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经济学基础期中复习
《经济学基础》期中考试试卷

经济学基础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 ) 。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D、都不存在资源稀缺问题2、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 。
A、企业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B、信息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C、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D、产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3、其它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 。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下降4、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A、是一回事B、都是由于同一种原因引起的C、需求的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D、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变动引起的5、在下列四种商品中,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通过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 。
A、化妆品B、面粉C、药品D、食盐6、若电影票的价格是 100 元,对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1.5,这时出现 15% 的票卖不完的现象,采取以下何种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A、电影票降价 10%;C、电影票提价 10%B、电影票提价 15%D、电影票降价 15%7、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 )A、边际效用达到最大B、边际效用为负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零8、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不变B、平均产量递减D、平均产量先增后减9、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 1 年之内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要素的时期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10 、已知产量为 9 单位时,总成本为 95 元。
产量增加到 10 单位时,平均成本为 10 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5 元 B 、 10 元C、 15 元 D 、20 元二、简述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请根据你所学到的经济学理论对“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作出解释。
大一经济学基础期中复习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市场: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组合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满足人类的欲望。
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
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或外在性,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需求(Demand): 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主观意愿与客观支付能力的统一)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 ):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需求定理的理解:价格上升,消费者需求数量减少收入效应:由于收入的约束,消费者无法在更高的价格下购买与原先一样多的商品;替代效应:如果苹果太贵,就转而买梨,就降低了对苹果的需求。
机会成本: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可能的最大收益,称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替代品(substitutes):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如苹果与梨。
互补品(complements):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如电脑和软件。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大一考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大一考点经济学基础课程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大一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考点。
1. 因果关系的理解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果关系的概念。
因果关系是指某个事件或行为引起另一个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关系。
在经济学中,我们需要理解供求关系、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机制。
2. 市场供求的均衡市场供求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需求是指市场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我们需要理解市场供求的均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供求关系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3.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当个体消费或使用某种特定商品或服务时,随着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或使用,所获得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在经济学中,我们需要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消费决策和生产决策中。
4. 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弹性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程度的敏感度。
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
理解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和政策变化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5.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进行干预,通过适当的政策手段来调整市场。
了解市场失灵的类型、原因和政府干预的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7.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例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更加广泛地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持续改善。
高一经济生活期中复习知识点梳理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整理一、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没有价值就不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对立性:商品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不年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2、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1)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2)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3)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和意义:(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物价问题(一)主干知识★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生活中表现为成本的增减。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增加),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增加),商品的价格下跌(上涨)。
(2)主要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在市场上商品销售的价格与价值不符,这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所致。
(3)其它因素:市场秩序的影响(热钱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人们的消费心理;国家宏观调控、纸币发行量、金属货币本身价值量的变化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同: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另一商品需求量增加。
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学科。
它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而微观经济学将重点放在个体经济行为及市场交易上。
以下是经济学基础的一些复习资料,以便于读者复习和复盘相关知识。
一、微观经济学1.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双方交易后的一种状态。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供求两方都满意。
市场均衡点由供求曲线相交的点确定。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交易价格通常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特定消费量增加而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例如,一顿饭吃得饱,再吃一口或者两口饭,可能会感到吃得太饱了,不会再感到更满足了。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
3.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与价格的变化呈现的弹性关系。
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量下降的程度称为价格弹性。
如果需求曲线的密集程度较小,意味着商品本身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商品或服务生产的所有费用总和。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这些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生产成本可以在决策制定的时候对生产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学1. 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是一个经济国家中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量过大,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可通过计算物价指数来计算。
