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海外推广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策略

2013-03-31 20:40:39

2002年底,《英雄》以前所未有的零点首映形式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中国观众第一次在吸收了媒体近半年的排山倒海轰炸式的宣传后,满怀期待的走进了日渐冷清的电影院。虽然,关于《英雄》的评论毁誉参半,但它开启了直到今天都长盛不衰的大片潮流。2.5亿元的国内票房被看作难以超越的神话,而最让国人扬眉吐气的是2004年《英雄》在美国市场连续两周票房榜首,海外总票房共11亿元人民币。中国电影继《卧虎藏龙》之后,又一次在北美、乃至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同年,是我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实施的元年,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之路开始在探索中前行……

第一章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概述

一、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历史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在初创阶段就有了“走出去”意识,许多电影都配有英文字幕,《渔光曲》还在前苏联获得大奖。但是这种“走出去”仅仅局限于让国外观众“认识中国电影”。随后,战争因素和政治因素使得“走出去”的萌芽被迅速扼杀。从事中国电影进出口业务的中影集团每年生产的影片维持在二十部左右,多年来海外营销额一直在10万美元到15万美元之间徘徊。

随着中国电影体制深化改革,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之路也走的更加坚定。2002年底《英雄》在国内的火爆上映,以及海外发行公司的对“中国风”的关注,更加上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力挺进,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节节攀高,正在完成从国际电影贸易赤字向国际电影贸易平衡的转变。

(二)“文化折扣”现象的反思

尽管中国电影在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和每年几百部的电影产量相比,能够“走出去”并且成功在海外营销的影片只是“局部”。目前,中国电影海外落地最多的还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影片虽然已经出现但是不成规模。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现实原因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经济产品的一大特性——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指因为进口市场的观赏者通常难以认同其中描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制度、神话等环境或因语言的不同,对配音、字幕、不同口音的理解干扰了欣赏,使得外国电影在价值价值(潜在收入)上减少的百分比。文化贴现显著时,它就会减少在国外市场的潜在总收入,从而阻碍了贸易。

面对文化折扣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要做到积极应变,变被动为主动。推广中国电影不

仅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五千年的悠远文化、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风貌、中国人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国人的心理状态等等这些信息,都通过电影这个媒体传递到国际上去,不仅让不了解中国的西方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更可以让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话语权也拥有一席之地。

二、中国主要电影在北美的票房情况

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之路,北美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北美市场二十多年来的外语片票房排名中有七部都是中国电影,握有“武打/功夫”这一中国商业电影成为游走世界的“硬通货”,《藏龙卧虎》和《英雄》及《十面埋伏》的成功不仅以特有的中国元素吸引老外的眼球,更与李安和张艺谋在欧美电影市场长年建立的信誉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更重要的是这几部影片都有海外公司的直接投资,它们拥有电影的海外发行权。为了实现资金回笼并赢取利益,这些公司就会不遗余力地推销这些电影,在自己所属的电影院线安排黄金档期,后期开发方面也尽力做足。虽然这些电影不是海外电影公司“亲生”的,但是利益使然,还是会得到他们的“厚爱”。

因此,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出口总额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但蛋糕的一大块是由海外公司享受;而真正的国产电影,依然是海外营销路漫漫。

三、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必要性

(一)“大片”和低成本影片的商业模式使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成为必然

1、国产“大片”的商业法则

如今我国的电影发行发式普遍采用三方分账,即制片方、发行方和放映方按照议定的比例对票房的收入分成。目前在国内,在扣掉5%的基金和3%的营业税后,分成比例一般为,进口影片:制片公司为43%(一般影片为40%),发行公司为10%——15%,影院为45%——48%。国产影片:制片公司为35%——40%,发行公司为10%——15%,影院为40%——45%。那么上述四部影片在国内上映后,制片方的票房分成应该是多少呢?下图将详细说明(鉴于“大片”的制片方分成比例较高,所以按制片方以40%分成为例)

仅仅通过国内票房的分成,制片方根本无法收回投资,以《英雄》为例,即使加上1780万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音像版权收入,再加上电视版权,广告收入等来源,在国内收回投资并且盈利依然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国产电影必须要“走出去”,很大程度上还要靠海外版权的销售。如何让作品具备占有海外市场的潜质,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式大片”投资运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低成本影片的出路

由于国内影院资源有限,以及低成本影片往往被定义为晦涩难懂的艺术片的代名词,导致诸多低成本影片无法进入院线,即使在国外电影节有诸多斩获,即使头顶第N代导演的光环,要想从影片的票房中收回投资甚至盈利同样难度很大。近年来,“票房+电影频道版权+音像版权”的操作模式,维持着低成本影片的生存。所以,国产低成本影片对于海外市场的觊

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了。

实际上,依赖海外市场正是全球化状态下电影工业的特征。近年来,美国电影的国内市场虽然略有萎缩,但是海外市场却仍然在扩张,2005年其海外电影票房达到了142.25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国内89.9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中国电影2005年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则仅为16.5亿人民币。尽管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不能与美国电影相比,但是与国内电影票房相比,却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所以贾樟柯敢拿《三峡好人》与《黄金甲》对垒,因为对于国内票房,他基本上可以不作期待,海外40个国家购买版权作为收入保证让他信心十足。

(二)近年我国电影海外推广的政策支持

中国电影得到的政策助力可以追溯到2004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首次明确外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成立电影制片公司和电影技术公司。政策一出,就得到了积极响应。时代华纳与中影集团、浙江横店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这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影业公司。随后,中国电影集团和索尼影视国际电视公司共同组建了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另外几个类似的合作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希望通过与国际资本的合作,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借助跨国传媒巨头的渠道,使得“走出去”工程顺畅有效。

2006年6月,原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改制为股份制的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由中影集团、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和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共同出资。由事业性的中心变为商业性的公司之后,“海推”的职能和定位随之转变,新公司与会员之间不再是松散的事业关系,而是更加紧密的商业关系。“海推”公司试图将自己打造成未来中国电影输出的国家平台,这对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开拓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除此之外,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在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韩国、日本、巴西、伊朗等地,参加电影节,举办电影展,利用各种平台向世界推荐优秀中国影片。

第二章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策略

一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环境分析

随着全球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复杂多变,一般分为两类: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一般环境通常是指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以及技术环境;任务环境则是指与电影组织本身联系密切,相关性较强的那些外部组织。例如,电影的制作方、院线等等。下面试用波特产业分析模型加以分析。

卖方的力量: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首先要看来自上游也就是电影的制片方制作出来的电影,如果电影的品质好,兼顾国内外市场,那么则有利于电影的海外推广。亦或某些艺术影片的诞生只为海外市场、海外电影节,那么即使国内市场空白,也同样不影响它在海外获利。成熟的电影海外市场发行最不能接受没有定位、模棱两可的电影。

买方的力量:海外的电影买家在购买任何一部电影时,同样也有精确的定位,要看电影是在主流院线上映还是艺术院线。长期以来,中国的功夫片虽然享誉海外,经久不衰,但是海外

观众是否有审美疲劳?海外市场的口味与革新促使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不能“一枝独秀”,而要“百花齐放”。《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的成功上映,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现有同行的竞争:由于兼具东方文化的某些共同性,韩国电影、日本电影、东南亚电影等亚洲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成为中国电影的最激烈的竞争者。

