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基本线索1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走出中世纪,资本

一、单元导言解读1、演变时间:15、16世纪(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走向解体)2、演变空间:西欧(包括哪些国家?英法西葡、意、德等,和今天西欧不同)3、演变方向:从文明形态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或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从社会形态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从历史发展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4、演变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5、演变表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1)、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手工工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标志)生产力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途径:暴力手段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组织形式圈地运动、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后期为机器生产的工厂制(2)、政治领域: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是经济变化的结果),(作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反封建和反天主教会是共同本质特征。
(启迪思想,提供新教伦理),为工业革命来临做思想准备。
(4)、对外关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是中世纪和近代分水岭。
提供市场、资金、原料、劳动力等条件。
二、单元知识延展(一)、为何西欧能走出中世纪?1、西欧古代奴隶制文明:公元前8世纪到476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2、中世纪西欧展脉络476(5世纪):西欧进入中世纪;476西罗马灭亡,496年基督教在为国家机器一部分6世纪下半叶:封建制度产生(隶农制和氏族制因素催生)8世纪上半叶(750年)采邑改革,封建等级制形成9世纪,庄园制度形成11世纪:封建制度确立12世纪,城市兴起,商品经济活跃13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形成(英法)14世纪庄园制度衰败15——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注:中世纪文明的三个源头:罗马遗留下来的古典文化、日耳曼带来的蛮族文化和开始独立发展的基督教文化,三者相互整合相互适应,共同促成了中世纪的欧洲文明。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解析(2)解析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解析(2)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材料一:1688年,英国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自己的国王。
至此,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政治风暴才得以止息。
国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多次选择中被保留下来,英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
这是一种既克制专制的国王,又能保持一般的王权,从而避免社会动荡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又承继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可以说,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英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汪效驷《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建立及影响》材料二: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菲佛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第一部伸张“人权”所颁布的法律文献。
这三场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18世纪中叶以后至19世纪中期,亚洲和美洲殖民地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民族独立运动。
九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为了解近代史上为民族独立与自由而战的悲壮历史,开展了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一(为自由而战)材料一上图为《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中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第一部分世界近现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

第一部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分期和结构1. 资本主义制度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从萌芽进入資本原始积累时期,政治上揭开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 工场手工业发展和封建主义革命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
3. 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9世纪前期——19世纪后期。
4. 垄断资本主义初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
(即:19世纪70年代——一战结束)。
5.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危机时期:20世纪前期——20世纪中期(即:1929——1945年)。
6. 两极格局和三个世界:1945——1990(1945——1960年以两极格局为主,1960年以后是三个世界。
)7. 新旧世界格局交替时期,1990年以后。
注:世界历史按三条线索复习:⑴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
⑵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⑶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
二。
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政治情况:近代不同时期,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有不同的特征1. 第一个时期(14-17世纪),是近代资产阶级开始进行革命和改革的时期。
政治上仍以封建统治为主要特征,对此有冲击的事件是: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
宗教改革中:⑴使民族国家的概念更加鲜明,民族意义更加明确。
⑵使一些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如:英国。
⑶天主教会的势力被削弱,冲击了封建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创造条件。
如尼德兰革命。
注:由于尼德兰革命中的立法特征不如后面的资产阶级革命鲜明。
所以不能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的共同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的认识:最本质的是从“人治”到“法治”的变化;从“臣民”向“公民”的变化。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1791年宪法、美国的1787年宪法。
(注:1998年高考多选题中引述了恩格斯的话,“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为上层建筑的革命”。
)3. 第三个时期:{19世纪前期-19世纪后期}此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阶段,已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第一章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曙光

近代史讲义第一章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曙光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大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在西欧发生了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三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西欧乃至全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方向,对资本主义产生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一节新航路开辟与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主要由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辟绕过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和麦哲伦等人完成的环球航行三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商业革命和西欧的殖民扩张。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经济动因(1)西欧急需开辟通往东方的海上商路。
16 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
但是,到 15 世纪中叶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2)对黄金的追求。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人人都渴望黄金。
而在东西方贸易中,由于西欧没有什么商品能吸引东方民众,因而处于严重入超地位,造成贵金属的大量外流。
黄金的短缺更激起了西欧的对黄金的追求。
2.精神动因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因。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
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即使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3.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文艺复兴运动扫荡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
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
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之所以发生,还因为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第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中国发明的罗盘针也已于 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世界近现代史线索

