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合集下载

中药学_地锦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地锦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地锦 gt;>
名称:地锦
别名:地噤、常春藤、土鼓藤、红葡 萄藤、红葛、大风藤、过风藤、三角 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 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 藤、三叶茄、假葡萄藤、走游藤、飞 天蜈蚣、大叶山天蓼、爬树龙、红风 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地锦
原始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地锦, 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着地,节处 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 之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地锦
药材基源:
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藤茎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Planch.[Ampelopsi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藤茎部于秋季采收,去掉叶 片,切段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地锦
药材基源: ;根部于冬季挖取,洗净,切片。晒干, 或鲜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地锦
原始形态:
粉叶爬山虎 落叶木质攀援大藤本。枝条 粗壮;卷须短,多分枝,枝端有吸盘。单 叶互生;叶柄长8-20cm;叶片宽卵形,长 10-20cm,宽8-17cm,先端常3浅裂,基部 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 上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常 分成3小叶或为3全裂,中间小叶倒卵形, 两侧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地锦
相关疾病症状:
白带、半身不遂、痹痛、赤白带下、疮毒、 带下、风湿痹痛、风湿筋骨疼痛、活血祛 风、活血通络、筋骨疼痛、溃疡、溃疡不 敛、偏头痛、偏正头痛、祛风湿、祛风止 痛、疼痛、通经络、通络、头痛、痈肿、 痈肿疮毒、中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地锦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 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 尽,亦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 浸酒。

药用植物学思维导图

药用植物学思维导图

种子和植物营养器官·思维导图一、 种子:<功能: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花期各部分 果期各部分胚柄种柄或形成种阜、假种皮 外珠被 外种皮 种皮(种脐、种孔、合点、种脊、种阜) 珠被 种皮 种子 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内珠被 内种皮 胚乳(内胚乳、外胚乳)珠心 消失或形成外胚乳 分类:卵细胞受精 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短命种子 极核细胞受精 胚乳 1.种子寿命 中命种子胚囊 长命种子反足细胞 在提供营养后消失 有胚乳种子(胚乳发达、胚相对较小、子叶薄) 助细胞 消失 2.胚乳的有无珠孔 种孔 无胚乳种子(缺乏胚乳或仅残留一薄层) 珠脊 种脊合点 合点胚珠二、根:<功能:吸收、固着、合成、储藏、繁殖;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 直根系(胚根) 定根或有不定根 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须根系(胚轴、茎基部)不定根 单子叶植物、蕨类植物圆锥根(胡萝卜、白芷、桔梗) 贮藏根:肉质直根(主根) 圆柱根(菘蓝、丹参、牛膝) 圆球根(芜菁、珠子参) 纺锤状根(百部、天门冬) 块根(不定根、侧根) 掌状块根(手掌参) 块根:成块状(番薯、何首乌) 支柱根/支持根:薏苡、甘蔗等禾本科植物,榕树、露兜树属、漆树科、红树科等 气生根:石斛、吊兰、榕树 攀援根:常春藤、爬山虎、凌霄 俯生根:(内部细胞常含有叶绿素,有一定的光和而作用)兰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 呼吸根:水龙、红树、落羽松 水生根:(水生植物漂浮在水中的须状根)浮萍、菱 寄生根/吸器:全寄生植物:菟丝子、列当;半寄生植物(含有叶绿素) 分类变态根三、茎:<功能:输导、支持、贮藏、繁殖、光合>芽的分类:茎的形态结构:顶芽(主干和侧枝顶端)定芽腋芽/侧芽(腋芽生长)·生长位置副芽(旁生于顶芽和腋芽)不定芽(生长于茎节间、根、叶及其他部位的芽,常用于进行营养繁殖)叶芽/枝芽茎和叶·发育成的器官性质不同花芽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同时发育出枝、叶和花或花序鳞芽:外面包被有鳞片(也称鳞芽)(柳、樟)·有无鳞芽裸芽:外面无鳞芽包被(薄荷、吴茱萸)活动芽: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芽,木本植物的顶芽和顶芽附近的侧芽·活动能力休眠芽/潜伏芽:在生长季节不生长茎的分类:木质茎木本植物(乔木:槐树、杨树;灌木:枸杞、月季)·质地草质茎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宿根草本、常绿草本)肉质茎:芦荟、仙人掌直立茎:薄荷缠绕茎:五味子、忍冬(从左到右旋转)牵牛、马兜铃(从右到左旋转)何首乌、猕猴桃(无规律)·生长习性攀援茎:爬山虎(吸盘)钩藤(钩)匍匐茎:草莓、红薯平卧茎:蒺藜、地锦茎的变态:叶状茎:仙人掌、竹节蓼、天门冬刺状茎:山楂、酸橙(茎刺)枸橘、花椒(皮刺)钩状茎:钩藤·地上茎变态茎卷须:爬山虎、丝瓜(腋芽发育而来)葡萄(顶芽发育而来)小块茎和小鳞茎:山药、半夏(小块茎)洋葱、大蒜(小鳞茎)假鳞茎:附生兰类四、叶:<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体交换、繁殖、贮藏、吸收、合成>叶鞘:伞形科植物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禾本科植物全部扩大成鞘状叶枕:叶柄基部膨大成关节状托叶刺状:刺槐、三颗针 托叶叶鞘状:大黄、何首乌等蓼科植物托叶卷须状:菝葜属托叶叶片状:豌豆、宣木瓜与叶柄愈合成翅:月季、金樱子叶片:全缘波状牙齿状锯齿状重齿状圆齿状叶形 (叶形其他形状)倒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玉兰)圆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莲)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马甲子)倒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栌兰)椭圆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大叶黄杨)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女贞)倒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鼠曲草)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金丝梅)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柳)线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沿阶草)剑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石菖蒲)至于为其它形状的,尚有三角形、戟形、箭形、心形、肾形、菱形、匙形、镰形、偏斜形等。

