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配工艺概述
模具工装知识点总结

模具工装知识点总结一、模具工装概述模具是制造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产设备,它用于生产大量使用相同尺寸、形状和材料的产品。
而模具工装则是用于加工、装配和检测模具的各种设备和工具。
模具工装在制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因此,掌握模具工装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都至关重要。
二、模具工装的种类模具工装可以分为三大类:加工工装、检测工装和装配工装。
1. 加工工装加工工装是用于加工模具零部件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包括车床、铣床、电火花机、线切割机、磨床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可以用于加工模具的各种零部件,形成完整的模具结构。
2. 检测工装检测工装是用于检测模具零部件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质量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各种测量仪器、量具、检测夹具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可以帮助生产人员对模具零部件进行精确的尺寸检测,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3. 装配工装装配工装是用于装配模具零部件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各种夹具、模具位置定位器、组装夹具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可以帮助生产人员将模具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精确装配,形成完整的模具结构。
三、模具工装设计的要点1. 确定工装类型在进行模具工装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确定所需的工装类型,包括加工工装、检测工装和装配工装。
2. 了解模具零部件特性在进行模具工装设计时,需要对模具零部件的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尺寸、形状、材料和表面质量等。
只有了解了模具零部件的特性,才能够设计出合理、实用的工装。
3. 合理设计工装结构在进行模具工装设计时,需要合理设计工装的结构,包括夹具结构、定位结构、调整结构等。
合理的工装结构可以保证工装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4. 确定工装材料在进行模具工装设计时,需要根据工装的使用要求和模具零部件特性确定合适的工装材料。
合适的工装材料可以保证工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5. 考虑工装制造工艺在进行模具工装设计时,需要考虑工装的制造工艺,包括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和调试工艺等。
模具装配工艺概述(

模具装配工艺概述(模具装配工艺是指将分散的模具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组装、调试和测试,以完成一套完整的模具设备。
模具装配工艺是模具制造过程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模具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提高模具制造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入库检验:将购买或委外加工的模具零部件送入装配车间进行入库检验,对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性能测试,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2.准备工作:根据模具工艺图纸和装配工艺规程,确定模具的组装顺序和装配工艺,编制装配工艺文件,并准备装配所需的工具、测量仪器和辅助装配件。
3.预组装: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预组装,检查零部件之间的配合是否良好,是否存在缺陷或损坏。
4.调试:对装配后的模具进行调试,主要是通过调整和校正各个零部件的位置和间隙,确保模具的定位精度、工作精度和运动平稳。
5.完全组装:根据调试结果,将模具进行分解清洗,并重新进行组装和调试,直到达到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6.试模和测试:对组装好的模具进行试模,检查其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如模具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表面质量等。
7.清理和保养:对试模后的模具进行清理和保养,包括清洗模腔、涂抹防锈剂、检查模具零部件是否有损坏或磨损,并记录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情况。
8.装配后的质量检验:对装配好的模具进行最终的质量检验,检查其各项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如模具的定位精度、工作精度、稳定性等。
1.技术文件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充分细致,包括装配工艺文件、工艺说明书、装配顺序图等。
2.装配过程中需严格遵守规范和要求,杜绝不良现象的出现,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