【基本线索】
1、经济方面:
(1) 从14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阶段特征】垄断成为这时期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并占统治地位。(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点统治地位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但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萌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从罗斯福新政开始,二战后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应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先后完善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政治,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成熟,稳定和繁荣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有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为了反抗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民族压迫,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其中,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把一这一风暴推向了顶点。而这时期斗争大都采取以往农民运动的方式,缺乏近代的新内容(即农民阶级的旧式的武装斗争,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
(2) 资产阶级革命放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19世纪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的维也纳体系,企图恢复欧洲封建主的反动统治,但只是一股难以持久的逆流。19世纪20-30年代,欧洲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已经兴起。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翻了复辟的波帝王朝。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希腊、比利时通过民族解放战争获得独立。1848年欧洲革命更是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其根本任务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意大利统一,形成了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索一:雏形出现。
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线索二:不断拓展。
16-18世纪,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线索三: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为寻求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线索三: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为寻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必备知识一.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背景⇒目的:寻金、传教、拓殖(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黄金和香料的狂热追求。
(3)文化因素:①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推动。
②宗教因素:基督教会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4)政治因素:欧洲政局动荡,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对外扩张。
(5)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直接原因)(6)主要条件:①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中国指南针的传入与应用。
②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向东方向——葡萄牙王室支持,向西方向——西班牙王室支持)3.影响:(1)对欧洲: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一理清基本线索15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

二、构建知识网络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三、单元拓展:认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中后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 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870年)
(1)材料一、二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
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
何评价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三、材料审读 材料 序列 出处 粗读 五个句号。开 头句“蒸汽 机,是经济和 科学相结合的 产物”是解题 关键 精读
的知识,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根据出处初步进
行大体上的时空定位。 2.粗读材料:参照标点符号给材料划分层意,据此把握各 则材料所表达的主题,初步感悟其表层信息。 3.精读材料:精读一要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句;二要结合设
问中的限制词和解题中心词,最大可能地理解材料主
旨,获取深层信息。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单元整合
单元思想
一、理清基本线索 15、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
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壮大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发展;17世纪~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继出现 了两次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并促使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
忽略的重要信息,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 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九年级上册历史主观题解题模板及答案(2)解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主观题解题模板及答案(2)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学和艺术的新文化运动。
15、 16世纪达到高潮,并逐渐传播到法国、英国等国家。
文艺复兴反抗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宣扬人权和人性,发展理性和科学,提倡自由、平等、友爱,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产生什么影响?材料二:“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整个欧洲的革命。
他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在这两次革命中获得了胜利。
……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德国)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是怎样确立“新社会的政治制度”的?材料三:“美国,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是一个从殖民地中诞生的国家,史册中记载着辉煌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
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衡。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3)材料三中“反抗殖民统治的战争”对美国有什么意义?材料三中“这部宪法”为解决代表们的“忧虑”,对美国政治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材料四: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经济兴起。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历史讲堂
非选择题主体材料审读技巧
一、一般常规 1.看出处:根据出处体会材料的属性,即材料是哪个领域
(1)材料一、二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
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
何评价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三、材料审读 材料 序列 出处 粗读 五个句号。开 头句“蒸汽 机,是经济和 科学相结合的 产物”是解题 关键 精读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
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 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 暴 )。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8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 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1)战后初期(1918~1923年),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二十年代(1923~1929年),经济复苏,相对稳定和繁 荣。 (3)三十年代(1929~193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 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4)二战时期(1939~1945年),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 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
坊。 ——《全球通史》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材料三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
约1 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
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 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 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 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单元整合
单元思想
一、理清基本线索 15、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
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壮大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发展;17世纪~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继出现 了两次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并促使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
二、典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济和科学相 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 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 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
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
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
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 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 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 后,科学家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 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 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二、构建知识网络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三、单元拓展:认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中后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 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870年)
材料中关于“大企业 两个句号。介绍 ”的描述及明确设问 了20世纪初美国 (3)中的“现象”是什 和德国的企业状 么,这是理解材料的 况 关键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四、参考答案 (1)关系:科学转化为技术,对工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 作用;而工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科学的发展提出更高的 要求,并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启发: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多来自于经验丰富的技术 工人,科学的作用尚不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 与生产紧密结合,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3)现象:垄断组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大了生产的规 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影响:垄断的出现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 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 生产率有积极作用;也加大了财富的不平均。
七个句号。“不 过1870年后,科 学家开始起了更 加重要的作用。 ”一句表明1870 年前后科学在工 业中所起的作用 发生很大变化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 有什么影响”“1870 年后,科学家开始起 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及设问(2)中“两次工 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是理解材料的关键
材 没直接注, 料 需要下一步来 三 体会材料信息
《简明科学 材料 史话》:材 一 料属自然科 学领域
“工场手工业生产” 和“机器为主的大工 业生产”时期的技术 与科学;设问(1)中的 “工业发展与科学之 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是理解材料深层信 息的关键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全球通 史》:这是由 材 历史学家运用 料 全球观点囊括 二 全球文明而编 写的世界历史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1)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 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 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
国独霸发展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的知识,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根据出处初步进
行大体上的时空定位。 2.粗读材料:参照标点符号给材料划分层意,据此把握各 则材料所表达的主题,初步感悟其表层信息。 3.精读材料:精读一要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句;二要结合设
问中的限制词和解题中心词,最大可能地理解材料主
旨,获取深层信息。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