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合集下载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

摘要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防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

当今的世界以苏东事变为转折,处于重新洗牌的维妙关口,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舞台上演的依然是大国博弈。

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南海问题关键词南海问题;海权;海洋政治正文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南海基本概况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南海位于我国东南方向,是一个由东北朝向西南走向的典型的半封闭海。

整个海区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900多公里,水域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

其中属于中国的海域21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海区面积最大的海。

它背靠华南大陆,东临菲律宾诸岛,南接印尼、文莱等国,西邻越南、马来半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南海诸岛”(包括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270多个,其分布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南至曾母暗沙;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从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四大群岛,已经命名的岛礁有258座。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3日/第006版要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王冠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报告第九部分围绕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对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很强,对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国家安全形势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国防和军队建设部分立论的基本前提和依据,是对国家安全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

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环境新特点新趋势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也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期待。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我国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安全形势产生重大战略影响,国际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化,各大战略力量加紧分化组合,国际战略竞争加剧,世界进入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安全风险和变数增大。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特别是美国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牵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战略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和调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我国在世界大变动的时代快速兴起,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也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利益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外部与我国的利益摩擦碰撞持续增多。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大国中唯一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国家,我国面临维护政治安全、领土主权完整和社会稳定的艰巨任务。

维护海洋安全

维护海洋安全

捍卫中国海权,实现中华崛起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要想保证中国的海洋安全,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执行合理的海洋外交政策在南海争端中,美国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外角色。

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

在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影响下,出于对海上贸易通道、南海油气资源等的考虑,美国积极干预南海问题。

美国通过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合作,加强在此区域的军事存在,争取在此地的安全主导权,以南海问题为契机打压中国的崛起。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合作展开的军事演习更显频繁,“肩并肩”、“金色眼镜蛇”、“卡特尔”等的展开,使中国南海的周边环境急剧恶化。

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排挤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因而美国与东南亚的军事合作,其战略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即构成东南亚-台湾-朝鲜半岛三位一体的“环形岛屿链”,从而达到压缩中国向太平洋发展的战略空间,遏制中国的崛起的目的。

而南海相关国家也正好借美国之力打压中国,双方于是一拍即合。

但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上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是无法遏制的,美国急需中国在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对其予以支持。

因此,我认为,中国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由如下构成:1.尽可能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如召开“东盟外长会议”、“东盟首脑会议”,发展“东盟10+3”等经济合作,排挤美国在此区域的势力;2.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重大外交事件上对美国予以合理的支持,以要求其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的支持。

当前国防教育中应加强海洋权益教育

当前国防教育中应加强海洋权益教育

第37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月 Vol.37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5────────── 收稿日期:2014-05-16作者简介:边宏广(1973-),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149-当前国防教育中应加强海洋权益教育边宏广1,韩振国2,边丽颖3(1. 唐山师范学院 组织部,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 史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3. 唐山师范学院 人事处,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全社会国防观念的国防教育,应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强化海洋权益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觉维护祖国海洋权益的意识。

关键词:国防教育;海洋权益;国防观念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1-0149-03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1.039Strengthening Marine Rights and Interests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BIAN Hong-guang 1, HAN Zhen-guo 2, BIAN Li-ying 3(1. Organization Departments,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Law,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3. Personnel Divis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to enhance social defense concept, should grasp the pulse of the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Maritime rights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have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defense concept.Key Words: defense education; marine rights and interests; defense concept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南海问题由来及南海的战略地位

南海问题由来及南海的战略地位

南海问题由来及南海的战略地位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

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

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海洋安全及其法治应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海洋安全及其法治应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海洋安全及其法治应对作者:张海文来源:《理论探索》2022年第01期主持人:张海文(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已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中。

本专题共三篇文章,其中张海文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海洋安全及其法治应对》一文,分析了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指出我国海洋法治建设存在的短板,提出完善海洋法治体系、加强涉外海洋法治建设能力等建议。

马方的《系统构建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一文,分析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新格局,梳理了当前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系统构建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的路径。

杨郁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智慧侦查》一文,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分析了智慧侦查的功能定位、体系架构及行动逻辑。

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

本专题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分别对不同领域的相关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科学把握国家安全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提供学理支撑。

〔摘要〕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海洋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看,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着复杂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需综合施策予以应对,法治应对是其中必然之选。

提升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法治化水平,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统筹谋划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加强涉外法治能力建设。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法治思想,海洋安全,海洋法治〔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2)01-0005-07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国际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和平与发展虽然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1〕45。

