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抒情散文-国学经典之《论语》

合集下载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700字5篇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700字5篇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700字5篇《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它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一条条充满智慧、发人深省的语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初一作文7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作文700字1《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并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对象,研究其不一样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景,给予不一样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一样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职责心。

读《论语》心得作文范文 (推荐4篇)_论语读后感

读《论语》心得作文范文 (推荐4篇)_论语读后感

读《论语》心得作文范文 (推荐4篇)_论语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是被儒家学派奉为圣典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是四篇关于《论语》的心得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范文一:《论语》是一本大家非常熟悉的书籍,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于做人、做事的独到见解。

他强调做人应该守礼、尊道,做事应该注重实际,勤奋努力。

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够获得乐趣和成就。

这样的话语让我深受鼓舞,激发了我对于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上,我努力地去消化和吸收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论语》还强调了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道德准则。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与人相处的原则,我会尽量做到不去伤害别人的利益和感情。

通过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努力践行《论语》中所教导的道德准则和原则,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涵养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接着要治理家庭,使家庭和睦温馨;然后才能治理国家,最终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这一原则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个人修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除了治国平天下,孔子对于人际关系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强调要“以礼待人”,即要遵循礼仪规范来与他人相处。

这样做既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又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教育和学习的思考。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追求真理、提高自我的过程。

他强调要“温故而知新”,即通过不断地复习和总结已学的知识,来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关于《论语》的作文8篇

关于《论语》的作文8篇

关于《论语》的作文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论语》的作文8篇在写作文中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一篇作文如果中心不明确,就像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无法引领读者进入主题,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论语》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感悟作文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感悟作文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感悟作文精选3篇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感悟作文一: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

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

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

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

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

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论语随笔作文(精选10篇)

论语随笔作文(精选10篇)

论语随笔作文(精选10篇)论语随笔作文篇1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能吸取几千年的知识。

阅读经典,接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

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假期研读的《论语》,让我领会许多道理。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是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

《论语》中语言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他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

孔子的学生有若就以前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古代不乏有尽孝道之人:儒商吴展,他十几年来如一日细心照看着自己的双亲,在古时候就有卧冰求鲤的王祥,恣蚊饱血的吴猛,刻木求亲的丁兰等,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渐渐将这种品质淡忘了。

常听人们说:小时候总想着没有经济实力,等将来独立了,再赚钱,赡养父母;长大了,又忙着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奔波,想赚了大钱在尽孝也不迟;到个人成就有成生活美满时,再想给父母更多物质享受,却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孝是陪伴,是长辈寂寞时的一通电话,一次旅行;孝是用心,是留心长辈的愿望并为之实现;孝是成长的,是努力成长去成为更令人骄傲的人,孝是爱。

所以啊,当我们乘风破浪时,别忘了为我们造就船舱的人;当我们扶摇而上时,别忘了为我们梳理翅膀的人;当你发现或感受到助你而行的风时,不要理所当然告诉自己那是长辈天经地义的爱,别忘了,你也应该予长辈同等的爱,即是孝。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论语征文作文篇1《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

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

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

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

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

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

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

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

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

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

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论语征文作文篇2《论语》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作文

《论语》作文

《论语》作文关于《论语》作文(9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论语》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论语》作文1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不知道《论语》是不是有这么厉害,但是我却知道,从牙牙学语一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接受着《论语》的熏陶,而且我还坚信,我一辈子都将蒙受《论语》的阳光雨露滋润。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说,做人要懂得“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

所以从妈妈那里,我知道了做人要谦虚,要谦让,要与人为善,要有所敬畏,凡事都要不急不躁。

爸爸也告诫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送给别人;送给别人的东西,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如果是我和别人都同时喜欢的东西,就先让给别人。

上学了,老师又教导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老师的讲解中,我逐渐认识到“义”对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重要性:追求大富大贵,固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果到手的“富贵”是偷来的,是抢来的,是不择手段巧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富贵”就是不“义”的,我宁愿不要这样的“富贵”。

后来,学习课文《论语十则》我才知道,妈妈爸爸,还有老师讲的这些大道理,原来都来自《论语》!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还明白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知道要想让自己过得去,就要先让别人过得去,凡事要留有余地。

知道在义与利面前,君子与小人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君子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宁愿舍弃利益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而见利忘义的小人,为了一点蝇头微利,为了一丁点儿的蜗角虚名,竟然弯腰折节,甚至不惜为鹰犬为爪牙,甘愿受人驱使。

我虽然不能被名缰利锁束缚,不会为了一点虚名微利而出卖灵魂,但是很多时候,凡夫俗子一个的我,也仍然不能摆脱汲汲于功名利禄,羡慕有钱人,崇拜明星大腕,希冀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烦恼。

《论语》范文(精选6篇)

《论语》范文(精选6篇)

《论语》范文(精选6篇)《论语》篇1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是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及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生是否善于整本书阅读,将关乎到他们未来人生的阅读质量和精神质量。

同时,读一整本书,可以训练学生的速读、精读能力,有利于训练他们的专注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文学知识和人生感悟。

《论语》作为一部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知识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国学经典,给世世代代的人提供了很多文学知识和思想理念,学生如果能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那对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生发展有很大益处。

一、“整本书阅读”概念学术界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指的书,不是通常我们看到的纸质印刷品,更不是所接触到的电子书,而是具有独特性和生命性的精神产物。

也有些学者认为,整本书阅读,并不是要一字一句的讲述整本书,而是对这本书的思想情感和表达观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强调认知过程和角度的整合。

而本文所研究的《论语》整本书阅读,尊重其内在的逻辑性,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

以往我们对《论语》的学习是局限在节选一个章节的学习,对节选篇章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试运用,而阅读《论语》整本书,是为了归纳式应用。

二、“整本书阅读”实施现状(一)学校角度学校对于阅读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在阅读课制度上无法为整本书阅读提供更多的时间。

曾经有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虽然对学生做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实施措施。

而有些学校则没有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深究其原因,是学校始终秉持着以“高考”为目标的导向性教学,学校课程都是以高考标准建设的。

而教师自然也只能遵循学校设置的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那么其他对考试无用的课程内容自然就没有时间学习了。

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措施实行整本书阅读教学。

由此从学校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制度还有待完善[1]。

(二)教师角度从教师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施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抒情散文:国学经典之《论语》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

——题记
从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的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的婉转豪迈……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的学说的核心——仁,贯穿《论语》。

《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

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


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

”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

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
棠湖中学实验学校初一:周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