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饮酒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题目为《饮酒》。

该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通过讲述一个饮酒的故事,呼吁人们要慎重对待饮酒问题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文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到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饮酒问题的正确态度。

同时,本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此外,《饮酒》这篇文章的题材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理解饮酒问题的严重性及其社会影响;•掌握词汇:兴致盎然、淡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旨;•理解饮酒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酒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通过引入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饮酒对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饮酒问题?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初次了解和理解。

3. 分析课文结构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

例如,通过解读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脉络和层次。

4. 阅读理解与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句子,进行逐段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传递的信息。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词汇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例如,兴致盎然、淡漠等词汇。

6. 语言表达训练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

(2)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3)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2)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内容,解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中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中生活哲理的思考essay。

3.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1.1 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通过《饮酒》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1.2 教材内容:《饮酒》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二十首,反映了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

本组诗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1.3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能力,但对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把握《饮酒》组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愉悦心情,领悟其淡泊名利、追求真实的生活态度。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饮酒》组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组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流学习心得。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4.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愉悦心情,领悟其生活态度。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组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五章: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组诗。

2. 写一篇关于《饮酒》组诗的艺术特色的赏析文章。

3. 深入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与《饮酒》进行比较,体会其创作风格。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饮酒》说课稿

《饮酒》说课稿

《饮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以《饮酒》为教学文本,该文本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首《饮酒》描绘了人们在欢乐时刻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教授这篇诗歌,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饮酒》的故事背景、作者和出自的文学作品。

2.理解《饮酒》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掌握《饮酒》中的重要词汇及诗句的含义。

2.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准确理解文本。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通过朗读来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3 情感目标1.提供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分析《饮酒》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掌握《饮酒》中的重要词汇及诗句的含义。

3.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诗歌的隐含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描述古代人们饮酒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个文学作品的情景。

4.2 预读老师提问学生对饮酒有什么了解,学生进行简短回答。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一起来读一首有关饮酒的诗歌,《饮酒》。

要求学生预先想象这首诗歌的情景和主题。

4.3 阅读理解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饮酒》。

2.学生就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

3.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4.4 词汇学习老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并解释其含义和意义。

4.5 朗读练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诵练习,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6 听读评价学生听老师朗读《饮酒》并观察老师的朗诵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评价老师的朗诵效果,并与自己的朗诵进行对比。

饮酒陶渊明教案(7篇)

饮酒陶渊明教案(7篇)

饮酒陶渊明教案饮酒陶渊明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酒陶渊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饮酒陶渊明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涵咏法;批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田园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钟嵘在《诗品》中称一位诗人为“古今隐逸是人之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陶渊明)请结合书上注释1和课外阅读材料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陶渊明。

名潜,子元亮。

东晋诗人。

田园诗派鼻祖。

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东晋朝纲混乱,世人向往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高风亮节,愤然辞官。

——不为五斗米折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他的《饮酒》。

请人来黑板写一下酒字。

二、读诗韵自由朗读本诗。

从句数、押韵、对仗思考本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为古体诗: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找出本诗的韵脚(an),自由读一读。

请男、女两位同学各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书本划分本诗节奏。

然后一位同学上台划分。

有可能有疑问的地方:1.何。

则进行释义:怎么,为什么,突出疑问语气,故单独划分。

并指导疑问语气的朗读,学生读,师范读,全体读。

2.相与。

释义:一起。

故划分时不能分开。

展示全诗节奏:齐读感韵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饮酒》篇1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饮酒》被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对本诗的作者陶渊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多篇古诗文,其中有古诗《归园田居》,古文《桃花源记》,,对其人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达到“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设想】
学习诗歌,可以遵循这样一种方法: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寄寓的情感。

因此,教学中以朗读作为基础,以品析欣赏作为难点,通过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学习这首诗,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经历及其思想人手,理解本诗中的重点句子。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作者感情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对联引出陶渊明,回顾陶渊明的相关资料。

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

【说明: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三、读诗韵1.自读课文2.指名朗读
3.品味诵读
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学生自己体会,最后大家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

4、听读录音与名家的朗读相互对照,用心体会情感的表达。

5、再读有学习,有指导,学生再读此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朗读录音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听读、以及齐读,初步感知了诗歌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主动地投入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中。


四、析诗意
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五、品诗情
请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悟诗道
1、明确全诗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人生追求。

2、再读诗歌七、绘美景
发挥想象、联想,描绘诗中的优美风光。

八、诵美文1、听“古诗新唱”2、背诵
【说明:在背诵中深刻体会诗歌情景理的交融的特点。

】九、心灵对话
联系之前背过的《归园田居》
作者看倦了官场的黑暗,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归自然,正如他所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他归隐的意愿得以实现,此诗中哪句表现出来?
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思想精神?十、考查站
1、诗中表现作者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
2、描绘山林傍晚美景的句子是
3、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而又难以言表的句子
4、问君何能尔?十一、课后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搜集《饮酒》的其它诗篇,再次体会作者隐者的心境。

2、阅读导学案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咏荆轲》、《读〈山海经〉》三首诗,试比较它们的不同风格。

并就其中一首,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作者的情感,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饮酒》。

发挥想象、联想,描绘诗中的优美风光。

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
1、走近作者:○1陶渊明其人: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

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田园诗派创始人,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陶渊明其事: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陶渊明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2、作品介绍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所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古今合韵——穿越时空,跟陶渊明来一次心灵该得契合(《饮酒》改写)把一座茅屋心居之身倚之那结伴归巢的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菊花处
樊篱旁飞鸟啊然而我却悠然抬头恋着旧林丝毫感觉不到满眼庐山色守住信仰俗世的喧嚷锁住我
有人问我迷醉的目光真者自然存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存者且会真那是因为因着黄昏生活,我把它放置在追逐阳光本就应该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不思不量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我来到庭院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之间苍翠巍峨的南山映入眼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作者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这句诗所展现的美景。

夕阳西下,山上缥缈的云气形成美丽的景色,空中的飞鸟呼朋唤友地结伴飞回窠臼。

板书设计: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