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剪大洞

合集下载

六数下3.13 数学游戏

六数下3.13 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导学案内乡县第五小学王红侠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剪成大洞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2、引导学生通过做游戏、提出疑问、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得岀结论一系列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奥秘,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了解大洞形成的原理以及决定洞的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体会大洞形成的原理以及形态转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游戏课,以学生完成游戏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剪成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用具:PPT课件、课前剪好的大洞学生用具:4张长方形纸(或者A4纸),一把剪刀设计意图:1、游戏话题引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2、增加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过程疫情防护: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抗击疫情从我做起!我们停课不停学!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寒假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我们的学习,我是内乡县第五小学的王老师,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39页的数学游戏。

学前准备:4张长方形纸(或者A4纸),一把剪刀准备好了吗?孩子们!二、复习交流第三单元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交流一:“嗨,你们好”我们的老朋友圆柱和圆锥来迎接我们了,同时它们也想和我们交流一下最近我们的学习情况,首先它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能说出我们兄弟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探究过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嗯,相同点有:圆柱和圆锥都是立体图形,都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底面都是圆形。

那不同点呢?哦,不同点是:1、圆柱有两个底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

2、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的高是它顶点到圆心的距离)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好,同学们,你们想对了吗?交流二:(和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知识你们又知道多少呢?)最近我们几乎天天和圆柱,圆锥见面,和他们有关的数学知识也学习了很多,你能说出几条呢?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认真思考一下,我相信你能行!例如:A: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的和+侧面积S表=2πr(r+h)(其中r表示圆柱的底面半径,h表示圆柱的高)B: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即V=S底面积×h=πr²hC: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或V=1/3πr²h,其中S是底面积,h是高,r是底面半径。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剪大洞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剪大洞

《数学游戏━━剪大洞》教学设计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许金环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39页第三单元主题:数学游戏课时:共10课时,第10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许金环∕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想要和能够发现的东西;帮助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2、教材分析教材在这里安排一个数学活动游戏,意在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活动,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学情分析这节课不同于其他的数学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只让学生经历折叠、画线、裁剪的剪纸过程,从而感受剪纸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而这些有助于学生学会去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学习目标:1、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出大洞的方法并从中领悟设计思路,感受剪纸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评价任务: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任务2:提问:“是不是只要将一张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任务3:用自己得出的结论再次剪出一个让更多人同时钻过的大洞。

教学重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指导法学法指导: 操作,总结,概括教学准备:剪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若干张,一张笑脸的图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_22

人教2011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_22
1.认真阅读课本39页内容。
2.按照步骤,初步尝试,并思考(每一步为什么这么操作?)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归类整理。
(1)对折(1.)
(2)方式(4. 5.)
(3)方向(2. 3.)
1.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提出疑问。
1.为什么对折?
2.为什么先从折痕这边剪?最后还得从折痕这边剪?
3.为什么来回剪?
教学设计方案——数学游戏剪大洞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十九页。
二、教学目标:
1.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阅读操作步骤,尝试动手操作,思考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体会数学转化思想的重要性。
3.在游戏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奥妙。
三、教学用具:
4.为什么每次剪不到头?
5.为什么从A到B把折痕剪开?
培养学生做中思考的习惯。
第二环节:
提出疑问尝试解决
1.1.教师先选一个疑问,教学生如何把疑问转化为假设,接着引导学生如何操作探究来发现每一步背后的奥妙,每一步背后的原理,解决疑问。
2.2.学生选择一个疑问,尝试解决。
3.3.全班交流
(1)对折:方便、美观
每人四张长方形作业纸、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1.同学们,喜欢剪纸吗,你能利用手中的一张作业纸,剪出一个大洞吗?
2.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剪的?
师:从纸上剪下一块儿,形成一个大洞,虽然形。
3.你能剪出一个比这张纸的面积大的洞吗?
(3)纸的面积少了吗?如果没少,面积都去哪了?
(4)同样一张纸,想要剪的洞更大,和谁有关?具体该如何操作?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剪大洞》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剪大洞》教学设计

《数学游戏——剪大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3.使学生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剪刀、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利用手中的作业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

2.展示学生成果。

3.质疑:那你们能在同样大的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让两个同学钻过去吗?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能,甚至有人认为只有魔术师才能做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这个数学游戏。

(板书课题)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1.学生初探(1)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图示,自己动手操作,在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提示:注意安全)(2)展示学生成果(分别展示剪得对和不对的作品)。

2.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1)质疑:为什么有些同学剪不出洞,而是把纸剪破了呢?小组内说说你剪的步骤。

想一想,怎样剪出的洞大?(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指名同学演示剪的过程。

(4)对比:剪大洞的作品与剪小洞的作品有什么不同?(5)想一想,怎样剪出的洞大?3.动手操作。

(1)学生动手再次剪纸。

(2)展示成果。

4.小结: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分数越多,也就是剪得越细,形成的洞越大。

三、课堂总结1.说说你的收获。

2.小结:数学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数学作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2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   数学游戏》优质课教学设计_22