通货膨胀率一般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3.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进口超过出口,以货物和服务为计量单位。
贸易逆差通常被视为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体现。
4.税收与支出税收与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财政政策是调整税收与财政支出的手段,通常可用于调节经济增长和失业率。
总之,经济学基础是程序性技能的核心之一,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思维和知识。
经济生活高一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经济生活》期中考试第1-5课复习重点一、解题方法:1、选择题:审清题意、明辨是非(找出错误项)、排除干扰(无关项,选项单独看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文不对题,题目中未体现)2、主观题(大题):审清题意(看问题,带着问题分析材料)、抓住中心(分析材料的关键词和中心意思)、准确定位(思考问题考的是课本上的哪一课、哪个地方的知识点,将测试问题转化为课本问题)、有理有据(理指课本上的原理知识点,据则指结合材料分析)。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下观点均为正确的。
1、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卖出去,消费者不愿意买。
商品只有卖出去,兑换成货币,它的价值才算得以实现。
2、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购买商品必须付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与货发生在同一时间,而支付手段则是钱货没有发生在同一时间,货币用来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包括房租)、利息、税款、工资的都属于支付手段职能。
3、CPI指数即消费者物价指数,表示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当它的增幅持续大于3%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大于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说明纸币发行量过多,致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贬值;通货紧缩说明纸币发行量过少,致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纸币升值。
4、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国人到外国消费(留学、购物、旅游等)、投资,不利于出口、外国人到中国来消费、投资。
5、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劳动时间决定。
7、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8、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商品价格与价值在总趋势是相符合的,不是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
10、商品的价格变动与他的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动是同向的,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
1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1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到个体、家庭、企业和国家等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
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复习资料。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关注的是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关注的是市场和价格的形成机制。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边际效应等概念。
此外,还需要了解市场结构、市场失灵和市场干预等方面的知识。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可行选择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权衡。
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资源或行为对总效用或总成本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决策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和特征。
在经济学中,市场结构对市场的运行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市场行为的特点。
6.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在经济学中,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经济政策的种类和目标,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的作用和影响。
7.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
在国际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如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等。
经济常识复习(期中)

高一第一课
2、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 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 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3)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 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高一第二课
9、理解: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判断消费项目的弹性和刚性,要看这些消费的支出与家庭 收入的增减以及这些商品或服务本身价格的升降关系是否大: 关系大,则说明该消费弹性比较大,或该消费不具有刚性; 关系不大,说明该消费刚性比较大,或该消费不具有弹性。 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不同决定的。在安排日常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需求具有刚性的, 也就是弹性比较小的项目。 10、评价: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 (1)攀比心理 (2)炫耀心理 (3)从众心理 (4)逆反心理 11、了解:消费者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高一第一课
8、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社会主 义社会生产目的怎样才能真正实现?) (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 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4)要通过必要的社会积累,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和根本利益。
1、理解: (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 (2)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 储蓄 2、理解: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第二,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三,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理解:(1)恩格尔定律:人们把这种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 而减少的变化趋势,称为“恩格尔定律”。 (2)恩格尔系数的意义:由于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水 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大小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 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3)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 100% 家庭消费总支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市场: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组合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满足人类的欲望。
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
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或外在性,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需求(Demand):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主观意愿与客观支付能力的统一)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需求定理的理解:价格上升,消费者需求数量减少
收入效应:由于收入的约束,消费者无法在更高的价格下购买与原先一样多的商品;
替代效应:如果苹果太贵,就转而买梨,就降低了对苹果的需求。
机会成本: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可能的最大收益,称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替代品(substitutes):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如苹果与梨。
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如电脑和软件。
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一定时期内,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物品量。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示物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供给定理的含义:增加产出必定提高成本(资源越来越稀缺),此时只有更高的价格才能增加利润,才能诱使更多的厂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市场供给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
均衡(Equilibrium):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
在价格达到均衡时,供给与需求量
(The quantity supplied and the quantity demanded at the equilibrium price.)
供给与需求曲线交点的数量
(On a graph it is the quantity at which the supply and demand curves intersect.)
效用(Utility):就是对人们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快乐或满足感的一种度量。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人们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总量TU.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从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增加一个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量MU.
大题:
简答题
1.为什么需求量同价格之间呈现反向变化规律?(供求同理)
答:第一,较低的价格能吸引更多新的消费者;第二,较低的价格也能吸引每一消费者购买更多数量的商品。
2.具体说明影响需求的非价格因素有哪几个?
