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类型》导学案
最新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2第4节生态系统的类型优质教案(1)

生态系统地类型一、【教材分析】《第四节生态系统地类型》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态系统中地一节内容。
环境中有多种多样地生物,每种生物都在特定地环境下生存和繁衍。
不同地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了不同地生态系统。
本节内容是对生态系统知识地拓展,具体介绍了生态系统地七种代表类型,感性知识较多,学生易于理解二、【教学目标】三、【教学策略或教法设计】展示预习目标→小组将课前收集各生态系统资料汇总、讨论、筛选→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四、【课前准备】1、教师:①将全班同学按生态系统类型名称分成七个小组是:森林生态系统小组、草原生态系统小组、荒漠生态系统小组、海洋生态系统小组、淡水生态系统小组、农田生态系统小组、城市生态系统小组。
②准备给学生预习用地表格。
③陆地生态系统拼图板:以年均温度为纵坐标,年降水量为横坐标。
2、学生:①收集各类型生态系统图片地旧挂历、风景画并贴在教室黑板周围地墙上。
②按照老师地小组分工收集各生态系统资料(如分布区域、生物特点、作用、现状等)③调查身边生态系统地现状。
五、【教学过程】多种多样地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生态系统地类型。
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地启发呢?展示拼图板:(拼图板是以年均温度为纵坐标,年降水量为横坐标建立地坐标系。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完成拼图。
2、【展示】正确地拼图结果:拼图板小组讨论后放到相应地位置。
回答是温度和降雨量。
看图分析得出决定该山植被分布地主要环境因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地分布规律和3、【提问】在拼图过程中,你们发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地因素有哪些?4、【反馈练习】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素是温度。
按小组将课前上网或其他途径查找收集自己所属生态系统地分布区域、生物特点、作用和现状等,进影响分布地因素。
生物:《生态系统》学案(济南版八年级下)

