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节能减排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石化行业环保与节能减排

石化行业环保与节能减排

01
随着环保和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进步,石化行业将逐步实现产
业升级和转型,向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发展
02
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治理水平
,实现石化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
03
石化行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环保和节能减排措施,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04
石化行业环保与节能减排的未来 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高效能设备与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石化行业 将采用更高效、低能耗的设备和 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清洁能源利用
石化行业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 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以替代 传统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与资源回

通过循环利用和资源回收,实现 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 化处理,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 影响。
,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成功案例二:某石化企业的节能减排实践
总结词
该石化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 等措施,实现了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的目标。
详细描述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减少 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同时,该企业还积 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电动机、变频 器等,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市 场竞争力。
推行环保政策
政府应推行环保政策,鼓励企业采用 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对环保表 现优异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扶持。
环保技术应用
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

中国石化: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企业”

中国石化: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企业”
中国石化 认 真贯 彻落 实 《 国务 院
管 理制 度 。 制定 下发 了《 中国石 油化 工 集 团公 司节 约能 源管 理办 法 》 工业 和《 水 管理 制度 》 二是 建立 了节能 考核体 。
系 。目前 已经基 本建 立 目标 明确 、 责任
关 于加 强节 能工作 的决 定 》 节能 减 和《 排综 合性 工作 方 案》把 节 能减 排工 作 ,
污单 位 的成本 进行 考 核 ,督 促 排 污单 位精 细管 理 、 源头 减少 排污 。 从 三是 建 立 了节能 统计 指标 体 系。 制 了《 国 编 中 石 油 化 工 集 团 公 司 节 能 统 计 指 标 体 系》 ,按 专业 设立 节 能统 计 指标 体 系 , 统 一规 定关键 指标 的计 算 范 围和 计算
C OD1 . 吨 . 比减 少 1 %。 2万 同 4
值 综合 能耗 同 比下降 4 7 . %.相 当 于 0
节 约 1 6万 吨 标煤 :油 气 综合 能 耗 为 5 1 55 0 .7千克 标 煤/ , 比降低 52 吨 同 .3千 克 标煤/ : 油综 合 能耗 为 6 . 吨 炼 68千克
摆 在 了更加 突 出的 战略位 置 ,通 过抓 管 理 、 结构 调 整 、 优化 、 技 术 进 抓 抓 抓 步 、 节能 减排 措施 落 实等 多环节 , 抓 促 进 节能 减排 工作 全面 展开 : 1 .建 立 健 全 了节 能 减 排 管 理 机
构 。 中 国石 化主 要领 导 亲 自抓 节 能工
中 国石 化集 团公 司作为 国有特 大
生 产 , 极开 展 污染 治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推 进节 积 大
能减 排打造 “ 色企业 ” 绿 。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及治理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及治理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及治理技术1. 引言1.1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环保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石油化工企业纷纷加大环保投入,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生产线,减少环境污染的排放。

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强调绿色生产理念,提升员工环保意识。

一些石油化工企业也在自愿性的基础上参与了环保组织的评价和认证工作,力求达到国际标准的环保要求。

一些企业还积极参与相关的环保项目,如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节约等,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希望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执行,石油化工行业在环保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1.2 环保现状严峻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石油化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排放污染物超标、废水废气处理不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企业存在环保意识淡薄、投入不足的情况,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企业缺乏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无法有效处理废气、废水等污染物,造成环境质量恶化。

监管不力也是导致环保现状严峻的原因之一,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排放、监管漏洞等问题,环保监管不到位。

石油化工行业亟待加强环保意识,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文字数量:285】2. 正文2.1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中国石油节能减排现状及展望PPT演示课件