替代产品的威胁:电影作为一个娱乐产品,一个文化消费品,一个能带给大众精神满足的的商品,其替代产品在这个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的时代也越来越多。从当地能看到的其它电影到当地电视台、博物馆、美术展览、博览会、演出业、出版业、唱片业、旅游业、体育赛事、夜总会、公园等一切人类的精神产品都可看作是电影替代产品的威胁。如果歌剧《秦始皇》刚刚在美国上映,中国电影《秦始皇》也登陆美国,那么电影的票房一定会打折扣。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的是新的竞争者进入某一特定市场的难易程度,也即所谓的进入壁垒的大小。最主要的进入壁垒有:电影产品差异、发行渠道、电影专业知识和电影人际、政府政策等。

二美国好莱坞电影海外推广对我国的启示

这里将我国电影海外推广与美国电影海外推广的经验加以分析必将,目的在于从中发现差距并寻找对策。

(一)美国好莱坞电影海外推广的经验

美国的电影业在全球文化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近几年,美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继续扩大,纵观上图,可见美国电影的海外票房占其全球票房的70-75%,且呈上升趋势。海外票房的不断增长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好莱坞电影海外推广的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1、对于电影制片人来说,通常他们会把电影的国内和国外的发行权交给不同的发行商。海外发行商,负责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所有区域。为了联系到这些发行商,制片人需要在全世界寻找“国外销售代理”,(大约有200个)由他们将电影销售给当地的国外发行商。而有些制片人,甚至会直接将电影的海外发行权卖给发行商。

2、电影的国外销售主要以三大国际市场为中心:美国电影市场(AFM),每年2月在加利福尼亚举行;MIF,每年5月在法国的戛纳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同期举行;MIFED,每年10月在意大利的米兰举行。这三大交易会吸引了代理商的目光,因为这里最大限度的提供了电影展示的舞台。

3、与国外代理商谈判的合同必须在有经验的娱乐代理人的帮助下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理论上讲,这将排除交叉抵押或者将电影与其他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捆绑在一起的情况出现。如果允许捆绑,那么写出分配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果5部电影捆绑在一起出售,其中的一部电影非常棒,那么平均分配每部电影收入的20%就是不公平的。

总之,通过以上三点及其它的一些营销技巧,美国电影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启示。

(二)启示

有数据表明,中国电影贸易每年基本上存在较大逆差。虽然《英雄》不仅在国内战绩辉煌,在海外也同样制造了票房轰动,然而即使有11亿美元的海外票房,《英雄》也没给新画面公司多赚多少,因为这些影片的海外发行方式基本是发行公司一手买断,高票房带来的高利润和生产商一点关系也没有。买断发行权是好莱坞运作非英语影片的一种比较常规的操作方式,不仅张艺谋的影片有如此遭遇,当年合拍影片《卧虎藏龙》也有同样命运。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因为一些国外电影代理公司利用国内电影人语言以及资讯的不畅通,用极低的价格买断此类影片的全球版权机会,再分国别地将影片销售出去。即使是以如此低廉的价格销售影片,仍有很多国内制片方趋之若鹜,一来电影在投资阶段就没有或很少考虑海外市场,能将影片廉价卖到海外对他们来说已是意外惊喜,二来这种买断的形式可以快速直接地拿到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很多制片方一方面看到了这种眼前小利,另一方面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将影片的国际销售收入最大化,才以这样的价格进行交易。如此发展下去,中国独立影片在国际市场上的行价就远远被低估了。国外代理将中国贬价出售后的影片转卖分销,有时甚至可以获得10倍以上的利润。

现今政府中的电影部门和影视公司都急需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和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的影视人才。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走到关键的时刻,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必须选择“规定动作”的时候,在国外影视机构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时候,我们新一代的电影人才是否能真正做到“师夷长技以治夷”则十分重要。

三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积极推动电影产业改革,培养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缓冲外资对国内电影业形成的冲击,我国政府选择了“渐进式开放”道路,将“对外开放”有机的融合到中国电影市场和产业化改革进程中来。

1、大力加强广播影视节目海外营销和宣传推广力度。一是组建海外节目营销网络和专业化队伍;二是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加强与境外频道代理机构、运营商和各类传媒公司的合作,多方式、多渠道寻求落地机会;三是借鉴境外、尤其是港台地区媒体机构的海外营销经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海外建立营销点,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网络;四是招募和培育一批懂外语、会经营、了解海外市场、熟悉落地和销售业务的专门人才。五是加速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优秀的国产影片出口。

2、加大力度推动国产影片走出国门,如继续组织参加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影展,在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电影节展活动,资助国产影片字幕语言翻译等。为了扩大国产影片在国际电影市场的份额,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组织电影制片单位参加国际知名电影节市场,并设立展台集

中宣传推广中国电影;其次积极鼓励支持制片单位以各种方式将影片销往世界各地,争取每年有20部左右新制作的影片在海外发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此外还要以欧美地区和周边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为重点,努力办好中国电影展,培育海外电影观众。

3、加强电影制作、电影营销、电影策划、电影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优化有关高校的专业设置,推动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

4、培养汉语文化市场,长期适合的宣传中国文化。如:举办中国文化主题活动,深化影片衍生产品开发,加深中国电影对海外观众的印象和影响。

(二)国产电影需要明确的市场定位

电影业和其他产业一样,电影作为产品,尤其是不可完全复制的产品,必须精确定位。一部电影如果想做海外发行,应该在剧本筹备之初就做好相应的工作。比方说要有全英文的剧本提供给海外发行人。而现在很多的中国电影,甚至连拷贝上的英文字幕也做的不够完善,这样绝对会影响影片的发行工作的。

在残酷的国际电影销售市场,一定要做类型片下的个性电影,而不是做完个性电影后再去靠某种类型。也就是说电影可以创新,可以玩手法,但归根到底是在类型片这个“五指山”下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电影类型(各种讲故事的方式)为观众提供多样式的新鲜的电影产品,这才是我们得到的启示。

例数近年来华语商业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案例,大多都是古装武侠(功夫)片,但在功夫片的类型下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功夫》是“周式平民喜剧”类型与武打片类型的完美结合;而《铁马骝》则是武打片与类似《佐罗》的警匪悬疑类型的结合。两部影片在“武打”这一“硬通货”上作出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它们的成功突现了“影片类型”的商业价值,引发我们中国电影人去想象国际电影市场上出现“武打片+爱情片”;“武打片+科幻片”;“武打片+歌舞音乐片”……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商业电影应该避免原生态的叙事方式,避免用国外普通观众不易理解的历史元素、地域元素、文化元素作为故事的因果逻辑环节。同理,过分依赖台词的电影也不利于在海外发行。

