力后,又把它浸没在底面积为100 cm 2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如图乙所示.(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 取10 N/kg)求:(1)玉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玉球的密度为多大?解:(1)由图乙知,玉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 浮=G -F =3.6 N -2.4 N =1.2 N (2)由G =mg 得,m =G g =3.6 N10 N/kg =0.36 k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 浮=ρ水gV 排得,V =V 排=F 浮ρ水g = 1.2 N 1.0×103 kg/m 3×10 N/kg =1.2×10-4 m 3 ρ玉=m V =0.36 kg 1.2×10-4 m3=3.0×103 kg/m 3(宜昌中考)如图所示,把一个底面积为S ,高为l 的长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下表面分别距液面为h 1和h 2,因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所以长方体各表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请从浮力产生原因的角度推导出这一结论.解:由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及压强公式p =FS 得: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 1=p 1S =ρ液gh 1S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 2=p 2S =ρ液gh 2S上、下两表面的压力差为:F2-F1=ρ液gh2S-ρ液gh1S=ρ液g(h2-h1)S…①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则长方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V物=Sl=S(h2-h1)…②所以,结合浮力的产生原因有:F浮=F2-F1=ρ液g(h2-h1)S=ρ液gV排=m排g=G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
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 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广泛的现实意义。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 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 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 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 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 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 如力的测量、 重力、二力平衡、 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 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 推理、归纳等。


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 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 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 做好 了铺垫和准备。

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 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 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 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 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 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 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 学生的活动空间。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 全体学生参与,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 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 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 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 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 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 浮力是本章的关键,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技术、 科学研究有着 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
觉。

因此, 通过实验、 推理等方法, 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
悦。

七、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
八、课堂主线设计:
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
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做做想想
让学生将空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学生在实验时观察易拉罐浸入水的多少与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同时感受浮力的大小。

易拉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易拉罐浸入水中越深,排开水越多越费力,说明水向上的浮力越大。

回顾: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上述结论也可以说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提问: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乘等于什
么?可以求出什么?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二者怎样怎样的数量关系?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观看幻灯片
先学生动手实验
再由学生上台边
操作边讲解。

学生回答:
重力
小组讨论,
手回答。

学生举
学生讨论,
验,得出最佳的实
验方案。

设计实
各组成员分工协
作,争先恐后,开
始行动。

设计实验
步骤和实验表格,
记录实验数据。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引
入新授课一一浮力
的大小与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
活的理念。

复习影响浮力的相
关因素,为下面做
铺垫和准备。

通过讨论让学生设
计出切实可行实验
方案,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
计能力分析概
括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增进交流与合
作的意识,培养
(1 )设计实验方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
题:
①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②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实验所需的器材:弹簧测力计, 烧
杯,溢水杯,空杯等。

重物,盛有液体的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
③将石块体浸没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力计的示数F G桶;
G物;
记下弹簧测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桶+水;
⑤计算出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和排出水的重力G排。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⑵ 进行实验,分裤总结: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我们用塑料圆柱再一次做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数学表达式:F浮=G排。

(3)进一步讨论阿基米德原理导出公式: F
浮=G排=m排g= P液V排g
学以致用:测王冠密度的题目
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的质量为0.49N,浸没在水中称时,测力计示数为
4.5N. 求:
(1)王冠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王冠体积为多大?
(3)王冠的密度是多少?王冠是否是纯金的?记录并分析实验数
据,师生共同总结
出“阿基米德原
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发展学生收
集、处理、交流信
息的能力。

培养学
生认真、严谨的科
学态度.
学生结合以前所
学的相关公式,
一步推导阿基米
德原理的计算式
学生自己总结
前后呼应,体现从
物理回归生活的理
念。

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提
高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
有利于学生记忆,
又可以增强学生学
习的信心,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加深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归纳总结能
力。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
况,努力使不同学
习水平的学生都有
所收获。

学以致用,加深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科学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