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胎教 思邈胎教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胎教思想与实践解析

我国古代胎教思想与实践解析

我国古代胎教思想与实践解析我国古代胎教思想与实践解析胎教,是指在孕期对胎儿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和照料,以培养优秀的孩子。

在我国古代,胎教思想和实践早已开始,并且延续至今。

古代胎教实践的早期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后代的身体健康,做到“稳妊怀恭”,即孕妇对自己的身体和胎儿予以关注和照顾。

古人认为,胎儿的身体特点在母体内就已经显现,孕妇应该在饮食、起居、情绪方面多加节制,以便胎儿的身体得到健康发育。

例如,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提出“三过”:“母胎日过三过,君臣顺,体和安”,即指孕妇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三过”:精神过分、体质过强、食物过宜,否则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同时,古人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胎教方法,例如摆设画像、听戏曲、吃某种食品等等。

《太平惠民和药局方》中甚至还收录了一些针灸和按摩手法,以调节孕妇的气血流通,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而到了明清两代,古代胎教思想和实践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注重注重孕妇的学习教育和道德修养。

例如,清代文人徐渭就在《墨池记》中写到:“古人所讲稼穑三分可,父母之教一分半”。

可见,古代的胎教实践已经开始从注重健康转向注重教育,从关注外部物质条件转向关注内在品质修养。

此外,古代的胎教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孕妇的情感。

科学研究证明,孕期情绪会直接影响胎儿。

而在古代,人们也强调“情必悦以勇之”,认为孕妇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胎儿的性格和气质,所以要尽量保持心情轻松愉悦。

古代文学中也常有对孕妇的解压方式的描述,例如唐代白居易《白氏长孙骑马赋》中写到:“怀中间弹,枕上叩”,表现了一种缓解情绪的方法。

总之,我国古代的胎教思想和实践是相当深入和全面的,其中包括关注孕妇的身体、教育和情感。

如今,在现代社会,胎教已经成为了一种科学而又流行的活动,古代的胎教理念与实践对于现代的胎教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专业:历史学学生姓名:史晓亮院系:历史文化学院学号:2010213239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我是第一次接触《人类遗传与优生》这门课,但对于其中一些思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早已经接触过了。

半个学期结束了,作为历史系的学生,下面我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产生了朴素的“优生”思想,并开始实践。

我国古代人在选择配偶时,首先就考虑怎么才能生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说:“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详世世有行义者。

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倘有不善,三族辅之。

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庚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

鸣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人为子孙后代选择妻子,都要选择那些世世代代家风好的女子。

选这样的女子做妻子,生育的孩子就会有好的品德,不会胡作非为,假若有不良的行为,母亲家族的人还会帮助教育。

好人家的女子生的孩子品德就会好,家风不良家庭的女子生的孩子就会品德不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

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专有“胎教”一章。

他认为对胎儿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

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刘向著有《列女传》,涉及胎教方面的内容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的身心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而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对胎教颇有见解,他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的结果,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闲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

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精选10篇)

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精选10篇)

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精选10篇)1.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一《新书•胎教》说:“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歪斜),笑而不諠,独处不倨(散漫),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翻译:周后妃怀成王的时候,站立,身体不能不平衡;坐着,身体不歪斜;笑不能大声,独处时肢体也不散漫,虽然生气,但是不恶语相加。

胎教就是这样。

2.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二《古烈女传•周室三母》说:“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翻译:周文王的母亲太妊,怀文王的时候,就进行了胎教。

古代妇女怀孕时,睡觉的时候不侧着身体,坐着和站立的时候,身体笔直、不倾斜,不吃气味不正常的食物,食物切割的不合于礼数不吃,座位不合于礼数不坐,眼睛不看不正常的情景,不听音律不合礼数的音乐。

到了晚上,则令盲人乐师唱诵诗以道正事。

3.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三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目乳,大佳。

凡乳母乳儿,当先极挼(ruó),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輒夺其乳,令得息。

息已,复乳之。

如是十返五返。

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

又常捉去宿乳。

翻译:凡是新生的婴儿,一月之内经常饮用母乳,对孩子非常好。

凡是哺乳婴儿的时候,应当先揉搓,令奶的热气散去,不要让乳汁奔出,如果乳汁奔出导致婴儿噎住了,就不能让孩子继续乳吸,让孩子呼吸一会,然后再哺乳。

如此这般,十回八回的,观察孩子饥和饱的分寸在哪里,知道孩子一天当中应该有几次哺乳,就以这个为正常标准。

把晚上那顿哺乳去掉。

4.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四古人认为,孕妇所处的外界环境,对胎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隋代医书《诸病源候论》说:“妊娠三月,名始胎。

