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小缆车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1、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2、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力,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设计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线绳一根、垫圈若干,挂钩一个、秒表、记录单。

教师:《我们的小缆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约5分钟)1、谈话:请认真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介绍了哪些类型的车?它们分别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2、交流汇报。

(学生:水车用水力、自行车用人力、电动火车用电力、蒸汽火车用煤炭、缆车用缆绳的拉力)3、讲述:不同类型的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出示缆车图片——介绍一下使用地区、地点)缆车是用钢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我们的小缆车》。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30分钟)活动一:(10分钟)1、安装、调整、测试小缆车(1)出示图片与材料:小车、绳子、垫片、回形针制作的挂钩。

(2)小组合作,根据图片与材料安装小缆车。

(3)重点思考:细绳拴在小车的什么位置合适?如果让小车从桌子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取多长的绳子比较合适?怎样不使小车掉下桌子?(利用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安装小缆车,解决栓绳、取绳长的问题)(依次强化这3个问题!!!)(4)学生安装、调试小缆车,教师巡视指导。

(5)试一试:怎样做能使小车很好地运动起来?2、认识重力(1)提问:你们的小缆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垫片起了什么作用?(2)讲述:垫片自身的重量产生了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我们的小缆车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我们的小缆车 教科版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1、初步认识重力。

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学生发现铁垫圈的重量通过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拉力引起小车运动。

这部分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需要多大的拉力才能使小缆车产生运动,二是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快慢有怎样的关系。

学习本课内容,是为学习本单元后面各课有关力和运动的内容,如深入研究弹力、摩擦力等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1、做几个垫圈可以使小车刚好运动起来。

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3、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准备】小组:小车一辆、线一根、回形针(做成钩子)一个、铁垫圈一袋、秒表一只、直线轨道、记录单。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力的概念问题1:如何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引出力的概念;问题2:通过拉动拴在小车上的绳拉动小车用了什么动力,点出课题“我们的小缆车”。

二、活动一:让小车动起来,认识重力1.挑战任务:不用人的拉力,利用1个回形针、4个铁垫圈让小车运动起来。

2.学生汇报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3.解释垫圈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的作用,认识重力,交流关于重力的现象。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1《我们的小缆车》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1《我们的小缆车》优秀教案

1.我们的小缆车【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车导入,说明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用缆绳拉着前进的缆车,并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教材中主要包含两个活动:一、安装一个小缆车。

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通过绳子对小车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引出重力概念。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从而改变了拉力的大小。

利用这一点,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了。

二、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这个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二是大小不同的拉力怎样影响小车的运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会发现: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学习本课内容,也为后面研究弹力、反冲力等其他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陌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男孩子在平时就有安装和比赛各种小车的经验,因此对运动和力之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玩得过程中也会得出相应的结论。

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学生有基本的认识:要给物体施加力,但要认识到需施加一定的力才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点学生在认识上是模糊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2.经历“提出观点——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搜集证据——证明观点”的探究过程,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

2.能对运动和力产生探究兴趣,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了解运动和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运动时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我们的小缆车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和力,他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他们自己的感性经验。

他们认为,有的物体是静止,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下来,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

3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探究发现拉力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难点:制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的研究计划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4.1.2学时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探究发现拉力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4.1.3学时难点难点:制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的研究计划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1、(课件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谈话: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

2、(课件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它们都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呢?马车靠马力,手推车靠人力,卡车靠发动机的力,火车靠电动机的力或靠发动机的力或靠蒸汽机的力。

3、(课件出示:缆车)认识这种车吗?它叫做缆车,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它可以轻松的爬上陡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了解小缆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学会制作一辆小缆车。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对科技和工程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1.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2.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制作小缆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2.学生对小缆车的操作方法及安全措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如下:•小组交流,了解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演示小缆车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学生自行制作小缆车,并进行测试和比较。

2. 教学方法本次课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包括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5分钟)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比如播放视频、展示实物等,让学生了解小缆车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提问:“小缆车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发表探讨意见。

2. 小组交流(15分钟)学生自分组交流和讨论:1.小缆车的构造、材料、作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2.小缆车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对小缆车的特点和运用场景的理解。

3.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等方式展示和讲解小缆车的制作步骤,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4. 操作演示(1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小缆车的操作方法,并结合实物让学生了解小缆车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5. 制作小缆车(3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开始自行制作小缆车。

教师可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

6. 测试比较(20分钟)学生自行测试小缆车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并和其他同学的小缆车进行比较和讨论。

7.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小缆车的制作步骤再次进行讲解和复述。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思考,总结今天课程的收获。

