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课时精选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
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篇一: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用的软体动物的观测,并使学生学会观测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方式和观测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写作,并使学生晓得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展开人工育珠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唤起其努力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努力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认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回去本节课又必须使学生晓得哪些动物属软体动物,它们属软体动物的依据就是什么。
教具准备工作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1213板书设计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用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坚硬的身体表面存有外套膜,大多具备贝壳;运动器官就是肢。
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堂堂清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b蜗牛c乌贼d扇贝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3、软体动物用肢缓慢运动,在排出和排泄水的过程中摄食,并确定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展开体温4、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14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案主备人: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讲人: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 距离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一课时软体动物一、课前自研1. 软体动物概括(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由来: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
(2)地位: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___________ 种以上,是动物界的__________ 类群。
二、小组互动<一>自主探究2. 代表动物缢蛭(1)双壳类动物:身体外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___ 贝壳。
(2)外套膜:壳内柔软的身体________ 包裹着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外套膜。
贝壳是由_____________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运动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呼吸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摄食:通过身体后端的_______________ 吸入水,水流经身体的一些器官后,在通过_____________ 排岀体外。
在吸入和排岀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排岀<二>合作交流(1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 ,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课题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教材“想一想,议一议”的素材,提出问题: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类动物的身体非常柔软,称为“软体动物”,它们的运动依靠特殊的结构,进而进入动物特征环节的学习。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2-P16文字内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圈划出相关答案。
若有疑问,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学习任务一软体动物1.阅读教材12页的“观察与思考”,并观看视频,然后讨论:(1)贝壳是怎样形成的?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2.你所知道的软体动物还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习任务二节肢动物1.结合教材14页的“观察与思考”,讨论:(1)比较你所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
(2)上表中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3)你能归纳出表格中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吗?2.观察图5-16蝗虫示意图,并说出蝗虫身体的结构名称。
3.说出蝗虫靠什么来摄食?其运动器官是什么?呼吸时用于进出气体的部位是哪儿?其呼吸器官是什么?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它与人类的关系怎样?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软体动物贝壳与呼吸:(1)贝壳。
①多数具有贝壳: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因此,软体动物又称贝类。
②数目不等:有的两片,有的一片,或者多片,还有的退化为内壳。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及反思

XX实习教案XX
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一、代表动物:河蚌
形态特征
1、体外有贝壳:保护作用
2、身体柔软
3、有外套膜
4、用鳃呼吸;用足运动
5、有出、入水管
二、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
2、有外套膜;
3、大多有贝壳;
4、运动器官是足
三、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用、药用、装饰、养殖、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
第2课时节肢动物
板书设计:
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一、蝗虫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头部:感觉、摄食中心。
胸部:运动中心
腹部:代谢、生殖、呼吸中心。
2、体表有外骨骼,用于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1对触角、3对足、一般有2对翅。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与人类的关系:
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蜜蜂能传粉;像蝎、蜈蚣等可以做药;果蝇可以做经典实验材料;传播疾病。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比较和contrast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能来收集和分析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尊重和保护动物。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
展示和讨论软体动物的例子,如蜗牛、蛞蝓、章鱼等。
2. 第二节: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展示和讨论节肢动物的例子,如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2. 视频或动画: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动画。
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例子,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实验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标本,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
2.通过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
3.能概述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4.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及生理功能。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常见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有哪些?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导学释疑】(一)自主学习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2.河蚌等双壳类身体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的。
3.双壳类软体的身体外面包裹着一层肉质膜,称为。
4.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二)合作探究通过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贝壳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河蚌依靠什么结构运动?又靠什么结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3.通过观察,想一想它是如何在水中获取食物的?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巩固提升】美丽的珍珠经常被用作装饰品,那么珍珠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检测反馈】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都有贝壳 B •都有外套膜 C •都用腹足运动 D •都用腕足捕食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A.腹足B •腕足C •斧足D •纤毛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B •外套膜C •珍珠层D •斧足4.采集蜗牛的正确地点是()。
A.干燥的,阳光充足的草地 B •阴湿的树木丛,墙角C.潮湿的地面 D .松软的土壤中5.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拓展延伸】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它们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节肢动物的种类。
2. 掌握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参考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贝壳的图片,提问:你喜欢上图中的贝壳吗?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软体动物【教师】课件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提问: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属于软体动物。
那么,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或播放软体动物相关视频:【生物世界】田螺,【生物世界】耳萝卜螺,【生物世界】扁卷螺,【生物世界】蛞蝓)【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许多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具有硬的贝壳。
【教师】进一步提问:乌贼、章鱼等体表不具有硬的贝壳,为什么也属于软体动物?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归纳软体动物的特征。
【学生】疑惑,产生求知欲。
【教师】打开缢蛏(或其他双壳类动物)的贝壳,揭开部分外套膜,观察内部结构。
指导学生的操作。
【学生】观察的内部结构。
【教师】组织学生将实物与书中的图片相结合进行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贝壳具有保护作用;依靠足运动,用鳃呼吸。
(建议播放视频:【生物世界】蜗牛的移动,【生物世界】蜗牛的腹足)【学生】听讲,认识贝壳的作用以及缢蛏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推理,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和排出食物残渣的呢?【学生】推测缢蛏取食、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
【教师】缢蛏的这些主要结构与它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归纳缢蛏的结构特点。
【学生】归纳、小结。
【教师】总结:【学生】听讲,全面认识缢蛏的结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
学设计第课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疾病传播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一、观察节肢动物:完成表格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传粉、药用、科研、仿生
有害: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