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广东大暴雨数值模拟及中尺度分析-论文
2010年5月初清远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0年5月初清远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摘 要对2010年5月5-7日清远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200hPa、500hPa、800hPa和天气形势等演变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并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的降水因子情况。
关键词清远市;暴雨天气;环流形势;水汽条件;西南低涡;涡旋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22-0007-01清远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是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部,也是广东省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东移出川的西南低涡共同影响,2010年5月5日到7日清远市出现了本月首次连续性的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范围广、强度大,其中降雨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时段出现在5月6日。
在9h的统计时段内,清远市佛冈县四九镇降雨量达到168mm,北江中下游控制性工程飞来峡水库入库流量于7日中午达到11000m3/s左右,北江清远站水位在7日24时达到洪峰水位12.52m,超出警戒水位0.52m,且有继续上涨趋势。
受强降雨影响,英德市沙口镇石坑村于5月7日17时山洪暴发冲毁工棚,灾害致使一人死亡两人失踪。
1降水成因分析地理位置原因。
清远市位于我国降雨最多的广东省,境内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只分布在北江两岸的南部地区,由于背山面海,受南海暖湿气流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处于我国西南暖湿气流主要输送带中,其山脉走向与盛行风相切产生抬升作用,容易形成降雨。
年降水量在1480~1900mm之间,一年中主要降水期以4-9月为主,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
通常在前汛期的降雨天气系统中,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西南的暖湿气流交汇,容易形成激烈阵雨。
2010年5月5-7日清远市正处于前汛期。
另外,近些年,我国南方诸多城市发展进程迅速,致使地表变得粗糙,增加了摩擦辐合抬升,大气中凝结水汽的悬浮颗粒相应增多,珠江三角洲是大城市集中地区,因此,清远市城市雨岛效应更趋于明显。
2014年5月23日广州中北部大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研究

2014年5月23日广州中北部大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研究周芯玉;涂静;廖菲;胡东明【摘要】By using the NCEP FNL 6 h interval reanalysis data with 1°×1° resolution, the windprofiler data and other general observation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the synoptic and mesoscale systems of the rainstorm occurred in Guangzhou on May 23, 2014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is storm i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scale systems occurred in the"two troughs and one ridge"circulation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was continuously affected by shortwave trough. The low-level jet from Bay of Bengal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provides adequate moisture conditions, the divergent circulation at high-level over the South Asia makes the pumping action more evident. (2) Before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happens, the strong wind field and the momentum continuously go downstream, making the low-level positive vorticity increase, and water vapor condition is favorable. The pulsation of low-level jet index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heavy precipitation. The low-level jet index increases rapidly 1-2 hours before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then decreased rapid-ly after heavy precipitation. (3) The increase of low-level vertical wind shear has a good tim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trong wind going down-stream, indicating that the vertical shear of the wind field is enhanced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height of the strong win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of low-level jet, low-level jet index and vertical wind shear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heavyprecipitation have a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采用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3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多尺度系统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使华南持续受短波槽影响;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南亚高压使得华南上空风场辐散抽吸作用明显.