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必考知识点生物科学是一门宝贵的学科,这门学科涉及到无数相关的知识,对学习者的要求也很高。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以下是必考的重点知识点。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组成生命的最小单元,它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结构,其中细胞膜是主要结构,起到细胞之间区分、环境保护等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管理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负责调节细胞的元素代谢;细胞质是细胞的合成工厂,在细胞质中发生合成多种高级分子的合成反应。
2、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是指影响生命体特征的物质,它存储了特定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一般来说,DNA是最普遍存在的遗传物质,它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由小分子组成,能够保存遗传信息,维持生命,甚至可以调节特定生命过程。
3、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指遗传物质在特定环境及其他条件的影响下,可以达成特定的传递。
遗传规律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分子遗传学、基因重组、遗传突变、基因、等等。
4、亲缘进化:亲缘进化是指在某种生物与其近亲之间,由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发生的某种逐步改变的过程。
它以进化树的形式显示了当前生物与其祖先的关系,它也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在不断进化中的演变。
5、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其中包括了水、土壤、山脉、海洋、湖泊、沼泽以及雨林、森林等多种生态系统,而每种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为地球提供着重要的服务。
6、生物体多样性:生物体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存在多样性,即指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7、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指一类科学,它以人类、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及其进化的研究为基础,以查明生命的物质和机理为主要内容,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植物、微生物、生物技术、动物等多种学科,涉及了化学、物理、数学等多学科。
七年级生物期末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期末上册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在七年级生物学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细胞和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下面是本次期末考试的主要知识点。
一、细胞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生长、自我复制和遗传变异;
3. 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4. 细胞器的功能: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5. 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二、生命现象
1. 代谢现象: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能量的转换;
2. 生长现象:生命体的增大以及体积的增大和组织的分化;
3. 繁殖现象:无性和有性生殖;
4. 适应现象:生命体与环境的适应;
5. 进化现象:物种的形成和演化。
三、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
2. 生态因素及其影响:光照、温度、水分、风等;
3.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与被捕食、竞争和共生等;
4. 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以上是本次期末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
要加强实验课,巩固理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从而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一、生物与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如种子萌发成幼苗,母鸡下蛋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路线等。
- 如实记录调查结果。
-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归类:-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如向日葵向光生长,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 温度:如大雁南飞是因为北方温度降低,南方温度适宜。
- 水: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沙漠中水分少,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如狼吃羊。
- 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
- 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 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对风的适应。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考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考点大全第一单元:认识生命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新陈代谢: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落叶。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特征。
2)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3)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补充注意: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能呼吸2、生物学的发展与生物学家林奈--------生物分类学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哈维--------血液循环沃森、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3、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4、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判断对生物影响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关系。
7、科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鼠妇喜黑暗的环境。
实验原则:对照实验(增强说服力),多次重复实验(增加准确性)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2)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4)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1)蚯蚓可以疏松土壤,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2)大树底下好乘凉。
(3)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8、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认识生物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动物则从食物中获取。
-生物能进行呼吸: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排尿、排汗、呼出气体等。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长成大树,小鸡破壳而出。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龙生龙、凤生凤是遗传;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变异。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如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科学探究1. 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2. 基本方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等。
-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随机取样)。
-实验法: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
三、生物与环境1. 生态系统-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度。
2.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四、细胞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液态,可流动)、细胞核(遗传物质贮存和控制中心)、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液泡(含细胞液)。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3. 细胞分裂与分化-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平均分配。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版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