中国石油节能减排现状及展望PPT演示课件
10
三、国内外炼油企业节能发展趋势
1、以夹点分析为基础的全厂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如 total site技术)已逐渐成为国外各炼油企业提高能 效的主要方式
• 目前国外已普遍应用了燃气轮机热电联产并且可以带 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全厂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建立在装置的工艺模拟流程和 全厂公用工程系统模型,通过夹点分析方法对炼厂装 置间以及区域间的电力、蒸汽、燃料进行联合优化, 提出优化工艺操作条件、减少公用工程消耗等的节能 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
• 加强区域优化,做好与周边企业的能量集成 • 加强区域原料互供与优化,优化乙烯原料,尤其油田
轻烃、区域内炼厂轻烃以及轻石脑油的利用,满足乙 烯原料轻质化和优质化的要求,为节能降耗创造条件
9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5、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以技术进步促进 能源节约
• 加大装置技术改造的力度,努力推进节能新设备、新 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项目 炼油综合能耗
单位 KgEo/t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89.11 89.58 85.39 82.09 80.58 77.98 74.62
炼油单因耗能 KgEo/t.因数 13.69 13.67 12.86 11.98 11.89 11.80 11.14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 节能减排现状及展望
1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 “炼油与化工节能减排支撑技术高级研讨会” • 代表中国石油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的基本情况、炼化节能减排
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2
目录
一、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快速发展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三、国内外炼油企业节能发展趋势 四、炼化业务节能工作的展望

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SWOT分析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SWOT分析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133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SWOT分析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齐龙梅1 邓若绮2 1.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以中石油的低碳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其低碳发展的SWOT和创新发展路径为研究目标。

首先,对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其发展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这两方面进行了探究;其次,利用SWOT分析法对中石油低碳发展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石油;低碳发展;SWOT分析;创新一、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现状分析1.低碳发展成果分析。

中石油企业在进行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促进煤层气实现规模化开发与利用,中石油提高了对其的资金支持,②着重研究和探索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水溶漆等的利用;③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氢能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密切跟踪;④对生物质能源进行稳步发展;⑤强化对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等资源方面的评价;⑥针对地热资源,中石油开始着重探究其综合利用问题。

2.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而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污染了空气,从而降低了空气质量。

另外我国石油行业的低碳创新能力也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因而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较为落后。

二、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SWTO分析1.S分析。

即优势分析,中石油实现低碳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方面具体专业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撑,由于中石油在我国石油行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其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具备一定的低碳发展经验,其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低碳发展战略,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研究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开发的管理部门;2007年,中石油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乙醇汽油调配中心,由此可见,在低碳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中石油具备一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就为其实现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优化与节能减排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优化与节能减排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优化与节能减排方案第1章绪论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4)第2章石油化工行业概述 (4)2.1 行业发展历程 (4)2.2 行业特点与挑战 (4)2.3 行业发展趋势 (5)第3章生产过程优化方法 (5)3.1 过程优化原理 (5)3.1.1 系统工程理论 (5)3.1.2 最优化理论 (6)3.1.3 控制理论 (6)3.2 优化算法简介 (6)3.2.1 数学规划法 (6)3.2.2 梯度下降法 (6)3.2.3 遗传算法 (6)3.3 生产过程模拟与优化 (6)3.3.1 建立数学模型 (6)3.3.2 选择优化算法 (7)3.3.3 模拟与优化 (7)第4章节能技术与应用 (7)4.1 热能回收技术 (7)4.1.1 热交换技术 (7)4.1.2 废热锅炉 (7)4.1.3 余热利用技术 (7)4.2 流体输送节能技术 (7)4.2.1 流体输送泵的选型与优化 (7)4.2.2 流体输送系统的变频调速 (7)4.2.3 流体输送系统的管网优化 (7)4.3 绝热与保温技术 (8)4.3.1 绝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8)4.3.2 保温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8)4.3.3 高温保温技术 (8)4.3.4 节能型保温材料研究进展 (8)第五章减排技术与应用 (8)5.1 废气处理与减排 (8)5.1.1 生物过滤技术 (8)5.1.2 吸附法 (8)5.2 废水处理与减排 (9)5.2.1 物理法 (9)5.2.2 化学法 (9)5.2.3 生物法 (9)5.3 固废处理与减排 (9)5.3.1 焚烧法 (9)5.3.2 填埋法 (9)5.3.3 资源化利用 (9)5.3.4 预防与减量化 (9)第6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 (9)6.1 工业大数据分析 (9)6.1.1 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存储 (10)6.1.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0)6.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0)6.2.1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 (10)6.2.2 机器学习算法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 (10)6.3 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10)6.3.1 智能优化控制策略 (10)6.3.2 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的架构与实现 (10)6.3.3 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10)第7章生产过程安全与环保 (11)7.1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11)7.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1)7.1.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1)7.1.3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11)7.1.4 安全生产投入 (11)7.1.5 应急预案 (11)7.2 环保法规与标准 (11)7.2.1 环保法律法规 (11)7.2.2 环保标准 (11)7.2.3 环保政策 (11)7.3 环保设施与运行 (11)7.3.1 废水处理设施 (11)7.3.2 废气处理设施 (11)7.3.3 固废处理设施 (11)7.3.4 噪音治理 (11)7.3.5 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 (12)第8章节能减排案例分析 (12)8.1 炼油企业节能减排案例 (12)8.1.1 案例背景 (12)8.1.2 节能措施 (12)8.1.3 减排措施 (12)8.2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案例 (12)8.2.2 节能措施 (12)8.2.3 减排措施 (12)8.3 石化企业综合节能案例 (13)8.3.1 案例背景 (13)8.3.2 节能措施 (13)8.3.3 减排措施 (13)第9章节能减排政策与经济分析 (13)9.1 政策背景与支持措施 (13)9.1.1 政策背景 (13)9.1.2 支持措施 (13)9.2 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分析 (14)9.2.1 节能效益 (14)9.2.2 减排效益 (14)9.3 企业节能减排策略 (14)9.3.1 技术创新与应用 (14)9.3.2 生产过程优化 (14)9.3.3 管理提升 (14)9.3.4 市场开拓与合作 (14)9.3.5 政策利用与建议 (14)第10章未来展望与挑战 (15)10.1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向 (15)10.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5)第1章绪论1.1 背景与意义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双碳目标与石油化工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双碳目标与石油化工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双碳目标与石油化工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一、引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各国纷纷制定了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目标和计划。

