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6.18 我设计的童装丨岭南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6.18 我设计的童装丨岭南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6.18 我设计的童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设计童装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童装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童装设计的概念、分类、要素等。

2. 童装设计的步骤:讲解童装设计的流程,包括选题、构思、设计、制作等。

3. 童装设计的技巧:教授童装设计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面料选择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童装设计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童装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彩色纸、布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童装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课题。

2. 新课: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对童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童装设计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设计的童装2. 内容:童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步骤、技巧3.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设计一件童装作品,要求具有个性和特色。

2. 完成时间:下节课前3. 提交方式:实物或图片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童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童装设计作品。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创意,作品较为普通。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设计出更具特色的童装作品。

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设计的童装-岭南版

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设计的童装-岭南版

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设计的童装-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设计元素进行童装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童装设计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图案、面料。

2. 童装设计的方法:观察、讨论、实践、创新。

3. 岭南文化在童装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岭南文化融入童装设计,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童装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岭南文化素材、童装设计案例、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布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岭南文化素材和童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岭南文化,激发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了解线条、色彩、图案、面料在童装设计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岭南文化在童装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对童装设计的影响。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童装设计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童装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岭南文化在童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我设计的童装-岭南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展示评价、课堂小结3. 正文:见教学设计内容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岭南特色的童装设计作品。

2. 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岭南文化在童装设计中的应用的短文。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童装设计的概念与原则2. 童装设计的要素与技巧3. 童装设计的方法与步骤4. 童装设计的创新与实践5. 童装设计的评价与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童装设计的要素与技巧,童装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童装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2. 教学难点:童装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童装设计的评价与展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童装设计的概念、原则、要素、技巧、方法、步骤等基本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童装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童装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的童装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与交流,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课件、童装设计素材、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展示台、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的童装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对童装设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童装设计的概念与原则,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3. 讲解设计要素:讲解童装设计的要素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技巧。

4. 实践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童装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童装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讲解童装设计的评价标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童装设计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童装设计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设计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同伴的童装设计作品,给出建设性意见。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童装设计的基本技巧3. 童装设计的创新与实践4. 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5. 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童装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童装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童装设计的核心要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设计的童装作品。

2. 教学材料:准备童装设计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践材料:提供布料、针线、剪刀等基本手工工具。

4. 评价工具:准备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童装设计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童装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童装设计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设计理念。

5.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童装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童装设计的核心要点。

7. 反馈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在展示作品时,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设计过程,给予评价和指导。

4. 过程记录: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童装设计展览或企业,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2. 邀请专业设计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童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儿童服装搭配和审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童装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3. 儿童服装搭配和审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童装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说。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设计童装,进行搭配和审美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童装设计相关理论知识、优秀童装设计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色纸、剪刀等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童装设计作品,引起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童装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设计童装,进行搭配和审美实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童装设计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

2. 邀请专业童装设计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童装设计行业。

3. 组织学生参观童装品牌店或工厂,了解童装的生产和销售过程。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

2. 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意、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方面。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童装设计的兴趣和需求。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评估教学拓展和评估方式是否合理,能否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2.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3. 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他们的设计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童装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童装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展示一些有趣的童装设计案例。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对童装设计的想法和灵感来源。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童装设计案例。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灵感。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收集学生的想法和灵感,用于后续教学活动。

第二章: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审美观。

2.2 教学内容介绍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如色彩搭配、比例和布局。

展示一些优秀童装设计作品的技巧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优秀童装设计作品。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分析和总结作品中的设计原则。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分析和总结,用于后续教学活动。

第三章:童装设计的灵感和创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寻找和应用童装设计的灵感和创意。

培养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寻找灵感和创意的方法,如观察自然、艺术作品、电影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和灵感来源。

3.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和灵感来源。

学生可以进行观察和思考,尝试将所学的灵感和创意应用到童装设计中。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意表现。

收集学生的创意想法和灵感来源,用于后续教学活动。

第四章:童装设计的草图和构思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童装设计的草图和构思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作。

4.2 教学内容介绍童装设计的草图和构思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童装设计原则进行草图创作。

4.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进行童装设计的草图和构思。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童装设计原则,进行草图创作。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草图创作能力。

收集学生的草图作品,用于后续教学活动。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童装设计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展示一些优秀的童装设计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装设计的要求和风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讲解童装设计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不同风格的童装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设计想法。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设计草图来评估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基本理解和设计能力。

第二章:设计原则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色彩、款式、材料等方面,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

