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卵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中药学_鸽卵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鸽卵>>>
名称:鸽卵 别名:家鸽卵、鸽蛋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鸽卵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鸽卵
药材基源: 鸽形目鸠鸽科家鸽Columba domestica Gmelin;原鸽Columba livia,以卵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鸽卵
治麻疹难出:取家鸽剖腹,去内脏,贴患 儿胸部。
中药材:鸽卵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生态环境: 全国各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鸽卵
功能主治: 益气,解毒。主治恶疮疥癣,痘疹难出, 预防麻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鸽卵
相关疾病症状: 补肾、疮毒、恶疮、恶疮疥癣、:鸽卵
应用举例: 预防麻疹:煮鸽卵2个食用,至麻疹流行 期,每日服2个,连服6~10个。
中药学_雀脑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脑
相关疾病症状: 补肾、冻疮、耳聋、肾虚阳痿用举例: ①治聤耳:雀脑以棉裹少许,塞耳中。 (《圣济总录》)
②治小儿冻疮:雀儿脑髓涂之。(《子母 秘录》)
③治冻疮:腊月雀脑子,烧灰研细,小油 调,涂冻疮口上。(《儒门事亲》)。
谢谢!
雀脑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脑>>>
名称:雀脑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脑
原始出处:《别录》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脑
药材基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脑
性味: 《别录》:"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脑
归经: 《滇南本草》:"入肾。"。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脑
蝌蚪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蝌蚪1《得配本草》
即虾蟆儿
治火热疮及疥疮,并捣敷之。
配黑桑椹,各半
斤,瓶密封,悬屋东百日,化泥,取染须发,永
黑如漆。
2《本经逢原》
发明蝌蚪生水中,蛤蟆子也。
有尾如鱼,渐大则
脚生尾脱,因其所禀之毒未化,故藏器取治火热
毒及肿疡疮,并捣碎敷之,或化水涂之,或配入
敷药中并效又得效方,多用蝌蚪阴干,待桑椹
熟,等分置瓶中密封悬屋东,或捣汁浸埋东壁
下,百日化泥,取涂须发永黑如漆。
3《本草新编》
蝌蚪,蛤蟆子也。
治火伤与汤火伤,捣烂敷之即
止痛,如皮破,且无伤痕,同桑椹汁染须亦佳,
但必须加入冰片耳。
4《本草纲目》「释名」活师、活东、玄鱼、悬针、水仙子、蛤
蟆台。
「主治」
1、热疮、疥疮。
用蝌蚪捣烂敷涂。
2、染须发。
用蝌蚪、黑桑椹各半斤瓶中封固,
百日化泥,取涂须发,永黑如漆。
理石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理石1《名医别录》味甘,大寒,无毒.主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一名肌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及卢山.采无时.(滑石为之使,畏麻黄.)《本经》原文∶理石,味辛,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一名2《吴普本草》按∶此药参见本书“龙骨”条,《本经》首载此药。
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味辛甘,寒、大寒,无毒。
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除营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
滑石为之使。
恶∶麻黄。
生∶汉中山谷及庐山。
如石膏顺理而细。
4《新修本草》味辛、甘,寒、大寒,无毒。
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
一名立制石,一名肌石,如石膏,顺理而细。
生汉中山谷及卢山,采无时。
滑石为之使,畏麻黄。
汉中属梁州,卢山属青州。
今出宁州。
俗用亦希,《仙经》时须,亦呼为长理石。
石胆一名立制石,今此又名立制,疑必相乱类。
〔谨案〕此石夹两石间如石脉,打用之,或在土中重叠而生。
皮黄赤,肉白,作针理文,全不似石膏。
汉中人取酒浸服,疗癖,令人肥悦。
市人或刮去皮,以代寒水石,并以当石,并是假伪。
今卢山亦无此物,见出襄州西泛水侧也。
5《本草经集注》味辛、甘,寒、大寒,无毒。
主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除荣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
一名立制石,一名肌石,如石膏,顺理而细。
生汉中山谷及卢山,采无时。
(滑石为之使,畏麻黄。
)汉中属梁州,卢山属青州。
今出宁州。
世用亦希,《仙经》时须,亦呼为长理石。
石胆一六页)6《本草衍义》如长石,但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其非顺理而细者为长石,治疗亦不相辽。
7《神农本草经》味辛寒。
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一名石立制石。
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饥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及卢山,采无时。
8《证类本草》味辛、甘,寒、大寒,无毒。
雀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甘温.壮阳气.(藏器曰∶冬月食之、起阳道、 令人有子.)益精髓.暖腰膝.缩小便.