3.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模具零部件的保护,避免损坏或划伤,同时也要避免误操作导致模具零件的损坏。
4.调试和测试过程要认真细致,确保模具的定位精度、工作精度、稳定性等符合要求,并进行记录和存档。
综上所述,模具装配工艺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模具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模具,通常由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组成。
注塑模具的装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配件准备:首先,要对所需的配件进行准备,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
对每个配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
2.上模板加工:上模板一般是注塑模具的主要承载部分,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其中,开料是通过铣床将上模板的轮廓切割出来;铣底是在开料的基础上,对模板的底面进行加工;钻孔是为了安装螺丝等零部件;镟平是为了保证模板安装时的平整度;磨底则是为了提高模板的精度。
3.下模板加工:下模板同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下模板的加工过程与上模板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内部需要加工出塑料制品的壁厚、孔洞等结构。
4.活动模板加工:活动模板一般用于开启模具,方便模具脱模。
活动模板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活动模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与上下模板的配合度,确保开合顺畅。
5.蓝牙座加工:蓝牙座用于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一般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蓝牙座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与模板的配合度,确保装配时的精度。
6.导柱、导套加工:导柱和导套用于模具的定位和导向,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导柱和导套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尺寸的精度和光洁度,以确保模具的准确定位和导向。
7.模具装配:在进行模具装配之前,还需要清洗和涂抹模具表面,以便于模具的装配和操作。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模具各个配件组装起来,修整配合面,调整配合精度,确保模具的功能正常。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完成了注塑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的质量和精度对于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和精度。
模具装配方法

1 修配装配法
▪ 合并加工修配法
定义:合并加工修配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零件装配在一起后进行修配,以达到装配精度 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2 调整装配法
▪ 定义:
调整装配法是将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精度制造加工,然后在装 配时,通过调整一个零件的位置,或选定适当尺寸的调整件加入到 尺寸链中进行补偿,以达到规定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模具装配方法
▪ 模具装配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装配过程中进行一部分的补充加工,如配作、配修等; 二是将加工好的模具零件按图纸要求进行组装、部装直至总
体的装配完成。
模具装配方法
▪ 模具装配是模具制造中的关键工序。只有通 过模具装配,才能使各种成型工艺(如冲压工艺、 注射工艺和吹塑工艺)以及模具设计的意图得以 最后实现。模具装配的质量直接影响冲制件或塑 料制品的质量。模具的技术状态和模具的使用寿 命。
▪ 1 修配装配法
定义: 修配装配法是指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加工精度确定 制造公差并进行制造,在装配时,再根据设计要求,将指定零件的 预留修配量修磨掉,使之达到装配精度的一种装配方法。
1 修配装配法
▪ 按件修配法
定义:按件修配法是对装配尺寸链中的一个指定零件进行修配, 以改变该零件的尺寸而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通过修 磨垫块来消除塑料模型腔端面与芯型固定板间隙的方法。
2 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的优点
在各组成环零件按经济精度加工制造后,不需 要再做任何的修配加工就可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 同时还可以补偿因磨损和热变形对装配精度造成 的影晌。但调整装配法需要增加专用调整零件, 使得尺寸链中零件的数量增多。
1.2互换装配法
▪ 定义
互换装配法又称直接装配法。它是 将模具所有零件的型面、型 孔及安装孔等全部结构要素,于装配前严格按图纸要求加工完毕, 而后装配时将各零件按一定顺序和方法联接在一起的一种装配方法。
