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胎教课件
孕妇学校科学胎教 PPT

29—36周 ➢ 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肺及其它内脏已基本发育完成; ➢ 胎儿开始有记忆,到了这个阶段,胎儿大脑连接的回
路更加发达,此时胎教有利于胎儿智力的进一步开发; ➢ 胎儿约45厘米长,体重体重约1700克,在4周内可以
增加1000克,发育基本完成。 ➢ 37—40周 ➢ 胎儿发育完成,约50厘米长,3000克重。
可以胎教了
怀孕初期
1
注意饮食,补充营养,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2
定期产检,慎防畸形儿
3
保持乐观心情,避免焦虑
4
了解胎教知识,准备专业的胎教设备
怀孕中后期
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的胎教方法
音乐胎教 运动胎教 语言胎教
抚摸胎教
怀孕中后期
其他胎教方法
1
2
3
4
光照胎教 记忆胎教 情绪胎教 营养胎教
1.哼唱:每天唱几首,可以是抒情歌曲,也可以是摇篮 曲。 2.音乐熏陶:孕妇音乐欣赏。 3.器物灌输:耳机播放音乐。
的雏形; ➢ 开始有血管,心脏虽然尚未形成,但在心脏生成的部
位有心跳; ➢ 胚胎已近3厘米,所有的器官已初具原形。
10-16周: ➢ 内脏系统已具有功能,能吞咽羊水,并变成尿液排泄
出来; ➢ 第十二周时,胎儿性器官发育完成; ➢ 在肝、胃、肠的功能作用下,已能形成绿色的胎便,
等出生后才能排出; ➢ 心率是成人的两倍; ➢ 胎儿身长已达16厘米,体重约120克,生长迅速。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科学胎教机会
只有一次
错过不能重来!
特点:胎儿大脑细胞增殖主要集中在胎儿发 育时期。
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有大约100-180亿个脑 细胞,接近成人。
第一编 古代学前教育史(上)

家庭教育的内容
• (三)幼仪规矩 • 进行合乎礼仪姿态的训练。 《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不倾听”。 • 进行尊老敬长的礼仪常规训练。 • 进行初步的交往应对的礼仪训练
家庭教育的内容
• (四)基本的读写算知识 识字 习文 属文 作诗 基本计算 听解《四书》
•(五)卫生习惯与身体保健 •个人卫生 •家务 •养育得法 •免受伤害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 常令洁净、整齐。” 清.李毓秀《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 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 致污秽。”
•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 • (一)成人 • (二)成材
家庭教育的目的
• (一)成人 • 人:个人生理上的 社会和文化概念 • 目标:使幼儿成为好学好静、恭顺听话, “俨如好人”的“小大人” 朱熹:幼儿不要养成好吃、挑嘴的毛病, 最好不要靠近热闹的地方,不要养小猫、小 狗、小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的小动物,应远离赌博、踢球、 放风筝等无益之事。 •崔学古《幼训》
• 文王之孙成王的母亲周妃也实施过胎教。 • 汉.贾宜《新书•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 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喧,独处不倨,虽 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 《太平御览•人事》:“气禀贤妣之胎教”, 故终成贤明君主。
•为了保证胎教的实施,西周社会还建立了细 密的胎教制度,以加强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约 束。 •颜之推:“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 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 滋味,以礼节之。”——王利器:《颜氏家 训集解》
• 曾参:“君子之于子也,爱而勿面也。” • 司马光对此总结道:“慈而不训,失尊之 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 亲斯备。”
•3.一视同仁 •4.正面教育 南宋.朱熹《小学》:“多说那恭敬处,少 说那防禁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 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 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 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 治。”
1、学前教育史:古代的胎教

学前教育史:第三节古代的胎教胎教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节和外部的措施,有意识地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以便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是一种早期教育的措施。
我国古代并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胎教学,但各种典籍中,散见于哲学、政治、文学、教育、医学之中的胎教论述极其丰富,有些虽然不免包含封建和迷信的内容,但也有宝贵的经验值得研究、借鉴。
一、胎教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胎教实践很早就开始了。
据史籍记载,最早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刘向所著《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文王时,不看丑恶的东西,不听邪恶的声音,不说傲慢不逊的话语,能自觉地实行胎教。
西周是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宫廷之内,当时统治者对胎教十分重视,对于百姓则是“秘而不宣”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学术下移,教育下移,胎教之道开始走出宫廷,渐为民间所知所行。
我国古代就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季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有“胎病”的记叙,其《素问》尤多论及。
但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则初步形成于两汉。
汉代,为维护封建皇权的统治,使之代代相传,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们开始研究对策。
涉及教育时,便提出帝王是否施以胎教,会关系国家之命运,于是便出现了记载和研究胎教的实践与理论的一系列著作,促进了我国胎教理论的初步形成。
这些著作主要有贾谊的《新书》、刘向的《列女传》、戴德的《大戴礼记》、王充的《论衡》等。
三国两晋时期,古代胎教学说有所发展。
张华是西晋的文学家,他在《博物·杂志说》中系统地论述了胎教,并且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如提出生男生女的方法、孕妇饮食要有所禁忌、要有诗教乐教等,还大胆批评圣人父母无胎教。
其内容观点虽有偏颇,但其勇气难能可贵。
南北朝隋唐至两宋时期,是胎教理论和实践深化发展的阶段。
这以前,谈论胎教者,多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人,他们是从“慎始”的一般概念考虑这个问题的。
胎教及育儿宝典PPT课件

