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肖鹏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教案名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目标年级: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3.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点和分类a. 简要介绍软体动物的特点和分类;b. 通过实例讲解软体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典型代表物种。
2. 软体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a. 了解软体动物的体型、体表特征、体壁、水管系统等;b. 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软体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
3. 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a. 简要介绍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b. 通过实例讲解节肢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典型代表物种。
4. 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a. 了解节肢动物的体型、体节、附肢等特征;b. 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
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a.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b.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食物链、控制害虫等方面的经济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
3. 比较法: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
教学资源:1. 实物或图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标本或图片。
2. 讲义或PPT:包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分类、内外形态特征、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等内容的讲义或PPT。
评价方法:1. 课堂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考察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眉山市东坡区第二初级中学彭中洪眉山市东坡区第二初级中学彭中洪目录●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2)●教学方法 (2)●课时安排 (2)●教学过程 (2)活动1【组织教学】 (2)活动2【复习提问】 (2)活动3【导入】 (3)活动4【出示目标】 (3)活动5【讲授新课】 (3)活动6【提问展示】 (5)活动7【归纳总结】 (5)活动8【达标检测】 (5)●【板书设计】 (5)●【教学反思】 (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2、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3、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介绍,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2、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了解蝗虫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学情分析学校班级现有人数为40人左右,为推行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同时,作为八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是推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有利条件。
但八年级学生正处在校内活动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阶段。
有些学生没有长性,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或不听。
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棵。
个别学生对生物学不够重视,缺乏计划学习的习惯。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习的参与度,教学中注重评价机制,达到学生喜欢生物。
课堂上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采取相应措施。
教书育人为宗旨。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这两种动物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让学生触摸实物,感受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软体动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如身体柔软、无骨骼等。
2. 讲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软体动物的图片,找出它们的特点。
2.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如身体分节、外骨骼等。
2. 讲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多足类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节肢动物的图片,找出它们的特点。
2.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
2. 让学生知道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海洋、淡水、陆地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介绍4. 学生实践操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5. 课堂讨论:保护生态环境,关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在实际生物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及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安排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标本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
3. 准备实践操作材料,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4. 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及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探究软体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软体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等。
3. 学习软体动物分类: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4. 探究节肢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节肢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外骨骼、分节等。
5. 学习节肢动物分类: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多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八、拓展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人教版 2018 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教课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 1 课时【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构造特色和主要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学习主要经过察看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常有的软体动物,经过察看实物标本帮助学生认识软体动物的内部构造特色,经过自学教材认识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加强其民族骄傲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教课要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色。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课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色。
【课前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教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企图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情形引入,设教师猜谜: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屋各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疑诱思,激发学生赶收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的兴趣。
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一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日就来认识一下软体动物。
二、合作研究(一)认识常有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现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有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辨别,让学生想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构造能否同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只管在形态、构造上存在着很大差别,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边我们经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认识软体动物的特色。
(二)察看河蚌的内部构造拿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察看。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察看的动物是靠什么构造运动的?3.你所察看的动物是靠什么构造呼吸的?4.它是怎样获得食品的?教师总结:提升学生的察看、总结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 2018 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教课设计(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邻近的石灰质贝壳,因此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嫩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衣膜,贝壳是由外衣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其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 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举例及其生活习性5. 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的具体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PPT 课件2.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3. 实地观察所需工具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软体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引导学生观察软体动物的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等,讲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等。
3. 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引导学生观察节肢动物的特征,如外骨骼、分节的身体等,讲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等。
4.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分解者、消费者等。
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举例及其生活习性:举例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蜗牛、蝴蝶等,并讲解其生活习性。
6. 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强调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判断给出的动物图片属于哪种类型。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
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能够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3)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2)运用分类法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分类;(3)运用调查法了解生活中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2. 运用比较法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3. 利用分类法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分类;4. 通过实例分析法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3)设计教学问题和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动物分类知识;(2)提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探究软体动物的特征:(1)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提问:软体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与节肢动物有什么不同?3. 探究节肢动物的特征:(1)展示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提问:节肢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与软体动物有什么不同?4. 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1)提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形态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1)运用分类法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分类;(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旬阳县吕河初中肖鹏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4)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4.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6.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一、昆虫------蝗虫
1、形态结构
2、体表: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
3、呼吸过程: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二、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