(三)将文化折扣变为文化优势

不可否认,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但是,这种兴趣更多是来自于神秘感、陌生感和新鲜感。如今,我们所呈现给外国的,多数是中国文化的一些比较表层的东西,比如功夫、舞狮、杂技以及民俗等等。这些文化展示的确能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但却很难真正打动人心。新鲜感一过,剩下的可能更多的是感官疲劳,最典型的例子是影视界的功夫片。几年前,《卧虎藏龙》中表现的中国功夫,一度在西方引起了轰动。几年来,功夫片、古装片纷纷上马,《英雄》、《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部比一部“惊艳”,而在国际上获得的认可度却每况愈下。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外认识中国文化的热情也会持续提

升。中国电影更应该包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不断的进程中所蕴藏的生命力,以及新鲜的民族价值指向。

(四)加强电影的合作拍摄

电影是高风险行业,而且近些年来制作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中外电影业的大趋势,合作拍片因为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优势互补,扩大市场而成为流行的电影制作潮流。

联合制片将使每个制片方获得不同程度的利润回报,因为联合制片的基本原则就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制片方提供各自独特的优势资源。国际联合制片可以通过吸收海外投资得到用于生产“全球性产品”所必需的资金;在这种方式下成型的产品若能被视为每一个制片方市场上的本土产品,就有条件获得该国政府的奖励或补助;由于其他制片方的参与,电影在创意和制作过程中就会更好的把握和迎合他们本土市场的观众口味,并能借助国外制片商对本土或第三方国家市场发行程序的熟悉,更为容易地进入该国市场或第三国市场;最重要的是,联合制片为合作者在节目开发、制作流程和经营管理方面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资本永远流向创造利润的地方,目前,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都在北京或上海设立了办事处,但截至目前真正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仍然只有华纳和哥伦比亚两家电影公司,而前者主要着力于影院投资,即使是参与制作最多的哥伦比亚公司,近几年来共投资合拍了9部电影,除了《功夫》外,有5部投资都不足100万美金,其他的也不超过400万美金。可以说,直到目前,外资都没有真正地大举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尤其是没有进入电影制作领域。大资金仍然处于观望和试探的阶段。

普华永道在2005年8月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预计在2008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媒体娱乐市场。这份报告充分流露出目前各界对于中国媒体娱乐业的乐观情绪,这也为吸引了国外的优秀制作团队加盟与中国电影人联合制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探索合理的营销策略和发行渠道

经过近几年与国外发行商的接触、磨合,国内影片出品方的经验也有所积累,在进行买断销售时,现在也开始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比如细分市场分别定价销售,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国家分别签订版权售卖合同,收取不同的版权费。还有比如保底分账,海外购片方采取一次支付版权使用费,结合放映后实际票房成绩分账的方式在业内也都有出现。总体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将更多取决于国内制片商和国外发行商双方根据对影片共同认可的程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片”出现,海外市场成为重要的甚至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其份额甚至已经超越国内本土票房。一些大型电影公司凭借多年的发行经验,可以成功地将影片推向海外。据称《夜宴》在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销售额都在100万美金以上,日本的销售额为500万美金,日本已成为华语片最大的市场,《夜宴》在日本一个国家的版权收入就已经与从大陆票房中得到的回报接近,这还不包括DVD版权(《夜宴》在日本的DVD 版权收入接近200万美元)。亚洲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最便捷的目标市场。

《夜宴》除在日韩等亚洲国家以及欧美一些小国以卖断方式取得1000万美元收益之外,华谊正试图与美国和欧洲几个大发行商采用保底分账模式进行发行。由于这种发行方式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2006年8月,华谊兄弟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夜宴》海外发行达成合作意向,首次尝试电影海外发行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合作模式:中信保将为华谊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担保”的支持模式,为其影片的海外销售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帮助其在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及分析风险,并承担收汇损失保险责任,支持其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开展海外发行,提高发行收益。同时,在保险的基础上,对华谊兄弟公司影片拍摄的资金需求给予担保支持。如果华谊的探索能够成功,将为未来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开创出新的空间。

中国电影在国外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自然没有能力参与电影收益的分成。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中国电影的资本不足,企业规模较小,与国外的电影公司动辄好几十亿美金的资金相比,国内最大的中影集团也只有十亿人民币的规模,还远远不足以影响到渠道,建立像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那样规模的发行公司,提高整体竞争力,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电影真正地“走出去”。

(六)合理利用电影节

能够直接上主流院线的商业片很少去电影节,中国大多数片子都是走国际电影节市场进行海外版权交易的。去电影节为什么?拿奖为什么?就是为了有机会遇到各地区的国际买家。不同的片子风格不同,在完成影片国际市场定位后,哪里是主打市场、主回收市场,就主攻哪里的电影节。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影节?每个导演都想去戛纳,但电影作为商品该从哪里起步,还是要看电影的定位,尤其是新导演。去最合适的电影节,给可能欣赏你的人看你的作品,卖给喜欢你作品的人,他会全力调动资源在目标地区推你的作品上院线。大的不一定最好,适合的最好。

在国际电影节中还应当善于把握发行机会,主动联系发行人。不要在电影节上孤军奋战,应该一开始就寻找专业的发行公司帮助计划。只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让影片在电影节上得到最好的收益。作为发行人,像王家卫、张艺谋、贾樟珂这些导演的片子,在欧洲比较有市场。而一些年轻的新锐导演的片子,即使发行人感兴趣,也会因为联络方式的不顺畅而导致最终失之交臂。

(七)培养一流的电影营销人才

管理人才的培养是电影一个重要的环节,电影投资反倒相对容易。华谊兄弟影业国际销售部大概五、六个人,光这几个人的年薪大概在600万人民币左右。付出这个代价很有必要,一部好的商业片在全球一个中等规模地区的销售,就可以支付这个部门的费用。以《夜宴》海外销售为例,该片在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主要版权输出区,单个国家的销售在100万美金以上,在日本版权就卖了500万美金的收入。如果没有这些人,不敢想像这些钱怎么卖出来?

对于海外销售,如何在海外销售中合理避税、买收款保险,以及如何寻找专业公司收帐付定

金等等,美国人不会教你。那我们怎么学会这些呢?——那就是找他的人!聘用好莱坞海外销售人员,组建国际版权队伍。正是这些人才帮助完善了海外销售环节。所以,管理人才的培养及制片、发行队伍的建立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打入全球市场的成败。

结语

如今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球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今天,中国电影人始终不惮前行、勤奋探索。

华语商业电影在国际市场上长盛不衰的功夫片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任何商业模式如果要继续做大做强,必须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需要求新求变,海外电影市场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电影类型。我们还需要规范全球分账,找到双赢的盈利模式。一次性版权交易虽然能暂时缓解制片方的资金压力,但是也失去了利益分成的机会。中国政府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主体的融资体系和电影产业风险投资管理制度,拓展融资渠道,解决中国电影资金缺乏的局面。我国民间有10万亿元的资金,这是一笔丰富的风险基金来源。

要种树,先培土。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东方文化日渐升温,更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在创作中,我们应该贴近本土生活实际、传播本土特有文化和反映本土生存状态,展现本土真情实感,相信这些极具诚意的影片,不仅能够感动当下的本土观众,也能够征服世界观众。