当此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义,因感而变。

……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

是谓外象而内感也。

”钱今阳在《钱氏儿科学》中说:“欲子女之清秀者,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

古代胎教:孙思邈胎教建议

古代胎教:孙思邈胎教建议

怀孕初期 1、怀孕第⼀个⽉为“始胚” 是胚胎成形期。

饮⾷上多吃⼤麦类的⾷物,少吃有腥味和辣味的东西,以熟⾷为主。

⽣活上要避免劳累及⼼情不安或恐惧。

此时睡得安稳很重要,除了环境安静之外,准爸爸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准妈妈。

⾝体不适:服⽤“乌雌鸡汤”。

动到胎⽓:服⽤“补胎汤”。

2、怀孕第⼆个⽉为“始膏” 是重要器官的成形期,要避免胎⼉受到惊吓。

准妈妈饮⾷上要忌吃⾟辣和热性的⾷物,居住环境以不吵闹为宜,房事能免则免。

⾝体不适:服⽤“艾叶汤”。

动到胎⽓:服⽤“黄连汤”。

3、怀孕第三个⽉为“始胎” 头、⾝体、四肢愈见明显,正式进⼊胎⼉期。

如果希望孩⼦长得美好,可多观赏⽟器,多上博物馆;如果希望孩⼦性情贤良,更要注意⾃⼰的⾔⾏举⽌,正所谓外象⽽内感。

这个⽉因是胎⼉成形期,你更要调适⼼情,尽量不要悲伤、忧虑、⽣⽓,以免惊动胎⽓。

⾝体不适:服⽤“雄鸡汤”。

动到胎⽓:服⽤“茯神汤”。

怀孕中期 4、怀孕第四个⽉“始受⽔精以成⾎脉” 是⾎液循环发展的重要时期,宜多吃壳类⾷物和鱼,以使胎⼉盛⾎⽓以通⽿⽬,⽽⾏经络。

此时期也是胎⼉器官机能发展成熟的阶段,你要静形体和⼼志,饮⾷有所节制。

⾝体不适:服⽤“菊花汤”。

动到胎⽓:服⽤“调中汤”。

5、怀孕第五个⽉“始受⽕精以成其⽓” 是胎⼉累积元⽓的时期。

可多吃⽶饭、麦类的⾷物。

不可饿过头或吃太饱,不宜吃热性或易⼝渴的⾷物,也不要太劳累。

⾝体不适:服⽤“阿胶汤”。

动到胎⽓:服⽤“安中汤”。

6、怀孕第六个⽉“始受⾦精以成其筋” 是胎⼉长⾁的时期。

此时孕妇可以在不疲累的前提下多⾛动,多看动物野兽(常跑动物园),有助胎⼉肌⾁坚实有⼒。

这时候胎⼉的视觉和味觉系统已发育成熟,各种⾷物都可以尝试,以培养胎⼉全⽅位的⼝胃,避免未来偏⾷;也不要暴饮暴⾷,让孩⼦养成饮⾷的坏习惯。

⾝体不适:服⽤“麦门冬汤”。

动到胎⽓:服⽤“紫胡汤”。

怀孕末期 7、怀孕第七个⽉“始受⼴精以成其⾻” 是胎⼉⾻骼长⼤的时期,孕妇要多做些摆动四肢和伸展的动作,居住的环境要避免燥热,吃的东西要避免性寒的⾷物,可多吃⽶饭,是谓“养⾻⽽坚齿”。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专业:历史学学生姓名:史晓亮院系:历史文化学院学号:2010213239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我是第一次接触《人类遗传与优生》这门课,但对于其中一些思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早已经接触过了。

半个学期结束了,作为历史系的学生,下面我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产生了朴素的“优生”思想,并开始实践。

我国古代人在选择配偶时,首先就考虑怎么才能生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说:“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详世世有行义者。

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倘有不善,三族辅之。

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庚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

鸣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人为子孙后代选择妻子,都要选择那些世世代代家风好的女子。

选这样的女子做妻子,生育的孩子就会有好的品德,不会胡作非为,假若有不良的行为,母亲家族的人还会帮助教育。

好人家的女子生的孩子品德就会好,家风不良家庭的女子生的孩子就会品德不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

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专有“胎教”一章。

他认为对胎儿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

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刘向著有《列女传》,涉及胎教方面的内容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的身心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而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对胎教颇有见解,他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的结果,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闲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

古代胎教:古代胎教实施的方法

古代胎教:古代胎教实施的方法

古代胎教:古代胎教实施的方法古代胎教的六字诀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母体在妊娠期间为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而自我采取的相关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有力措施,以使母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古代胎教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1.调调就是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在此期间,孕妇在生理上不但要发生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相对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集中体现就是孕妇的情绪的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对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