(2)强降水发生前,强风速伸展高度的不断降低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且水汽条件较好;低空急流指数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在强降水发生前1~2h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则迅速减小.(3)风场低层垂直切变的增强与强风速的下传具有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说明由于强风速垂直伸展高度不断降低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在强降水发生前,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垂直风切变的相应变化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8页(P235-242)【关键词】暴雨;多尺度特征;低空急流;风廓线雷达;中尺度系统【作者】周芯玉;涂静;廖菲;胡东明【作者单位】广州市气象台,广州510080;广东省气象台,广州510080;广州市气象台,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4—6月份为华南前汛期,该时期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偏南季风加强,二者交锋常导致华南出现暴雨,甚至是大暴雨。
5.15清远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5.15清远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陈洁雯;谢旭明;王文星;陈若君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4(035)0z2
【摘要】用micaps常规资料及NCEP/NCAR分辨率1°×1°,每日4个时次的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5月15-16日清远地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高层辐散,700hPa以下强劲的西南急流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有利天气形势.充足的水汽供应和近地面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层结是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佛冈水头的短时大暴雨是由两个强降水型超级单体造成.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陈洁雯;谢旭明;王文星;陈若君
【作者单位】佛冈县气象局,广东佛冈511600;翁源县气象局,广东翁源512600;仁化县气象局,广东仁化512300;佛冈县气象局,广东佛冈51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3年5·16广东清远特大暴雨分析 [J], 李阳斌;李翠华;邓朝阳
2.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刘晓汝; 谢作威
3.2019年5月26日广西东兴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翟舒楠;陈见
4.弱引导气流背景下广西西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陆小晓;农孟松;唐昌秀;屈梅芳;蒋亚平;李华实
5.一次鞍型场背景下南通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梅一清;张树民;王坤;缪燕;袁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尺度分析

基本概念 中尺度强对流天气与暴雨预报的比较 分析 强对流天气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综合图的绘制
925hPa分析内容
• 温度T 等温线(间隔2℃) 温度脊(如果明显) • 湿度 等露点温度线(间隔2℃) 湿度脊 干区、湿区(如果明显) • 风场 最大风速带 LLJ 显著流线 风向切变 风速切变
• 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 • 技术要求: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850 hPa 与500 hPa的温度差超过28℃时,间隔4℃ 分析等温差线。 • 分析目的:判断大气稳定度。垂直温度递 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在东部低海 拔地区通常用85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 表征大气稳定度。 • 分析符号: ;颜色:橘黄色。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垂直运动主要是浮力(CAPE)转化而来, 在强对流过程中,它的量级与水平运动量级相当,实际观 测得到的最大值可达到54m·s-1
区域性暴雨 持续的水汽输送,强烈的上升运动,长时 间的降水时间
梅雨锋降水-大范围连续降水(天气尺度抬 升)、局地强降水(中尺度扰动)
暴雨、强对流环境条件差异
等温线:(间隔2℃),平行于流线,即使在无观 测的站,不要随意调整。标注温度中心(暖N,; 冷L ) 温度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
分析目的: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 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
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
云多的地方就在温度脊后面或温度槽前面
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
