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常见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共28页文档
科室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缓冲瓶内不放消毒液,清洁空瓶。
储液瓶(连接吸痰用软管)内先放入100ml消毒液,总量不 可超过溶液量的2/3,通常夜班下班前清理一次,量多时, 当班清理。
消毒挂瓶:消毒水供软管浸泡消毒,一般不作冲洗软管内 残留分泌物用。
中心吸痰装置负压:0.02-0.033MPa
怎么检查性能?
顺时针方向旋紧负压调节阀,堵塞吸气口或折叠并捏紧 吸引软管,开启吸引器,机器运转,无异生,真空表上 指针将迅速打至极限负压值,放开吸入口,表针回到 20MPa以下。
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时消毒
电动吸引器表面每日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两张固定方法: 1、绕到枕骨后固定
2、绕过双耳郭到颈前固定
日常维护:
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时消毒
流量表轻拿轻放。湿化瓶内装蒸馏水或冷开水,不超过 max,不低于min水平线,不能倾斜或者倒立。
湿化瓶、通气管、氧管24小时更换,更换下来的湿化瓶 和通气管送供应室消毒或者浸泡于500毫克/L有效氯消 毒液中30分钟,清水反复冲洗后,晾干,备用。
1、心电监护仪
维护: 1、定位放置:标识清晰,易取易放 2、定人保管: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
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定期检查:每班专人清点,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
好呈备用状态。 4、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
出借 5、定期保养: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包
6、简易呼吸气囊
EC手法扣面罩
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 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
科室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 (1)袖带大小,绑扎位置、松紧 • (2)模式:成人、儿童 • (3)患者的心率过快、过缓或心律不
规则 • (4)患者肢体移动、颤抖或痉挛。
故障二:心电图波形基线不稳定 常见原因:机器受潮、电极与人体接触不良 处理措施:检查是否受潮,接触是否良好
一、心电监护仪
• 3,血氧探头红外线光源对准指甲,选择指 套松紧适宜,避免造成局部压疮。
• 4,将袖带绑在至肘窝两横指处,松紧度为 能插进一到两指为宜。
• 5,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调节各参数上下限值 。
动脉符号对 准动脉血管
对角安放呼吸电极以便获得 最佳呼吸波(胸式与腹式)
心电监护仪使用注意事项
• 1,监护仪周围禁用手机等带有磁场的物 品,以免影响监护效果。
• 9,避免频繁开关仪器,病人非长时间而只 是暂停监护时,撤除监护电极扣即可,不 必关机。
• 10,对于监护仪的各个部件操作人员不应 用力拽、拉、摔、碰撞等。比如无创血压 的袖带,在没有绑在病人身上时,不能进 行测量,不然会损坏充气的气囊。
• 11,血氧检测探头上容易沾染上病人的汗
心电监护仪常见的故障
三、血糖仪
使 用 说 明 :
血糖仪的保养
• 1,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每次使用 新的一盒试纸条、试纸条出现问题、测试 结果未能反映出患者的身体状况、血糖仪 摔落后必须作血糖仪校准。
• 2,血糖试纸放置在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10~40摄氏度。不要放进冰箱保存,这些 地方都极易受潮。打开一筒新试纸尽量在 三个月内用完。
输液泵、注射泵使用注意事项及 保养
• 1,首次使用前或长时间不使用后使用时, 要将泵与交流电源连接,使内置电池充电 至少12小时。
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制度

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桂林路小学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一、仪器设备的使用正确使用,认真保养仪器设备并能排除一般故障是实验员的基本职责,是体现实验室实验能力的指标之一,是衡量实验人员工作责任心、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依据之一。
实验员必须认真掌握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这对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耐用期,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实验员首先必须做到:1、对新购仪器,要充分了解其性能,掌握其操作规程后,才能调试运行。
2、各类仪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每次使用完仪器后,都要回复原状,擦拭干净,并填好使用记录。
4、爱护仪器,合理使用,不得带病运行,要及时排除故障。
5、不得丢失零、附件及说明书。
二、仪器设备的保养教学仪器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引起质地变化,性能变差,甚至报废。
教学仪器的这种自然老化现象容易被人忽视。
管理者的任务是要依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使其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仪器设备的保养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清洁除尘工作。
灰尘是由许多不同性质的微粒组成的,附着存仪器的表而,不但影响整洁美观,而且会破坏仪器的使用性能,甚至发生意外。
例如,机械的运动部门有灰会增加机械磨损,金属表面有灰会粘附水汽而生锈,静电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绝缘性能,光学仪器粘附灰尘会影响透光度,使镜头霉变,等等。
仪器本身要定期擦抹或用机械吸尘除灰,特别是精密贵重仪器,如气垫道轨、电子仪表,要经常保持洁净,有的要装入原包装盒内存放,有的要加盖防尘罩,定期除尘保养。
不要用无门的橱柜摆入仪器、模型标本。
2.要适当调节仪器保管室内的温、湿度,使其保持正常。
超常的温、湿度是导致仪器锈蚀,霉变和老化的主要原因。
要做好仪器室的通风排气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除湿机。
