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1]_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三、判断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整理

1.简述品德心理的结构.
2。简述自我意识发展。 3。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4。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 5。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 6.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趋势. 7。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关系. 8。简述如何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9.大学生任何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四、论述题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何 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内容
大学生的学习迁 二、辨析题 移及其促进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1。“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 这话有道理吗?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 2 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3。简述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4.简述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 5。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结合所教学科,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 迁移的产生。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 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题型 一、名词解释
内容 1.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 3 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 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 学风格 9.教学效能感
二、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合教育教学工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
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 的现实意义。
章节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题型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新编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新编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高”与“专”(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5、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全套)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末D.1903年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A.共同要素说B.概括原理说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A.单维思维B.思维的不可逆性C.思维的可逆性D.自我中心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答案:1-5:DCCBD 6-10:ABCBA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正强化和负强化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1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高教心理学习题 - 参考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试卷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泊尔2.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A.观察法B.谈话法C.个案法D.测量法3.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要素。
这是强调要遵循( )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4.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方式,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测量法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B.知识与技能C.动机与迁移D.学习与教学6.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是采用的研究方法A.自然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个案法7.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能给予学生身心健康以积极影响。
这是强调下列哪项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在个体心理的结构系统中,学习动机归属于A心理过程B个性C心理动力D心理特征2.大学生对自己睡眠状态的意识属于对哪类我的意识A生理我B社会我C心理我D投射我3.大学生对下列哪类“我”的关注,属于关注理想我的表现A.实际的人际关系B.拥有的角色地位C.个性特征 D.目标4. 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特质 D.心理特征5. 根据自我意识的划分,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这属于关注下列哪类我A.生理我B.心理我 C.社会我 D.理想我6.自卑主要属于自我意识中=== 的表现。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社会我7.大学生表现出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体现了其自我体验特点的A.波动性B.敏感性C.自尊感强D.自卑感强8.自尊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的表现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社会我9.自信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的表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1]汇编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1]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a63db94524de518974b7d35.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三、判断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心理的基本活动是指()。
A. 感觉、知觉、觉醒B. 语言、思维、意志C. 认知、情绪、行为D. 学习、记忆、思考2. 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的过程。
A. 外界刺激B. 内部感受C. 意象的体验D. 内部思维3. 个体内部对外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的心理过程是()。
A. 感知B. 认知C. 情绪D. 回忆4. 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记忆是一种全脑过程,不受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B. 记忆过程不可逆,一旦遗忘即永久消失C. 记忆是个体通过感知获取的外界信息D. 记忆是个体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能力5. 情绪包括()。
A. 感知、思维、行为B. 知觉、记忆、注意C. 感觉、内省、挫折D. 情感、意识、心理成分参考答案:1. C2. A3. B4. D5. C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概念。
答:认知是指个体对所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加工、组织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知、知觉、思维、学习等多个心理活动,是个体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通过认知过程,个体能够选择、预测和解决问题,对世界进行理解和改变。
2. 请简要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答:情绪与情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表达和体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生气、快乐、悲伤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情绪通常是较短暂的,且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情感是对某一对象、事物或事件所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评价,如喜欢、厌恶、关心等。
情感相对较为稳定,往往是个体在长期经历和体验中形成的。
3. 请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的类型。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
感性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认知获取的外界刺激的印象和信息保持在脑中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选择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大学生B、高校教师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3、亚里士多德的()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育心理学》4、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5、是()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
()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三、填空题1、高校具有()、()和()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和()这四个阶段。
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和()。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和()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编著的《》。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和()等原则。
三、简答题1、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解释1、心理2、个性3、心理状态二、选择题1、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心理的器官是()A、客观现实B、人脑2、人的认知活动的起点是()。