治血崩带下.(宗 曰∶正月以前、十月以后、宜 食之、取其阴阳定静未泄也、故卵亦取第一番 者、苏颂曰∶今人取雀肉、和蛇床子熬膏、和药 丸服、补下有效、谓之驿马丸、此法起于唐世、 云明皇服之有验、总录治虚寒雀附丸、用肥雀肉 三四十枚、同附子熬膏丸药、亦祖此意也.)不 可同李及诸肝食.妊妇食之.令子多淫.凡阴虚 火盛者勿食.服白术人忌之.俗呼老为黄雀.( 八九月群飞田间、体绝肥、背有脂、如披绵、性 味皆同、可以炙食、作甚美、今人以之顿鸡蛋、 肥而可口.)头血、治雀盲.(人黄昏时无所 见、如雀目夜之.)
3《本草分经》
甘温,壮阳益精髓缩小便。雀卵酸温,益精血, 治男子阴痿女,燎毛去 肠,勿洗,以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 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 服,酒送下。
3、小肠高气,用带毛雀儿一只,去肠,填入金 丝矾末五钱,缝好。火上煨成炭,研为末,空心 服,酒送下。年久者服二次可愈。
4、赤白痢。用冬季麻雀,去皮毛及肠肚,填入 巴豆仁一枚,装瓦煅瓦瓶中,煅存性,研为末。 以好酒煮黄蜡百沸,取蜡和药末调成丸仓。每服 一、二十丸,红痢,用甘草汤送下;白痢。用干 姜汤送下。
5、内外目障(目昏和翳,远看似有黑花内障则 不见物)。用麻雀十个,去翅、足、嘴,连肠、 胃、骨、肉研烂,加磁石(煅,醋淬七次,水 飞)、神曲(炒)、青盐、肉苁蓉(酒浸,炙 过)各一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三两, 共研为末,加酒二升及少量炼蜜,一起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 次。
4《本草纲目》
「释名」瓦雀、宾雀(按:即常见的麻雀)。雀 屎:白丁香、青丹、雀苏。
「气味」肉:甘、温、无毒。雀卵:酸、温、无 毒。雄雀屎:苦、温、微毒。
大腹皮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辛温。 泄肺运脾,宽胸利水,为诸腹肿胀之首。
惟鸠鸟多栖其树,故须泡用。
14《药鉴》
气微温,味辛无毒。疏脾胃有余之气,定霍乱吐 泻之疾。胀满者用之。气虚则忌。
15《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冷热气攻 心腹,疏通关格,除胀满,祛壅滞,消浮肿,酒 洗去沙,复以大豆汁洗用。 按∶大腹辛宜泻肺,温宜健脾,然宣泄太过,气 虚者勿用,树上多栖鸩乌,污染粪毒,最能为 害,故必多洗,方堪用尔。
3《得配本草》
即大腹槟榔皮 辛,微温。入手足太阴经气分。降逆气以除胀, 利肠胃以去滞。一切膜原冷热之气,致阴阳不能 升降,鼓胀浮肿等症,此为良剂。 槟榔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散无形之气滞。 水洗去黑水,用酒再洗,更以大豆汁洗净,晒干 用,或入火煨用。气虚者禁用。
4《本经逢原》
辛涩温有毒。鸩鸟多集其树上。宜酒洗后再以绿 豆汤洗过,用其内粗者耗气,宜摘去之。 发明 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 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香港脚 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
11《本草易读》
黑豆水洗晒干,入灰火烧煨切用。大腹子皮也。 辛,微温,无毒。解水气之浮肿,除诸气之上 攻;止霍乱而通二肠,理香港脚而消痞满。
出岭表、滇南。与槟榔相似,是槟榔中之一种, 但小异耳。彼处通呼槟榔。今所用即槟榔皮
12《药性切用》
性味辛温,入脾肺而宽中下水;泄肺利脾,为水 肿初起专药。虚者忌之。子似槟榔大形扁,故名 大腹槟榔。辛涩性温,功用相近槟榔而力稍缓。
7《本草备要》
泻,下气,通,行水 辛泄肺、温和脾。下气行水,通大、小肠。 治水肿香港脚,痞胀痰膈,瘴疟霍乱。气虚者忌 用。 子,似槟榔,腹大形扁(故与槟榔同功)。取 皮,酒洗,黑豆汤再洗。煨用(鸠鸟多栖其树, 故宜洗净)。
中药学_雀卵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卵
各家论述:
子也。温主通行,性又走下,故主下气也。 ""雀肉及卵,古方同天雄服, 此药性极热,有大毒,非阴脏及真阳虚惫 者,慎勿轻饵。"。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卵
应用举例:
①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 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雀卵白和天 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 (《食疗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卵
各家论述:
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按古《本草》乌鲗 骨、藘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 攻其所生所起耳。"
②《纲目》:"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 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 耳。"
③《本草经疏》:"雀卵性温,补暖 命门之阳气,则阴自热而强,精自足而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卵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卵