中药学_斑地锦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斑地锦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斑地锦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名称:斑地锦 别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药植 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原始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药材基源: 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的全草。6~9月采收, 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相关疾病症状: 痔疮出血、止血、肿痛、子宫出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应用举例:
①治四肢疮肿:干斑地锦二两。红牛膝 (苋科)四至五钱,土茯苓一两。水煎, 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②治小儿疳积:干斑地锦一两,鲤鱼献子 (马鞭草科华紫珠)根、白马骨(茜草 科)、紫青藤(鼠李科牯岭勾儿茶)、醉 鱼草(马钱科)根各四至五钱,黑豆半生 半熟十余粒。水煎,冲糖服;或斑地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散血止血, 利小便,通乳汁。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 出血,血痢,崩中。"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 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 尿路感染,便血,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功能主治: 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小儿疳积,跌 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 皮肤疮毒,创伤出血。"。
原始形态: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 色乳汁。根纤细;分枝较密,枝柔细,带 淡紫色,表面有白色细柔毛。叶小,对生, 成2列,长椭圆形,长5~8毫米,宽2~3 毫米,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偏斜,边缘中 部以上疏生细齿,上面暗绿色,中央具暗 紫色斑纹,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叶柄长仅 1毫米或几无柄;托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斑地锦

中药思维导图简单版

中药思维导图简单版

中药思维导图简单版1.化湿药详细①广藿香(p114)⏹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②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③苍术-----厚朴(燥湿)⏹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④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消胀⏹降气平喘⑤砂仁--------豆蔻(化湿)⏹化湿开胃⏹湿脾止泻⏹理气安胎⑥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⑦草果⏹燥湿温中⏹截疟除痰2.解表药详细①发散风寒药⏹麻黄----》香薷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肉桂(136)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紫苏--------》生姜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行气安胎⏹生姜--------》紫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香薷-------》麻黄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兼表证⏹荆芥--------炒碳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碳止血⏹防风-----》润剂祛风解表→去外风胜湿止痛止痉破伤风⏹羌活---------》独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性上行,太阳引经⏹细辛------白芷----藁本-----苍耳子-------辛夷(通鼻窍)通鼻窍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少阴引经⏹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引经(前额痛)⏹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巅顶头痛)厥阴经引经⏹苍耳子(通鼻窍)⏹辛夷(通鼻窍)②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解毒表里双解⏹蝉蜕------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清明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柴胡-------升麻-------葛根(升阳)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3.安神药详细①朱砂⏹镇惊安神⏹清热解毒②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③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④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⑤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⑥首乌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⑦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⑧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4.行气药详细①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②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③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④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⑤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⑥沉香⏹行气止痛⏹温胃止呕⏹纳气平喘⑦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⑧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⑨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⑩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5.祛风湿药详细①祛风寒湿药⏹§独活-------羌活(102)祛风湿通痹止痛性下行⏹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徐长卿祛风化湿止痛止痒⏹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蕲蛇(动物类药物)祛风止痉通络(性善走)⏹木瓜(酸)祛风湿舒经活络和胃化湿②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桑枝区分是利关节③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五加皮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6.补虚药①补气药⏹人参大补阳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肾生津养血安神益智⏹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党参补脾益肺养血生津⏹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炙甘草→补脾益气→益气复脉⏹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②补阳药⏹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仙茅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益智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菟丝子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沙苑子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蛤蚧补肺益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③补血药⏹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何首乌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何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④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玉竹养阴润肺生津止渴⏹黄精补气养阴润肺健脾益肾⏹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鳖甲滋阴潜阳退热消蒸软坚散结7.化痰药详细①温化寒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燥湿化湿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白附子祛风痰定惊搐止痛解毒散结⏹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旋覆花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白前降气消痰止咳②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前胡降气化痰散风清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开因润肠通便⏹海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8.