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自动气象站数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

分析 (10)

第四节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指标分析 (11)

一、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占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同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

第五节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15)

一、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15)

二、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15)

三、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15

四、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

五、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

六、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

七、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

八、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

变动对比分析 (18)

第六节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指标分析 (19)

一、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 (19)

二、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 (19)

三、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占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比重统计 (19)

四、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

五、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

六、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

七、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

八、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同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22 第七节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指标分析 (23)

一、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 (23)

二、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3)

三、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占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3)

四、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4)

五、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4)

六、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5)

七、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5)

八、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同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26 第八节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27)

一、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27)

二、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7)

三、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7)

四、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8)

五、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8)

六、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9)

七、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9)

八、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7-2018)

变动对比分析 (30)

第九节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31)

一、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1)

二、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1)

三、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比重统计..31

四、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32)

五、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32)

六、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33)

七、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33)

八、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4)

图表目录

表1: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现状统计表 (1)

表2: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4: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表 (3)

表5: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2: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占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比重统计表 (11)

表21: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宁夏自动气象站数量同全国自动气象站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表26: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15)

表27: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15)

表28: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6)

表30: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

表31: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7)

表32: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

表33:宁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

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

表34: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表 (19)

表35: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表 (19)

表36: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占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比重统计表 (19)

表37: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0)

表38: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

表39: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1)

表40: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

表41:宁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同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22 表42: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表 (23)

表43: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现状统计表 (23)

表44: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占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比重统计表 (23)

表45: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4)

表46: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

表47: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5)

表48: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

表49:宁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同全国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

表50: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27)

表51: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27)

表52: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表27 表53: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8)

表54: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

表55: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9)

表56: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

表57:宁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

表58: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31)

表59: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现状统计表 (31)

表60: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比重统计表31 表61: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32)

表62: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

表63: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表 (33)

表64: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

表65:宁夏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卫星云图接收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

气象观测站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是由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的气象站,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仪器的感应部分与接收处理部分相隔几十米到几公里,其间用有线通信电路传输。由气象传感器,接口电路、微机系统、通讯接口等组成。传感器将气象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由接口电路输出。微机系统是它的心脏,负责处理接口电路及观测员通过键盘输入的信号,并将处理结果输出显示、打印、存盘,也可通过接口送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这种自动站早期用于实时查询气象资料,现在逐渐取代气象站日常主要观测工作。 (2)无线遥测气象站:又称无人气象站。它包括测量系统、程序控制和编码发射系统、电源三部分组成。气象要素转换成电信号的方式常见有机械编码式和低频调制式两种,前者多使用机械位移的感应元件,使指针在码盘上位移而发出不同的电码;后者多使用电参量输出感应元件,使它产生一个低频变化的信号,然后将此信号载于射频上发射。无人气象站通常能连续工作一年左右,每天定时观测4─24次。可在1000公里之外的控制中心指令或接收它拍发的电报,也可利用卫星收集和转发它拍发的资料。该站通常安置在沙漠、高山、海洋(漂浮式或固定式)等人烟稀少的地区,用于填补地面气象观测网的空白处。 高空气象观测 测量近地面到30公里甚至更高的自由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测量项目主要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还有特殊项目如大气成份、臭氧、辐射、大气电等。测量方法以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探测为主。观测时间主要在北京时7时和19时两次,少数测站还在北京时1时和13时增加观测,有的测站只测高空风。此外其他不定时探测内容有2公里以下范围的大气状况的边界层探测、测量特殊项目的气象飞机探测和气象火箭探测等。 气象气球 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答:不能。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答: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全部用自动站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答: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缺测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其它正常时次记录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自动站时极值和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缺测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

值,这些情况需在备注栏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目前自动气象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备注栏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答:可以。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答: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答:《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23.2.1⑵②括号中的内容修改为“风、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5.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熟悉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2)熟悉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1. 两种情况 (1)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补充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3.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3)掌握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4)熟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1)时次: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并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 (2)常规调查项目: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自动气象站数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宁夏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夏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仁、

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9.5℃和9.9℃,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 布图(毫米) 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

