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古代的胎教
(完整版)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推荐文档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重难点串讲资料课程代码:00402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鼎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慈幼局的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试儿”也是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或称“试晬”,俗称“抓周” 。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还有一种慈幼礼叫“洗儿会”。
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 (二)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 (三)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朱熹的生平及教育实践 • 二、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 • (一)重视蒙养教育 • (二)重视学习“眼前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三、关于儿童教育的方法 • (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 (二)注重环境影响,主张慎择师友 • (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五)提倡下面教育为主 • (六)首创以“须知”和“学规”的形式对儿童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一、胎教: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胎教内容包括: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3、注意环境的影响三、中国家庭学前教育的影响1、道德教育2、礼仪教育3、生活能力教育4、文化教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四、蒙养园教育的材料“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一、颜之推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影响十分广泛的家庭教育名著. 二、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
人伦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理论。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思想一、1904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的学制。
内涵《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二、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为了蒙养院。
官办的蒙养院以湖北的武昌蒙养院最为著名。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和传播:福禄贝尔(恩物、作业)、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二、1922年“王戍学制”颁布,学制采用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制。
三、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按办园模式分为:日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儿园,普通式幼儿园. 四、民国时期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1940年建立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幼稚师范学校。
五、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年春,陈鹤琴在自己家客厅办的。
后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幼儿教育实验基地。
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927年张宗麟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
七、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颁布规定了幼稚园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学方法。
八、老解放区对保教人员的培训,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一、蔡元培无语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目标:培养幼儿完整的人格。
(精品) 中外学前教育史

• 第四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注意幼儿园课程研究,创立幼儿园行为课程 • (二)论幼儿教育的对象和目的 • (三)论幼稚师范教育
• 第五节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论幼稚教育应采取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 • (二)论我国幼稚教育之症结及其补救方法 • (三)重视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研究 • (四)论幼稚园之课程
•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王守仁的生平及“致良知”的教育思想 • 二、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 (一)教育应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志趣 • (二)开展“歌诗”“习礼”“读书”的教育 • (三)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 三、评价与启示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晚清时期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使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有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早期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 •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 (三)活教育思想 • (四)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订 • 二、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 (一)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 (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 三、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00402学前教育史

00402学前教育史00402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二节古代的胎教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二节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第二节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第四节学前教育法规的颁行第五节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五节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下编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目录第四节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一节中世纪学前教育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德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俄国与苏联的学前教育第五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六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卢梭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二节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三节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四节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五节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六节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七节加德纳的学前教育理论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慈幼观念与礼俗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zi),然至 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戏而不可食也”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古代幼儿游戏与童谣
一、游戏
• 定义: • 最早记载: • 作用
– 幼儿社会化的形成 – 发展智力和想象力 – 锻炼身体 – 合作精神 – 使心情愉悦、精力释放 – 解放父母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古代幼儿游戏与童谣
一、游戏
回忆小时候做过那些游戏,举一例,感悟其作用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古代幼儿游戏与童谣
一、童谣
• 定义: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歌谣,= 儿歌
• 最早记载:
– 《国语.郑语》记《周宣王时童谣》 “檿(yan)弧箕服,实亡周国。”
(褒姒亡周)
–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巩固政治统治
二、乳保制度
• 三母:师、慈母、保母(礼记.内则) 师,教以善道 慈母,审其欲恶者 保母,安其寝处者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三节 古பைடு நூலகம்宫廷幼儿教育
三、保傅教育制度
• 定义:朝廷专设师保傅官对君主太 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 殷商时期即有记载(《尚书》) • 西周三公三少制度
第二节 古代幼儿家庭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1. 身体保健和卫生习惯(养育) 2. 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 孝悌 – 节俭 – 诚信 3.为人处世—与人为善 4.礼仪礼貌—端正 尊长 礼让 5.读写算常识—早教 6.劳动技能—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二节 古代幼儿家庭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原则
1. 及早施教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