开窍药①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②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③苏合香⏹开窍⏹避讳⏹止痛④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9.利水渗湿药详细①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力》薏苡仁宁心安神⏹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泽泻--------猪苓利水渗湿泄热泄水泄热·(肾中火)化湿降脂⏹猪苓利水渗湿⏹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②利水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清热利尿通淋(热淋症之要药---车前子)渗湿止泻明目祛痰⏹滑石-------(石淋之要药)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通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石韦------热淋,血淋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海金沙----诸淋涩痛之要药清热利湿通淋止痛③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垂盆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10.平抑肝阳药①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②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③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⑤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11.清热药详细①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气、血分热安胎,中上二焦宜⏹黄连上焦,清热燥湿湿热泄痢→痢有传染性胃热呕吐,牙痛痈肿疔疮⏹黄柏清热燥湿→下焦宜→淋证,泻痢,脚气(湿热)泻火除蒸→尤善虚火解毒疔疮⏹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带下,淋证⏹苦参燥湿止痒,杀虫,利尿⏹白鲜皮②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清胃肺热)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段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气分热,肺热咳嗽,胃火牙痛,湿疹溃疡⏹知母气分热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骨蒸潮热⏹芦根(天冬花)清热泻火,三焦的热都可以清肺止咳(肺热咳嗽,肺痈)利尿除烦止呕⏹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栀子清泄三焦(心火宜)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煅)清热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夏枯草(决明子)清肝泻火散结消肿⏹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淡竹叶③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p66⏹连翘⏹穿心莲⏹大青叶(青黛)p68⏹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乳痈)⏹紫花地丁(疔疮要药)⏹野菊花⏹重楼⏹土茯苓⏹鱼腥草(肺痈)⏹大血藤(肠痈)⏹败酱草(肠痈)⏹射干(喉科要药)⏹山豆根⏹马勃⏹白头翁(清热血痢要药)⏹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熊胆粉⏹白蔹④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p82⏹玄参⏹牡丹皮p84⏹赤芍-----白芍------牡丹皮⏹紫草⏹水牛角⑤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12.驱虫药详细①使君子⏹杀虫消积②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③南瓜子⏹杀虫④苦楝皮⏹杀虫⏹疗鲜13.收涩药①固表止汗药⏹浮小麦益气止汗除热⏹麻黄根固表止汗②敛肺涩肠药⏹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赤石脂涩肠止血生肌敛疮③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覆盆子益肾固经缩尿养肝明目⏹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金樱子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海螵蛸收涩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莲子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14.温里药详细①附子------干姜⏹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第一品)-----亡阳症⏹散寒止痛②干姜------生姜------炮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③肉桂--------桂枝⏹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④吴茱萸暖肝⏹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⑤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⑥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⑦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⑧高良姜⏹温胃止呕⏹散寒止痛⏹15.息风止痉药⑨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⑩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⑪钩藤⏹息风定痉⏹清热平肝⑫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⑬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利尿⏹平喘⑭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⑮蜈蚣⏹息风止痉⏹铜锣止痛⏹攻毒散结⑯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15.消食药详细①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②六神曲⏹消食化积⏹健脾和胃③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④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⑤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16.泻下药详细①攻下药⏹大黄-----芒硝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逐淤利湿退黄⏹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番泻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②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补虚⏹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行水③俊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看看就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芫花泻水逐饮杀虫疗疮⏹牵牛子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商陆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巴豆霜(毒药)俊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17.止咳平喘药①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②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③百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④紫苑⏹润肺下气⏹消痰止咳⑤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⑥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止痔⑦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⑧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⑨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⑩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⑪矮地茶⏹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18.止血药详①凉血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②化淤止血药⏹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茜草凉血祛瘀止血痛经⏹蒲黄止血化痰通淋⏹花蕊石化瘀止血⏹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③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紫珠叶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棕榈收敛止血④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19.最后三章①涌吐药⏹常山涌吐痰延截疟⏹甜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②攻毒杀虫止痒药⏹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疔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补阳⏹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③拔毒化腐生肌药⏹红粉拔毒除脓去腐生肌⏹轻粉外用杀虫。

