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最新版)

合集下载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新编版)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新编版)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新编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海上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安全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突出的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对峙,以及中越的南沙岛屿争端;二是全球性海盗和武装截船犯罪日益猖獗,如索马里、加勒比等海域海盗问题突出。

这两个问题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是涉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问题。

从2012年开始,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

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

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

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还有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合作的最大障碍。

军事-军事理论论文-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军事-军事理论论文-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军事理论论文-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军事理论课论文—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号:1311151029 专业:13工程管理学生:陆涛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方,被太平洋、印度洋环绕,同时也是个大的内陆国家与多个国家领土接壤。

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可以影响亚洲乃至世界,所以它需要有健全的外交政策、手段,及强大的国防实力,去捍卫领土完整祖国统一、领空及其专属海域的掌控权。

所以国防建设对中国而言是重要而又必要的。

现如今,钓鱼岛问题争论不断。

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针对钓鱼岛主权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被探测到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足以使全中国消耗6。

5年,加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每年十五万吨的渔业资源。

日本当局先发制人,向钓鱼岛宣示主权。

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日本政府多次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行动,中国政府不断表示抗议,态度强烈,使得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中日钓鱼岛之争实质是两国政府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本国实力。

主观意义上讲,这也使扞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除此之外,南海问题也是我国国民关注的焦点。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浅析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及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及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及对策丁峰近几年,由于美国战略向亚太转移,不断鼓动周边国家向我国挑衅,海上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影响海上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与海上邻国的岛屿和海域争端,来自海上方向的军事威胁以及亟待整治的海上治安环境。

我国海洋面前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海洋权益受周边邻国的侵扰和蚕食。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历史上一些明确归属我国的岛礁被海上邻国侵占,有些国家在海上制造事端分割我有效海域:在东海,钓鱼列岛等8 个岛屿,总面积约6.34 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归我国所有,日本却以各种借口占为己有。

特别是我国在东海开发出石油资源后,日本不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延伸的有关规定,与我争夺石油资源日趋激烈,并提出以两国海域中间划界,分割我大陆架部分领土,还经常派出舰艇、飞机对我靠近此海域作业的渔船进行驱赶,对我海洋科学考察船进行跟踪、监视、骚扰;对我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进行抓捕,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严重蚕食,距我国陆地较远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条件较好的大部分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这些国家在南海海域大肆开采石油,进入我国海域纵深,掠夺我国海洋资源,侵害我国海洋权益。

并对我国在此作业的渔船民进行驱赶、抓捕和扣押。

二、海上方向面临的战略态势异常严峻。

我国海域被岛链环绕。

而一直对我国实施军事封锁、包围的美国,在位于岛链上的国家(韩国、日本、等)建有自己的军事基地,通过这些军事基地,使我国大洋出海口被封堵,欲突破近海防御的难度显著增大,未来实施开放性走向大洋战略困难重重,我国的海洋战略前景堪忧。

三、当前海上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应的海上运输、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海上也必然产生了一系列的治安问题,主要有:海上刑事犯罪活动日益增多、海上偷渡活动形势依然严峻、海上走私活动从未停止、以及海盗、恐怖分子对我公海航行船舶进行武装抢夺等。

我国将近一半的海域与周边海上邻国存在争议,极易引发国家间的海上冲突和纠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个人认为,可以采取广泛研究国际上成功解决的类似冲突和纠纷的案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累积处置冲突和纠纷的经验。

海上安全生产 国防安全

海上安全生产 国防安全

海上安全生产国防安全海上安全生产与国防安全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领域。

海洋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其安全生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安全。

因此,加强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海上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海洋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海上能源开发、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等行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海上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如船舶事故、海上污染和海盗袭击等。

这些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更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因此,加强海上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次,海上安全生产与国防安全密切相关。

海洋是一种特殊的作战空间,海军力量的发展和海上安全的维护对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海上是国家安全的前哨,在海上战争中,国防安全往往需要通过海上军事力量来实现。

因此,加强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够提高国家在海上作战的能力,更好地保障国防安全。

如何加强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呢?首先,需要加强海上安全管理。

加强海上安全管理,包括完善海上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海上安全监管和加强安全培训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海上生产活动,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海上安全生产。

其次,需要加强海上安全技术研究和装备建设。

海上安全技术研究是提高海上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海上安全技术研究,研发出适应海上操作特点的安全装备,可以有效提高海上生产活动的安全性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海上安全装备的更新和维护,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

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推动国际间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形成合力,提高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的水平。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应对战略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应对战略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应对战略【摘要:】进入21世纪后,国际安全形势风云变幻,各国在海洋的角逐上不断升温。

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有效解决中国海洋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国海洋安全海洋安全现状捍卫海洋安全保护策略一、中国海洋安全现状综述(1)海洋国土划分争议愈演愈烈目前,就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

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2、中日钓鱼岛问题。

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3、南沙群岛问题。

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4、岛链封锁。

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

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2)中国海洋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一是岛屿被侵占:在我国东海方向,日本违背中日两国关于将钓鱼岛主权暂时搁置的承诺,一些右翼团体和极少数地方议员频频登岛,企图造成既成事实,并试图以该岛为起点,与我争夺东海部分海域;在我国的南海方向,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但一些周边国家已陆续侵占了我40多个岛礁。

二是海域被分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属我国管辖的海域绝对面积竟仅和日本差不多,比印尼还要少,但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大陆架,造成我国120-150万平方公里海域为争议区,占我国应管辖海域的50%,相当于陆地争议面积的8-9倍。

