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思维导图系列

中药学-思维导图系列

中药学-思维导图系列中药学的学习过程中,药物的第一功效基本上是不用刻意记忆的,因为教学大纲分类时就是按第一功效来分类的。

所以学习中药的第一步应该是记住所属分类包含的药物,这等同于记住了这些药第一功效。

第二步则是通过对比学习法快速掌握药物的第二第三或特殊功效。

如果是考试,完成第二步就够了。

本节提供(第一步)【中药分类歌诀】后续将逐步制作发布(第二步)【中药学思维导图】。

【章节排名不分先后/个别章节借鉴他版】补气白术黄芪参,山药甘草大枣蜂。

(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补血当归熟地胶,白芍首乌龙眼挑。

补阴沙参百合冬,枸杞玉竹鳖甲贞。

(贞:女贞子)锁阳苁蓉羊戟天,仙骨菟紫鹿仲续。

(仙茅补骨脂菟丝子紫河车)温里附子肉桂姜,吴萸花椒小茴香。

理气陈皮青皮薤,枳实乌药诸香列。

(香:香橼香附木沉檀)瘀滞川芎郁元胡,乳没姜黄五灵脂。

活血调经桃红益,丹参牛膝鸡月季。

(益:益母草鸡:鸡血藤)止血榆蓟苎茅侧,三七茜草白芨鹤。

(苎麻根白茅根侧柏叶)寒痰半夏禹南星,芥子白前旋覆轻。

痰热桔梗瓜蒌竹,贝母昆藻海浮石。

(竹:竹茹竹沥)止咳平喘杏苏款,桑白葶苈百部菀。

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黄连。

清热凉血生地玄,赤芍牡丹紫草全。

泻火石膏知芦竹,栀子决明粉夏枯。

(竹:竹叶淡竹叶)解毒银翘公英板,鱼翁贯众败射干。

(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清热燥湿苦参胆,白鲜秦皮芩连柏。

化湿霍香厚朴苍,砂仁豆蔻佩兰香。

(香:芳香化湿之意)水肿泽泻薏苡齐,茯苓猪苓香加皮。

利尿滑石车前子,萆薢木通通砂石。

(通草海金沙石苇)利湿退黄茵陈好,金钱虎杖垂盆草。

大黄芒硝芦荟泻,润麻郁李松子仁;(泻:番泻叶)逐水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巴豆齐。

祛风寒湿用独活,川乌灵仙木瓜蛇;袪风湿热防己好,秦艽络石豨签草。

袪风强筋五加皮,寄生狗脊千年健。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辛凉桑菊薄荷蒡,柴葛升麻蝉蜕详。

以下为中药学-思维导图(示例图)•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针药备急,文中思维导图/图表皆由正版中医教材整理制作。

落花生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落花生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落花生1《本草从新》
润肺补脾.
辛甘而香.润肺补脾.和平可贵.出闽广.藤
生.花落地而结实.故名.炒用.以上夷果类.2《本草分经》
辛甘香,润肺补脾,和平可贵。

3《本草备要》
补脾润肺
辛能润肺,香能舒脾。

果中佳品,出闽广。

藤生
花,落地而结实,故名(按∶落花生《本草》未
收,本无当医药之用,然能益脾润肺,实佳果
也。

因世人谤之者多,附见于此,明其有利无害
也)。

炒食。

4《本草撮要》
味辛甘香.入手太阴经.功专润肺补脾.和平可
贵.多食生痰.
5《药性切用》辛甘气香,醒脾润肺。

俗名长生果,果中佳品。

炒熟用。

肠滑者非宜。

6《饮食须知》味甘微苦,性平。

形如香芋。

小儿多食,滞气难
消。

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
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
食,往往杀人。