平时要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温、湿度(如高温季节或雨季,室外温度或湿度高于室内时,要关好门窗;反之,室外温度或湿度低于室内时,要打开门窗,进行调节),存放精密仪器及电子仪表的橱柜内要放置干燥剂,(如氯化钙、硅胶等)并要定期更换或除湿。
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

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在各种实验室和生产环境中,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可以确保实验或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讨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应仔细阅读设备使用手册或相关说明书,并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确保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此外,还应注意设备的使用限制和操作要求。
例如,一些仪器设备可能需要特殊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或电源要求。
使用时必须注意这些因素,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其次,定期维护仪器设备也是十分重要的。
定期的维护可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维护的具体步骤可以根据设备的类型和要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保持设备的清洁是仪器设备维护的基本步骤。
定期清洁设备的外部表面和内部部件,如传感器、接口、滤芯等。
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工具,并遵循清洁步骤和注意事项。
2.校准: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可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校准,并根据校准结果调整仪器的设置或零点。
3.检查和更换部件: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各个部件,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部件。
此外,还应检查设备的线缆和连接器,确保其完好无损。
4.更新软件和固件: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软件和固件可能会更新。
定期检查设备的官方网站或生产商的通知,了解是否有更新的软件或固件可用,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另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操作:使用仪器设备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这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眼镜、防护服等),避免过度操作或超过设备的工作范围,以及使用防护装置和设备(如防护盖、安全锁等)。
2.知识更新: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使用和维护技术和方法。
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
3.文件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记录,包括使用日期、维护日期、校准日期、维护人员等信息。
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是科研、生产和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们的正常使用、保养和维修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延长使用寿命,制定一套完善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仪器设备的登记和归档:对于新购买或引进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详细登记,包括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购置日期、购置合同及相关文件的保存等,然后进行设备档案的建立,方便后续的管理和查询。
2.使用权限的分配:根据各个部门或个人的需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权限进行分配,确保使用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使用规范和操作步骤:制定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步骤,包括仪器设备的开机、校准、操作、关机等操作流程,阐明使用者在仪器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禁止事项,尤其是涉及到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的操作。
4.使用记录和维护:鼓励使用者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人员等,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结果和质量。
同时,要求使用者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5.维修管理:对于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维修人员的分配和培训、维修计划的制定、维修记录的保存和维修结果的评估等。
同时,要与专业的维修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维修的质量和效果。
6.保养管理:制定仪器设备的保养计划和保养方案,确保仪器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包括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校准、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工作,以及对仪器设备周围的环境进行控制,避免灰尘、湿气等对仪器设备的影响。
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管理制度是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培训和监督,才能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科研水平,为科研和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规范

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规范