黄耆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黄耆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
黄耆功能固护卫阳、实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 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 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朮同用。
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 敛者。
黄耆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疮,故一 般称为疮痈要药,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痈 内陷、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症。如用 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 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银花、白 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3《神农本草经》
味甘微温。
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 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 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 月采,阴干。
黄耆
1《中药学》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耆、 膜荚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
(谟)按∶参耆甘温,俱能补益。证属虚损,堪 并建功。但人参惟补元气调中,黄耆兼补卫气实 表。所补既略差异,共剂岂可等分!务尊专能, 用为君主。君药宜重,臣辅减轻。君胜乎臣,天 下方治。臣强于主,国祚渐危。此理势自然,药 剂仿之,亦不可不注意也。如患内伤,脾胃衰 弱,饮食怕进,怠惰嗜眠,发热恶寒,呕吐泄 泻,及夫胀满痞塞,力乏形羸,脉息虚微,精神 短少等证,治之悉宜补中益气,当以人参加重为 君,黄耆减轻为臣。若系表虚,腠理不固,自汗 盗汗,渐致亡阳,并诸溃疡,多耗脓血,婴儿痘 疹,未灌全浆,一切阴毒不起之疾,治之又宜实 卫护荣,须让黄耆倍用为主,人参少入为辅焉。 是故治病在药,用药由人。切勿索骥按图,务须 活泼泼地。先正尝曰∶医无定体,应变而施。药 不执方,合宜而用。又云∶补气药多,补血药亦 从而补气;补血药多,补气药亦从而补血。佐之 以热则热,佐之以寒则寒。如补中益气汤,虽加 当归,当归血药也,因势寡,则被参耆所据,故 专益气佥名;又当归补血汤,纵倍黄耆,黄耆气 药也,为性缓,亦随当归所引,惟以补血标首。 佐肉桂附子少热,八味丸云然;加黄 知母微寒, 补阴丸是尔。举隅而反,触类而推。则方药之应 乎病机,病机之合乎方药。总在君臣佐使之弗 失,才致轻重缓急之适中。时医不以本草加工, 欲望制方。如是之通变合宜者,正犹学射而不操 夫弓矢,其不能也矣。

地锦的药用价值地锦的副作用

地锦的药用价值地锦的副作用

地锦的药用价值_地锦的副作用文章目录*一、地锦的药用价值*二、地锦的副作用*三、地锦的医学记载及附方地锦的药用价值1、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痛。

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2、用于什么病症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3、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地锦的副作用1、副作用地锦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地锦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地锦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地锦的医学记载及附方1、出自:《本草拾遗》。

【别名】:地噤(《本草拾遗》),常春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山虎(《苏南种子植物》),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风藤(《江西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药材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根及茎。

【生境分布】:除广东、广西外,全国各地均产。

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

【性味归经】:甘,温。

【采收和储藏】: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痛。

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2、《中药学》: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帮用于血热所致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

3、《本草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

4、《无误蒙药鉴》:“味苦。

”。

5、《蒙药学》:“止血,燥协日乌素,愈伤,清脉热。

”。

6、《本草汇言》:“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

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

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

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

陆英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陆英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陆英1《名医别录》无毒.生熊耳及宛朐.立秋采.《本经》原文∶陆英,味苦,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川谷.2《新修本草》味苦,寒,无毒。

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生熊耳川谷及冤句,立秋采。

〔谨案〕此即蒴是也。

后人不识,浪出蒴条。

此叶似芹及接骨花,亦一类,故芹名水英,此名陆英,接骨树名木英,此三英也。

花叶并相似。

3《本经逢原》一名蒴,又名接骨草苦寒,无毒。

《本经》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发明陶苏《本草》,甄权《药性》皆言陆英即蒴,田野村墟甚多。