多食令精寒阳痿。

中药学_红葵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红葵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红葵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名称:红葵 别名:野枸杞(《内蒙古中草药》), 野茄子、野辣子、药人豆(《中国沙 漠地区药用植物》)。
中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药材基源: 为茄科植物裂叶龙葵的全草或果实。夏、 秋割取全草,洗净切段。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茎直立,有条棱, 多分枝,绿色。叶互生,卵形,为不整齐 的羽状分裂,裂片阔线形或披针形,先端 渐尖,基部突窄,延为叶柄。聚伞花序, 顶生或侧生,花紫色。浆果小,卵形或球 形,径1厘米以内,熟时红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生态环境: 生于路旁、水边、田野、沟旁、渠边。分 布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 肃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性味: 味苦,性寒,有小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目昏目赤,皮肤 瘙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相关疾病症状: 目赤、目昏、皮肤瘙痒、瘙痒、咽喉肿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葵
应用举例: ①治咽喉肿痛:鲜红葵二两,水煎三次服。 ②治视物不清:红葵果二钱,水煎服。 ③治皮肤瘙痒:红葵二两,水煎熏洗。 (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中药材:红葵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豆蔻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豆蔻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豆蔻1《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生南海.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味辛,温,无毒。

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药性论》云∶草豆蔻可单用。

能主一切冷气。

陈藏器云∶去恶气,温中,中恶霍乱,心腹冷痛。

日华子云∶豆蔻花无毒。

下气。

止呕逆,除霍乱;调中,补胃气,消酒毒。

又云山姜花,暖。

调中下气,消食,杀酒毒。

3《新修本草》味辛,温,无毒。

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生南海。

味辛烈者为好,甚香,可恒含之。

其五和糁中物皆宜人∶廉姜最温中,下气;益智,热;枸小冷耳。

〔谨案〕豆蔻,苗似山姜,花黄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

枸橼,性冷,陶景云温者,误矣。

4《本草乘雅半偈》(别录上品)【气味】辛温涩,无毒。

【主治】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核】曰∶豆蔻生南海,及交址,今岭南、八闽亦有,生成已详内。

南人采花作果,尤贵嫩者。

并穗入盐淹治,叠叠作朵不散。

更以木槿花合浸之,欲其色红耳。

广中人,入梅盐汁浸令红,曝干荐酒,名红盐草果。

初结小者名鹦哥舌。

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南人用火杨梅,伪充豆蔻,形圆而粗,气辛而猛,山姜也,入药不可不辨。

修事,须去蒂,取向里子及皮,用茱萸,同于上缓炒,待茱萸色微黄黑,即去茱萸,取豆蔻皮,及子用之。

【】曰∶草实之中,名豆蔻者凡三,形色功能,各有同异。

入足太阴、阳明腑脏,手少阳三焦则一也。

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高八九尺,冬夏不凋,开花浅黄色,缀实作朵似葡萄。

初生微青,熟则转白,孚圆似白牵牛,仁粒似缩砂。

气味辛大温,充肾间生阳,鼓肺气呼吸,宣五谷味,主纳主出者,白豆蔻也。

初春抽苗,入夏作茎,开花结实似豆蔻,实圆微长,表有皱纹,里肉斑缬似槟榔,无仁有肉,气味辛温,秉刚之用,温中化食,宣五谷五畜味,为养为充者,肉豆蔻也。

苗似荻芦,叶似杜若,根似高良姜,二月开花作穗,房缀茎下,嫩叶卷之,初出似芙蓉,微红色,穗头色深,其叶渐开,花渐出,色渐淡矣。

亦有黄白二色者,实似龙眼而锐,皮色黄白,表无鳞甲,壳薄有棱峭,仁粒似缩砂而稍壮,气味辛涩温,宣摄中气,温中,益上焦,受纳水谷,治心腹痛,呕吐,去臭气,宣五谷五果五菜味,为养为助为益者,豆蔻也。

罂粟壳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罂粟壳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罂粟壳1《本草便读》止泻痢以固精.肾脏虚羸需敛涩.收汗衄而宁嗽.肺家耗散赖酸温.(罂粟壳其味酸涩.其性或言温.或言寒.究竟酸涩属阴.当作微寒为是.故每蜜炙用之.入肺大肠肝肾等处.以固涩为用.然酸收太紧.最易令人呕逆.凡咳嗽泻痢遗滑等证.有邪火者切勿用之.)2《中药学》【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涩,平。

入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涩肠,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久咳不止。