模具装配概述、装配方法和讲解

导柱直径 /mm
≤18 >18~25 >28~50 >50~80
>18~35
符合精度
(Ⅰ级) (Ⅱ级)
配合后的间隙值/mm
≤0.010 ≤0.011 ≤0.014 ≤0.016
≤0.015 ≤0.017 ≤0.021 ≤0.025
—
—
配合后的 过渡量 /mm
—
0.01~ 0.02
二、装配内容
选择装配基准,组件装配、调整,修配、研磨抛光、 检验和试模等环节,通过装配达到模具各项精度指标
和技术要求。
三、装配要求
1、 位置精度:动定模之间、上下模之间的位置精度; 2、 运动精度:进料装置的送料精度,顶块和卸料装置; 3、 配合精度: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过程度; 4、 接触精度:弯曲模的上下成型表面的吻合一致性等; 5、 标准件互换:紧固螺栓和定位销钉; 6、 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尺寸须符合选用设备的要求 零件的精度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若干个零件的制造精度决 定模具某项装配精度,这就出现误差累积问题。要用装配尺寸 链分折模具的有关组成零件的精度对装配精度的影响,
适用于冲裁板厚t≤2mm的 冲裁凸模和其它轴向拉力 不太大的零件
(四)、热套法
凹模和固定板配合孔的过盈量为: 0.001~0.002mm。加热温度硬质合 金凹模块为200~250℃,固定板为 400~450℃。(对于钢质拼块一般 不预热)
(五)、低熔点合金浇注法
又称冷胀法,去除油污,零件进行定位找正。然后将浇注 部位预热至100-150度并浇主低熔点合金,放置24小时 进行充分冷却固化。用于凸模、凹模、导柱和导套
装配前 分析
组件 装配
模具的装配工艺

第五章模具的装配工艺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模具装配?它有哪些特点?答:根据模具装配图和规定的技术要求,将模具的零件、部件按照一定工艺顺序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具的过程,称为模具装配.模具装配的特点是:工序集中,工艺灵活性大,工艺文件不详细,手工操作所占的比重较大,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多方面的工艺知识,另外所使用的设备和装配工具也以通用设备和工具为主.2、模具装配的内容有哪些?答:模具装配过程一般包括准备、组件装配、总装配、检验调试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研究装配图、清理检查零件、准备装配工具(2)组件装配阶段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部件组装。
(3)总装配阶段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好装配基准件,安排好上、下模的装配顺序。
2)将零件及组装后的部件,按照装配顺序组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副完整的模具.3)模具装配完成后,必须保证装配精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4)、检验调试阶段包括以下内容:1)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功能.2)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调整、修正模具,直到模具产品合格为止。
3、什么是模具装配精度?它包括哪些方面?答:模具的装配精度是指模具产品装配完成后,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模具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相互配合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接触精度。
4、保证模具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些?答: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等四大类.互换装配法是指在装配过程中,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选择装配法是将配合副中的各零件的制造公差放大到经济精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修配装配法是指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精度加工制造,装配时,则根据需要,再修去指定零件的预留修配量,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调整装配法是指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精度加工制造,在装配时用改变模具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注塑模具装配工艺规范标准

注塑模具装配工艺规一、装配工艺概述注塑模具装配是注塑模具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后工序,模具质量与模具装配紧密联系,模具零件通过铣、钻、磨、CNC、EDM、车等工序加工,经检验合格后,就集中装配工序上;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具质量,是模具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没有高质量的模具零件,就没有高质量的模具;只有高质量的模具零件和高质量的模具装配工艺技术,才有高质量的注塑模具。
注塑模具装配工艺技术控制点多,涉及围到方方面面,易出现的问题点也多,另外,模具周期和成本与模具装配工艺也紧密相关。