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的外层,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信息。
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提供支持和保护。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进行光合作用。
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进行细胞呼吸。
3.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环境等。
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分子分类等。
4. 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历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简单到复杂。
生物的进化机制: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基因重组等。
生物的进化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地理分布证据等。
5.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外来物种入侵等。
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法律、提高公众意识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版6.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平衡。
7. 生物的适应性适应性特征: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适应性进化:生物通过进化获得适应性特征,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适应性变异: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变异。
8.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物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DNA上的特定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差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 生物的特征。
- 新陈代谢: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人和动物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植物通过气孔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生物还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通过皮肤排出汗液;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长发育:生物能够由小长大,例如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逐渐长成植株。
- 繁殖:生物能产生后代,如植物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来繁殖后代;动物通过交配繁殖后代,像哺乳动物的胎生和鸟类的卵生等。
- 遗传和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相似性(遗传),如狗的后代还是狗;同时也存在差异(变异),同一窝小狗毛色可能不同。
- 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时会逃跑或反击。
- 具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由细胞构成,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 观察法。
- 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例如观察细胞结构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行为可以用摄像机记录。
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显微镜的使用。
- 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时,先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再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初一上生物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生物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等相关知识。
在初一上学期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生物知识,包括生物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生物遗传、生物进化等等。
下面将对初一上生物期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命的层次生物的层次可以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
其中,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的集合体,器官是一群组织的联合,而器官系统是一系列器官的协同工作。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细胞的界限,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器的集合;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活动的功能。
三、组织器官组织由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分为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植物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管组织和基本组织;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而器官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共同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
四、生物遗传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遗传是通过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来实现的,遗传方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五、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类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进化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它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来推动物种的演化。
进化可以产生新的物种,并且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有相应的适应能力,而环境也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食物链、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
七、生物的保护生物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工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和减少生物入侵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也十分重要,保护好生物栖息地可以保障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生存环境生物周伟1的空间以及对生物的生存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水、阳光、温度、土壤、空气、气候一一基础环境各种因素天敌、虫害、自然灾害、病毒、人类因素等一一生物间关系形成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r土壤阳光1、非生物因素{空气水温度2、探究阳光或水对植物生活的影响3、(1)阳光(对照试验)(水的实验就是把实验材料与步骤稍微调整)材料:玉米幼苗若干(类似)、肥料、水、阳光A在无阳光处:B在有阳光处;同样的肥料、水:同数量。
51.将玉米分组;每组数目:生长程度;环境相等。
52.A组与B组分别编号。
53.r充足阳光适星浇水施肥i其他条件相同1遮光适量浇水施肥J54.观察并记录结果:A:叶片颜色绿;长势良好。
E:叶片颜色趋于黄色:生长不良。
阳光对植物生存有影响。
继1、非生物因素(1)阳光一一光合作用(2)温度一一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人:20度)(3)水一一r 植物:种类、数量1 动物:组成动物的主要成分;提供生命活动4、生物因素“互利共生:互相依赖吗;彼此有利捕食(1)种间关系]竞争:相互抢夺资源与空间寄生:一方有利;一方有难(2)种内关系J种内斗争[种内互助P.S.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关系。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适应现象(1)保护色:与周围环境具有相似的体色;有利躲避敌害或有利捕食。
(2)拟态:外形或颜色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3)警戒色;某些具有毒刺、恶臭的动物油鲜艳的颜色。
2、适应的普遍性r形态与结构[生理与行为P.S.不能无限制适应。
3、适应具有相对性一定程度上适应。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显微镜机械结构: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镜座、载物台、圧片夹2、光学结构:目镜——5X=放大五倍:物镜——10X (低;短:初中)40X (高;长):通光孔; 反光镜。
3、 规范使用显微镜(1) 取镜与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
(2) 对光「使光在一条线上・使视野最亮(P.S.全部详见书P18)(3) 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是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