一、仪器设备使用规范:
1.使用前检查:使用仪器设备之前,需要进行检查,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电源是否接通、仪器设备内部是否清洁等。
3.校准和调整:校准和调整仪器设备是确保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步骤,应按照操作手册或相关说明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校准和调整。
4.清洁和维护:仪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清洁时应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并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溶剂;维护包括更换易损件、润滑部件等。
5.使用记录:使用仪器设备时应及时记录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使用环境等,以便进行日后的维护和追溯。
二、仪器设备维护规范:
1.定期维护: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定期维护内容包括清洁、校准、调整等;定期维护的时间间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频率而定。
2.应急维护:在使用仪器设备过程中,如遇到突发问题,需进行及时的应急维护;应急维护包括排除故障、更换损坏部件等;应急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维修。
3.外部环境维护:仪器设备的维护不仅包括设备本身,还包括设备周围的环境;设备周围的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液体等物质进入仪器设备内部,以防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5.更新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仪器设备的性能也会不断提高,建议及时了解并进行更新升级,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规范对于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保障实验结果准确可靠非常重要。
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维护,并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科室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使用后,清洗,1:50“84”消毒液浸泡缓
冲瓶和储液瓶和连接管路。晾干,备用。 备用状态的吸痰器,储液瓶内不需放消毒
液。
电动吸引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电动吸引器在治疗中出现故障时,首先 检查电源线路是否连接正确;检查开关是否 打开,检查各处接头连接是否妥当,吸引瓶 水位是否妥当; 2、采取以上措施后如仍不能正常工作,应 立即启用备用电动吸引器,必要时使用50ml 注射器抽吸。
2、定人保管: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
警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定期检查:每班专人清点,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4、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5、定期保养: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包括做好仪器运 行和维修记录 6、使用中的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 血压计测量血压、脉搏,做好标记
电动吸痰器,中心吸痰装臵
简单使用流程: 连接吸引器各部位→接电源,开开关→检查性能 →调节负压:成人吸痰压力<20.0KPa(250mmHg), 小儿压力<13.3KPa(100mmHg).→连接吸痰管 → 试 吸→吸痰完毕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清洗消毒, 维护。 中心吸痰装臵负压:0.02-0.033MPa 怎么检查性能? 顺时针方向旋紧负压调节阀,堵塞吸气口或折叠 并捏紧吸引软管,开启吸引器,机器运转,无异 生,真空表上指针将迅速打至极限负压值,放开 吸入口,表针回到20MPa以下。
氧气袋
使用说明:
1.使用时将输氧管浸入盛水杯子中,并缓缓
松开夹头,观察到气泡连续排出即为适宜,
然后供病人吸氧。使用过程中因压力降低,
科室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ppt课件

接触,以及过分挤压,袋内应充存小量空气,以防长期存放 时胶布发生粘连。 氧气袋应保持洁净。如有水渍、污渍,应用拧干的抹布将氧 气袋擦干净。
22
4、相关人员应定期检查输液泵、注射泵 状况,确保设备运转良好,做好维修、 维护登记。 5、故障的输液泵、注射泵挂上“仪器故 障牌”,及时通知仪器维修部门。维修 过程及维修结果应及时登记备案。
23
中心吸氧装置(流量表)
使用说明:清洁检查鼻孔→连接流量表于中
心氧气装置→接通气管→接湿化瓶→连接吸
13
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时消毒 电动吸引器表面每日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 毒液擦拭。 使用中电动吸引器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中心 吸痰装置或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已坏或有故 障的仪器,贴好标识,便于识别。 缓冲瓶内不放消毒液,清洁空瓶。 储液瓶(连接吸痰用软管)内先放入100ml消毒液, 总量不可超过溶液量的2/3,通常夜班下班前清理 一次,量多时,当班清理。 消毒挂瓶:消毒水供软管浸泡消毒,一般不作冲 洗软管内残留分泌物用。
18
注射泵使用流程 插电源→开电源→选择注射器型号→调节
流速→安好注射器→启动
19
日常维护:
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时消毒 消毒:注射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当日责班以
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用干毛巾 擦干,备用。
20
输液泵、注射泵使用过程中突发意 外情况应急预案及措施
1、值班护士应熟知使用输液泵、注射泵患 者的病情,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 2、输液泵、注射泵本身带有蓄电池,定期 充电,使其处于饱和状态。在使用输液泵、 注射泵过程中,随时观察输液泵、注射泵的 动态变化,确保设备设置参数与实际运行参 数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