罂粟壳功能收敛肺气,适用于肺气不收、久咳不止的病症,可配合乌梅等同用。

2.用于久泻,久痢等症。

本品有涩肠止泻作用,治久泻、久痢等症,可单用,或与木香、黄连、干姜等配伍。

此外,婴粟壳的止痛功效亦颇显着,临床上常用于胃痛、筋骨疼痛等病症。

【处方用名】罂粟壳、御米壳(生用,用于涩肠、止痛)。

炙粟壳、炙御米壳(蜜炙用,用于敛肺止咳)。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本品性涩收敛,故咳嗽或腹泻初起时忌用;如久咳、久泻用一般药物无效者,始可考虑应用本品,但又不宜多服、久服。

【方剂举例】百劳散《宣明论》:罂粟壳、乌梅。

治久咳虚嗽。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本草求真》:「功专敛肺涩肠固肾,凡久泻,久痢脱肛,久嗽气乏,并心腹筋骨诸痛者最宜。

」3《本经逢原》子名御米涩温微毒。

蜜炙止嗽,醋炙止痢。

发明粟壳性涩,却痰嗽,止下痢,肺虚大肠滑者宜之。

若风寒咳嗽,泻痢初起,有火邪者,误用杀人如剑,戒之。

御米治反胃,胸中痰滞。

4《本草分经》酸涩平,敛肺涩肠固肾,宜治骨病,酸收太紧,易兜积滞。

御米甘寒,润燥治反胃。

鸦片酸涩温,止泻痢,涩精气。

5《药笼小品》酸涩。

敛肺固肠。

治久嗽、泻痢、脱肛。

兜摄太过,故必留邪净尽,庶用少许,否则大忌。

【优秀文档】落葵子

【优秀文档】落葵子

落葵子
落葵
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薛葵、蘩露、承露、天葵、藤葵、胡燕脂、藤儿菜、滑藤、西洋菜、御菜、燕脂菜、紫草、燕脂豆、木耳菜、藤露、紫葵、紫豆藤、软藤菜、滑腹菜、红鸡屎藤、葵、繁露、染绛子、荞菜七、篱笆菜、软姜菜。

功效作用清热,滑肠.凉血,解毒,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

始载于《名医别录》。

毒性无毒。

归经心经、脾经、小肠经、肝经。

药性寒、药味酸、甘。

植物简介
落葵即是植物种名,有时也作同属种的共称。

【别名】木耳菜、胭脂菜、胭脂豆、藤菜、蔠葵、紫角叶。

【分类】落葵科,落葵属。

【产地】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方、印度等地)。

在非洲、美洲栽培较多。

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公元前300年即有关落葵的记载。

目前中国南方各省栽培较多,在北方也有栽培,一直列入稀特蔬菜。

形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 怕霜冻, 耐高温多湿,宜在胆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
壤土中生长。

形态:一年生草质藤本,茎缠绕,叶肉质,近圆形。

详见下文。

杜衡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杜衡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4《证类本草》
(杜衡_)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咳逆。香人衣体。生山 谷。三月三日采根,熟洗,曝干。
陶隐居云∶根、叶都似细辛,唯气小异尔。处处 有之。方药少用,唯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 山海经》云∶可疗瘿。唐本注云∶杜衡叶似葵, 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生山之阴,水泽下湿 地。根似细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谬 矣。及己独茎,茎端四叶,叶间白花,殊无芳 气。有毒,服之令人吐,唯疗疮疥,不可乱杜衡 也。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杜,土卤。注∶杜衡 也。似葵而香。山海经云∶天帝山有草,状如 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 瘿。郭璞注云∶带之令人便马。或曰∶马得之而 健走。药性论云∶杜衡,使。能止气奔喘促,消 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2《本经逢原》
俗名马蹄香,又名杜葵 辛温,无毒。 发明 杜衡香窜与细辛相似,故药肆以之代充细 辛。亦能散头目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但 其气浊,不能搜涤少阴经中之寒,稍逊细辛一筹 耳。
3《本草择要纲目》
(即土细辛.)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风寒咳逆.作浴汤香人衣体.止气奔喘促.消痰 饮.破留血项间瘿瘤之疾.下气杀虫.古方吐药 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已也.及已似细 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已当杜衡.杜衡当细 辛.故尔错误也.杜衡则无毒不吐人.功虽不及 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也.
图经曰∶杜衡,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淮间皆有 之。苗、叶都似细辛,唯香气小异,而根亦粗, 黄白色,叶似马蹄,故名马蹄香。三月三日采 根,熟洗,曝干。谨按《山海经》云∶天帝之山 有草,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 马,食之已瘿。郭璞注云∶带之可以走马,或曰 ∶马得之而健走。《尔雅》谓之杜,又名土卤。 然杜若亦名杜蘅,或疑是杜若。据郭璞注云∶似 葵而香,故知是此杜衡也。今人用作浴汤及衣香 甚佳。