作为关系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双碳目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双碳目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影响1. 限制传统能源开采和利用: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含碳量高,碳排放量大,将受到限制。

石油化工企业需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双碳目标要求降低碳排放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石油化工行业需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采用绿色低碳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加强环保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双碳目标要求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排放水平,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三、石油化工行业的机遇1. 发展新能源化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动,新能源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石油化工企业可以积极转型,加大对新能源化工的研发和投资,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2. 创新低碳技术和装备:双碳目标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化工技术,研发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3. 扩大节能减排市场:实施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节能减排设备和服务,石油化工企业可通过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和服务的提供,拓宽市场领域,满足行业和社会的需求。

四、石油化工行业的挑战1. 技术创新压力: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开发低碳化工技术和装备。

但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成本和时间,企业需要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2. 资金投入压力: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石油化工企业在受到减排要求的同时,还需寻找资金支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

3. 外部环境变化:双碳目标的推进将带来政策法规的不断调整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石油化工企业需时刻关注政策动态,合规经营。

中国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i mp r o v e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i o o f r e s o u r c e s ,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g u a r a n t e e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 a n e n t e r p r i s e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h e t y p i c a l e n e r g y e n t e pr r i s e s i n C h i n a S o i l e n t e pr r is e s e n e r y g c o n s e va r t i o n a n d e mi s s i o n s r e d u c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i s p a ti r c u l a r l y i m-
p o r t a n t ,t h e a u t h o r t h r o u g h t o o u r c o u n t  ̄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n t e pr r i s e s i n t h e a s p e c t o f e n e r y g c o n -
2 0 1 3年第 8期 ( 总第 9 5期 )
E N E R G Y A N D E N E R G Y C 0 N S E 圭
2 0 1 3 年 8 月
节台 宦 减排
中国石 油企业节能减排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际上,目前许多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并不仅仅依靠突 破性的技术取得节能效果,更多的是通过操作上的改 进和优化来发掘节能机会、实现降耗增效
10
21300 2552 35158
21021 2624 32924
20078 2449 31177
5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2、深化技术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 通过加强炼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优
化装置运行,组织技术攻关,推广应用节能节数先进 技术,使炼化业务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了持续改善
7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4、开展综合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 优化原油资源,关停高耗低效装置,调整能源消耗结 构,以煤代油、以气代油,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最优化 和效益最大化
• 加强炼化企业的整体能量优化,充分考虑公用工程的 优化改造并使之与主体生产系统相匹配,注重水资源 的系统优化,并与节能技术改造有机结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099 1486
化工能源消耗 万吨标煤 897.28 866.94 869.64 854.35 918
1034
955
化工新鲜水消耗 万立方米 35320
能耗合计
万吨
1952
水耗合计
万立方米 48020
31205 1938 43305