《注塑模具装配工艺规》针对在注塑模具装配工序上所可能发生的技术点作出规,注塑模具装配分为部装和总装,其工艺技术要求如下:1.装配好的模具其外形和安装尺寸应符合装配图纸所规定的要求。
2.定模座板上平面与动模座板下平面须平行,平行度≤0.02/300。
3.装配好的模具成型位置尺寸应符合装配图纸规定要求,动、定模中心重复度≤0.02mm。
4.装配好的模具成型形状尺寸应符合装配图纸规定要求,最大外形尺寸误差≤+0.05mm。
5.装配好的模各封胶面必须配合紧密,间隙小于该模具塑料材料溢边值50%,避免各封胶面漏胶产生披峰。
保证各封胶面有间隙排气,能保证排气顺畅。
6.装配好的模具各碰插穿面配合均匀到位,避免各碰插穿面烧伤或漏胶产生披峰。
7.注塑模具所有导柱、导套之间的滑动平稳顺畅,无歪斜和阻滞现象。
8.注塑模具所有滑块的滑动平稳顺畅,无歪斜和阻滞现象,复位、定位准确可靠,符合装配图纸所规定的要求。
9.注塑模具所有斜顶的导向、滑动平稳顺畅,无歪斜和阻滞现象,复位、定位准确。
10.模具浇注系统须保证浇注通道顺畅,所有拉料杆、限为杆运动平稳顺畅可靠,无歪斜和阻滞现象,限位行程准确,符合装配图纸所规定的要求。
11.注塑模具顶出系统所有复位杆、推杆、顶管、顶针运动平稳顺畅,无歪斜和阻滞现象,限位、复位可靠。
12.注塑模具冷却系统运水通道顺畅,各封水堵头封水严密,保证不漏水渗水。
模具装配工艺(精)

第二节 装配尺寸链和装配工艺方法
2、修配装配法
修配法是在某零件上预留修配量,装配时根据实际需要修整预修面 来达到装配要求的方法。修配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而
零件的制造精度可以放宽。缺点是装配中增加了修配工作量,工时多且
不易预先确定,装配质量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低。
式中:δΔ—装配允许的误差(公差);δi—各有关零件的制造公差。
第二节 装配尺寸链和装配工艺方法
互换法的优点是: 1)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 2)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便于流水作业和自动化
装配。
3)容易实现专业化生产,降低成本。 4)备件供应方便。
但是互换法将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相对其他装配法),
第三节 冲压模具的装配
(2)旋入式模柄的装配 如图所示,通过螺纹直接旋入上模座板上而固定,用紧定螺钉
防松,装卸方便,多用于一般冲模。
第三节 冲压模具的装配
(3)凸缘模柄的装配 如图所示,利用3~4个螺钉固定在上模座 的窝孔内,其螺帽头不能外凸,它多用于较大 的模具。
以上三种模柄装入上模座后必须保持模
6)定位器定位法:是在装配时用 一个工艺定位器来保证凸模与凹模 间隙均匀程度的定位方法,这不仅
使间隙均匀而且起到稳定作用,该
定位器是按凸、凹模配合间隙为零 来配做的,在一次装夹中成形,所
以对位置精度要求高时,是一种简
单实用的方法。
图8.21定位器调整间隙 l-凸模;2-凹模;3-定位器;4-凸凹模
第三节 冲压模具的装配
第二节 装配尺寸链和装配工艺方法
3、调整法 将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在装配时通过改变一 个零件的位置或选定适当尺寸的调节件(如垫片、垫圈、套筒等)加入 到尺寸链中进行补偿,以达到规定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概述 8.2冲压模具的装配 8.3塑料成型模具的装配
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点 8.1概述 8.1.1模具装配的内容和特点 8.1.2模具装配精度的要求
8.2冲压模具的装配
识读 ☆
☆
要求 理解 应用
重点
难点
8.2.1冲压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
☆
☆
8.2.2冲压模具零件的组件装配 8.3塑料成型模具的装配
☆
☆
☆
☆
知识点
8.3.1塑料成型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8.3.2塑料成型模具零\部件的组装 8.3.3塑料成型模具典型结构的装配
识读 ☆
理解 ☆ ☆ ☆
要求 应用
☆ ☆
重点
☆ ☆
难点
8.1概述
8.1.1模具装配的内容和特点 根据模具装配图样和技术要求,将模具的零部件按照一
定工艺顺序进行配合、定位、连接与紧固,使之成为符合制 品生产要求的模具,称为模具装配 。
式中:δΔ—装配允许的误差(公差);δ i——各有关零件的制造公差。
互换法的优点: 1)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 2)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便于流水作业和自动化装配。 3)容易实现专业化生产,降低成本。 4)备件供应方便。 但是互换法将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相对其他装配法),同
时要求管理水平较高。
(1)封闭环 在装配过程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它往 往是装配精度要求或是技术条件要求的尺寸,用A0表示。
(2)组成环 在装配尺寸链中,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组成环,用 Ai表示。
当某个组成环尺寸增大(其他组成环尺寸不变),封闭环尺寸
也随之增大时,则该组成环为增环,以表示,如图8.1中A3、A4。 当某个组成环尺寸增大(其他组成环不变),封闭环尺寸随之减
相互位置关系(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等)所组成的尺寸链,叫做装配 尺寸链。
a)装配简图
b)装配尺寸链图
其特征是封闭性,即组成尺寸链的有关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连接构
成封闭图形,如图8.1所示。组成装配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称为装配尺寸