相信有一天,中国电影会以中国大陆为核心携手港台,将亚洲作为我们的成本空间,美国和欧洲作为我们的利润空间,而且那种利润空间不仅能维持和扩大我们的再生产,更能树立起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中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参考文献

《中国电影产业年报2005-2006》编著:张会军俞剑红中国电影出版社

《独立电影》著:格里格雷?古德尔(美)译:高福安王雪松董悦秋杨晓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我国电影产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李敏鹤《市场周刊》2006年12月号

《2006中国电影:梦想能否照进现实》张晓春《新民周刊》2006年第52期

《中国电影国际市场营销实战报告》林密《综艺周刊》2007年3月8日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尹鸿詹庆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口门槛有多高》王国平《环球》杂志2005年5月27日

《类型化与中国商业电影的内容策略探讨》张昭

电影产业研究之文化消费与电影卷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策略 2013-03-31 20:40:39 2002年底,《英雄》以前所未有的零点首映形式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中国观众第一次在吸收了媒体近半年的排山倒海轰炸式的宣传后,满怀期待的走进了日渐冷清的电影院。虽然,关于《英雄》的评论毁誉参半,但它开启了直到今天都长盛不衰的大片潮流。2.5亿元的国内票房被看作难以超越的神话,而最让国人扬眉吐气的是2004年《英雄》在美国市场连续两周票房榜首,海外总票房共11亿元人民币。中国电影继《卧虎藏龙》之后,又一次在北美、乃至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同年,是我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实施的元年,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之路开始在探索中前行…… 第一章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概述 一、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历史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在初创阶段就有了“走出去”意识,许多电影都配有英文字幕,《渔光曲》还在前苏联获得大奖。但是这种“走出去”仅仅局限于让国外观众“认识中国电影”。随后,战争因素和政治因素使得“走出去”的萌芽被迅速扼杀。从事中国电影进出口业务的中影集团每年生产的影片维持在二十部左右,多年来海外营销额一直在10万美元到15万美元之间徘徊。 随着中国电影体制深化改革,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之路也走的更加坚定。2002年底《英雄》在国内的火爆上映,以及海外发行公司的对“中国风”的关注,更加上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力挺进,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节节攀高,正在完成从国际电影贸易赤字向国际电影贸易平衡的转变。 (二)“文化折扣”现象的反思 尽管中国电影在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和每年几百部的电影产量相比,能够“走出去”并且成功在海外营销的影片只是“局部”。目前,中国电影海外落地最多的还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影片虽然已经出现但是不成规模。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现实原因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经济产品的一大特性——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指因为进口市场的观赏者通常难以认同其中描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制度、神话等环境或因语言的不同,对配音、字幕、不同口音的理解干扰了欣赏,使得外国电影在价值价值(潜在收入)上减少的百分比。文化贴现显著时,它就会减少在国外市场的潜在总收入,从而阻碍了贸易。 面对文化折扣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要做到积极应变,变被动为主动。推广中国电影不

中国影视作品出口之路

中国影视作品出口之路 DYNE

前言: 当MADE IN CHINA 无所不在的时候,当走出去成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的时候。文化创意产业出走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当老师在讲述还珠在国外热销时候,这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去年寒假在东南亚的一系列经历更让我有触动。影视作品的出口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时,国人就有这样的意识了,许多电影有英文字幕。《渔光曲》在前苏联的获奖,说明了一点,但是当时的情境下只是让外国人了解而已。随后因为一系列的原因而没成功,在不断的改革之下仍是受到体制的影响。到如今影视作品的进出口呈现巨大的逆差。是什么原因,以及有怎样的措施和策略去改变这一现状。是中国影视作品自身的硬伤还是大环境下的不适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样作出改变使它向好的方向去发展。论文围绕着探讨当下影视作品出口的现状,发展态势,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前景,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和成功的案例,以及环视亚洲其它国的影视作品出口相对比等。如何能让中国的影视作品带着中华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总之,中国的影视产业改革探索之路漫漫。 影视产品出口现状: 国内的影视产品的发展是一个由是一个由高度管理而逐步开放的过程,一开始的政企合一,指令性计划到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的开放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在不断开放和改革中,中国影视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从电影产量看,从2002年的仅100部,到2004年212部,2006年数量达到300部,2009年国产电影则将数字扩大到超过400部。年票房方面,从2002年起,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在2009年,我国电影产量超过456部,国产影片共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国内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人民币,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幅26.47%。要肯定在这一段路以来的成就。当然不足的地方是很突出的。 若是单纯从进出口的比较来看,仅找到的数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05年,全国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约为4.67亿人民币,其中进口总额约为4亿人民币,而出口总额只有0.67亿人民币。从这就体现出了巨大的逆差。 在从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来看,也显示出我国的影视贸易也是及其有限的。:2000年底,美国影视业直接出口额达180亿美元。英国2002年文化产业出口额达到175亿美元,2003年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全国第二大产业。日本文化产业出口额达134亿美元,文化产业出口贸易仅次于汽车工业。2003年,韩国电影出口额达3098多万美元,2002年,其文化节目出口额达2881万美元,进口额达2511万美元,实现顺差370万美元。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贸易额在世界文化产品贸易中所占比例很小,与称霸世界的美国影视产业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与韩国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现实所存在的顺差,使得确实和中国这一文化大国很不匹配。 电影电视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国文化贸易的主要方式。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而电影产品本身的质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生产力水平,其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推动影视剧走出去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创汇能力,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保护本国的文化。 SWOT分析中国影视出口之路: 优势: 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我国的电影市场却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诸多民营影视

三大国际电影节中的港台获奖影片

三大国际电影节中的港台获奖影片 [摘要]港台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到世界电影的竞技场,获得了无数的荣誉。本文以世界三大电影节中获奖的港台影片为样本,从文本的角度来剖析它们在表达内容上的共同点,以期找寻到东西方文化交汇地的港台,以何种样态的影片去迎合西方评委的审美诉求。[关键词]国际电影节港台电影获奖 从第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诞生起,短短70年时间,在世界各地已经发展到数以千计的各类电影节,而威尼斯、戛纳、柏林无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三大电影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港台电影人频繁亮相世界各大电影节,获得了诸多殊荣,在这三大国际电影节上也是屡次获奖。

分析其文本,我们发现这些获奖影片所反映的现实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 异样的情爱 同性恋等畸形的情爱题材影片是西方电影中惯常表现的内容,这是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在后工业化社会,身处纷杂都市中的市民,变得越来越紧张和压抑,追求精神的解脱和异样的生活成为现代人逃避现实,麻醉自我的方式。《爱情万岁》中灵骨塔推销员小康,社会地位低下,始终没有找到爱情的归宿,长期的压抑和失落,导致了他心理的偏差,竟把阿荣当作自己性幻想的对象,对他萌发了暧昧的情愫。而林小姐的世界是缺失男性的,性欲驱使着她把并不相识的异性带回家,肆无忌惮地做