A、情感B、意志C、感觉D、知觉3、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A、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B、情感持续时间更长C、情感与理智之间开始趋于平衡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三、填空题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分为()、()和()。
2、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和()。
3、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
四、简答题1、简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一、名词解释1、学习2、强化3、正强化4、负强化5、意义学习6、同化二、选择题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
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经验2、学习是以学习()为主。
A、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B、直接实践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三、填空题1、赫兹兰依据学习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类:()、()、()和()。
2、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和(),认知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和()。
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和()。
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和()五种。
5、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和()。
四、简答题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
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一、名词解释1、知识2、陈述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知识“表征”5、图式6、脚本7、同化8、下为学习9、上位学习10、并列结合学习11、生成性学习二、填空题1、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和()构成的,可分为()和()两个亚型。
2、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和()。
3、学习同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和()。
4、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和()。
5、规则学习有两种形式,即()和()。
6、策略性知识包括()、()和()三部分。
7、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和()等。
8、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和()。
9、动作可分为()、()和()。
10、运动技能可分为()、()和()三个层级。
11、运动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和()四个阶段。
三、选择题1、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和()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和()来表征。
A、生产式B、生产式系统C、命题网络D、图式2、下列属于复述策略的有(),属于简单加工策略的有(),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属于组织策略的有()。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G、位置记忆法H、缩减和编歌诀I、谐音联想法J、关键词法K、视觉想象L、语义联想M、做笔记N、提问O、生产性学习P、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Q、列提纲R、利用图形S、利用表格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它以()运动为基础。
A、不随意B、随意/四、简答题1、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2、简述运动技能的练习曲线特点。
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一、名词解释1、学习迁移2、正迁移3、负迁移4、元认知二、选择题1、最早关于学习迁移的假说是(),()迁移理论认为训练某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在各种官能之间发生无条件、自动的迁移。
桑代克是学习迁移理论()的创始人,该理论重视学习情境因素对迁移产生的影响,认为两次学习产生迁移必须要有相同要素。
学习迁移的()认为共同要素只是发生迁移的前提,但产生迁移的关键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该理论更加强调了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迁移中的认知的能动作用。
学习迁移理论的()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
()认为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和概括才是迁移发生的基础。
()认为迁移是通过新旧两个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影响迁移的因素是类比关系。
()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程度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当两个任务之间存在有共同的产生式,或者两个任务的产生式有交叉重叠,迁移就会发生。
()认为认知策略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
A、形式训练说B、经验类化说C、共同要素说D、分析—概括说E、类比迁移理论F、关系转换说G、产生式理论H、元认知迁移理论2、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
A、合理的教学目标B、具有时代性和迁移价值的教学材料C、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D、良好的教学程序E、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迁移三、填空题1、关于迁移的三个经典学说是()、()和()2、精选教学材料至少要把握两条原则:第一是(),第二()。
3、组织教学内容有三个原则,即:()、()和()。
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如何促进学说迁移能力?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一、名词解释1、问题2、问题解决3、算法策略4、启发策略5、定势6、功能固着7、表征方式8、原型启发9、问题情境二、填空题1、问题是由()、()和()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2、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论,这四阶段依次是()、()、()和()。
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和()。
4、问题解决的认知思维过程一般经过()、()、()和()四个阶段。
5、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一个是()。
6、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和().7、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和()。
8、影响创造力的心理因素有()、()和()等因素。
9、问题意识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二是()。
三、选择题:1、在创造的四个阶段中,潜意识参与是()阶段的最大特点。
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2、顿悟一般发生在创造活动的()阶段。
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3、问题解决最基本的成分是()A、问题情境性B、操作序列性C、操作序列性D、认知操作性4、在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是最关键的步骤。
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5、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看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A、呈现问题情境命题B、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C、填补空隙过程6、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的办法容易成功,但不能保证成功。
()是人们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A、算法策略B、启发策略7、一般认为创造力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因素。
A、智力B、人格四、简答题1、简述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模式。
2、简述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
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简述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5、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第七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名词解释1、动机2、学习动机3、认知内驱力4、自我提高内驱力5、附属内驱力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7、归因(Attribution)8、自我效能感9、学习动机的激发二、填空题1、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和()。
2、可促使学生把行为指向学习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种:()、()和()。
3、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内驱力,其诀窍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
4、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和()。
5、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工作效果的影响大小与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二是()。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
6、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
三、选择题1、()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学习动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2、成就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的积极性。
()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活非常困难的任务。
A力求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