玻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然后从侧而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左眼在目 镜上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能看清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够清晰: 可略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4) 收镜两旁两后一降一竖。
4、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三个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对照;平行重复。
三个要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探究的过程;还要有结果。
第二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什么是生态系统(1)环境一生物+—定范围内的形成整体(2)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越稳定;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生物一一[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一一人、各种动物 分解者一一细菌、真菌 非生物一一阳光、水、土壤、温度、空气 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越复杂的越难修复。
组成(1)农田生态系统生产者:农作物、杂草;消费者:ID鼠、蝗虫、人;分解者:微生物(种类数量多)特征:受人为因素控制较多。
动植物种类少(2)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亚热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特点:陆地上最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生产考:植物群落(种类数量多)消费者■:树栖动物、飞行动物较多:攀爬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真菌被称为地球的肺:但产生氧气最多的是海洋。
(3)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生产者:草本消费考:反刍动物;啮齿动物分解者:微生物(4)沙漠生态系统亚热带、温带、极度缺少水的地区生产者:仙人掌等植物I消费者:蜥蜴等动物J 种类少分解者无或极少特点:缺水非常脆弱(5)湿地生态系统一一地球的肾池塘、沼泽、河流、介于水域与陆地之间(6)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纯人工的生态环境生产者是次席(不是主要)分解者在自然状况下不能起到相应作用(7)海洋特点:最大;最稳定提供资源绘为丰富P.S.生态系统都是有联系的。
地球不是生态系统。
第二节生物圈1、什么是生物圈(1)所有生物十它们所生存的环境。
2、范围:海平面以下11 km-海平面23km-大气圈一一保护生命<岩石圈一一生活着绝大部分生物水圈一一生物生存、繁衍的基础3、生物圈有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第二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一节饮食与健康括:面粉、糖等(糖类)维生素、纤维等1、营养物质:食物中包含着对人生长发育有用的物质。
有机物质可燃烧蛋白质糖类脂肪不可燃烧水无机盐2、八大营养物质蛋糖无维脂水(蛋白质、糖类、无机盐、脂肪、水)三有两无一个都不是3、鉴定三类营养物质1.碘液是一种常用药品;它是一种棕色的液体。
淀粉是一种糖类;它有一个特性;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
因此;我们常用碘液來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
2.蛋白质遇到高温就会凝固成口色的固态物质:例如煮熟的鸡蛋里的蛋白就是凝固的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直接燃烧时还会发出臭味。
3.脂肪能在纸张、布匹等上而留下“油斑”。
脂肪比水轻:因此能漂浮在水上面成为“油滴”。
第二节营养物质的作用1、建造我们的身体人使用营养物质:转化成自身营养物质。
(1)水占60%~70%(2)蛋白质(唾液、肌肉等)构成细胞的必不可少的成分占16.3%;由氨基酸组成(3)主要的供能(提供能屋)的物质:同时也是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
能最主要来源糖类;最终來源太阳能。
(4)脂肪保持热量、缓冲(减少摩擦)是最莹更的储能物质;脂肪储存最多2、营养物质能给我们提供能最3、维持生命和健康(1)水溶剂与润滑剂(2)无机盐(矿物质)(钙铁锌硒碘)合成某些化合物e.g.铁……代谢作用钙凝血(3)维生素[脂溶性ADE1水溶性CB族(4)纤维素不可被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带蠕动。
4、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口角炎:、维生素B12:贫血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软骨病5、科学的食谱既要包括比例适当并且全面的营养成分;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
(主副茂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3:4:3)第四节人体与食物的消化吸收1.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是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易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2.消化作用包括食物被牙齿咀嚼、被舌搅拌、在胃肠中被搅拌和输送:以及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3.消化系统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各段;消化腺则有唾液腺、胃腺、小肠腺、狀腺和肝脏等。
4.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份;人的小肠长约4m: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乂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
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m2左右。
这就使小肠具有广大的吸收而积。
2、消化作用(1)定义分子较大结构复杂[转变分子较小结构简单易溶于水(2)物理性消化本质未变e.g.牙齿、咽、食管、胃等同时脂肪一甘油、脂肪酸(3)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各部位变化见书:P63 (要理解)3、吸收(1)定义由消化通壁----- 血液甘油、脂肪酸一毛细淋巴管(2)口腔壁I咽~ J没有消化吸收食管~胃:少最的水;无机盐小肠:主要吸收;大部分物质P.S.脂肪酸在小肠壁消化与吸收大肠: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B族)(3)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表面积600 n平方厘米小肠皱毀一减缓速度、扩大吸收表而积小肠皱裟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吸收的表面积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链1、定义各种生物之间(3个或以上)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练习就叫做食物链例:青草—蚱猛-k鸡-鹰二者吃与被吃的关系2、特点“绿色植物第一环"植食性动物第二环肉食性动物第三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通肠由绿色植物开始;以肉食动物结束第二节食物网1、自己画写下最长的食物链再重輕上其他的食物链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阳光与有机物(1)为什么天竺葵绿色明显光合作用好良好的实验材料(2)暗处理证明淀粉来源让原有淀粉消耗掉更准确(3)3-4H时间正好(3)酒精脱色(脱色叶片灰白色)叶绿素溶于水酒精不溶于水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才能产生有机物(淀粉)反应式「二氧化碳十水(原料)光(条件)-有机物十氧气(产物)(物质变化)< 叶绿体(场所)光能—化学能(能量变化)2、场所:叶绿体叶片横切而一上表皮:叶肉细胞(叶绿体在内);下表皮叶绿体J粒状[棒状(带状)不只叶片会光合作用每片都有(叶绿素J aI b彳叶黄素k胡萝卜素提供有机物氧气化学能3、意义"制造有机物提供氧气70%储存能量第二节光合作用要水和无机盐1、 大量元素 J 氮(N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缺少则早熟早衰)[磷(P )(却磷植物会有大量花青素:变红;不可光合作用)钾(K )(相当于人缺锌;植株不高:不旺盛:干枯)微量元素 J 铁(Fe )(缺叶绿素:黄叶)I 硼(B ) “花而不实”(不结果)儿白毫克2、 根的作用[吸收水、无机盐固着植物体(乔木根与主干一样长)k储藏、繁殖放在浓盐水中的萝卜失去水分:清水中的吸收水分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丁•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根冠 保护作用\分生区分裂、生长液泡、伸长区 细胞伸长成熟区 有根毛:吸收水: 无机盐;主要场所根尖第六章第一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1、呼吸P102第二段植物、人、动物都要呼吸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气参与2、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 k二氧化碳+水活细胞(条件)化学能----------- 热能、动能等3、能屋J热能维持体温' ATP (化学能)直接来源4、{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前)无氧呼吸有机物一乳酸直接:ATP:最终:太阳能:主要:糖类第二节人体与呼吸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一使气通畅肺一气体交换鼻:有鼻毛(过滤;清洁)鼻黏膜(有毛细血管:升高空气温度、湿润)喉:声带气管:软骨;纤毛:黏液支气管:气管分支—肺泡数量多(7亿多)包绕毛细血管壁薄(一层细胞)气体交互人体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经过肺泡排出体外。
2、胸廓"骨骼:肋骨:胸骨;脊柱Y1肌肉:肋间肌;膈肌3、呼吸运动"收缩YI舒张吸气吋:肋间肌收缩(用力)肋骨上升;导致胸廓容枳横向变大: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导致胸廉容积纵向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