爱。爱情可有可无,只有性的快感变得具体实在。而当这种短暂的激情过后,留给她的只能是无尽的空虚和落寞。在《春光乍现》中,导演将视角集中在三个同性恋男性身上,展现他们的分分和和。《喜宴》中,身居海外的男青年高伟同是个同性恋者,他拒绝了父母介绍的和生活在身边的一切女性,和一个叫塞门的美国“同志”同居,伟同和塞门深情意切,两人生活和谐美满。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伟同父母逐渐接受了这一切,价值观趋于融合。《河流》中,小康的父亲同样是个同性恋者,他的性欲只有在年轻男性身上得到满足,频频出入于同性恋旅馆,而他母亲是一家茶馆的电梯小姐,将欲望寄托于其他男性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小康恍恍惚惚间走进了同性恋旅馆,荒诞的是他的“伙伴”竟然是自己的父亲。影片最后.父亲带着小康去求佛问仙,当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神魔鬼怪。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困境与策略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困境与策略 摘要: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虽然在国内市场呈良好态势,却在国际化传播中遭遇了瓶颈,包括电影文本与国家化观众的差距、国际营销经验匮乏与产业链缺失等。中国电影要走出国门,获取文化输出和话语主动权,需要在类型创新、质量与品位提升及国际化营销策略上寻找出路。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电影国际化困境策略 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在国内并不缺乏电影票房,而困扰中国电影人的大问题是:中国电影并不为国际所接受。电影输出是一种文化输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如何面对好莱坞,不仅是一种电影业的生存问题,同时也是文化主权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中,中国电影维护文化主权的权力时必然面对超级大国“不分地区的权力”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电影不能作为产品被推销到全世界,不仅是商业利益的损失,同时也是政治利益的损失。因为电影不仅是普通的商品,同时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隐性广告。 中外电影差距依然很大,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外电影拥有一流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文化提炼上的差距。电影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也是国际传播的载体,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随着媒介工业的发展,电影的全球发行成为趋势,国外电影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中国电影面临着艰巨形势:既要保证国内发行量,承担起保护中国文化的作用,同时又要求“走出去”,宣传中国文化。在一个传播发达的时代里,西方国家依赖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对全球的文化资源占据霸权地位。扩大海外发行,实现国际国内市场的双赢,是目前国产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壁垒 (一)电影文本与国际化观众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首先受困于电影题材。中外观众感兴趣的题材各不相同,早期代表中国电影占领国外市场的武打片已经遭受瓶颈,但新题材并未跟上。鉴于中外观众意识形态上价值观、生活氛围等等的不同,能够引起共鸣的题材不同,因而在实际的创作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同时,贴近中外观众现实感受和日常经验的电影才能成功地走出去。 同时,中外观众惯常接受的形式上的不同,即讲故事的方式不同,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电影“走出去”要求即使是中国题材也要注入世界元素,就像好莱坞电影虽然经常借鉴中国题材,但仍然使用经典的好莱坞包装,语言、叙事策略、音乐等外在包装都沿用好莱坞模式。中外电影叙事策略的不同导致对外国观众吸引力的低下。在好莱坞模式下,外国观众品味的趋同导致中国电影的新形式难以得到认同。 中国电影的质量问题也是国际化传播的另一瓶颈。比如迎合观众的口味,电影创作呈现出娱乐化和世俗化倾向。比起国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中国电影多小成本制作,缺乏占据市场的大片。2009年投资规模最大的影片当属《赤壁》,投资高达7500万美元,制作机构达21个;科幻大片《机器侠》投资规模也超过1000万美元,但索尼哥伦比亚出品的灾难片《2012》,仅特效制作费用就达2亿美元,这不仅是内地制片公司所望尘莫及的,也不是一般的好莱坞制作公司能够望其项背的。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的成本较低,小成本电影多,往往“叫座不叫好”,规模难以与外国大片抗衡。 “文化折扣”是阻碍兼顾海内外市场的深层原因。为了实现“走出去”,中国电影不得

世界、中国电影奖分类介绍(超强版附一览表)

世界、中国电影奖分类介绍(超强版附一览表) 值奥斯卡金像奖颁发之际,本人特搜集整理了19项世界、中国有关电影奖项,以作分享。本片包含了国际四大电影奖、中国三大电影奖、九大国际A类电影节以及其他国内影视奖项。 ——johnlee 世界四大电影奖(奥斯卡&欧洲三大奖) 1.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简称奥斯卡奖,也即学院奖(Academy Award),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颁发。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享有盛誉,不仅是美国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也倍受世界瞩目。奥斯卡金像奖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被视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

金棕榈奖前身为“金鸭奖”,是戛纳(gā nà)电影节至高无上的大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奖杯为金制棕榈枝,故称“金棕榈”——这是由于戛纳这座法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在金银两色的沙滩上到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从1946年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 必须说明,短片单元还有一座金棕榈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约定俗成的“金棕榈大奖”,仅指主竞赛单元的那枚棕榈枝(长片)。金棕榈难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亚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 金人。

金熊奖(Golden Bear)是柏林国际电影节授予电影的最高奖项。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 柏林国际电影节[2],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由于柏林市徽为熊,柏林影展的大奖便称为金熊奖。影展除竞赛部份外,另有非竞赛影片及青年电影以及各项回顾展。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记录.pdf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记录 五(2001年——2005年) 2001年 《海鲜》(大陆)——导演朱文 获第58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单元评委团特别奖 获第23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 《紫日》(大陆)——导演冯小宁 获美国夏威夷电影节观众评出的“最佳影片”大奖 《一声叹息》(大陆)——导演冯小刚 获第24届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字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编剧奖、特别提及奖 《卧虎藏龙》(台湾)——导演李安,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主演 获第73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最佳摄影(鲍德熹)、最佳艺术指导 /道具装饰(叶锦添)、最佳音乐(谭盾)( 2001年2月) 获第16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配角( 2001年3月)获第58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导演奖 获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与最佳外语片奖 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 获英国影艺学院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电影配乐、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外 语片奖“金面奖”( 2001年2月)

《十七岁的单车》(大陆)——导演王小帅,周迅、崔林、李滨、高媛媛主演获第51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新进男演员(崔林、李滨)《爱你爱我》(大陆)——导演林正盛,张震、李心洁、戴立忍、高明骏、郭静纯主演 获第51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鬼子来了》(大陆)——导演姜文,姜文主演 获美国夏威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你那边几点》(台湾)——导演蔡明亮,李康生、陈湘琪、苗天、陈昭荣主演获第54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笃之) 《千禧曼波》(台湾)——导演侯孝贤,舒淇、钮承泽、高捷、段钧豪主演获第54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笃之) 《那山那人那狗》(大陆,1998)——导演霍建起: 获2001年度日本电影笔会最佳外国影片第1名 获日本电影艺术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获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国影片第1名 《八矿》(大陆)——导演晓鹏 获第23届法国真实电影节伊文思奖 《站台》(大陆)——导演贾樟柯 获瑞士佛里堡国际电影节唐吉珂德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 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丽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全美影评人协会2000年未在美国公演十大佳片第一名。