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 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注:避免总是分析气流槽,弱辐合区也很重要,准确 的辐合区将有助于确定距离强天气危险区最近的热脊 和最主要的水汽平流轴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_蒙伟光

第28卷第3期2004年5月大气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 .28 No .3May 20042003-01-03收到,2003-07-14收到修改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0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工程重要方向项目ZKCX2-SW -210共同资助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蒙伟光1,2) 王安宇1) 李江南1) 冯瑞权1,3) 侯尔滨3)1)(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2)(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3)(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澳门)摘 要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1998年5月23~2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简称MCS )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 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结果表明,暴雨和MCS 发生在倾斜湿等熵面具有弱对流稳定性的下陷区,沿湿等熵面下滑的冷空气与倾斜上升并具有较强对流有效位能的暖湿空气在下陷区会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流稳定性减小的过程,导致暴雨和MCS 发生发展区域有气旋性的涡旋发展。
对流发展区域的上空满足条件对称不稳定发生的条件,MCS 中上升气流呈倾斜状态。
由于湿等熵面倾斜,在暴雨和MCS 的发展过程中,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涡旋的发展,使暴雨和MCS 得以维持。
最后,给出了华南地区湿等熵面上暴雨和MCS 发生发展的一个物理概念模型。
关键词:湿位涡;对称不稳定;中尺度对流系统;华南暴雨;数值模拟文章编号 1006-9895(2004)03-0330-12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位涡理论在分析天气系统演变和结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文献[1,2],如果不考虑非绝热加热和摩擦效应,位涡以及有降水发生的湿过程中的湿位涡均具有守恒性。
广东省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根据 4日2 0时 至 5 日 2 0时 1 0 0 h P a的 位 势 高 度场 ( 图略 ) 可见 , 盘踞在 5 — 2 0 。 N、 9 0 — 1 3 0 。 E之 间 ( 中南半 岛 、 南海 、 西 太 平洋 一 带 ) 的南 亚 高 压 , 其 闭 合 中心值 达到 1 7 0 0 0 g p m。强度 偏 强 , 但 高 压 中心 位 于太 平 洋 西部 、 南 海 中部一 带 , 尚未 跃 上青 藏高 原 ,
广 东省前汛期 一次暴 雨过程 的诊 断分析
胡 琼 文
( 紫 金 县 气 象 局 ,广 东 河源市 5 1 7 4 0 0 )
摘 要 : 用 逐 日 6小 时 一 次 的地 面 站 点 实 况 观 测 资 料 和 1 。 × 1 。 的N C E P分 析 资 料 , 对 4月 4 日至 4月 6日 的这 次 暴 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3年 广 东开 汛 提 早 , 3 、 4月 份 的 天 气 复杂 多
2 . 1 南 亚 高 压
变, 极端 性天 气 出现 的较 频繁 , 给 天气 预报 和 降水预 报带 来 了很 大 的难 度 。 在 4月 4 日一 6日, 受高 空槽 、
切变 线 、 冷空 气 和低空 急 流 的综 合 影 响 , 广 东省 出现 了一 次 自南 向北 的暴雨 降雨 过程 。本 文 通 过 逐 日 6 小 时一 次 的地 面站 点 实 况 观 测 资 料 和 1 o × 1 。 的
西 北风 ,在广东 省 中南 部地 区是 副 高西侧 的 西南风
场, 由此可 以确 定 高空槽 已经在广 东 的 中部 。 在8 5 0 h P a高 空场 上 , 4月 1日在 我 国 的东 北地
广东一次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

直加 强 到 1 n s 并 且 逐 渐 往 南 移 , 2 。 南 移 到 6r , / 从 5N
1。 强降水 中心在暴 雨发生 过程 中 由广东 东北 部南移 9 N, 到中南部 和珠 三角地区与此有关 。因此 ,0 P 5 0h a的高空 槽、 对流层 中低层 的低空 急流 和切变 线是 天气尺 度的 主 要影 响系统。
境内地面上有 弱冷 空气活 动。从 l :o到 1 :0的 1h 4o 50 变压来 看 , 心 强 度 为 0 8 h a的 正 变 压 中 心 位 于 中 . P 1 10 E 2 . 。 弱冷空 气处 于两广 交界偏 向广 西省境 1 . 。 ,2 5 N,
由于影 响珠 三角地区的降水主要发生 在 3日下午 到
结论 。
暴雨是一种极 易形成灾 害的天气 现象 。暴雨成 灾不
仅在于雨量集 中 , 而且频 发程 度高 也是造 成灾 害 的重要
原因。广东省是暴 雨多 发的 区域 , 一年 四季都 有可 能 出
现暴 雨。国内和省内气 象工作者对华南地 区暴 雨天气过 程做 了大量研究 , 得许 多有意 义 的结果 获 。除 了基 于观测资料的诊断分析 研究外 , 鉴于 观测资 料在 时间 和 空间上的局限性 , 少学者 还利 用数值 模式模 拟对 暴雨 不
深, 广东地 区主要受槽前西 南气流影响 , 广东 区域性暴雨 主要发 生在受西 风槽 前西 南气 流影 响条 件下 。4日 0 : 8 0 0西风槽逐 渐移出广东地 区 , 风场 由西南 风逐渐转 为偏 西风, 暴雨过程结束 ( 图略 ) 。在槽 前西南气流影 响下 , 暴
雨 的发 生与对流层 中低层 西南 风急 流活 动有 密切联 系。 图3 a给出了 3日 0 :0广 东地 区 8 0h a的风场 分布 , 20 5 P 风速在 1 / 2m s以上 的西南风急流位 于广东东北部 , 急流
EOF分析用于β中尺度暴雨系统的探索

