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合集下载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的段意,首先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每句话的意思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围绕主要的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确定主次要依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果几个句子的意思无主次之分,一般把各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句概括性的话作为段意。

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中心句摘引法。

总分关系、先概括后具体关系构成的段落,往往围绕中心句展开。

在归纳段意时,只要找准中心句,就可以将段意概括出来。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段的中心句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下面都是围绕这一句写的,那么该句就可作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2)层意归并法。

对于并列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的段落,要把段落中每层的意思概括出来,然后把这些层意归并成段意。

值得注意的是归并时不能简单地将层意叠加在一起,而应做适当的融合与删减。

例如:《赵州桥》一问的第一自然段: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唐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这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两个方面:在介绍地理位置时突出了赵州桥的闻名;在介绍设计者时突出了历史的悠久。

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把这两层的主要内容归纳在一起,即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历史悠久的石拱桥。

(3)取主舍次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承接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概括时首先要对全段认真阅读,看看这段写了几层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看看哪层意思是主要的,哪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取准舍次概括段意。

例如:《玩出了名堂》一文的第3自然段: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的,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给自然段分层及 概括段意
分析一个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分析自然段中 的层次关系。常见的段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分关系 ③递进关系 ⑤转折关系 ⑦概具关系
②并列关系 ④因果关系 ⑥承接关系
一、总分关系 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述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其中每个方面可算作一层。
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 出来的。文明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 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东北林区盛 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一个参就产在这里。东 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 虎、杜鹃、丹顶鹤等。
这一段先写东北林区资源极为丰富,然后分别从树林、 药材、珍贵的动物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是分写。
这段古文共说了六层意思,由浅到深,一层一层向前推进,说 明了把握道德修养,需要循序渐进、分清主次缓急的意义。
例:敬爱的周总理啊,如果能用我们来换取您一年、一月、一日, 哪怕一秒的复生,我们将争先恐后地献出我们的生命。
这个例句中的层递是按照时间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的, 由“一年”降到“一月”,由“一月”降到“一日”,再由“一 日”降到“一秒”,这种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排列即是递降层 递法。
这一段1——3句分别从3个角度写雾大,这是分述;第 4句总写雾大的特点,是总述。
例: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 南国的树。
这段共有4句话,采取了“总分总”式的结构。第1句总写大 榕树的茂盛;第2、3句围绕第1句分别写了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第4句赞美生长茂密的大榕树,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又是总写。

麻雀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麻雀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麻雀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归来途中,“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

1。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考点探究](一定要明白考什么怎样考)对一个自然段分层次、概括层意,目的是为了读懂自然段。

因此,有必要把各层意思归纳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自然段意。

同时,只有学会了概括自然段段意,才能为分段、理解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这种训练形式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它也作为一种常见题型屡屡出现在全国历届小考试卷里。

其主要的考查方式有:先分层概括层意,再根据层意概括段意;从已经概括好的段意中选择正确的;从段中找出中心句作段意;直接概括段意等。

[知识网络](知识可是能力的基础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归纳要点法。

有些自然段,如由并列式、承接式构段方式构成的自然段,可以先依据层意归纳出几个要点,再将这几个要点进行归纳,归纳出来的就是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找中心句法。

自然段里,常常有概括段意的句子,这个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

找中心句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有时中心句在自然段的开头;有时中心句在段的末尾;也有时中心句在段的中间。

◆抓重点层次法像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段,作者强调的重点在于转折后的部分和表示结果的部分。

有些承接关系构成的段,其中有些内容是作者作为重点详细写的。

在归纳段意时,要把这些重点部分突出出来,再辅以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如:我们登上一只浅蓝色的海轮。

马达发动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

船长邀我们到驾驶室瞭望。

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我们的海轮驶出了海港,驶进大海。

这段话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1、2句),讲我登上了海轮,海轮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第二层(3、4句),讲我在驾驶里瞭望到海港两岸的一切;第三层(5句),写海轮驶出了海港。

很明显,第二层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根据这一层的意思,可以把这段的段意概括为:海港两岸一派繁忙的景象。

一棵小桃树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棵小桃树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棵小桃树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一棵小桃树》是河北省十堰市南阳区盛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该课文以一棵小桃树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以下是对课文的分段概括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段落一(前四句)开篇作者以"春天来了。

"引入话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关于春天和自然的。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春天的特点,如温暖的气候、花卉的盛开、鸟儿的欢快歌唱以及自然界的复苏等,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二、段落二(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的出现,并着重展示了它的娇小和不起眼。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的外貌,如细小的树干、瘦弱的枝条、刚刚发芽的叶子等,刻画出小桃树的形象,让读者对它产生同情和关注。