古人认为: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狂、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这就是说,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舒畅的心情,即时消除烦恼,而不要大动肝火,因为这样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不安,若长久气不顺,孕胎必受影响。

《傅青主女科》中也有“大怒小产”的论述。

由此可见,孕妇的情绪和心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孕妇应该做到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2.节节是节房事。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

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

《产孕集》对此论述道:怀孕之后,首忌交合。

”也就是说,怀孕以后,首先要禁房事,这是因为孕妇伴有妊娠的不适,常有恶心、厌食、嗜睡、疲劳等不适反应,从而会导致自身及胎儿的营养不足,而且此时胎儿发育还不稳定。

当然现在医学观点认为,并不是整个怀孕期间都不能实行夫妻性生活。

但是怀孕初期和末期的性生活以不实行为宜。

怀孕7个月以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不便,此时胎儿又即将入盆,阴道受压变短,此时行房事,则会造成难产或“生子多疾”。

由此可见,孕妇在孕期的头3个月和7个月后以应节房事,不但能安胎养孕,还能防止流产、难产等3.节此节指的是节饮食。

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亲,而母亲的营养直接来源于饮食,所以母亲饮食和营养的摄入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万氏女科》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

古代胎教: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

古代胎教: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

⼼境平和,情绪适当 中医认为:“胎借母⽓以⽣,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右所逆,即致⼦疾。

” “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盖⽓调则胎安,⽓逆则胎病。

”⼦烦是由于孕母“怒⽓伤肝,或郁结不舒,触动⾎脉不安”所致。

所以准妈妈在怀孕后应“弹琴瑟,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

” 提醒:怀孕后,准妈妈宜情绪舒畅,遇事乐观,学会⾃我调试,让⽓息平和。

另外,家⼈和准爸爸也要为准妈妈创造舒适愉悦的环境。

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如宾,为准妈妈养胎创造良好处环境。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 孕妇太逸,则⽓滞;太劳,则⽓衰。

若劳逸失宜,举⽌⽆常,攀⾼负重,其胎必坠,甚⾄导致难产。

因此,受胎之后,当宜⾏动往来,使⾎⽓通流,百脉和畅,⾃少难产;若好逸恶劳,贪卧养⾎,使⽓停⾎滞,临产多难。

⼤致为怀孕4个⽉前宜稍逸,5个⽉以后宜⼩劳。

古⼈还提醒:“慎寒温。

”这⾥的寒温是指外感风寒六*之侵。

中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六⽓太过,就成为致病的邪⽓,六*就是对这些邪⽓的总称。

怀孕后准妈妈由于⽣理上发⽣了特殊的变化,很容易受到六*之侵,感染疾病,甚⾄危及胎⼉,“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产堕胎,危及性命。

”故⽽注重胎前摄养,慎起居,适寒温,甚为紧要。

提醒:准妈妈要根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量的活动,活动不可少,但也不可过量。

如散步、孕妇体操、孕妇瑜伽等都是⽐较理想的运动⽅式,⽽跑、跳等容易失去平衡的剧烈运动,准妈妈还是避免! 另外,准妈妈为了保护胎宝宝的健康发育,⼀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作,尤其是孕初前3个⽉。

冬春季节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多吃⼀些富含维⽣素C的⾷物,增强抵抗⼒。

美化环境,丰富⽣活 古⼈还⼗分重视知识涵养及形景的感化对胎⼉的影响。

《隋⼈巢元⽅的《从诸病源侯论》中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妊娠三⽉……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变……欲⼦美好,宜佩⽩⽟;欲⼦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内感也。

” ⽽明代医师万⾦认为:“⾃妊娠之后,则需⾏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令⼈诵读诗书,陈说礼乐,⽿不能闻⾮⾔,⽬不能视恶⽓……如此⽣⼦容貌端庄、德才过⼈。

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认识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认识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认识是怎样的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认识是怎样的古人所说的胎教是胎儿在母体内能感受到各方面的感化,母体在怀胎期间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有利措施,可使母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有记载:“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辛、辣、苦、涩)味”。

是说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怀孕的时候,不看不正经的颜色,不听淫秽的声音,不说狂傲的话语,不吃辛辣生冷等食品。