2.2 教学内容介绍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色彩搭配、款式设计、材料选择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童装设计中。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讲解设计原则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设计和展示来评估学生对童装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设计过程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灵感来源、设计草图、制作样品等,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童装设计项目。

3.2 教学内容介绍童装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灵感来源、设计草图、制作样品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过程应用到童装设计中。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讲解设计过程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将这些过程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设计和展示来评估学生对童装设计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设计创新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创新元素融入到童装设计中,并能够创作出独特而有趣的设计作品。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将创新元素融入到童装设计中,包括图案设计、装饰设计等。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

《我设计的童装》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则,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童装设计作品。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服装行业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童装设计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使学生对童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2 童装设计的原则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舒适性、时尚性等,引导学生掌握设计童装时应注意的要点。

2.3 童装设计的基本流程介绍童装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灵感来源、设计草图、选材、制作等步骤,让学生了解童装设计的全过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使学生掌握童装设计的基础知识。

3.2 示范法通过展示优秀童装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设计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3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童装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童装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等。

4.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童装设计作品,从设计理念、造型、色彩、面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童装设计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的童装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5.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童装设计素材和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

5.3 实践材料为学生提供童装设计所需的材料,如纸样、面料、辅料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设计作品。

5.4 优秀设计作品收集整理优秀童装设计作品,用于教学示范和学生欣赏。

第六章: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30课时,分别为15个课时理论教学和15个课时实践教学。

6.2 教学计划详细规划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思博·美术设计学院05服装设计班服装营销教案服装设计工作室****:***童装设计童装主要是指幼儿和儿童穿的服装,也包括中小学生穿的学生装,因此童装造型的设计定位因每个成长期而变动,色彩搭配对性格性情有一定的互补作用,面料的选择随身体的活动和因素而定,装饰手法灵活多变,以上四点构成了童装设计的主要特点.一、婴儿服1.造型为适应宝宝的发育成长,造型要简洁、舒适、方便并有一定的宽松度。

婴儿水面时间长,不会自行翻身,不宜设计有腰接线,不宜在衣裤上使用松紧带,不宜穿半胸恤,领口宽松,领高偏低,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对服装性别区分要求相对较低,以服用性为最高要求。

2.面料应该选择柔软宽松且具有良好伸缩性、吸湿性、保暖性与透气性的精纺棉料为婴儿装的面料。

3.色彩以白色或粉色为主,白色可以有效避免因燃料过敏对婴儿的伤害,而粉色、粉黄、粉红、浅蓝更可以衬托小脸娇嫩,有如天使般可爱。

4.装饰婴儿体型相当可爱,运用简单的彩绣,贴绣与小花、小动物、卡通、水果等装饰图案装饰,会产生美妙的童稚情趣。

二、幼儿装幼儿期与学龄前期服装在设计上大致相同,这个期间服装设计最丰富多彩。

1、造型方型、A型为宜,结构上考虑实用功能,多设计正前方位全开合的扣条方法,以训练幼儿如何穿衣。

而连衣裙、吊带裤、裙式背心裤的是设计既要便于活动又要考虑到不易滑落。

幼儿的颈短,领口上不宜设计繁琐的造型或复杂的装饰,尽可能平坦柔软,同时儿童对温度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自我意识的控制不够清晰,需要成人帮脱衣服,所以,背心或配套衣服既要方便穿脱,也要美观有趣。

幼儿的天性使他们对口袋的需要和喜爱非常强烈,如花,叶、动物、字等的形状以贴袋的形式出现,更能丰富童装的趣味2、面料夏天可选用吸湿性强、透气性好的棉麻纱布,尤其是各类高支纱的针织面料,更柔软、吸湿;冬天宜选用保暖性好的针织面料,全棉或精选棉混纺,这个年龄层的儿童通常有随地坐、随处蹭的习惯,所以关键部位可选用涤卡、斜纹、灯心绒做不同面料的拼接组合。

3、色彩采用活泼而鲜亮的对比色、纯净的三原色或粉色系列,更能表现幼儿服的天真可爱,色彩的拼接、间隔或碎花面料做图案等都能体现很好的色彩效果。

4、装饰幼儿服装饰设计的图案主要以仿生图案为主要形式,如人物类、动物类、花草类、文字类等,多取材于神话或动画,仿生类如女童的蜜蜂装,男童的熊猫装,或在裤腿上做向日葵装饰,背包袋的小动物头型在服装上的应用也是很普遍的,这既丰富了童装设计的天地,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想像的空间……三、学龄服学龄儿童开始以学校为中心的集体生活,他们的服装强调功能性和美观性。