中国电影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国电影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 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国际竞争制定的国家战略。文化软实力首先表现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影响力,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渗透力。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作品所呈现的文化,能否满足受众与社会需求,能否凸显地域文化并为世界文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价值选择,是电影艺术面对的重要课题。“电影艺术的诞生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作品,而且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 用以感受和理解这种新的艺术。”如今,电影已成为当代社会最有影响力和受众面最广的大众传媒,而电影产业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国际竞争 的主战场。 文献综述 约瑟夫·奈教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作者在这本书中阐述到:“美国软实力就是以美国价值观为基础并为美国价值观服务的,具体表现为美国电影、流行音乐、电视、快餐、时装、主题公园等。而所有这些都是以美国雄霸全球的文化产业为基础,并通过大众传媒的有效传播来实现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 行音乐每年创造着几千亿美元的产值”。并认定“好莱坞电影无与伦比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都有效地提升了美国人所标榜的‘美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示了美国独一无二的文化软实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魅力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世界,用文化软实力征服了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全世界的观众,改变了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已经将电影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手段,并通过这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文化载体来传播其文化价值观。对中国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对民间建筑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对民间建筑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南京明故宫和北京故宫、四合院为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布局特色等方面的考察、分析,探讨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对民间建筑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明故宫;布局特色;四合院;紫禁城;礼制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njing Ming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Beijing imperial palace, the siheyu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o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geographic location, layou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yal palace building in ancient China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vil building, and proposes some opinions. Key Words: ming imperial palac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siheyun; the Forbidden City; etiquette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南京明故宫及北京故宫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观念也决定了民间建筑的布局形式。 以四根立柱围成的“间”为单位的中国房屋,它们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外形不复杂,体量也不大,从四合院的百姓住房到封建帝王的宫殿都是这样。如果和西方古代建筑相比,中国建筑的个体远没有西方建筑那样高大。北京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内最主要的太和殿,平面为长方形,面宽达11间,但面积只有2370余平方米,高度36米,而意大利罗马城的圣彼得大教堂,面积有10000平方米,它的穹顶在室内就高达123.4米。但是中国并不是靠这些简单的个体房来满足住宅、园林、寺庙和宫殿在使用上不同的要求的,而是靠这些单幢房屋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来解决的。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四合院在使用功能上有它的优点,它能够造成一个较为安静的、带有私密性的空间,正适宜于这些建筑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有关系。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都是用“礼”制作为治国的根本。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定道德仁义的规范。古代的《礼记》中就记述了大至政治、军事,小到陈设、衣冠等多方面的规范,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就是一整套等级思想和等级制度,它不仅制约着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且制约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在这部《礼记》和其他礼

浅析中国电影名称的英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9190631.html, 浅析中国电影名称的英译 作者:陈燕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中国电影行业日益发展,无论是从国家影响力层面或经济层面,国产电影的发展与海外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电影名称重要性,好莱坞电影名称,以及国内电影名称英译三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电影名称英译的方法与策略,追求既还原与突出电影主旨,又发挥引导与促销作用,实现艺术的再创造。 【关键词】电影名称;电影名称翻译;好莱坞电影;意译 【作者简介】陈燕(1989.10-),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汉口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2017年落地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推动了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票房达到了609.76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比62.15%。2019年春节上映的《流浪地球》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在国内取得了46.55亿元票房,7月底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在8月31日突破46.6亿元,超过《流浪地球》,跃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需要注意的是,与在国内所取得的辉煌票房成绩相比,两部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与传统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票房的统治力差距巨大。 一、电影名称重要性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方式,在丰富人们精神文明世界的同时,其形式与内容也是一种文化输出,涵盖了一国的历史演变、社会制度、自然风光、宗教与风俗等。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电影作为彰显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从本质上来看,电影是一种商业经济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影响力层面或经济层面,国产电影的发展与海外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电影名称是电影核心内容的高度总结,一部电影的名称就好比一个商品的品牌,在消费者选择商品时,其带来的第一印象对销售有最为直观的影响:电影名称不仅需要做到忠实于电影核心内容,还需基于目标观众的特定文化背景、心理需求等,令观众在对电影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通过电影名称所带来的印象,对电影产生期待与好奇并真正迈入影院选择观看。 二、好莱坞电影名称 “好莱坞”本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地名,由于许多美国著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加之美国电影的巨大影响力,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被赋予了美国电影行业的含义。2018年,北美

欧洲三大电影节华语电影获奖及提名

1959年,台湾话剧界元老田琛的《荡发与圣女》成为第一部正式参加戛纳金棕榈奖角逐的中国影片。 李翰祥(台湾导演):1960《倩女幽魂》、1962《杨贵妃》、1963《武则天》入围”金棕榈奖“。《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廷布景和服饰夺得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成为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第17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侠女》夺得仅次于金棕榈奖和评审团大奖的最高综合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1983年岑范《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的大陆影片。 1990年,张艺谋《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大奖(第一部“金棕榈”大奖华语影片,也是至今唯一一部),侯孝贤《戏梦人生》获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获最佳男主角(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第48届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春光乍洩》入围主竞赛单元,夺得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荆轲刺秦王》获得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花样年华》获得戛纳最佳艺术成就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荣膺戛纳影帝,姜文的《鬼子来了》获评审团大奖,杨德昌的《一一》获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蔷薇的名字》、蔡明亮《你那边几点》获戛纳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哭泣女人》获“一种注视”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清洁》(法国电影)摘戛纳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 2005年,巩俐获得“戛纳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青红》获得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江城夏日》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卫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同时成为开幕影片,这也是戛纳电影节六十年来第一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春风沉醉的晚上》梅峰获最佳编剧奖(继王小帅《左右》柏林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编剧奖) 2010年,王小帅《日照重庆》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 2013年,贾樟柯的《天注定》获得最佳编剧奖。 201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宣布,“金马车奖”授予中国导演贾樟柯[1](第一位华人导演获该奖);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刺客聂隐娘》夺得最佳导演。

中国电影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电影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急剧增长,文化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影视文化贸易更是成为文化贸易的重中之重。然而中国电影国际贸易现状不容乐观:贸易逆差巨大、进出口国家过分集中。通过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中国电影国际贸易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影国际贸易;贸易逆差;国际化营销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当代文化产业的所有类型中,电影是商业化成型最早、最具当代产业典型模式特点的产业,也是当代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近年来中国电影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电影国际贸易作为国际化的文化产业,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电影产业政策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中国国内电影市场逐步走向全面开放,中国电影产业进步显著。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62.06亿元增长63.9%。同时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相比2009年的27.7亿元也有较大增幅[2]。不可否认,中国电影正以“井喷”的形势不断在发展。 但目前,我国电影国际贸易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大体如下: (一)贸易逆差仍然巨大 2009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2010年,该收入达到35.17亿元,尽管国产影片海外销售额在不断增加,但是若与进口影片的销售额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国际影视贸易中仍然处于逆差的状态。2010年中国进口电影票房为44.38亿元,同比增长64.74%,增势迅猛。此外,进口电影票房总量约占2010年全年票房收入的43.6%,占比格局与2009年的44%基本持平[2]。由此可见,进口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国外影片的进口数量及销售额都是在我国采取配额制的前提下。如今根据入世协定,自2011年3月19日起,进口影片配额限制作废,如不出意外,进口分账片的数量可能在明年大幅增加,一年20部好莱坞大制作就能占据国内票房半壁江山,假如进一步扩大,再加上批片和特种片,周周看进口片成为常态,国产片面临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二)电影进出口流向单一 我国对外进口国家主要包括英、美、法、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而我国出口影片原则上能卖到世界各国,但实际上中国电影可以进入的市场主要有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日本、法国、美国、韩国,其他重要的世界电影市场如印度、英国、德国、意大利,罕有中国电影发行,至于世界其他地方就更少见了[3]。 (三)以联合制作方式获得发行权,并不挣钱 2009年,中国22家电影公司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总出售了45部电影,其中有34部为联合制作的发行权,出口美国的仅两部。2010年共47部影片走