相关疾病症状: 补肾、补肾阳、补心、疝气、下气、阳痿、 益精、益精血、阴痿、滋阴。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卵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素问》云:胸 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臊臭,出 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 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 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 治之以乌鲗骨、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 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鲍鱼 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
归经: 《会约医镜》:"入肾、命门二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雀卵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治男子阴痿, 女子血枯、崩漏、带下。 ①《别录》:"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 ②《医林纂要》:"补心,明目,充髓。 治鸡盲眼。" ③《会约医镜》:"补阳滋阴。" ④《随息居饮食谱》:"利经脉,调冲任。
白芝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白芝1《新修本草》
味辛,平。
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
志意,勇悍,安魄。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玉芝。
生华山。
2《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上品)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
意,勇悍,安魄。
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3《本草经集注》
味辛,平。
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
强志意,勇悍,安魄。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
仙。
一名玉芝,生华山。
(《大观》卷六,《政
和》一六八页)
4《证类本草》味辛,平。
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
志意,勇悍,安魄。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玉芝。
生华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雀卵1《名医别录》味酸,温,无毒.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脑,治耳聋.头血治雀盲.雄雀矢,治目痛,决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五月取之良.又,雀矢和男首子乳,如薄泥,点目中肉赤脉贯瞳子上者,即消.2《新修本草》味酸,温,无毒。
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
脑,主耳聋。
头血,主雀盲;雄雀屎,疗目痛,决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
五月取之良。
雀性利阴阳,故卵亦然。
术云∶雀卵和天雄丸服之,令茎大不衰。
人患黄昏间目无所见,谓之为雀盲,其头血疗之。
雄雀屎,两头尖是也,亦疗龋齿。
雀肉不可合李食之,亦忌合酱食,妊身尤禁也。
〔谨案〕《别录》云∶雀屎和男首子乳如薄泥,点目中肉赤脉贯瞳子上者即或和少干姜服,悦人。
3《本经逢原》甘温无毒。
服术人忌食。
发明雀属阳而性淫,故能强壮阳事,火衰阴痿精寒者最宜。
阴虚火盛者禁用。
雀卵治血枯,《素问》有四乌一茹丸,用之最妙。
如无雀卵,生雀肝代之。
头血主雀盲,脑用绵裹塞耳治聋。
雄雀屎名白丁香,去目中翳膜及面上黑。
但取直者即雄与鼠粪无异,入药有效。
4《本草从新》补阳益精.酸温.益精血.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陶宏景曰∶雀利阴阳、故卵亦然、和天雄服之、令茎不衰、素问云∶胸胁肢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四乌骨、一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饮后药先为后饭、本草三药并不治血枯、而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尔、时珍曰∶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尔.)5《本草便读》甘温助肾.能益精以壮阳.酸暖补肝.治血枯之经少.当识白丁香.消痈破积.须求雄雀粪.退翳开光.溃脓治疝有成方.味苦咸温无毒品.(雀卵老而斑者为麻雀.小而黄者为黄雀.其性最淫.其卵系精血凝聚而成.甘酸性温.故能补肝血.助肾阳.治一切痿弱不振等证.○白丁香即麻雀屎.以形尖长雄者为良.苦咸温.善消化.治腹中疝瘕积聚.肝肾肠胃之疾.外治退翳膜.决痈肿.皆取其能消散之意耳.)6《本草新编》雀卵,味酸,气温,无毒,益男子阳道,易致坚强,常能固闭,补阴扶阳之妙药。
然亦必入人参、白术、杜仲、蛇床子之内则有功,否则亦平常也。
雀卵益阳,取其淫气也。
然雀卵至小,多取则伤生,亦非延生续嗣之道。
不得已则用之,不可因其兴阳固精,穷日夜之力而频用之,亦犯造物之忌也。
7《本草经集注》味酸,温,无毒。
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
脑∶主治耳聋。
头血∶主治雀盲。
雄雀屎∶主治目痛,决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