1、造型过分华丽或繁琐的装饰跟面料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与精力,校服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服装,校服的设计要有标志和运动性,款式最好是可以调节组合,女童体型开始发育,在日常服设计中可采用X型;男童心理有种“男子汉的影子”宜用H型设计运动服,并尽可能多设计单体可组合的休闲装,满足心理与功能的需要……2、面料校服的面料主要以涤棉为主,质轻,结实、去污易,耐腐耐洗,休闲装的面料可以是原针织,灯心绒、粗米尼或各式毛料。

3、色彩校服颜色稍偏冷,色彩搭配要朴素大方,日常服可以活泼、鲜艳,可以用五彩与随意的款式进行组合。

4、装饰校服的装饰多强化标志的设计,生活装的装饰主要考虑该年龄段的特性,花边刺绣或图案纹样,或色块拼接,都能满足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追求新奇的心理,起到美化心灵的作用。

四、少年装少年装逐步接近成年人,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懂得不同的场合服装的适合性。

1、造型该年龄段的服装除了学生装外,生活装既有童装特殊的美感,也有成年人流行的特点,女孩的造型要可爱纯真,男孩的特点是朝气蓬勃,造型可用A、T、X、H型校服简练大方,外出服活泼有朝气。

2、面料可选用的材料很多,服装的功能不同,面料的性质随之而变,居家服以棉为主,活动服多以混合运用为主。

3、色彩色彩所表达的语言与含义要适合他们,少年装主要表达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面貌。

4、装饰装饰手法多种多样,童味点的可用花边,荷叶边上下呼应的方法,成熟些的可以用镶边,辑明线,字体符号,写意图案等简洁手法。

童装系列设计童装系列设计,主要是应用等质类似性原理的基础上,把握统一与变化的规律主要以结构形态,基础型与细节,面料色彩与材料肌理,图案纹样与文字标志,装饰附件与装饰工艺等,系列中应该有大小,长短、疏密、强弱、正反等形式的变化童装设计趋势童装设计趋势一:舒适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早已不满足有衣可穿,在倡导绿色消费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服装的舒适性能。

对于童装这一点显得尤为迫切。

所谓服装的舒适性是指人体着装后,服装具有满足人体要求并排除任何不舒适因素的性能。

儿童由于其生理特性,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活泼好动,易出汗,皮肤敏感,抵抗力差,他们的服装不仅要遮体御寒,更要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伤害。

据对童装市场的调查,生产厂家对于款式设计、做工质量较为重视,而对童装的舒适性研究却很不够。

下面试图从几方面阐述影响童装舒适性的因素。

一、面料的选用1、纤维的选用纤维是面料的原材料,它的服用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性能,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宜选用吸湿性强、透气性好、对皮肤刺激小的天然纤维。

这是因为化学纤维大多从石油、天然气中提炼出来,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其次合成纤维吸湿性小、透气性差,有碍于汗液蒸发,而且合成纤维静电吸尘较严重。

由于儿童活泼好动,天然纤维中又宜选用棉纤维,它不仅服用性能好,且柔软结实,价格低廉,适合水洗。

2.织造方面由于人体运动的多方面、多角度和大弯曲性,就要求服装有一定延伸性,对于好动的儿童,延伸性能良好的针织物,又优于机织物,它的弹性保证了服装自由地依顺人体运动,不会束缚身体,影响儿童的发育。

3.染色牢度由于儿童活动量大,易出汗,服装更要勤洗勤换,因此对于染料的色牢度要求较高,至少要保证面料的色牢度为变色3~4级,沾色3~4级以上。

面料的染色牢度包括耐洗、耐磨擦、耐汗渍、耐日晒。

对于婴幼儿,服装面料还要考虑其唾液色牢度。

二、款式设计在童装的款式设计中,首先要考虑服装是否有足够的松量,因为紧身的服装对于儿童的身体会产生压迫,影响其内脏器官的发育,束缚儿童活动。

再者,服装的压力集中在两肩和腰部,如果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儿童的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

由于儿童身体尚未发育完全,腰部曲线不明显,因此腰部的松紧带过松,裤子或裙子易掉。

若过紧,又会造成腰部压力过大。

所以应多设计一些背带裙/裤。

另外,上衣宜采用开襟设计,相对于套头服装面言,它不仅穿脱方便,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己穿衣的习惯。

因此,在设计童装时,不仅要考虑到款式的美观,更要兼顾儿童的生理特征。

童装设计趋势二:合乎潮流又不失童真一般童装的设计款式大都是取悦成人的天真造型,但走中上档路线的童装应当迎合小朋友扮大人的心理,在童装设计上,既配合时装潮流又不失童真才算恰到好处。