国防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与未来国防的发展趋势

国防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与未来国防的发展趋势

国防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与未来国防的发展趋势大纲一、国防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1.外部形势: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但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2.内部形势: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动力与压力二、未来国防的发展趋势1.国防使命和任务将进一步拓展2.国防体制将朝着“大国防”的方向不断完善3.国防建设将实行全方位的军民融合4.国防斗争行动将直接为战略目的服务5.武装力量建设将更加注重质量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K02:国际安全环境总体有利K03:国际安全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K04:新军事变革的意义K05: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K06: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K07: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推动作用K08: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构成的压力K09:国防使命和任务新拓展的主要内容K10:国防体制将朝着“大国防”的方向不断完善的主要表现K11:国防建设将实行全方位的军民融合K12:国防斗争行动将直接为战略目的服务K13:武装力量建设将更加注重质量重要信息:I01:《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I02:《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I03:军队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了各类救灾抢险工作正文一、国防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国防和军队建设,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需求为首要任务,以适应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为首要前提。

正确判断和把握安全形势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是制定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以及筹划与实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依据。

1.外部形势: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但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1)国际安全环境总体有利第一,国际战略力量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美国单极企图受阻。

美国战略扩张过度,频繁对外发动战争,导致国力、军力消耗巨大,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世界上的比重有所下降;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构想有悖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

俄罗斯重振大国加快。

俄罗斯在普京等人的领导下,迅速扭转了苏联解体后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局面,政治权力重新收归中央政府控制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经济实力已回归苏联解体前夕的水平,军事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综合实力的恢复速度远远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预期。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在国际海洋形势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逐渐成为中国海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合作、共赢的海洋安全格局。

近年来,国际海洋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国际海洋交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地区冲突和争端加剧,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为国际海洋安全带来了挑战。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日益突出,对国际海洋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安全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以和平、和谐为基础,推动国际海洋合作,坚持共赢的原则。

具体来说,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 依法行使主权。

中国坚持依法行使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主权,维护国家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完整,同时尊重和维护其他国家的合法权益。

2. 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建设,维护国际海洋秩序,推动建立和平稳定的海洋安全环境。

3. 加强海洋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和国际海洋组织,推动建立区域和国际海洋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国家间的共同发展和利益共享。

4. 维护海洋安全。

中国加强海洋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保护海洋科研、资源开发、海上交通等活动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 推动海洋治理。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参与制定国际海洋规则,推动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海洋治理体系,促进全球海洋治理的协调和合作。

为了落实海洋安全战略,中国需要加强海洋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国内外舆论对海洋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对我国加强海洋建设的看法

对我国加强海洋建设的看法

对我国加强海洋建设的看法21世纪,海洋已日益成为国际间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舞台。

我国是个陆地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广阔的海洋里不仅拥有大量的渔业资源更重要的是有我国发展所需的许多矿产资源,海洋国土是我国的巨大财富,不仅如此,海洋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1、政治意义海洋的政治利益主要体现在濒海国家对其海洋国土的主权行使方面。

当然,它必须建立在拥有“主权”这一概念上的。

其最为主要的表现为对领海主权的拥有,专属经济区(包括海底大陆架)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海岛主权的拥有和对其进行行政管理及其利用。

由于政治利益在实际意义和现实利用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特别是拥有“主权”这一称号。

可以说,由于对“海洋主权”的争夺,这也是引发当代国与国之间争端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意义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富,随着陆地上的资源逐步耗尽时,人类今后的发展也必将依赖于海洋。

第一,海洋中传统资源的丰富。

由于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食物”危机,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第二,新型资源的发现利用,海洋拥有丰富的矿石资源和能源资源。

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在海洋中拥有巨大的储藏量。

拥有这些资源,无疑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三,海洋运输的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对海洋的巨大依赖之一便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主要依靠海运来实现。

以南海为例,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激增,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
的重要性(最新版)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最新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海上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安全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突出的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对峙,以及中越的南沙岛屿争端;二是全球性海盗和武装截船犯罪日益猖獗,如索马里、加勒比等海域海盗问题突出。

这两个问题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是涉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问题。

从2012年开始,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

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

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
的据点对峙,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

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
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
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还有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
合作的最大障碍。

2010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年,而2012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

随着中日双方空中对峙的加强,钓鱼岛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

海上争端的发生具有必然性随着中国实力和国家利益的扩展,中国海上力量的加速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010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指出要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同时形成海洋防卫战略和海洋科技战略。

但是目前,中国在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与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相比,主要存在三个不足:
1.我国没有专门海上安全方面的法律。

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非
常重视海洋立法,从法律上建立海洋安全机制。

在中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军事行动等海洋安全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

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管辖海域的非法军事活动变得肆无忌惮。

2.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洋开发的深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增加,外国船只进入我国管辖海域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我国应建立一只统一的准军事性执力量,整合现有执法队伍,提高海上执法效率,加大海上执法力度,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3.我国尚未设立防空识别区。

典型的如2001年中美海南撞机事件,本来完全是美方为刺探中国情报的故意制造的一起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行为,但美国认为,美机是在“国际空域”飞行。

那么如果我国已经建立防空识别区,美国航空器进入我国之前就必须想中国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我国的执法也会更加名正言顺,理由也更加充分。

结合上述,我国的海上安全形势严峻,我国应以一些海上强国为鉴,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各个方面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
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需要。

学生通过进行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许多优良传统,塑造大学生的各种观念和意志,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国防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