• 爱抚和培养促进生长 • • 对婴儿进行轻轻地抚摸,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应 坚持每天3次对婴儿头、颈、胸及四肢做重点按摩,并抚 摸婴儿全身,每天坚持15分钟,连续10多天可见效。 • • 增强孩子记忆力要靠平时下功夫。家长要常常和孩子 聊天,有时讲一个短句,然后叫孩子倒过来讲一遍。在散 步时,让孩子记住经过的商店名字及路名,然后背出来, 看看能记多少。 • •
• 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 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 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
• 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 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 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 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 维增生。
•
1. 行住坐卧礼貌端庄 「寝不侧」:就是睡觉要端正,不随便睡; 「坐不边」:就是坐的姿势要端正,不要坐一侧或坐 歪了; 「立不跛」:《弟子规》有「不跛倚」,就是站立时 要站好。
用现代话来讲,你的行住坐卧都要礼貌端庄,都不可 以随便。
• 2. 慎选视听 「非礼勿视」:是指凡是不好的,不应该看的,作为 一个准妈妈就不能看。现在电视、网络、杂志甚至广告牌 等传播媒体,非常普遍,看到不健康的画面、暴利的镜头 相当的容易。准妈妈要慎选所视。为什么这些不能看?因 为会影响孕妇的情绪。母亲的情绪不稳定,体内也会产生 一系列的变化,当然会影响腹中的胎儿。 「非礼勿听」:耳朵所听到的都是好的,善良的,正 确的。对于不好的、不堪入耳的声音,包括不良的音乐也 都要避持清静、安稳和愉悦 的心境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己讲话时,好 的才讲,不好的不讲。作为一个准妈妈对于自己 的言语造作,和内在的起心动念都要非常地注意。 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自己胎儿将来的性情。胎儿的 性情完全受母亲怀胎时候的情绪影响,母亲的情 绪安稳,胎儿就安定。性情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禀赋!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 (二)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 (三)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朱熹的生平及教育实践 • 二、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 • (一)重视蒙养教育 • (二)重视学习“眼前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三、关于儿童教育的方法 • (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 (二)注重环境影响,主张慎择师友 • (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五)提倡下面教育为主 • (六)首创以“须知”和“学规”的形式对儿童
《中国古代胎教》课件

古代胎教的目的和意义
古代胎教的目的是通过孕妇的身心修 养,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为孩子的 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胎教的意义在于培养胎儿的道德 、智慧和身体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 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02
中国古代胎教的理念
天人合一的理念
总结词
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国古代胎教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胎儿在母体内的孕育过程与自然界 的规律相符合。
详细描述
道家思想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孕妇应该顺应这个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平衡。同 时,道家思想还强调孕妇应该注重自身的健康和修养,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这种思
想对于调节孕妇的情绪和心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03
中国古代胎教的方法
音乐胎教
01
02
03
音乐胎教
通过欣赏、吟唱、演奏音 乐来安抚孕妇情绪,进而 影响胎儿的成长。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孕妇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注重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尊重丈 夫,以身作则,为胎儿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孕妇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保持正 直、善良的品质,以影响胎儿的性格和品德。
道家思想对胎教的影响
总结词
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胎教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强调孕妇应该顺应自然、保持内心平静、 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详细描述
中国古代胎教认为,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与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孕妇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统一,以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这一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儒家思想对胎教的影响
总结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胎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家庭、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古代幼儿教育ppt课件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古代纺幼纱儿工教艺育设思计想与的实现施代启示
1.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方》中列养 胎专篇
2.明代医学家万全在《广嗣纪要·养胎》中说:“妇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2.教育方法
古代纺幼纱儿工教艺育设思计想与的实现施代启示
在活动中教育 以身示教
因人而异,多方诱导 顺应儿童特点进行教育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古代纺幼纱儿工教艺育设思计想与的实现施代启示
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孕妇的饮食,以利于胎儿的生长 发育,饥饱适中,过饥过饱“皆能令 子受患”。过饱,会增加胃的负担, 还会压迫胎儿。过饥,会使胎儿营养 不足。孕妇要“不食邪味”,还要注 意孕妇用药,胎盘有通透性,一些药 物可由母体胎盘而进入胎体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国的幼儿教育进行发展和改革,使中国的幼儿教育发生 了极大的变化。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古代纺幼纱儿工教艺育设思计想与的实现施代启示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PPT课件

“妊娠三月名始胞,当此之时,未有定象, 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矣;欲生女者, 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 端坐清虚,是谓外向而内感者也。”
外向内感 外向:外界客观事物的表象; 内感: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对“外象内感”理论作出了最全面、精辟的论 述:
3、选择良好的环境
妊娠期的妇女应选择优良的环境,要求 环境优美、居处简静、视听正美、退避 寒暑,注意安全。
4、重视精神因素的影响
“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 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 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分析了孕妇的“身”和“心”的关系,论 述了不良精神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影 响胎儿的发育。
评价:
从中医儿科角度去论述胎教,揭示胎儿 在母体中发育生长的生理特点和胎教的 生理基础; 一些先进人物又运用西方各种科学原理 来解释胎教内容,提倡科学的胎教方法 。
综合这些理论,有几个方面的经验:
1、 高度重视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 重视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 注重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 胎教实际上是母教,胎教的内容要求,对胎儿是隐 性的,间接的,对母亲是显性的、直接的。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汉代胎教学说的形成 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五个方面 1、教妇感胎
重点在“教”,即在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和道德行 为上,运用奴隶主贵族和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去管束 孕妇,教育孕妇恪守统治阶级的政治伦理德行,并 以此去感化和影响胎儿,使其具有善性。这就是胎 教的“教”的含义。
汉代胎教的教首先要求正礼端庄。
“夫至精才化,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 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 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 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如此则 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男女既生, 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