周文王在未出生前,母亲就给了他如此良好的感化,难怪周文王在出生后就非常聪明,学习时能“举一反三”。

孟子的母亲怀孕期间也曾说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因此,孟子成为我国儒家的亚圣。

许多著名医药学家,如孙思邈等,都对胎教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①调情志。

孕妇宜怕情悦性,静心宁欲,心胸开阔,遇事乐观。

②慎寒温。

孕妇应避免风寒侵袭、感染疾病。

③节饮食。

孕妇宜进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的饮食,切忌辛辣生冷食品。

④慎起居、调劳逸。

孕妇宜起居有序、劳逸适度。

⑤远房事。

孕期节制性生活,以免伤胎。

⑥美环境,悦子身。

《钱氏儿科学》说:“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明俊者,常资文学艺术。

”⑦戒酒浆。

古人指出酒能伤胎,宜戒为佳。

⑧避毒药。

孕期应减少不必要的'服药。

⑨慎针剂。

慎针灸穴位避免引起流产与早产。

⑩安待产。

临产时应安祥、镇静、莫慌恐,以减少难产机会发生。

古代胎教:神奇的古代胎教胎教本是我们的国粹。

《史记》说周文王只所以成为一代明君,就在于他的母亲太任是一位品行“端一诚庄”、“惟德之行”的妇女。

她怀文王时,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从而使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一而识百”,人们都夸赞“太任为能胎教”。

我国古代的胎教说,对孕妇的饮食起居、情绪行为等都定了相应的戒律。

西汉初年,贾谊就总结了“古者胎教之道”,并在所著的《新书》中,专立了一篇胎教。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祖国的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胎教成为其重要的门类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胎教思邈胎教建议
怀孕初期
1、怀孕第一个月为“始胚”
是胚胎成形期。

饮食上多吃大麦类的食物,少吃有腥味和辣味的东西,以熟食为主。

生活上要避免劳累及心情不安或恐惧。

此时睡得安稳很重要,除了环境安静之外,准爸爸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准妈妈。

身体不适:服用“乌雌鸡汤”。

动到胎气:服用“补胎汤”。

2、怀孕第二个月为“始膏”
是重要器官的成形期,要避免胎儿受到惊吓。

准妈妈饮食上要忌吃辛辣和热性的食物,居住环境以不吵闹为宜,房事能免则免。

身体不适:服用“艾叶汤”。

动到胎气:服用“黄连汤”。

3、怀孕第三个月为“始胎”
头、身体、四肢愈见明显,正式进入胎儿期。

如果希望孩子长得美好,可多观赏玉器,多上博物馆;如果希望孩子性情贤良,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正所谓外象而内感。

这个月因是胎儿成形期,你更要调适心情,尽量不要悲伤、忧虑、生气,以免惊动胎气。

身体不适:服用“雄鸡汤”。

动到胎气:服用“茯神汤”。

怀孕中期
4、怀孕第四个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
是血液循环发展的重要时期,宜多吃壳类食物和鱼,以使胎儿盛
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

此时期也是胎儿器官机能发展成熟的阶段,你要静形体和心志,饮食有所节制。

身体不适:服用“菊花汤”。

动到胎气:服用“调中汤”。

5、怀孕第五个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
是胎儿累积元气的时期。

可多吃米饭、麦类的食物。

不可饿过头
或吃太饱,不宜吃热性或易口渴的食物,也不要太劳累。

身体不适:服用“阿胶汤”。

动到胎气:服用“安中汤”。

6、怀孕第六个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
是胎儿长肉的时期。

此时孕妇能够在不疲累的前提下多走动,多
看动物野兽(常跑动物园),有助胎儿肌肉坚实有力。

这时候胎儿的视
觉和味觉系统已发育成熟,各种食物都能够尝试,以培养胎儿全方位
的口胃,避免未来偏食;也不要暴饮暴食,让孩子养成饮食的坏习惯。

身体不适:服用“麦门冬汤”。

动到胎气:服用“紫胡汤”。

怀孕末期
7、怀孕第七个月“始受广精以成其骨”
是胎儿骨骼长大的时期,孕妇要多做些摆动四肢和伸展的动作,
居住的环境要避免燥热,吃的东西要避免性寒的食物,可多吃米饭,
是谓“养骨而坚齿”。

另外还要避免生气、号哭,衣着要注意保暖,
不要吃冷的和冰的食品。

身体不适:服用“葱白汤”。

动到胎气:服
用“杏仁汤”。

8、怀孕第八个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
是胎儿皮肤成形的时期,所以要常保心平气和、不生气,饮食忌热,方能使胎儿皮肤健康有光泽。

身体不适:服用“芍药汤”。

动到胎气:服用“葵子汤”。

9、怀孕第九个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
各器官功能都已成熟,头发和手脚指甲快速生长,可多吃甜的食物。

身体不适:服用“半夏汤”。

动到胎气:服用“猪肾汤”。

10、怀孕第十个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
放松心情,万事皆备,俟时而生。

依胎儿发展做胎教
从孙思邈对孕妇的建议中能够看出,胎教的实行方式应依照胎儿该时期的主要发展而改变,且每个月调解孕妇身体不适和安胎的方剂也应有所不同。

如果你有兴趣,可向中医师做进一步的询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