的3%(图3)。 图 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2012年11月 目录 ........................................................................................................................................... 1一、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规划 1.4.......................................................................................................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1.5.......................................................................................................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运行1.6合作模式................................................................................................................................ 21.6.1. 运维机制................................................................................................................................ 31.6.2. 信息交互共享........................................................................................................................ 3. 1.6.3............................................................................................................................ 3二、观测项目设置.................................................................................................................................. 4.能见度观测 2.1....................................................................................................................... 4路面气象条件观测2.2路温........................................................................................................................................ 4. 2.2.1路面状况................................................................................................................................ 5. 2.2.2冰点温度................................................................................................................................ 5 2.2.3.融雪剂浓度. (5) 2.2.4............................................................................................................................... 5 .2.3气象环境观测气温........................................................................................................................................ 5 2. 3.1.相对湿度................................................................................................................................ 6 2.3.2.风速风向................................................................................................................................ 6.2.3.3 降水........................................................................................................................................ 62.3.4. 天气现象................................................................................................................................ 72.3.5. .............................................................................................................................. 7.视频实景观测 2.4............................................................................................................... 8传感器选型及技术要求 2.5........................................................................................................................ 9三、观测站技术要求.................................................................................................................................. 9观测站结构 3.1 结构组成................................................................................................................................ 9 3.1.1.结构设计要求. (10) 3.1.2................................................................................................................................. 10.观测站功能3.2 ......................................................................................................................... 11数据采集与处理 3.3.................................................................................................................................... 12通信方式3.4 .................................................................................................................................... 13供电方式3.5 供电方式选择..................................................................................................................... 13 3.5.1 .蓄电池及充放电控制装置................................................................................................. 143.5.2 . ......................................................................................................................... 14电气安全性要求3.6绝缘电阻.............................................................................................................................. 14.3.6.1

宁夏彭阳县区域地质、气象概况

五、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彭阳县城位于县境内的中南部,县城驻地在白阳镇。地处于东径地处东经106O38′,北纬35O51′的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海拨1286-2416米。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呈坡状倾斜,县城南依栖凤山,东临茹河,依山傍水呈带状分布。县城地处两级阶地,近东西向贯穿茹河平原;茹河河谷深切,形成高达3-10米的阶地陡坎。栖凤山顶峰海拨1615.0米。 2、气象气候 彭阳县地处温带半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长,夏热短,气温日差大,光照充足。干旱少雨,但夏季突发性暴雨较频繁,来势凶猛,降水集中,多发生在7、8、9月份。 年平均气温7.2℃ 日平均最低气温 -7.0℃ 月平均最高气温 22.1℃ 极端最低气温-20.0℃ 极端最高气温 36.0℃ 年平均降水量350。0-550。0毫米 年最大降水量 514.9毫米 年最小降水量 299.8毫米 年最大蒸发量 1398.1毫米

年最小蒸发量 1327.7毫米 年最大积雪深度 19.0毫米 年最大冻土深度 83.0毫米 年平均风速 2。7米/秒 年最大风速(西北风) 28。0米/秒 地震烈度:按照国家地震区划分布图的界定,彭阳县地震烈度为7度。 3、工程地质 彭阳县地质属于黄土丘陵地系统残塬丘陵地类,除个别地方有基岩外露处,均为第四纪黄土所复盖。在县城范围内的土质,地面以下约4.0米范围内为第四纪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结构,地面下4-10米为亚粘土及砂土。 1.2.3 城市概况 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区,黄土高原西部未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北国边陲城镇,古代具有扼守中原,北拒胡匈之重要战略地位。 彭阳县建县于1983年,人口由84年3千多人发展到现在城市人口1.8万人,现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根据彭阳县发展规划到2020年县城发展将达到4万人,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 随着1983年建县,县城主要有矿泉水公司、麻棉厂、食品厂、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并求解了关于气象观察站的优化的问题,用SPSS软件 对12个样本用—方法进行聚类得到整体聚类树图。然后通过逐步计算R方统计量来确定在不影响信息量的情况下最理想的分类数,为8,具体聚类表格如下: 然后计算各样本的期望和均方值来考虑要去掉的气象点。结果为:4,7,10,12;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年均降雨量均方值聚类统计量距离矩阵 一问题重述 某地区有12个气象观察站,10年来各站测得的年降水量已知,由于经费问题, 有关单位拟减少气象站数目以节约开支, 但又希望还能够尽量多地获取该地区的降水量信息.我们从分析观测站数据入手, 从中找出去掉某个或某几个气象站的方案. 下表给出了各观察站10年的降水量(mm)。

二模型假设 1 . 一般来说, 单个气象站测得的降水量数据具有随机性, 但是各个气象站测出的降水量的分布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律. 2 . 最初所有气象站所测得信息量可以整体反映该地区的降水量;

3 . 该地区所提供的12 个气象站10 年来的降水量数据是比较精确的. 4:每个气象站的费用基本相同;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此题求解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 用哪种方法聚类最为合适? (2)可聚类的最大数目? (3)在尽量减少信息量损失情况下,要去掉那些观测站?对一个气象站而言,,统计十年降水量的均值和方差。均值表示降水量的大小,方差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如果方差很小,就考虑可用以往的测量值来代替,这些气象站就可以考虑去掉。 五:模型建立 模型一: 先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然后用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最后根据方差由小到大计算看在不影响降雨量信息损失的情况下去掉那几个观测站较合适。 模型二: 1:可去掉气象点的最大数目 去掉m 个气象点前的均降水量g=∑=12 112/1i Xi ,g ’= ∑-Xi m )12/(1 判断|g-g ’/g|<0.05,只要有一个组组合满足条件,则可以去掉m 个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得气候概况与特点 一、宁夏得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得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得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得基本气候特点就就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得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