《神奇的纸—剪大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剪成大洞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引导学生经历思维转换的过程,建立形态转化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3、通过做游戏、提出疑问、合作探索、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一系列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奥秘,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

了解大洞形成的原理以及决定洞的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体会大洞形成的原理以及形态转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游戏课,以学生完成游戏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剪成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游戏一,学生很轻松就可以完成,但是游戏二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的思维定式了,这就需要学生们转换思维,带着好奇心大胆尝试探索。

教师用具:PPT课件、贴条、课前剪好的大洞学生用具:4张长方形彩色纸,一把剪刀,一份合作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么?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游戏?生:交流喜欢的游戏。

师: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关剪纸的数学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剪大洞”。

(引出课题)设计意图:1、游戏话题引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2、增加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一)初步探究出示游戏一:你能用一张纸剪出一个大洞么?(要求:用课前准备的面积形状相同的纸........)1、学生操作(计时:1分钟)2、上台展示作品(作品贴在黑板上游戏一处)3、交流作品的共同点及不同点4、小结大洞形成的方法:用相同面积的纸减掉一部分形成一个洞(出示形成特点:洞的面积比纸的面积小)。

设计意图:1、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为游戏二思维转换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出示游戏二:你能用同样的纸剪.....出更大的洞么?大的能让你的头钻过去。

1、学生尝试钻洞,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六年数学实践 剪大洞方案

六年数学实践 剪大洞方案

六年数学实践----剪大洞活动方案数学实践活动,就是数学+实践活动。

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因此开展本次数学实践活动课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图形变换的奇妙。

一、前期准备:工具准备:学生3人一组,自带剪刀;年级准备作业本封面纸比赛准备:各班选派一名计算员老师分工:台上组织:范建军在后门学生入场组织:周太润,比赛巡视:童娟凤记分:张少敏二、入场要求1.3月20日读书课结束后,各班班主任带领成一路纵队在文体中心二楼安静候场,根据指挥老师的要求有序入场。

2.入场后各班成一路纵队静坐。

三、活动过程(一)班级活动1.宣讲活动意义周五(3有14日)在宣讲活动的意义,布置学生周末在家每人剪一幅作品2.班级展示(1)拉直比大小(2)钻人数比赛(二)年级展示1.时间:3月20日读书课2.地点:文体中心二楼或一楼3.展示过程环节一:看ppt,了解注意事项及展示程序。

(1)整个活动过程中不能拿着剪刀相互斗乐,注意安全。

各班安全分20分;(2)比赛过程中不可大声喧哗,可以为班级加油,不可串班。

各纪律分10分环节二:各班在指定区域3人一组“剪大洞”,时间5分钟环节三:比大小(1)班内比大小,将作品拉直,长的为大。

时间2分钟,(2)级内比大小,各班选出最大的作品参与年级内大小比较,最直者为大。

时间5分钟,分值依次为:30、25、20、15、10、5环节四:钻人数比多少。

时间10分钟(3)要求:各班选派4名同学拿着“大洞”,其余同学站成一路纵队,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钻过“大洞”,钻过人数多的班级获胜。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大洞”损坏了,则终止比赛。

60、50、40、30、20、10计算安排:各班计算员站在班级前面,601计602;602计603;……606计601四、统计各班成绩。

纸洞大开

纸洞大开

活动任务: 你能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 让两个同学钻过去吗? 活动过程
1、小组交流探讨:怎么剪一个大洞?
2、再次尝试剪一个大洞,可边剪边与组员交流。

思考
①怎么剪,能把大洞剪到尽量大? ②大洞要不容易断开,剪的时候注 意什么?
比一比: 谁剪的洞最大,为什么?
小结: 1.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 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2.剪纸次数相同,纸张越大,剪的洞就越大。
分享课堂收获
关于“纸洞大开”这个 数学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 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思考, 就有美好的收获。
数学活动课
课题:《数学游戏——纸洞大开》 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 年级:六年级下册 执教:王立敏 单位:药王庙镇第二中心校
点击进入课程内容
活动任务: 你能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放进 一个茶杯吗?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 2、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3、剪出的碎纸屑收好不弄到地上,下课收到袋子里。 4、按老师的要求剪好后举手示意。