另外,由于童装通常只穿着一两年便不再合适,厂家可选择较廉价的功能性涂层布料(其防水指数比成人风雨衣低,或防水功能本身的耐用性较短),以降低成本及价格。

不过,由于消费者仍会注重产品能否适合活泼好动的小朋友,衣料应以耐磨的梳织棉质为主。

童装设计趋势三:重视儿童的生理需求从儿童的生理需求来进行童装的设计是提升儿童服装附加价值的重要手段。

婴幼期儿童(即出世至三岁),身高一般在50~85公分,孩子头大,手脚短,骨骼柔软,皮肤细腻,服装应注意方便穿脱,袖子必须稍宽,尽量不用套头式,为防受凉,服装最好有领有袖,还可设计成连衣连裤连袜的蛤蟆衣。

为方便换洗尿布,多采用开裆裤或在前面开拓,面料尽量采用柔软、透气的纯棉织物,可用系带来代替纽扣或尽量让纽扣扁平些。

为利于婴儿发良生长,服装多用松身式。

衣服的颜色不宜太鲜艳,太刺眼,图案纹样的选择应尽量小些,采用局部点缀或满底淡雅小碎花,可渲染适合婴儿生长的宁静、温馨气氛,两、三岁的孩子处于模仿阶段,喜爱鲜艳的色彩,也逐渐关注周围的事物。

他们服装的图案纹样可大些,可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花草及运动画卡通形象来装饰点缀。

裤子一般用橡筋束腰或背带式,男童上衣多用直身式,通过结构的变化和颜色,面料的相拼,再加上机绣、贴花的装饰,点缀,使其显得丰富多彩。

女童服装的变化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但面料、色彩、纹样应根据不同的服装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运用。

此年龄段的着装忌繁复累赘,过分装饰,而应简洁明快,舒适大方。

学龄前儿童(4至6岁),身高约92~108公分,这时期的孩子智力发展特别快,对很多事物发生兴趣,所以服装上可采用字母,数字和带有游戏色彩的东西作装饰,服装的式样不能太繁琐,绣花工艺常采取贴绣,机绣,手绣,打揽等方法,外衣面料多运用耐磨结实,挺括易洗的中长化纤,内衣及夏季服装则多用纯棉,涤绵材料。

款式无论衣裤、还是裙衫,一般都需要设有口袋,方便孩子装手帕或面巾纸用。

女童的夏裙应短至膝盖以上,跑跳起来轻松方便又显得活泼可爱。

色彩可适当选择鲜艳,明亮的,此间的孩子身体向上长得快,向横长得慢,因此,4岁孩子的衣服,裤子到6岁穿时,只显得短而不显得窄,所以,在设计冬装外套及套装时,可做成双襟外衣,衫长和袖长可按6岁儿童的长度,肩、胸尺寸可比4岁稍大,这样,服装穿在4岁孩子身上是大褛,穿在5岁孩子身上是中褛,而6岁孩子穿用时已成为短外套,袖长也可以此类推。

袖子、裤子不可做成外打边式用以调节长度,这样衣服可多穿几年,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中童期儿童(7~12岁),身高一般在120~160公分,这时期孩子的活动量大,衣服、裤子易脏易破,尤其是双膝,袖口和臀部,因此在这些部位可选择结实耐磨的材料与其它面料相拼,这时期正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期,一般女童的中腰裙多在两侧打腰省,且上衣形多上宽下窄,这期间孩子长得特快,又费衣服,因此要选用结实耐磨易洗的劳动布、牛津纺、卡其布或涤纶化纤面料,装饰纹样民不宜过大。

大童期儿童(13~17岁),一般男童身高可达165~175公分,女童也可达153~165公分。

男女性别特性已基本趋向成人,但没有成人那样丰满,此时期的孩子思想单纯,对事物接受能力强,但真正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服装要引导他们的追求积极向上,朴实健康的格调,且不可追求颓废荒诞,怪异刺激的着装。

除上学穿正装校服外,平时可穿着事有休闲风格的服装,由于这时男女童的体形已基本定型,因此服装的选料可稍高些,制作也应精良些,女性的裙长掌握很重要,太长不精神,太短不雅观,一般在膝下上5公分为宜,款式应尽量简洁,色调应协调雅致。

童装的设计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都与款式、色彩、面料密切相关。

一般可采用装饰点,装饰线、装饰面来进行造型装饰。

装饰的位置也根据服装的特性进行选择,缉明线,缉摺线、镶边带等,给人以舒畅,优美,或刚强明快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