防葵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防葵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毒同根,犹 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尔,而野 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大观》卷六,《政 和》一五五页)
《本经》原文∶防葵,味辛,寒.主疝瘕肠泄, 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 久服坚骨髓
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 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五脏虚气,小 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 髓,益气轻身。《药性论》云∶君。有小毒。能 治疝气, 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治鬼疟, 主百邪鬼精怪,通气。
欲使先须拣去 末后,用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 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器中炒令黄 精汁尽。肘后方∶治癫狂疾。防葵末,温酒服一 刀圭,至二、三服,身润有小不仁为候
11《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误用野狼毒,缘真似防葵,而 验之有异,效又不同,切须审之,恐误疾人。其 防葵在蔡州沙土中生,采得二十日便?,用之唯 轻为妙。
4《本经逢原》
辛寒,有毒。
《本经》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 湿喑,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
发明 防葵辛寒,性善走散。能治疝瘕肠泄,膀胱 热结等证,而《别录》又言,疗五脏虚气,小腹 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有火者不可 久服,令人恍惚见鬼,二说各有主见。一治浊邪 支塞,惊邪狂走,故须久服,开除积垢,自然髓 充骨坚,正气自复。一以疗五脏虚气,肾邪逆 满,故不可久服,久服恐正气愈虚,不能制五志 之火,引领痰湿上侮君主,令人恍惚见鬼。同一 防葵,而有治惊邪狂走与久服见鬼之不同也。尝 考《千金方》防葵为治风虚、通血脉之上药,每 与参术钟乳石英并用,取其祛逐风虚,通利血 脉,而正气得复,肾志自强,当无助火为虐之虑 矣。
陶隐居云∶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 毒同根,犹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 沉尔,而野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唐本注云∶此 药上品,无毒,久服主邪气惊狂之患。其根叶似 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风,故名防葵。采根据时 者,亦能沉水,令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 矣。此物亦稀有,襄阳、望楚、山东及兴州西方 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臣禹 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防葵,君,有小毒。能治疝 气, 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大如碗,悉能消 散。治鬼疟,主百邪鬼魅精怪,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葵1《名医别录》
味酸,寒,无毒.主滑中,散热.实,主悦泽人
面.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2《新修本草》
味酸,寒,无毒。

主滑中散热。

实,主悦泽人
面。

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又名承露,人家多种之。

叶惟可,性冷滑,人食
之,为狗所啮作疮者,终身不瘥。

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不入药用
也。

3《本经逢原》
一名藤葵,亦名燕脂菜,俗名染绿子
酸寒滑无毒。

发明落葵蔓生,叶圆浓如杏叶。

子似五味子,生
青熟紫,所在有之,揉取汁红如胭脂,女人饰面
点唇,及染布帛。

谓之胡胭脂,亦曰染绿子,但
久即色易变。

《别录》言滑中散热。

时珍云,利
大小肠。

子仁可作面脂,和白蜜涂,鲜华立现。

4《证类本草》
味酸,寒,无毒。

主滑中,散热。

实,主悦泽人
面。

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陶隐居云∶又名承露,人家多种之。

叶唯可(音
征),性冷滑,人食之,为狗所啮作疮者,终身
不瘥。

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少入
药用。

今注一名藤葵,俗呼为胡燕脂。

臣禹锡等
谨按蜀本图经云∶蔓生,叶圆,浓如杏叶。

子似
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

孟诜云∶其子悦
泽人面,药中可用之。

取蒸食疗∶其子令人面鲜
华可爱。

取蒸,烈日中曝干。

挪去皮,取仁细
研,和白蜜敷之,甚验。

食此菜后被狗咬,即疮不瘥也。

5《食疗本草》
(一)其子悦泽人面,药中可用之。

〔嘉〕
(二)其子令人面鲜华可爱。

取蒸,烈日中曝
干。

按去皮,取人细研,和白蜜敷之,甚验。


嘉·证〕
(三)食此菜后被狗咬,即疮不差也。

〔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