链环,图8.1共有5个尺寸链环,尺寸链环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两大类。
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装配后的精度和技术要求。
i 1
i m 1
(8.7)
表8.1工艺尺寸链的尺寸及偏差符号
3.非互换装配法 模具属于单件小批生产,而装配精度要求高,如果采用完
全互换法,则相关零件的要求很高,这对降低成本不利。通常 选择非互换性装配法。
1)修配装配法
修配法是在某零件上预留修配量,装配时根据实际需要修整预修 面来达到装配要求的方法。
量过大。 3)应考虑用机械加工方法来代替手工修配。
(2)修配调整法 将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在装配时通过改变
一个零件的位置或选定适当尺寸的调节件(如垫片、垫圈、套 筒等)加入到尺寸链中进行补偿,以达到规定装配精度要求的 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1-调整垫片;2-紧楔块;3-滑块型芯 图8.1.3调节装配法
优点:能够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零件的制造精度可以放宽。 缺点:是装配中增加了修配工作量 ,质量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
图8.2所示是一注射模具的浇口套组件装配
采用修配装配法时应注意: 1)应正确选择修配对象。选择那些只与本装配精度有关,而
与其他装配精度无关的零件作为修配对象。 2)应通过尺寸链计算。既保证有足够的修配量,又不使修配
5.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在总装前应选好装配的基准件,安排好上、下模(动、定 模)装配顺序。如以导向板作基准进行装配时,则应通过导向 板将凸模装入固定板,然后通过上模配装下模。 在总装时,当模具零件装入上下模板时,先装作为基准的 零件,检查无误后再拧紧螺钉,打入销钉。其他零件以基准件 配装,但不要拧紧螺钉,待调整间隙试冲合格后再紧固。 型腔模往往先将要淬硬的主要零件(如动模)作为基准, 全部加工完毕后再分别加工与其有关联的其他零件。然后加工 定模和固定板的4个导柱孔、组合滑块、导轨及型芯等零件, 配镗斜导柱孔,安装好顶杆和顶板。最后将动模板、垫板、垫 块、固定板等总装起来。
小时,则该组成环称为减环,用表示,如图8.1中的A1、A2。
2.装配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计算装配尺寸链的目的是:求出装配尺寸链中某些环的基本
尺寸及其上、下偏差。
m n1
A0 Ai Ai
i 1
i m 1
(8.1)
m
n1
A0 max Ai max
Ai min
i 1
i m 1
(8.2)
4)相关零件的接触精度 例如模具分型面的接触状态如 何,间隙大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弯曲模、拉深模的上下成形 面的吻合一致性等。
模具装配精度的具体技术要求参考相应的模具技术标准。
8.1.3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及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 互换装配法和非互换装配法。 1.装配尺寸链 在产品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表面或轴线间的距离)或
模具装配过程是按照模具技术 要求和各零件间的相互关系,将 合格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连接固 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成合 格的模具。它可以分为组件装配 和总装配等。
模具装配工艺规程 是指导模具装配的技术文件,也是制订模具生产计划和进 行生产技术准备的依据。 模具装配工艺规程包括:模具零件和组件的装配顺序,装 配基准的确定,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装配工序的划分以 及关键工序的详细说明,必备的二级工具和设备,检验方法和 验收条件等。 特点:模具装配属单件装配生产类型,工艺灵活性大。大 都采用集中装配的组织形式。模具零件组装成部件或模具的全 过程,都是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固定的地点来完成。
m
n1
A0 min Ai min
Ai max
i 1
i m 1
(8.3)
m
n1
Bx A0 Bx Ai Bs Ai
i 1
i m 1
(8.5)
m n1
Bs A0 Bs Ai Bx Ai
i 1
i m 1
(8.4)
n 1
T0 Ti i 1
(8.6)
m
n1
A0m Ai m Aim
n
i
n
i 1
i
i 1
调整法的优点是: 1)在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条件下,能获得较高装配精度。 2)不需要做任何修配加工,还可以补偿因磨损和热变形对装配精度 的影响。 缺点是:需要增加尺寸链中零件数量,装配精度依赖工人技术水平。
4. 互换装配法
装配时,各个配合的模具零件不经选择、修配、调整,组装后就能 达到预先规定的装配精度和技术要求,这种装配方法称互换装配法。它是 利用控制零件的制造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8.1.2模具装配精度的要求 1)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 例如定位销孔与型孔的位置精
度;凸模、凹模,型腔、型孔与型芯之间的位置精度等。 2)相关零件的运动精度 包括直线运动精度、圆周运动
精度及传动精度。例如导柱和导套之间的配合状态,送料装置 的送料精度。
3)相关零件的配合精度 相互配合零件的间隙或过盈量 是否符合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