人家所植高硕色赤者是陆英,田野所出不红,叶上有粉者是蒴,二味所主大率相类,《外台》、《千金方》多用之,世以其贱而全置不讲也。

4《本草图经》陆英,生熊耳川谷及冤句。

蒴不载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所在有之。

春抽苗,茎有节,节间生枝;叶大似水芹及接骨,春夏采叶,秋冬采根茎。

或云即陆英也。

《本经》别立一条。

陶隐居亦以为一物。

苏恭云∶《药对》及古方无蒴,惟言陆英,明非别物。

今注以性味不同,疑非一种,谓其类耳,然亦不能细别,再详陆英条,不言所用。

蒴条云用叶、根、茎,盖一物而所用别,故性味不同,何以明之?苏恭云此叶似芹及接骨花,亦一类,故芹名水英,此名陆英,接骨名木英,此三英花、叶并相似。

又按《尔雅》云∶华(音敷)也,华荣也。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为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然则此物既有英名,当是其花耳。

故《本经》云∶陆英立秋采。

立秋正是其花时也。

又葛氏方有用蒴者,有用蒴根者,有用叶者,三用各别,正与经载三时所采者相会,谓陆英为花无疑也。

5《本草经集注》味苦,寒,无毒。

主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生熊耳川谷及冤句,立秋采。

(《大观》卷十一,《政和》二八○页)6《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生川谷。

地锦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地锦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地锦药材名称:地锦拼音名称:DIJIN别名:地噤、常春藤、土鼓藤、红葡萄藤、红葛、大风藤、过风藤、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假葡萄藤、走游藤、飞天蜈蚣、大叶山天蓼、爬树龙、红风藤。

科属: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藤茎或根。

产地: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性味:[性味归经]味辛;微涩;性温.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通络。

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中成药:共有34种中成药使用地锦:止血片肠炎宁糖浆百癣夏塔热片小儿泻速停颗粒季德胜蛇药片肠炎宁片珍宝丸百癣夏塔热胶囊复方地锦糖浆强心丸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磨汁涂;或捣烂敷。

采收储藏:藤茎部于秋季采收,去掉叶片,切段;根部于冬季挖取,洗净,切片。

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叶含矢车菊素(CYANIDIN)。

爬山虎的冠瘿(CROWNGALLTISSUE)含羟乙基赖氨酸(LYSOPINE),羟乙基鸟氨酸(OCTOPINICACID)。

原形态:粉叶爬山虎落叶木质攀援大藤本。

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枝端有吸盘。

单叶互生;叶柄长8-20CM;叶片宽卵形,长10-20CM,宽8-17CM,先端常3浅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常分成3小叶或为3全裂,中间小叶倒卵形,两侧小叶斜卵形,有粗锯齿。

花两性,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的两叶之间;花绿色,5数;花萼小,全缘;花瓣先端反折;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贴生于子房,不明显;子房2室。

浆果,熟时蓝黑色,直径6-8MM。

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攀援于疏林中、墙壁及岩石上,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在雨量充沛和土壤及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冬季气温降至10℃时生长停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锦1《本经逢原》
一名地朕
苦平,无毒。

发明地朕多生庭院砖缝,茎赤叶青,繁丝如锦,
故有是名。

能通流血脉,治崩中痢下,功专散血
止血,通利小便,《千金》治淋方用之。

2《本草从新》
一名血见愁.宣、散血止血.
辛平.通流血脉.能散血止血.治金刃扑损出
血.血痢.下血崩中.女子阴疝血结.及痈肿恶
疮.(时珍曰∶专治血病、故俗称为血竭、又名
酱瓣草、象花叶形也、断茎有汁、方士秋月
黄.)
非血滞血瘀勿用.以上石草类.
3《本草分经》
辛平,通流血脉,散血止血。

4《本草纲目》「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
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
孙头草。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
1、赤白痢。

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
送服一钱。

2、妇女血崩。

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
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

又言:地锦草阴干,
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3、小便血淋。

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4、刀伤出血不止。

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5、风疮癣疥。

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
末,敷患处。

6、趾间鸡眼。

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
敷上,甚效。

7、黄疸。

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
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
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
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
心服,醋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