课题生态系统序号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陈莉莉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2、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学难点:如何区分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的级别能力目标: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分析图片,解释生态系统正常的生物现象,培养保护环境的人文情感。
板书设计生态系统食物网吃草的虫____________,食虫鸟____________,猫头鹰__________,在这条食物链中,草作为_________,是最基本的环节。
教学策略利用导学案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后反思教与学过程设计一.预习检测1.小组讨论找出疑难的问题。
2.先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讲解,不会的由教师讲解。
二.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自主学习1.非生物成分:、、、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
生物成分消费者:异养生物,一般指各种。
分解者:主要是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 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草兔狐虎营养级营养级营养级营养级3.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成分是,重要的成分是。
4.食物链中,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总是为第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的。
分解者不能进入食物链且不占营养级。
5.物质流动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B.互动探究猫头鹰蛇吃虫鸟吃草籽鸟蟾蜍蜘蛛昆虫草1. 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____条。
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只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____。
3.猫头鹰占有____个营养级。
4.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____,又是____。
5.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____。
6.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的数量可能是____。
济南版八年级下生物 6.2.4《生态系统的类型》教案设计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教案【教材分析】《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态系统中的一节内容.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存和繁衍.不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本节内容是对生态系统知识的拓展,具体介绍了生态系统的七种代表类型,感性知识较多,学生易于理解.【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前面三节课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前面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一些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的内容等,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既是对已有经验进行解释的过程,也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概念的过程.内容简单,让学生自学收获不大,用探究性学习、归纳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明显不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1.识记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2.能分析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收集和交流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培养分析和处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各生态系统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3.通过对各生态系统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学会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4.通过各生态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德,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难点:人工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教学方法和指导】本节内容简单,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对教材教学资料的阅读和自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进行分组的讨论,通过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发现问题和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利用表格对各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比较,区别明显,学生容易记忆.【课前准备】1.教师:①将全班同学按生态系统类型名称分成七个小组是:森林生态系统小组、草原生态系统小组、荒漠生态系统小组、海洋生态系统小组、淡水生态系统小组、农田生态系统小组、城市生态系统小组.②准备给学生预习用的表格.制作ppt课件、收集视频资料.③陆地生态系统拼图板:以年均温度为纵坐标,年降水量为横坐标.2.学生:①收集各类型生态系统风景画.②按照老师的小组分工收集各生态系统资料(如分布区域、生物特点、作用、现状等).③调查身边生态系统的现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幻灯片展示思考题,共同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加强记忆和巩固.为本节课做铺垫.二、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张贴的这些图片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地球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既有雄伟挺拔的崇山峻岭、一望无际的大海,又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星罗棋布的河流.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教师讲解:探点一、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地理因素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它们如何分布呢?(文本介绍泰山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展示拼图板:(拼图板是以年均温度为纵坐标,年降水量为横坐标建立的坐标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完成拼图.学生活动:将老师分发的苔原、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森林、温带雨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林、热带雨林十个拼图板小组讨论后放到相应的位置.设计意图:拼图游戏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动手、动脑,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培养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解决,培养合作精神.学生分为7个小组自主学习教材,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来介绍一个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动植物和作用.(图片展示各生态系统的情况)(一)森林生态系统:(1)湿润或比较湿润地区.(2)复杂,长期处于稳定状态.(3)植物以乔木为主.(4)树栖、攀援动物为主.(5)A.经济效应:木材,林副业产品.B.生态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等,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二)草原生态系统:(1)较干旱地区(2)物种较少,结构简单,常发生剧烈变化.(3)草本植物(4)挖洞,快速奔跑的动物.(5)A.经济效益:畜牧业B.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类型》教案 (1)-新版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对生态系统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具体介绍了生态系统的七种代表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组成的水域生态系统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等七种代表类型,感性知识较多,学生易于接受。
在介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陆地生态系统时,充分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分布图,制成拼图板,以年降水量为横坐标,年均温度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完成,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人工生态系统是学生身边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其独特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城乡特点,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阳光照射、空气流动等自然现象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
(重点)。
2.分析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难点)。
3.通过对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4.通过介绍我们国家生态系统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状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因为本小节内容有非常直观的录像、图片且教材设计也是图文并茂,故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看录像、图片,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理解概念并当堂置疑,教师进行针对性解惑。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讨论、表达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的录像资料及照片图片;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全部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板书设计】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一、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教学反思】1.《生态系统的类型》是对生态系统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具体介绍了生态系统的七种代表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组成的水域生态系统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等七种代表类型,感性知识较多,学生易于接受以及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2.4生态系统的类型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明确合作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创设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4.注重小组合作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3.学会观察、描述和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2.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学会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2.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课后作业要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二)问题导向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导学案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导学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概念:像一个校园、一块农田这样,在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2、判断分析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他们能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打开课本p54观察图6.2-1和图6.2-21、识别中的各种生物,并标注你所认识的生物名称。
2、识别图中的非生物成分,并标注名称。
3、参照课本表格,小组讨论记录观察结果讨论1、你认为还有哪些生态系统的成分没有在图中显示出来?2、根据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尝试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
3、在生态系统中,你认为哪种生物是不可缺少的成分?知识归纳1、生态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非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等。
作用:非生物为生物提供、能量和。
2、生物部分包括、和。
(1)生产者主要指,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利用光能,通过,把制造成,并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
(2)消费者包括各种,根据食性可分为动物、动物和动物。
(3)分解者主要是指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课堂自评1、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2、蚯蚓是常见的动物。
在生态系统中,它主要充当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C、一片农田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叫生产者4、生物体的遗体,经分解者分解后,可为生产者提供()A、二氧化碳、水、无机盐B、糖类和无机盐C、蛋白质和脂肪D、维生素和葡萄糖5、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原因是()A、海沟深处无二氧化碳B、海沟深处无阳光C、海沟深处无有机物D、水温太低6、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A、有机物质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C、氧气和无机盐D、二氧化碳和能量7、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8、在生物圈中,人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消费者和生产者D、分解者9、一块农田里,下列哪项为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A、杂草B、阳光C、温度D、土壤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洞庭湖中所有的鱼B、天空中飞的鸟C、北京市D、长白山上所有的植物。
济南八下第六单元生态系统导学案

庆云五中八年级生物学案课题第六单元生态系统(3-5节)主备人学生姓名课型中考试题审核人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目标:复习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2、情感目标;了解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学习关键复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
自主学习活动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2019烟台-9)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我国目前有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海阳市小孩儿口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
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2、 (2019枣庄-3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C、生态系统具有特别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必得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3、(2019济宁-20)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甲、乙、丙三者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
甲→丙→乙4、(2019·内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右面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
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 (2019枣庄-44,7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中的①是指 (填生理过程),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
(3)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到、(4)近些年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 (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学案(2)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学案(2)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入“小新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游戏“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考考你”和“看看谁厉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定义和组成。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难点:(1)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组成(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关于生物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初一学生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较密切,而且学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有所了解,通过设计有趣且有效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着“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精典讲授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激趣法,情境教学法、观察、资料分析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选择学生十分喜爱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游戏方式生动有效地攻破重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小新闻“把海洋带回家”,创设情景,提出疑问:为什么小虾可以存活8年?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进入今天我们的新课——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态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习目标
1、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说出各类型的特点。
2、知道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
重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2、难点: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流程
一、自然生态系统
自学课本P68-69,、观察图6.2-12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类型。
前者根据植被分布情况,又可分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等类型;后者可根据水中盐度的高低,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和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人工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不是的,都与周围
密切相关。
所以,各种类型生态系统在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比较归纳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是()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B.动植物种类较少
C.营养结构简单D.自我调节能力强
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3.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A.湖泊生态系统B.荒漠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4.下列属于荒漠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稀少B.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稀少
C.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D.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繁多
5.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6.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7.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人D.分解者8.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①稻田放养蜘蛛②剧毒农药治虫③多施农家肥料
④捕杀毒蛇⑤大面积单一种植⑥严禁捕捉青蛙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