EOF分析用于β中尺度暴雨系统的探索于杰;张继权;张铭【摘要】本文将2008年上海“8.25”暴雨过程的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作为实况资料集,应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方法对该资料集进行诊断,以探讨将该方法应用于暴雨p中尺度系统的可行性.主要结论有:当数值模式输出足够稠密、精细的样本,能够较好反映实况时,利用EOF方法对天气尺度和α、β中尺度系统的天气过程进行诊断是可行的.对本文的暴雨过程,EOF分解位势偏差场的前三个模态分别反映了α中尺度中端、低端和β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分别对应于波长和振荡频率不同的驻波波列.其可分别称之为暴雨背景模态、暴雨系统模态和暴雨雨团模态.各波列物理性质不同,分别属于准地转的Rossby波、准平衡的涡旋波和非平衡的重力惯性波.天气系统EOF分解的物理本质为:可将一个变形和移动的天气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物理性质且时空尺度不同相互独立的模态(驻波波列).这有助于明确和深化对天气系统的认识.EOF分解能够进行天气系统的尺度分离,且分离后得到的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是独立和有特定物理意义的,这更体现了该尺度分离方法的优点.本文中当EOF分解后各波列(模态)在某地时空指数发生三波锁相,且该地的位势表现为低空为负、高空为正,同时低层位势急剧降低时,则有可能在此处发生暴雨.【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4(038)004【总页数】9页(P795-803)【关键词】EOF分析;β中尺度;暴雨;位势高度【作者】于杰;张继权;张铭【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全军危险性天气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南京21110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全军危险性天气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南京21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3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技术在气候诊断中已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气候科学研究分析变量场特征的重要工具,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Mendonça and Bonatti,2009;Athanasiadis et al.,2010;Tao and Chen,2012;Chang et al.,2013;Xu et al.,2013;李崇银等,2013;支星和徐海明,2013;张世轩等,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f f e c t s l o w s d o wn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j e t mo v e me n t , wh i c h i s b e n e i f c i a l t o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he t e x t r e me
段中尺度 系统 的动力机制 、热力条件及演变做 了进一步的分 析。结果表 明:WR F 3 . 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 出大暴雨 过程的强 降水 中心 、降水强度及雨带分布 的变化趋势。稳定 的 “ 两槽一脊 ”形势是大暴雨发生的有利背景条件 。 高空辐散、低 空辐合的有利配置及其耦合产生次级环流 ,同时地形对迎风坡 的西南气流有阻滞 和抬 升,是大暴 雨
a s c e n d i n g we t j e t i n d u c e d b y t h e d c o l d a i r a n d t h e wa r l n wa t e r v a p o r t r a n s p o r t e d b y s o u t h c 、 西南低涡等西风带天 气 系统 和热带 气旋 、季风 等热 带天 气 系统 影 响 ,水 汽来源丰富 , 致使降水量十分充沛 , 暴雨成为广东
最 主要 的灾 害性 天气之 一 。经 过多 年 的研 究 ,关 于 暴雨 的成 果 已有 很 多 ,特别 是数值 模 拟 已经成 为研 究暴 雨 的重要 方法 。汪 汇 洁等 【 1 ] 用 WR F 模式 研究 了海 南琼 海特 大暴 雨 的中尺度 对流 系统 ,沿切 变线
4 - 1 2 . 2 3 收稿 日期 201 基 金项 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1 4 7 5 1 2 0 ),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科研项 目 ( 1 2 0 9 3 6 3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1 1 开放课题 ,广
东省研 究生 教育 创新计 划项 目 ( 5 2 1 0 0 2 0 2 5 ),广东海 洋大 学研 究生 教改重 点项 目 ( 5 2 1 0 0 2 0 1 4)
第1 期
张
仲等 : 5 ・ 1 5 广东大暴雨数值模拟及 中尺度分析
8 3
广 东地处 中低 纬地 区 ,南 邻南 海和太 平 洋 ,北 依南 岭 山脉 ,境 内大部分 地 区为 山地和 丘陵 ,受地
是高空气象资料分辨率难以满足中尺度 系统分析 的需要 ,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 的模式输 出资料对此次 大暴雨过程中强降水时段的水汽条件 、热力条件、 动力 机制 进行 分析 ,试 图揭示此 次 大暴雨 的中尺度 特征 以及 可能 成 因 。
中图分类号 :P 4 2 6 . 6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9 1 5 9( 2 0 1 5 )0 1 - 0 0 8 2 - 0 8
Num e r i c a l Si m ul a t i o n a nd M e s o s c a l e Ana l ys i s o f a He a v y Ra i ns t o r m o n Ma y 1 5 , 2 01 3 i n Gu a ng d on g
v e i ' t i c a 1 s e c o n d a r y c i r c u l a t i o n d r i v e n b y t h e m we r e t h e ma i n d y n a mi c a l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i s p r o c e s s . An
第 一作 者 张 仲 ( 1 9 9 O 一 ),男 ,硕 士研究 生 ,主要从 事 海洋气 象研 究. E — ma i l : z z l 9 9 O @1 6 3 . c o ma 通 信作 者 徐 峰 ,男 ,博 士 ,教 授 ,研究方 向 :大气 物理 学与大 气环 境 、海洋 气象 . E — m a i l : g d o u x u f e n g @1 2 6 . c o n r