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
手示意。
互动悟美 生本互动
照书上的方法试着剪一剪吧
互动悟美 师生互动
互动悟美 生生互动
小组合作:
试试你们剪的大洞能钻过去人吗?
能同时钻几个人?
互动悟美 师生互动
请你说一说剪大洞的过程。
1、剪的起点与终点分别在( 折痕上 )。 2、每次剪时,都不要( 剪到头 )。 3、最后从(折痕上第一剪下剪处(A处)) 剪到( 折痕上最后一剪下剪处(B处))。
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莫比乌斯,1858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样一个 奇妙的纸圈。所以,人们就把这样的纸圈 叫莫比乌斯圈。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展示创美
评价寻美
分享课堂收获
关于“剪大洞”这个数 学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 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思考, 就会有美好的收获。同学们,再 接再厉!加油!
A
B
互动悟美 生生互动
Hale Waihona Puke 1、你为什么要这样剪?→ 大长方形
许多小长方形
2、运用这样的思想你能把洞剪的 更大吗?先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剪, 再试着剪一剪。
展示创美
穿越超级大洞
展示创美
谁来总结一下怎样剪洞更大? 小结:对折后的纸剪的份数越多, 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展示创美
魔术:莫比乌斯带
小资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数学游戏 ----剪大洞
襄阳市襄州区第九中学 孙海娥
导学赏美
互动游戏: 1、你能从这个洞里钻过去吗?
2、我说用一张A4的纸也可以剪出 这么大一个洞来,你信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游戏━━剪大洞》教学设计
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许金环
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39页第三单元
主题:数学游戏
课时:共10课时,第10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许金环∕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想要和能够发现的东西;帮助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2、教材分析
教材在这里安排一个数学活动游戏,意在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活动,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学情分析
这节课不同于其他的数学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只让学生经历折叠、画线、裁剪的剪纸过程,从而感受剪纸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而这些有助于学生学会去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学习目标:
1、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出大洞的方法并从中领悟设计思路,感受剪纸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评价任务:
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任务2:提问:“是不是只要将一张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任务3:用自己得出的结论再次剪出一个让更多人同时钻过的大洞。

教学重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指导法
学法指导: 操作,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
剪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若干张,一张笑脸的图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㈠、课件上打出一个笑脸: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面前,都有一张这样的笑脸,(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笑脸图片)。

那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祝福:愿你们笑口常开!那你们能用一张纸在短时间内,剪出一张像这样的笑脸来吗?剪剪看!
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注意组织。


(创设“剪笑脸”这样一个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㈡、学生展示自己刚才剪纸的成果。

师:剪好的同学,可以举起来展示。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样剪出来的?
生:这张笑脸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我是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在距离折痕处正中间稍靠下的地方,剪掉一个直角三角形,剪出一张嘴巴,再将这张纸再对折一次,在嘴巴的上方,剪出一个半圆形,展开后就是一张这样的笑脸。

你们真是好
样的!一会功夫,就能利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剪出了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那你能在另一张纸上剪出一个大洞,让两个同学同时钻过去吗?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㈠、学生初探
让学生自己试着动手操作,在纸上剪一个大洞,完成后,请成功解决该问题的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演示剪的过程。

㈡、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剪出一个大洞的过程,同时并讨论为什么组内的同学有的剪不出洞,而是把纸剪破了。

或许有的学生把一张纸的中间部分剪掉,得到一个小的圆环。

㈢、答疑解惑
师:刚才有的同学能剪成,而有的同学却剪不成。

其实,在这里面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师:现在老师演示一遍(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学习。

第一步:
先把作业纸对折起来。

在折痕上的两端标上A点和B点。

向对面剪,不要剪到头.(留出大约1厘米的距离)。

第二步:
从折痕上的A点向对面剪,不要剪到头,距离上端1厘米。

第三步:
再从对面向折痕方向剪,不要剪到头。

距离折痕1厘米。

第四步:
像这样来回地剪。

最后再从折痕上的B点向对面剪,也不要剪到头,距离上端1厘米。

第五步:
从A点到B点沿折痕剪断即可。

第六步:
把剪好的纸展开,就形成一个洞。

㈣、学生再探。

1、提出问题:
师:你看明白了吗?
师:按照上面的方法,你能在一张纸上剪出一个大洞,让尽可能多的人钻进去吗?赶快试试吧!
2、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再一次剪纸。

(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成果:很多同学剪的洞非常大,还有的能钻过3个人、5个人……。

师:根据刚才剪的结果,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剪的洞最大。

试一试最多能钻进去几个人?(学生活动,老师也参与。

)4、解决问题:
⑴师:为什么同样大的一张纸,剪出来的洞,有的大,有的小呢?
(预设学生汇报的结果:)
生1:我比××剪的洞大,是因为我比他剪的次数多;我觉得来回剪的次数越多,最后得到的洞就越大。

生2:老师,我剪的这个洞真大呀!太神奇了。

⑵师:为什么有的同学也用这样的方法,却剪不成呢?
(预设学生汇报的结果:)
生1:起点A和终点B一定都要选在折痕上。

生2:最后一定要从折痕上的A点剪到B点。

生3: 最后一剪刀必须从终点的B点向对面剪,不要剪刀头。

三、课堂总结:
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剪纸游戏,你们谁愿意第一个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小结出: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㈡、老师总结:
用一张纸剪出一个大洞,让同学从中钻进去,也许一开始,你们认为只有魔术师才能做到,但今天你们也做到了。

其实,数学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

就会有意想不动的收获。

四、剪纸欣赏:播放ppt
五、巩固练习:
1、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图对折两次后,再挖去一个小圆孔,那么展开后的图形应为()
A. B.C. D.
2、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在这个重合的纸上剪出一个图案,打开后得到的图案至少有()条对称轴.
A.1 B.2 C.3 D.4
拓展延伸:
师:最后留个有趣的作业给大家,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发在米学网上回家做)
将长24cm,宽1cm的纸带沿着长对折2次,然后从一端开始,每隔1cm剪一刀,可得到正方形的个数为()A.24 B.22 C.20 D.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