论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挑战

论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挑战
社会视野
论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 主要威胁与挑战
■程波
摘要: 文章从政治安 全 、经 济 安 全 、军 事安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的国家安全所 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中国国家安全; 威胁; 挑战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没 有 或 很 少 受 到 威 胁 的 一 种 状 态 。它 包 括 政 治 安 全 、经 济 安 全 、军 事 安 全 、科 技 安 全 、 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 一 、政 治 安 全 政治安全涵盖主权意识和国家利益、 自 由 民 主 与 价 值 、强 权 与 人 权 、民 族 问 题 与国家统一、国际争端 与 国 际 合 作 这 五 个 方面。当前, 国际反华势力唯恐中国旗不 改, 色不变, 向中国年轻一代灌输西方民 主思想, 希望将西方的政治模式加在中国 头上。对此, 中国共产党作出了积极的回 应。在国际上, 强调了各国应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选择发展道路, 互不干涉内政的 思想; 在国内, 党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斗争, 并组织全党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 育 的 学 习 。这 些 都 将 使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执 政 地位得到巩固, 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 强, 党的威信得到提高。但是, 如何使人们 更深刻的体会到西方的政治模式并不适 合于当代中国, 体会到中国还是要坚持共 产党的领导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总体上来 说, 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相处, 都为中华 民 族 的 发 展 作 出 了 贡 献 。汉 族 和 少 数 民 族 齐心协力, 荣辱与共的局面在中华人民共 和 国 成 立 后 表 现 的 尤 为 突 出 。五 六 十 年 代 新疆油田的开发, 巩固边防的战斗都凸显 出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汉族也离不开 少数民族。目前, 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鼓 吹 新 疆 、西 藏 和 台 湾 独 立 , 鼓 吹 少 数 民 族 建国。对此, 我们除了要在政治上给予积 极反击外, 还应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 的开发, 给予这些地区以必要的扶持, 让 一些比较穷的地方尽快富起来, 使少数民 族群众真正感到共产党好。

关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方案分析

关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方案分析

关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方案分析班级:艺术设计102班学号:050409102 姓名:欣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

在南沙,除了美济礁,南海舰队的南沙守备部队还驻守着渚碧礁、南薰礁、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和华阳礁,这是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戍边部队。

另外,中国台湾的武装部队据守着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

南沙守备部队政委、海军大校卢永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除了太平岛,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了。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这点我在这里不想再论说和证明了。

一直到二战结束为止,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这一提法都是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的,但是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南沙群岛问题逐渐尖利和复杂化。

一方面是由于南沙群岛丰硕的石油和其它的资源的被发现及重要的战略地位凸现。

同时也是因为到了七十年代以后,跟着世界经济的飞跃发展,各国对于石油等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大。

这样,南海这个被探明其石油储量不亚于波斯湾的地方立刻引起了各国的注意。

寒战结束以后,随着亚太形势和安全的变化,南沙群岛问题进一步突出和复杂化。

而南沙群岛的问题根本和实质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问题。

70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都对南沙群岛提出了领土要求。

并先后都占领了一些群岛或者岛礁。

有的大举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复杂化和尖利化。

目前,南沙群岛的复杂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东南亚整体一致性的因素存在。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国家中。

应该重点发展的友好对象。

可是南沙群岛问题成为中国发铺同东南亚各国的潜在问题。

更为严峻的是,现在东南亚各国建立了统一的东盟,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我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拥有巨大的海洋利益。

然而,我国近海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均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我国海洋安全环境复杂,需要海洋安全战略予以筹划和指导。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享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可管辖海域,岛礁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管辖权及其他海洋主权权利,构成我国海洋权益的主体内容。

然而,我国近海海洋权益面临“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信息被盗取、开发受阻挠”的严峻局面。

近年来,随着日本觊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南海周边国家侵犯我海洋权益等事件的发生,我国近海安全问题一度呈现“井喷”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后海洋权益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相继提出“经略海洋”和“加强边、海防建设”等主张。

之后由于台湾问题日益紧迫,为集中力量应对“台独”分裂势力,我国在海上方向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政策,致使海洋安全问题越积越多,海上邻国对我海洋权益的侵蚀变本加厉。

我国海外利益拓展面临复杂的安全形势,需要海洋安全战略发挥全局性筹划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
海外利益开始越过领土疆域和管辖海域,由点到面、由近至远、由周边向全球推进,但面临的风险、挑战甚至威胁也不断增大,安全形势趋向严峻:美国等西方大国控制世界主要海域,使得我能源资源运输航线和以马六甲海峡为代表的海上战略通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致使我海外人员受到威胁,海外资产大量流失;世界经济秩序动荡、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我海外经济安全风险突出。

此外,围绕北冰洋航道展开的战略博弈,也对我北极利益产生影响,等等。

虽然当前我国高度关注海外利益的拓展,但仍存在总体目标不够清晰、处置机制不够健全、力量运用不够灵活、安全措施不够得力、力量建设严重滞后等弊端。

我国海洋安全力量能力总体落后,需要海洋安全战略发挥指导引领作用。

随着周边海上邻国对我海洋利益恣意侵犯和大国对我拓展海洋利益的抑制,我国海洋安全力量已难以适应严酷的海洋安全形势。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海洋发展战略制定程序,对海洋安全战略提出了内在要求。

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精神,国家启动了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明确提出我国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为主线。

海洋安全战略作为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海洋战略的交叉汇
合部分,与海洋发展战略一起,共同构成国家海洋战略的主体内容。

启动海洋安全战略制定工作,可确保国家海洋利益
延伸到哪里,海洋安全保障就落实到哪里。

世界海洋是西方列强几百年来的乐园。

中国作为后起大国,其崛起必然触及传统大国的“势力范围”。

我国应利用国家综合实力,增大中国在建立世界海洋新秩序中的话语权。

在核心利益攸关区,力争解决这一海域存在的重大矛盾和争端,保持我国发展机遇期不受根本动摇;针对个别国家军事扩张行动,不断提升硬实力,保持足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在重要利益区,重点是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有理有利的软环境和软条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消相关国家牵制,冲淡和化解周边国家对我海洋崛起的疑虑,降低应对和处置海上安全危机的成本。

在利益发展区,重点是强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的公海航行自由权,并拓展海洋话语权。

摘自《世界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