Gu a n g d o n g f r o m Ma y 1 5 t O l 7 .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s : T h e WR F mo d e l c a n s i mu l a t e t h e h e a v y r a i n s t o r m c e n t e r , d i s t r i b u t e d a n d i n t e n s i t y t e n d e n c y . T h e s t a b l e“ T wo t r o u g h s a n d o n e r i d g e ’ ’ c i r c u l a t i o n wa s t h e
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 爆发的南海夏季风输送的充沛水汽在强垂直运动和弱冷空气作用下释放的大量能量是此次
大暴雨过程的热力条件 。中高层弱冷空气在次级环 流的作用下 向低层侵入 ,与上升 的暖湿空气相互作用 ,促使斜
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 的释放和发展 ,是大暴雨 的触发机制。
关键词 :暴雨;数值模拟 ;中尺度系统 ;湿位涡 ;南海夏季风
张 仲 ,徐 峰 , 刘黎 平
( 1 .广东海 洋大 学海洋 与气 象学 院 ,广 东 湛江 5 2 4 0 8 8 ;2 廉江 市气 象局 ,广东 廉 江 5 2 4 4 0 0
1 0 0 0 8 1) 3 .中国气象 科学研 究 院 ,北 京
摘
要 :利用 WR F 3 . 5模式对 2 0 1 3年 5月 1 5 - 1 7日发生在广东 的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对大暴雨强降水时
Ke y wo r ds : Ra i ns t o r m; Nume r i c a l s i mul a t i o n; Me s o s c a l e s y s t e m; Mo i s t p o t e n t i a l v o r t i c i t y; S O U t h c h i na s e a s u mme r mo ns o o n
s u mm e r mo ns o o n wa s t he t he r mo d y na mi c c o n d i t i o n of t h i s he a v y r a i ns t o m . r The t o po g r a p hi c b l oc k i n g
b a c k g r o u n d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h i s h e a y v r a i n s t o m. r An u p p e r - l e v e l j e t s t r e a m, a l o we r - l e v e l j e t s t r e a m a n d a
第3 5 卷
第 1 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Oc e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 o l - 3 5 NO . 1
Fe b. 2 01 5
2 0 1 5年 2 月
5 ・ 1 5广 东 大暴 雨数 值模 拟 及 中尺 度 分 析
ZHANG Zh o ng , XU Fe n g , LI U Li . pi n g 3
( 1 . Gu a n g d o n g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j i a n g 5 2 4 0 8 8 , C h i n a ; 2 . L i a n j i a n g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 , Z h a n j i a n g 5 2 4 0 8 8 , C h i n a ; 3 .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C h i n a , B e j i i n g 1 0 0 0 8 1 , C h i n a )
发 展 的 中 尺度 对 流 系 统 及 其 上 活跃 的 中尺 度 对
1 资料 与实验设计
1 . 1 资料 来源
利用 每 日4次 l 。 ×I 。的 NC E P再分 析资 料对
流单体是造成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何编等【 2 】 用
MM5 模式 对 2 0 0 8 年 6月 1 l ~ 1 3日发生 在华 南地 区 的持 续性 暴雨 的大 尺度背 景进 行 了分析 ,低空 急流 的增 强改 变 了大气斜 压性 ,促使 低 涡发展 ,是造 成 此次 持续 性暴 雨 的重要原 因。 余卓 晟等 【 3 J 利 用 WR F 模 拟 了成都 一次 暴雨 过程 ,揭 示此 次暴 雨产 生 的物 理机 制 。黄 明策 等 f 4 J 对 一次 华南 西部 低 涡切 变特 大 暴雨 进行 了中尺 度特征 分 析 。赖绍 钧等 L 5 J 对 华南 一 次特 大暴 雨过程 进行 了数 值模 拟和 诊断分 析 ,认 为 高低 空 急 流及 其 耦 合 产 生 的次 级 环 流 的建 立 是 特 大暴雨 过程 的 主要动 力机 制 。地 面不稳定 能 量 的累 积 和西 南 急 流输 送 的充 沛 水 汽 和 不 稳 定 能 量 在 强 垂 直运 动 作 用 下 形 成 的湿 上 升 。郑 启 康 等 【 6 】 利 用
r a i n f a l l u p s r t e a m. T h e d r y c o l d a i r f r o m t h e mi d —a n d u p p e r - l e v e l s o f t h e t r o p o s p h e r e t h a t i n v a d e d t h e l o we r l e v e l d u e t o t h e s e c o n d a y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n t e r a c t e d wi t h t h e a s c e n d i n g wa r m we t a i r l f o w f r o m l o w l e v e l s b e i n g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h e r e l e a s i n g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b a r a c l i n i c i n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c o n v e c t i v e i n s t a b i l i t y e n e r g y , wh i c h wa s t h e t r i g g e r e d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i s h e a v y r a i n s t o m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