教科版科学五上《我们的小缆车》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我们的小缆车》教案设计
3)、第一次挂的垫圈数要大于等于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垫圈数
4)、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看和记录小车运动是如何样变化的
5)、多次实验,对比观看
6)、小组分工合作,边做实验边记录。
这一部分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在明确实验要求之后实践操作。因此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我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经观看-提问-估量-设计-验证-交流如此一个完整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养成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常规适应:在全班交流打算时,要求更完整和具体,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专门是对实验中其他变量的操纵。
教学策略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读、试、讲、练、评、记环节,从学生角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与个性,通过点评、鼓舞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活跃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尝试法,猜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拓展
还能够用哪些动力来驱动小车前进?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让小孩们认识到驱动物体运动的动力有专门多,简单讲解风能、谁能、太阳能等等,甚至还有专门多没有被发觉,因此大伙儿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科学探究,期望在以后能够给为我们的科技进展、祖国以后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步、再次组装小缆车:(体会总结后再次实验)
•棉线长度应不超过桌子的高度
•不让小车冲出桌外,可用手在边上挡住
•记录小车刚好运动起来需要几个垫圈?
第三步、引出拉动小车前进的动力---铁垫圈的重力
讲解重力的概念,结合书本资料(p/70)
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明白得重力及其方向:向下
引导小孩们认识 正是垫圈的向下的重力产生向下的拉力使小车向前运动了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精品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精品教案

《我们的小缆车》精品教案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视频,思考一下视频中的车是什么类型的车?它靠什么动力运动?
视频中的车是香港的太平山缆车,它靠电力运动,由两条钢缆拉着在轨道上前进,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你能利用下面这些材料安装一辆小缆车吗?想一想,细绳多长合适?应该拴在小车的哪个位置?怎样不让小车从桌子上掉下去?
(提示:学生讨论3分钟)
下面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来安装小缆车吧!
小缆车安装好了吗?试一试,在回形针上挂一些垫圈,让小缆车运动起来。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提水时,感到水桶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背书包时,感到书包对肩部有一个向下的压力。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原来,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向上弹的球最终要落回地上,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学们跟着视频一起动手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的记录表中。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明小缆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

起点终点
4.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下面,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探究吧!
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他们靠什么动力运动?
马车靠马的拉力运动,汽车靠发动机的牵引力运动,吊缆靠电动机牵拉缆绳运动,高铁靠电动机的牵引力运动。

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复习下本节课的内容。

视频:水力缆车。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

我們的小纜車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過程與方法: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係的實驗;用實驗資料驗證自己的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獲取證據,用證據來證明觀點。

教學重點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係的實驗。

教學難點用實驗資料驗證推測。

教學準備實驗小車一輛、粗線一根、掛鐵墊圈的小鉤子一個、鐵墊圈若干、碼錶。

教學過程一、導入1.出示小車,提問:你有哪些方法讓這輛小車動起來?推、用繩子拉2.揭題: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用繩子拉的小車,二、安裝小纜車1.提問:要把這輛小車改裝成小纜車,能改裝嗎?說說看怎麼改?2.學生動手操作:將粗線綁在小車上。

3.提問:這樣的小纜車需要什麼力量才能把它拉動?4.提問:請你仔細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嗎?說說為什麼。

5.學生交流討論:在繩子上掛重物,讓重物拉動小車。

6.出示掛鐵墊片的鉤子和墊片,讓學生安裝小車。

三、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關係1.提問:剛才大家在用墊圈的力量拉動小車,發現用了幾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學生說出不同的個數2.很多小組的資料都不一樣,為什麼?可能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3.學生交流討論:(1)可能每個墊圈有點差別。

(2)放墊圈要一個一個放上去,直到小車動起來為止。

4.學生實驗,獲得資料。

5.提問:剛才我們已經用實驗獲得了資料,知道用多少個墊圈的力能使小車動起來,那你認為拉力的大小和小車運動有什麼樣的關係,如何用實驗證明?學生交流討論,推測:拉力越大,小車的運動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的運動速度越慢提示:(1)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

(2)每次多個增加墊圈,觀察和記錄小車的運動是怎樣變化的。

6.指導學生看71頁記錄表7.學生實驗8.交流彙報四、小結1.拉力越大小車運動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運動的速度越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第1课时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
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教学反思】
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

从观察一些图片明白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我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

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我。

在最终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

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

教师在
教学中就应当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强调常规的管理。

但过多的要求可能又会制约学生的发展,限制他们的思维。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课堂。

在我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复述琴纳与牛痘的故事,为防止有些同学在那无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改善,既提出了课堂要求,又让学生有事可做。

再则,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敢问、爱问、善问的精神。

但与此同时,还要帮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其他一些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要尊重每位同学的思想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