三、段落三(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与其他植物相比的特点,尤其是在缺乏春雨时仍能咬住土地不松口的坚持态度。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其他植物的状况,如被太阳晒伤的花朵凋谢、禾苗因缺水而蔫倒等,突出小桃树的顽强和坚持精神。

四、段落四(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与其他生物相比的特点,突出了它身上独特的特征和优势。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其他生物的特点,如鸟儿的翅膀、蚂蚁的脚、青蛙的大嘴等,再对比小桃树的小小树叶,强调了小桃树的与众不同和独特之处。

五、段落五(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发芽了。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的发芽过程,如小嫩芽从地下钻出、伸展的树枝、长出的嫩叶等,让读者感受到小桃树的生机和成长。

六、段落六(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发芽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突出了它的脆弱和容易受伤的状态。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面临的困境,如风雨的侵袭、昆虫的攻击等,让读者对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七、段落七(五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后,终于长大茁壮。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如幼小的枝条逐渐变长、稀疏的叶子逐渐丰满等,突出小桃树的成长和进步,让读者体会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分段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 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 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 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 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 语。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 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 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 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
(三)总—分—总: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再 总结,分为三层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 // 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 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 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 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 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 // 花。
第五讲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层、层意、自然段段意概括法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这个 意思的表达又总是一个层次又 一个层次的按逻辑进行的,这 就是段落结构 。 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 为了更 好地弄清文章的结构, 更准确地 读懂文章的内容。
分层
一、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 表达。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 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 // 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 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 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 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 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四、 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 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 折词分开。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 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 //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 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 看。

蚂蚁的壮举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蚂蚁的壮举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蚂蚁的壮举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蚂蚁的壮举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是指蚂蚁的特殊能力和行为。

蚂蚁是小小的昆虫,但它们有着惊人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行为。

蚂蚁能够承受超过它们体重几十倍的负荷,这是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肌肉力量的优化。

此外,蚂蚁还能够分工合作,以高效地完成任务。

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它们之间通过化学信号进行沟通和协调。

蚂蚁们会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建立巢穴、搜集食物和保护后代。

这种团结合作的行为使得蚂蚁群体能够成功地生存和繁衍。

蚂蚁的壮举不仅仅是体现在它们的个体能力上,更体现在它们无私的合作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上。

蚂蚁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它们的壮举也是对生命力和团结力的鲜明诠释。

提炼关键句概括段意的自然段有哪些

提炼关键句概括段意的自然段有哪些

提炼关键句概括段意的自然段有哪些
1.抓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一些文章在每段的开头、结尾或中间,用一两句话概括了本段的大意,这一两句话便是段落的重点句或中心句,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可以摘引这个重点句或中心句作为段意。

此方法是授以摘句(寻找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概括段意的方法。

2.分清主次,归纳段意
文章的每段话都是与全文的主要内容有关系的。

但是归纳段意时,要善于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要抓住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来进行归纳。

3.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有的文章在一段中讲了几层意思,如果只抓住某层来概括段意又不够全面,就需要用合并几层意思的方法归纳段意了。

如果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大段,首先要看这一大段里共有几句话,把每句话的意思分得清清楚楚;然后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再看这几层概括起来又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这段的段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的段意,首先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每句话的意思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围绕主要的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确定主次要依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果几个句子的意思无主次之分,一般把各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句概括性的话作为段意。

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中心句摘引法。

总分关系、先概括后具体关系构成的段落,往往围绕中心句展开。

在归纳段意时,只要找准中心句,就可以将段意概括出来。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第四自然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段的中心句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下面都是围绕这一句写的,那么该句就可作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2)层意归并法。

对于并列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的段落,要把段落中每层的意思概括出来,然后把这些层意归并成段意。

值得注意的是归并时不能简单地将层意叠加在一起,而应做适当的融合与删减。

例如:《赵州桥》一问的第一自然段: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唐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这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两个方面:在介绍地理位置时突出了赵州桥的闻名;在介绍设计者时突出了历史的悠久。

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把这两层的主要内容归纳在一起,即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历史悠久的石拱桥。

(3)取主舍次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承接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概括时首先要对全段认真阅读,看看这段写了几层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看看哪层意思是主要的,哪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取准舍次概括段意。

例如:《玩出了名堂》一文的第3自然段: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的,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许阅读很小的书籍。

这三句话分别写了:列文虎克是看守大门的;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做成放大镜阅读。

因此,概括段意时,可以取主舍次,概括为“列文虎克磨薄镜片,做成放大镜阅读”。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