灵活和温情。 (5)不同点产生原因: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
邦,雅典是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四、
1.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学期教育思想、 昆体良对体罚儿童问题的评析。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 教育
一、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1. 名词解释 王充、禀气说
2. 王充的唯物主义儿童教育观
二、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1. 名词解释 颜氏家训、早喻教、严而有慈
2. 颜之推的早教思想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 名词解释
小人之学、童蒙须知(对儿童生活起居、 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 )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一、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1. 名词解释 章程、武昌蒙养院(1903年,武昌,湖北幼
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 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 2.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有关 学前教育的规定 3. 康有为、梁启超有关女学及学前教育的主 张
4. 清末蒙养院 蒙养院的对象:3-7岁儿童。蒙养院的意义:学前教
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 论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幼儿自己通过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
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论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父母必须认真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1)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
“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养成幼儿遵守 纪律的习惯。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 骂惩罚儿童。 4,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 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 先河。
安胎养胎胎教-第一章

第一章胎教:和你的宝宝交流胎教,是为了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并确保孕产妇安全所采取的各项保健措施。
同时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母体给予胎儿有利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尽早成熟的有益活动,进而为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下良好基础。
胎教一词源于我国古代。
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感受孕妇情绪、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
胎儿具有惊人的能力,为开发这一能力而施行胎儿教育,近年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美国着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起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
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因为没有健康的母亲,亦将不会生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狭义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
换言之,狭义胎教就是在胎儿发育成长的各时间,科学地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如光照、音乐、对话、拍打、扶摸等,使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训练,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达到提高人类素质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狭义胎教亦可称之为“直接胎教”。
所以胎教以是临床优生学与环境优生学相结合的实际具体措施。
知道了什么是胎教,在忙着实施胎教的时候,也请记得注意养胎哦。
毕竟,宝宝还是很脆弱的。
怀孕早期养胎法孙思邈的医学巨着《千金要方》中,记载有孕妇怀胎十月的逐月养胎法,至今仍具有科学、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兹简介如下。
1.妊娠第一月:孕妇“应寝必安静处,无令恐畏,饮食精熟”。
意即孕妇从怀孕后第一个月起,就应注意睡眠的环境要安静,无噪声打扰,更不能受到惊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胎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胎教的产生与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重点知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古代的胎教,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
古代胎教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
古代胎教的发展及产生。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谈话法:
3、比较法
4、直观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1、方法:
采用传统导入法,和学生一起回顾前几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依据:
(1)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遗忘规律,做到及时复习
(二)新授内容
1、胎教的产生
(1) 内容提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的国家,三千多年前西周,最早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理论依据:外象内感
目的:“正本慎始”,培养圣明君主、理想后代
对孕妇严格要求:
优生:同姓不婚
饮食——割不正不食
视听——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言行举止——口不出敖言,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
情绪——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2)方法:谈话法,讲述法等
(3)时间:15分钟
2、胎教的发展
(1)内容提要:
①、早在2000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
论述。
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
②、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就立有“胎教论”,对
胎教进行了专篇论述。
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例如,清代的陈梦雷等人在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就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在一起,立为“小儿未生胎养门”,列入儿科分卷之首来给以强调。
③、《史记》记载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其子进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史记》其中记载了“太任者,文王之母,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
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
④、在《大戴礼记》中记载:“周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亻差,笑而不渲,独处而不倨,虽怒不詈,胎教之谓也。
”这段记载是说,周武王的儿子
候,对坐立姿势都很讲究,虽然愤怒也不骂人,结果成王长大后也很聪明。
⑤、隋代著名医生巢元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明代的虞博、郭子章、
万全等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了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宋代名医陈自明在他著作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就强调指出:“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
(2)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3)时间:20分钟
3、学在官府
(1)内容提要: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奴隶社会教育制度重要特征,体现: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
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方法:谈话法、讲述法
(3)时间:15分钟
(三)小结(3分钟)
目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作业:
简述古代胎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