24763 1983 36963
21485 2070 33085
4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节水效果显著
2001-2007年,在炼油加工量较大幅度增长、加工深度不断增加和 化工商品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炼化业务能源消耗总量保持了较低增
幅的增长
项目
单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原油加工量
• 加强区域优化,做好与周边企业的能量集成 • 加强区域原料互供与优化,优化乙烯原料,尤其油田
轻烃、区域内炼厂轻烃以及轻石脑油的利用,满足乙 烯原料轻质化和优质化的要求,为节能降耗创造条件
8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5、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以技术进步促进 能源节约
• 加大装置技术改造的力度,努力推进节能新设备、新 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 减压深拔、减少催化生焦量及提高烧焦利用、分馏塔高效填料 – 燃油锅炉改烧水煤浆、加热炉油改气等节约燃料油 – 溴化锂吸收制冷、蒸汽伴热改热水伴热等低温余热回收利用 – 常压-催化热联合、催化-气分热联合等装置间热联合 – 高效燃烧器、脉冲吹灰器、专用清灰剂等提高加热炉热效率 – 应用了低压变频调速等高效节能设备 – 循环水处理技术,新型的水处理药剂,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 – 加大冷凝水回收改造力度,减少蒸汽消耗和凝结水排放 – 污水处理回用新技术,提高了污水回用率
2
一、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快速发展
1、快速发展基础
• 中国石油是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与销售、油气 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 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 应商,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7位
• 中国石油油气储量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高峰期 –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连续七年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度超过3万公里
炼油新鲜水消耗
吨/吨
1.27 1.21 1.22 1.16 1.14 1.02 0.82
乙烯燃动能耗
KgEo/t
817.27 794.59 754 733.86 750.36 758.25 743.8 6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3、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用能用水管理制度 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较为完善的
3
一、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快速发展
2、业绩进展
炼化业务按照“集中、集合、集约、集成”的发展 要求,大力调整结构,推进持续重组,优化生产运行 ,努力夯实安全环保基础,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整体 实力大幅提升 • 一是炼化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鲜明的主营业务, 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实现了战略性调整 • 二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 三是建立了化工统一销售管理体制,统销和产销研一 体化的优势得到发挥 • 四是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得到加强
万吨
8285
8368
9120
10370 11060 11586 12172
炼油能源消耗 万吨标煤 1055
1071
1113
1216
1634
1590 1494
炼油新鲜水消耗 万立方米 12700
化工商品量
万吨
938
12100 966
12200 1088
11600 1132
13858 1175
11903 1258
节能管理、组织机构,逐步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和标 准体系,开展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活动
– 公司KPI业绩考核,长效考核激励机制 – 原料、燃料、水、电、汽“五个平衡”的优化、 “五大攻关
” – 编写《炼油过程能量综合优化导则》、《炼油企业工艺加热炉
管理规范》、《炼油企业用水优化技术导则》、《炼油企业污 水回用管理导则》 – 加强节能监测工作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 “炼油与化工节能减排支撑技术高级研讨会” • 代表中国石油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的基本情况、炼化节能减排
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1
目录
一、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快速发展 二、炼化节能减排工作成绩 三、国内外炼油企业节能发展趋势 四、炼化业务节能工作的展望
9
三、国内外炼油企业节能发展趋势
1、以夹点分析为基础的全厂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如 total site技术)已逐渐成为国外各炼油企业提高能 效的主要方式
• 目前国外已普遍应用了燃气轮机热电联产并且可以带 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全厂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建立在装置的工艺模拟流程和 全厂公用工程系统模型,通过夹点分析方法对炼厂装 置间以及区域间的电力、蒸汽、燃料进行联合优化, 提出优化工艺操作条件、减少公用工程消耗等的节能 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
项目 炼油综合能耗
单位 KgEo/t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89.11 89.58 85.39 82.09 80.58 77.98 74.62
炼油单因耗能 KgEo/t.因数 13.69 13.67 12.86 11.98 11.89 11.80 1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