五月取之良。
雀性利阴阳,故卵亦然。
术云∶雀卵和天雄丸服之,令茎大不衰。
人患黄昏间目无所见,谓之为雀盲,其头血治之。
雄雀屎,两头尖是也,亦治龋齿。
雀肉不可合李食之,亦忌合酱食,妊身尤禁也。
(《新修》二三三页,《大观》卷十九,《政和》四○一页)8《本草蒙筌》味酸,气温。
无毒。
多生古屋拱内,依时可以取收。
和蛇床子为丸,用房室中取药。
温酒送下,专益丈夫。
扶阴痿易致坚强,补阴衰常能固闭。
脑髓治双耳聋塞,仍敷冻疮;头血点两目雀盲,使夜见物。
肉大温热,益气壮阳。
暖腰膝有功,损妊娠忌食。
其雄雀粪,名白丁香。
两头尖者真,端午取之妙。
甘草汤浸一宿,曝干研细收藏。
决肌表软疖痈,涂之即溃;疗目内努肉血膜,点上立差。
去症瘕伏梁,烂癖积块。
齿痛通用,屡试有灵。
9《本草衍义》孟诜云∶“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
”此盖取其阴阳静定,未决泄之义。
卵亦取第一番者。
10《玉楸药解》味咸,性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壮阳起痿,暖血温精。
雀卵温补肝肾精血,治男子阳痿、女子带下、精寒血枯,固瘕(疒贵)疝之证。
《素问》:治女子血枯,月事衰少不来,用乌鲗骨、(艹闾)茹,丸以雀卵。
雄雀屎名白丁香,能点瞖膜弩肉,消积聚癥瘕,敷痈疽溃顶,吹喉开痹。
11《证类本草》(雀卵_)味酸,温,无毒。
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
脑主耳聋。
臣禹锡等谨按耳聋通用药云∶雀脑,平。
头血主雀盲。
雄雀屎臣禹锡等谨按齿痛通用药云∶雄雀屎,温。
疗目痛,决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
五月取之良。
陶隐居云∶雀性利阴阳,故卵亦然。
《术》云∶雀卵和天雄丸服之,令茎大不衰。
人患黄昏间目无所见,为之雀盲。
其头血疗之。
雄雀屎两头尖者是也。
亦疗龋齿。
雀肉不可合李子食之,亦忌合酱食之,妊身人尤禁之。
唐本注云∶《别录》云,雀屎,和男首子乳如薄泥,点服,主症癖久痼冷病。
或和少干姜服之,大肥悦人。
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雀肉起阳道,食之令人有子。
冬月者良。
腊月收雀屎,俗呼为青丹。
主癖诸块,伏梁。
和干姜、桂心、艾等为丸,入腹能烂癖。
患痈苦不溃,以一枚敷之,立决。
又急黄欲死。
以两枚细研,水温服之。
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
续五脏不足气,助阴道,益精髓,不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
粪,头尖及成梃者雄,右掩左者亦是。
图经曰∶雀,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
其肉大温,食之益阳,冬月者良。
卵及脑、头腊月收之。
俗呼为青丹,头尖者为雄屎。
《素问》云∶胸胁支满者,妨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青,目眩,时时前后血。
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
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
治之以乌贼骨、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
饭后药先,谓之后饭。
按古本草乌贼鱼骨、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耳。
今人亦取雀肉,以蛇床子熬膏,和合众药,丸服,补下有效,谓之驿马丸。
此法起于唐世,云明皇服之。
又下有燕屎条。
陶隐居云∶有胡、越二种。
入药用胡燕也。
胡洽治疰,青羊脂丸中用之。
其窠亦入药。
崔元亮《海上方》治湿,取胡燕窠最宽大者,唯用其抱子处,余处两遍便愈。
若患恶刺,以醋和窠末如泥裹之,三、两日易,便瘥。
食疗卵白,和天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
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
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
雷公云∶雀苏,凡使,勿用雀儿粪。
其雀儿口黄,未经淫者粪是苏。
若底坐尖在上即曰雌,两头圆者是雄。
阴人使雄,阳人使雌。
凡采之,先去两畔有附子生者,勿用。
然后于钵中研如粉,煎甘草汤浸一宿,倾上清甘草水尽,焙干任用。
外台秘要疗齿龋痛有虫。
取雄雀粪,以绵裹塞齿孔内,日一、二易之。
又方∶治咽喉闭塞、口噤。
用乳和敷易之。
雄雀屎佳。
坚者为雄。
简要济众妇人吹奶独胜散∶白丁香半两,捣罗为散。
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无时服。
广利方∶妊娠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乱。
又云∶妊娠食雀肉及豆酱,令子面多。
子母秘录∶治小儿中风口噤,乳不下。
雀屎、白水,丸如麻子大,服二丸,即愈。
又方∶治小儿冻疮。
用雀儿脑髓涂之,立瘥。
衍义曰∶雀卵,孟诜云∶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
此盖取其阴阳静定,未决泄之义。
卵亦取第一番者。
12《雷公炮制药性解》味酸温无毒,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脑主耳聋。
头血主雀盲。
雄雀屎,齿痛用药,疗目痛,治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
五月取之良。
注云,两头尖者是雄雀屎。
雷公云∶雀苏,凡使勿用雀儿粪,其雀儿口黄未经淫者,粪连苏。
若底坐尖在上,即曰雌,两头圆者是。
阴人使雄,阳人使雌,凡采之先去两畔有附子生者通用,然后于钵中研如粉,煎甘草汤浸一宿,去上清,甘草水尽,焙干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