中国古代建筑-宫廷

中国古代建筑-宫廷-6 中文: 数字九在古代中国有特殊的含义。人们认为奇数代表阳(yang)而偶数表阴(yin)。因为九是十以下最大的奇数,它被认为是及其幸运的数字,所以,皇帝们喜欢独占这个数字,用它来象征他们的高高在上。和九有关的设计几乎出现在每座皇家(imperial)建筑上,比如说,在紫荆城(the Forbidden City)的大门上,有81个镀金铜饰钉(gold-plated bronze studs)排成九行九列。古宫殿经常被设计为九重建筑群(complex)。基于相同的原因,和皇家建筑有关的数字经常等于九或九的倍数。 语言要点: odd number; even number; symbolize; superiority; related to; based on; multiple 译文: The number nine carried a special meaning in ancient China. It was believed that odd numbers represent yang while even numbers yin. Since nine is the largest odd number under ten, it was regarded as an extremely lucky number. So emperors like to dominate it to symbolize their superiority. Designs related to nine appeared almost on every imperial structure. For example, on the gate of the Forbidden City, there are 81 gold-plated bronze studs which were arranged in nine columns and nine rows. Ancient palaces usually were designed to be nine-section architectural complexes. Based on the same reasoning, numbers related to imperial architecture often equaled or were multiples of nine.

十部禁演的获奖国产片

十部禁演的获奖国产片 发布:荒城之月发布时间:2006-3-8 13:12:43 阅读1350次 1、《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 该片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最新作品。王小帅在没有拿到政治审查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一尊银熊,却被禁止在国内公映。 2、《鬼子来了》(2000年)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残本性,圈内口碑不错,因没有突出***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苏州河》(2000年) 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湾上映遭禁映。 4、《赵先生》(1998年) 本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导演:吕乐 摄影:王大麟 主演:施京明张芝华陈怡南蒋雯丽 第5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吕乐试图通过拍摄处女作《赵先生》,像他的同门师兄张艺谋一样成功转型成电影导演。但这一努力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虽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奖,不过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在国内被禁映。 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小说》据说因为映射中国百姓悲惨生活,也处在封存状态中。 5、《小武》(1997) 导演贾樟柯凭借《小武》在国际影坛一举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与其他一些人并无二致,都是走国际融资与发行的道路,基本与本土电影市场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国内,《小武》及其他类似的电影作品,因诋毁政党形象,涉嫌煽动都是通过盗版VCD 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6、《东宫、西宫》(1996年) 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根据王小波的小说改编,讲述一对同性恋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嫌宣传资产阶级腐化思维,迄今未被准许上映。 7、《邮差》(1995年)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

古代宫廷服饰

中国古代: 服饰类:金罗蹙鸾华服绯罗蹙金刺五凤吉服玫瑰红蹙金双层广绫长尾鸾袍木兰青双绣缎裳桂子绿齐胸瑞锦襦裙翠蓝马面裙粉霞锦绶藕丝罗裳累珠叠纱粉霞茜裙青缎掐花对襟外裳五色锦盘金彩绣绫裙玫瑰紫牡丹花纹锦长衣曳地飞鸟描花长裙藤青曳罗靡子长裙铁锈红撒亮金刻丝蟹爪菊花宫装烟霞银罗花绡纱长衣莲青色夹金线绣百子榴花缎袍晚烟霞紫绫子如意云纹衫镜花绫披帛玉色绣折枝堆花襦裙月白蝶纹束衣锦茜红明花抹胸流彩暗花云锦宫装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翠纹织锦羽缎斗篷藕丝琵琶衿上裳软毛织锦披风织锦镶毛斗篷素绒绣花袄勾勒宝相花纹服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琵琶襟上衣云雁细锦衣弹花暗纹锦服妆缎狐肷褶子大氅八答晕春锦长衣对襟羽纱衣裳八团喜相逢厚锦镶银鼠皮披风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织锦皮毛斗篷碧霞云纹联珠对孔雀纹锦衣镂金丝钮牡丹花纹蜀锦衣 饰品:牡丹首饰玲珑点翠草头虫镶珠银簪累丝珠钗宝蓝点翠珠钗碧玉滕花玉佩云脚珍珠卷须簪烧蓝镶金花细红翡翠滴珠耳环赤金嵌翡翠滴珠护甲赤金凤尾玛瑙流苏赤金宝钗花细景泰蓝红珊瑚耳环溜银喜鹊珠花金累丝托镶茄形坠角儿镂金菱花嵌翡翠粒护甲银凤镂花长簪白银缠丝双扣镯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富贵双喜银步摇金镶玉手镯白玉耳坠玉花鸟纹梳银质四蝶步摇孔雀银步摇嵌宝石双龙纹金镯云鬓花颜金步摇翠镶碧玺花扁方镏金点翠步摇金镂空蝠寿扁方白玉嵌珠翠扁方嵌珠金项链银镀金嵌宝蝴蝶簪镶宝金龙金簪银镀金镶宝石碧玺点翠花簪双翔凤簪子金镶九龙戏珠手镯镶宝双层花蝶鎏金银簪点翠嵌宝大发钗珐琅银钗落英缤纷翡翠头花累丝嵌宝石金凤簪镶宝玉寿星鎏金银簪鎏金龙纹银簪云凤纹金簪五彩翡翠簪镶两颗宝石的戒指镶珠宝宝塔形金簪银镀金嵌宝福禄簪鸳鸯莲瓣纹金碗菊花纹珐琅彩步摇镶珠宝蝴蝶金簪镶宝石蝶戏双花鎏金银簪镶宝石凤蝶鎏金银簪镶宝鹿鹤同春金簪凤蝶鎏金银簪花丝金龙金簪玛瑙簪灵芝竹节纹玉簪镏金点翠钗金镶翠挑簪梅花形金簪玉笄白玉嵌珠翠玉簪梅花步摇累丝双鸾衔寿果步摇金簪嵌宝蜘蛛形金簪嵌绿松石花形金簪四蝴蝶银步摇玉蝴蝶纹步摇金镶东珠耳坠金镶红宝石耳环珐琅彩花卉簪和阗青玉如意形发簪翡翠扁方蓝白琉璃珠镶嵌金腕轮 -年琪玥珠钗檀木箜篌簪秋蝶无笙琪霜簪珍珠玲珑八宝簪姬柳然慧心簪五凤朝阳桂珠钗紫金翟凤珠冠金崐点珠桃花簪白玉嵌珠翠玉簪云鬓花颜金步摇丽水紫磨金步摇翠镶 碧玺花扁方金镶东珠耳坠蓝白琉璃珠镶嵌金腕轮落英缤纷翡翠头花菊花纹珐琅彩步摇金镶红宝石耳坠 -檀木箜篌簪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 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双凤纹鎏金银钗鎏金穿花戏珠步摇 欧洲古代: 宫廷服饰:18世纪时 法国宫廷继续创立新服饰 主要以丝缘、花边、丝绸、天鹅绒以及淡色的花缎等制成。同时 用黑色天鹅绒的贴片代替以前的化妆面孔和扑有香粉的头发或假发。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影片