答:(1)消费者的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预期;(5)购买者的数量;(6)广告推销;(7)其他因素。
3.具体说明影响供给的非价格因素有哪几个? 、
答:(1)技术水平;(2)生产费用(成本);(3)相关商品的价格;(4)生产者预期;(5)税收和补贴;(6)卖家数量;(7)其他因素。
4.什么是效用和边际效用?举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
答: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们欲望的性能,也指消费者从消费物品或劳务中获得的满足和快乐。
效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消费一单位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物品所提供的效用。
如果从与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单位
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一个消费者在一定时期里不断消费同一物品或劳务时,他所获得的总效用会相应增加,但却以越来越小的比率增加,也就是说同一物品随着其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消费一单位物品所增加的效用在减少,或者说其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分析题
1.人类是否应该通过降低欲望来解决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
答:不对。
人类在解决这对矛盾时,从来就没有想到降低人的欲望。
事实上,人的欲望和生活水平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解决这对矛盾是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来实现的。
2.中专毕业后应该选择上大学还是找工作?请用机会成本概念来分析说明。
答: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工作。
从短期看,上大学没有获得什么收入,还要增加成本:书费和学费等,而且机会成本又是很大的:放弃工作意味着放弃收入,所以显然不是理性决策。
但从长期看,上大学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是很高的。
现在许多家长舍得为孩子上学花钱就是从将来孩子大学毕业后能获得高收入考虑的。
3.什么因素会提高空调销量?
答:(1)价格因素,例如空调价格下降。
(2)非价格因素:①消费者收入增加;②大多数消费者喜欢空调;③替代产品例如风扇、暖风机价格上涨,或者互补产品例如电力价格下降;④市场上,预期空调将会上涨,所以,在短期内空调需求量上涨;⑤空调的广告、宣传和一些优惠手段;⑥天气特别热或冷,或节假日
等因素。
4.政府为了公众的健康,想减少吸烟者的数量,请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两种以上方案并用坐标来说明你的方案是有效的?
答:(1)提高烟价,就可以减少烟的需求量;(2)限制烟的产量,减少烟的供给量;(3)进行公益性广告宣传:吸烟有害健康。
5.假设某一年夏季有三天天气特别热,而且由于停电使几家大型冷饮厂停三天,请画图说明渡三天冷饮市场的行情.
这三天天气特别热,需求量上升,由于停电,供给量下降,则这三天冷饮的价格上涨,交易量不确定。
6.画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答:价格是在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中形成的。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O_AQB商品过剩,这时生产者竞相降价销售,使市场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就会增加购买量,生产者就会减少供
给量。
这时供求平衡,市场价格就等于均衡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Q心c商品短缺,这时消费者提价抢购,使市场价格上扬。
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就会减少需求量,生产者就会增加供给量,这时供求平衡,市场价格就等于均衡价格。
7.假如你是一位电影院的经理,一天会计室主任向你报告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电影票价格以增加总收入。
你将怎么办?是提高价格,还是降低价格,请用弹性理论来分析说明你的决策。
答:降低票价。
因为电影票是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强度小而且可替代程度高)。
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更多,电影院的总收入就会提高。
8.为什么我们每天必需大量使用的水的价格很低,而使用很少的钻石的价格却很高?
答: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要喝水、要用水;农民种地必须要用水灌溉,庄稼才能生长;工业生产的用水量更是惊人。
水对于人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但它的价格却很便宜,原因是:地球上水的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东西多了,人们对于获取水的迫切的需求欲望降低了,每增加一单位水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降低,水的价格也就便宜了。
钻石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稀缺矿藏资源,人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颗,它对于人们的效用极高。
人们在欢庆之余,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
或者说,一颗钻石的边际效用极高,人们当然舍不得马上把它卖掉,要卖掉当然要卖高价。
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水的价格如此便宜,而钻石的价格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