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就就是9、5℃与9、9℃,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 布图(毫米) 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得12%~21%;夏季就就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得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得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得3%(图3)。

图3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 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附录

附录1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气象局2004年10月15日“气发…2004?249号”)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中小尺度天气加密监测站网建设的发展、拓宽气象业务领域和进行行业管理的需求,拓展我国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资源,促进气象行业各类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共享,加强各类气象观测站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雨量站)、新增项目观测站、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编定。 第三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办法统一编定,并报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备案。 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一般气象站和高空观测站的区站号由中国气象局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区站号编定办法统一编定。 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使用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并由所在省(区、市)气象局按照本办法编定。 第四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由5位代码组成,第一、二位为区号,后三位为站号。 区站号的第一位由拉丁字母的A至Z组成,第二位由阿拉伯数字0至9组成。 站号由3位0至9阿拉伯数字组成。 第五条中国气象局统一对各省(区、市)所使用的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区号进行划分,各省(区、市)气象局可在所分配到的区号范围内确定本省(区、市)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站号。 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使用所在省(区、市)的区号,在编定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的区站号时,区号的第二位固定使用所在省(区、市)的区号第二位的排序第一的数字。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区号划分见表一。 第六条各省(区、市)气象局在确定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后须向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报送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 第七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至少在该站投入业务运行2个月以前分别以纸质和电子文档(Excel格式)两种形式报出。 第八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须包括站名、经度、纬度和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无气压传感器的加密站为温度传感器感应部位拔海高度,单雨量站为雨量传感器口缘的拔海高度,其他类型观测站的拔海高度的确定另行规定)。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见表二。 第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宁夏气候概况

【字体:大中小】2010-06-30 11:02:14 来源: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9.5℃和9.9℃,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 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 2.1 文件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2.2 文件结构 A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个部分构成。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质量控制部分的结束符为“******”,附加信息部分的结束符为“######”。具体结构详见附录1:A文件基本结构。 2.3 台站参数 台站参数是文件的第一条记录,由12组数据构成,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各组数据间隔符为1 位空格。 2.3.1 区站号(IIiii),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区号,后3位为站号。 2.3.2 纬度(QQQQQ),由4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4位为纬度,其中1~2位为度,3~4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2.3.3 经度(LLLLLL),由5位数字加一位字母组成,前5位为经度,其中1~3位为度,4~5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E”、“W”分别表示东、西经。 2.3.4 观测场拔海高度(H1H1H1H1H1H1),由6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为拔海高度参数,实测

宁夏气候概况

宁夏气候概况 【字体:大中小】 2010-06-30 11:02:14 来源:中国天气网宁夏站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

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和℃,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月最低,平均为~℃,气温年较差大,达~℃。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简易自动气象观测站设计

摘要 本设计研究了以单片机STC89C51芯片为核心的简易自动气象观测站,本系统集成了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等气象参数的测量,其精度较高,能够符合设计要求。通过STC89C51芯片的处理,能将采集到的各种气象参数显示在LED液晶屏幕上,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完善的功能,为未来的气象测量的小型化、便捷化、实时化、专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坚实的保证。 本文开始就介绍了当前国内简易气象观测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当前的市场环境,分析了现在使用的天气测量仪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研究简易、高性能的集成化气象观测站的必要性。 接着,提出了简易气象观测站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使得整个系统真正实现简易化、专业化及智能化。在选择先进的单片机STC89C51芯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符合设计要求的传感器和单元电路,实现了对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相应数据信息的实时显示。 最后,设计了该气象观测站系统的控制测量硬件电路和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经过硬件调试和最后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简易气象观测站能测量各种书气象要素,基本实现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实时性,方便灵活和质优价廉的特点,适合于各领域广泛应用。 关键词:简易;气象观测站;显示系统;单片机;传感器

Abstract This design will make a research of simple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 with the cor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TC89C51. This system will measure the following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air pressure, wind strength, rainfall, which mark with high accuracy and are able to fulfill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fter processing of the chip STC89C51, each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 collected, can be displayed on the LED screen with favorable interface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as well as impeccable function, providing a good prospect in application and solid assurance for minimized convenient, real-time, and professional meteorological survey. In the beginning,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impl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technology in China at present and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analyze the major problem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weather used at present as well as indicate the necessity to make a research of the simple and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with high performance. After that,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design proposal the system of simpl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realizing a simple, professional and intelligent system in a whole way. Based on option of the advance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TC89C51, the system applies various kinds of sensor and unit circuit which all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o observe 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d achieve real-time display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ccordingly. Finally, the thesis designs the hardware circuit to control and measure the system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compiles relevant software program. The hardware commissioning and final test result show that the designed simpl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weather observation, high accuracy, real-time, convenience, flexibility, best quality and low cost, is capable of measuring each meteorological element, basically realiz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dex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is suitable for applying to every field in a comprehensive way. Key words: Simplicity, Meteorological Station, Display system,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ens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