奥斯卡提名及获奖: ●2005年(77th)《十面埋伏》(HOUSE OF FLYING DAGGERS) 获最佳摄影提名 ●2003年(75th)《英雄》获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1年(73rd)《卧虎藏龙》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道具装饰,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影片剪辑,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原创歌曲10项,获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道具装饰,最佳原创音乐4项大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 ●第五十四届(2001)《蔷薇的名字》《你那边几点》(中国台湾) 杜笃之(音乐)特别技术大奖。 《待毙》(中国) (导演:杨超) 电影基金青年第三奖。 ●第五十三届(2000)《花样年华》(中国香港) (导演:王家卫) 获★最佳男演员奖(梁朝伟)及特别技术奖。 《鬼子来了》(中国) (导演:姜文) 获评委会特别大奖。 《一一》(中国台湾) (导演:杨德昌) 获最佳导演奖。 ●第五十二届(1999)《荆轲刺秦王》(中国) (导演:陈凯歌) 技术大奖。 ●第五十届(1997) 《春光乍泄》(中国香港) (导演:王家卫) 获最佳导演奖。 ●第四十八届(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国) (导演:张艺谋) 获最佳技术大奖。 ●第四十七届(1994)《活着》(中国) (导演:张艺谋) 获评委会特别大奖,片中男主角★葛优获最佳男演员奖。 ●第四十六届(1993)《霸王别姬》(中国) (导演:陈凯歌) ★金棕榈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中国电影的里程碑,第五代导演的巅峰作品。《戏梦人生》(中国台湾) (导演:候孝贤) 评委会奖 ●第四十三届(1990)《菊豆》(中国) (导演:张艺谋) 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

中国电视节目海外传播策略分析

中国电视节目海外传播策略分析 从2001到2010年间,我国广播影视在海外传播力不断增强。2014年广电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45部中国电影走进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达到14.14亿元,同比增长33.02%。一批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作品在海外畅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超级工程》《甄?执?》《泰?濉返茸髌范汲晌?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像符号,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充满活力的现实场景展现在世界观众面前。尽管中国电视节目海外传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美国仍占据着国际传播的主导话语权,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电视节目海外传播不仅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关,而且还与传播的效果有很大关系,如何做到“入耳入心”,引起受众的共鸣,获得较多的认同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实与客观。 在德国,《来看吧-中国时间》节目凭借其真实与客观的内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节目是一档向德主流人群全方位介绍中国的专题电视栏目,由北京华韵尚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其分公司德中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在德国北威州电视 台(NRW TV)推出。内容包含社会民生、美食健康、文化艺术、旅游名胜等方面。本文以该节目在德国的成功传播为

案例,通过对传播对象心理把握、内容题材选择,以及渠道选取策略的分析,总结我国电视节目在德传播的经验与启示。 策略一:把握受众心理 该节目从新闻专业主义出发,尽可能符合德国受众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以人物访谈方式播出了一些准确把握受众心理的节目。长期的科学研究发现,德国受众的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批判性。这里的“批判”主要不是斗争、反对、否定和打倒的意思,而是考察、研究、分析和思考。①德国人在言语表达中会遵循公正、公开、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当你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时,他会认同你的看法。②德意志民族不仅是一个有批判精神的民族,更是一个善于理性分析的民族,他们不会因为批评就全盘否定,也不会因为赞美就附和盲从,而是喜欢在批判中追寻真理。例如,2012年12月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期节目,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村民、工程队长、南水北调负责人的看法,虽然其间有对工程的抱怨或不满,但这种客观真实的视角却更容易被德国受众接受。另外,对“工程款”“拆迁款”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也使德国观众对中国的认识更为全面,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德国受众的另一特征,是喜好具体故事,善于从细节入手。在德国有效地传播中国,就要讲好中国故事。这不仅需要传播者在选题立意方面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

古代宫廷的礼仪

古代宫廷的礼仪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宫廷的礼仪,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宫廷的礼仪 一.中国古代宫里礼仪概述 宫里礼仪大体上是指古代帝王及其家庭成员必须遵循的礼仪制度和发生在宫里内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矩。它处处浸透着君臣尊卑的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 皇宫的礼仪比民间的礼仪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但也是社会民间礼仪的间接反映。宫里礼仪有的天子亲自参加,有的后妃们参加,有的则以帝王子女和其他官员为主要角色。 二.宫里礼仪分述 1.皇家祭祀 包括祭地、祭天和祭祖,是宫里中重要的礼仪活动,由朝廷礼部主持。 (1)祭天大典 祭天也称祀天、郊祀、南郊,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也是历代帝王祭祀典礼中最庄严、最隆重的活动。 斋戒:分为三种,散戒、致斋、清斋。斋戒期间,帝王以及其他所有参加典礼仪式的文武侍臣必须沐浴更衣、戒除嗜欲、不饮酒、不吃荤,更不能近女色,用来表示对天的虔诚。 ?陈设:祭天时的陈设要求更严格,主要包括待事的次序、即事的位置、门外的位置、牺牲器具的位置、席神的位置。严格按照规章来进行,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如一般鱼之类的菜会放在中

间等。 ?省牲器:把各种礼器安放于各个规定位置,随后对其进行清洗、打扫等工作。 ④奠玉帛:奏《肃和之曲》。 (2)宗庙祭祀 所谓宗庙,据《释名》记载:“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我国古人认为宗庙正是祖先亡灵的寄居之所。如果宗庙的祭器被迁走了,就意味着一个国家也就灭亡了。 (3)封禅仪式 古代帝王举行的不定期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2.帝王典礼 登基大典、册封太子大典、皇帝婚仪(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皇帝生日节庆、上尊号和徽号仪、皇家节日典礼。 附:皇家礼仪名词 节、羽扇、拂尘、盖、音乐 3.宫里政治礼仪 (1)朝会礼仪 中国古代帝王的朝会主要有两种: 大朝:帝王大会文武百官,有时也包括外国使臣。是一种十分庄重的典礼。 ?常朝:是帝王处理国政的重要活动之一。朝仪是帝王与文物百官在朝堂上处理政务的相关礼仪的规定。 宋代朝仪按照官职大小以及职位高低明确规定了文武百官入朝的秩序: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