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一、生物与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如种子萌发成幼苗,母鸡下蛋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路线等。

- 如实记录调查结果。

-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归类:-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如向日葵向光生长,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 温度:如大雁南飞是因为北方温度降低,南方温度适宜。

- 水: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沙漠中水分少,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如狼吃羊。

- 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

- 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 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对风的适应。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生物的五大特征1.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内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1.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上。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1.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比如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

1.4 细胞的生物膜和物质运输生物膜是细胞的外膜,通过不同的渗透方式实现物质的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1.5 细胞的代谢和物质内在调节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吸收能量和物质,同时排出废物。

细胞内部有一套复杂的内在调节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第二章:生物的发展和生殖2.1 生物的发育过程生物的发育过程包括生长、分裂、分化和再生。

2.2 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进行繁殖;无性生殖是生物通过无性生殖细胞的分裂进行繁殖。

2.3 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胚胎发育和母体发育等。

2.4 生物的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种群内传递遗传信息的单位,生物的基因由DNA分子构成。

遗传是生物通过基因传递信息的方式,表现在性状的传递和变异上。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进化3.1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根据特征、形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进行分类。

3.2 生物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系统包括物种、属、科、目、纲、门和界等不同级别。

3.3 生物的进化理论生物的进化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综合进化论。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性选择和变异等方式实现。

3.4 生物的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和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

3.5 生物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生境等环境要素。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②组成:I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十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十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二章、细胞的生活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玻片标本的种类:①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②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四、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五、植物细胞: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④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复习要点:一、生物的主要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完整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上册一、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吸收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3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6、生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7、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存在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人和体内的蛔虫是寄生关系。

4、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改变自己。

例:荒漠中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夜晚的蛾;傍晚的蝙蝠。

(2)影响:生物改变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空气湿度。

5、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植物) 构成生物消费者(动物)食物链生态系统分解者(细菌、真菌)环境(非生物)阳光、水、空气、温度等1。

定义: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2。

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为起点:草→蝗虫→鸟箭头由弱指向强,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6、食物链 3。

营养级越高(越强大的生物),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科学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试验——控制单一变量, 除变量外, 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生物分类: 按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按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非生物: 光、温度、水和等生物因素: 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 同种生物: 竞争、共生、合作等不同生物: 竞争、捕食、寄生等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空气、阳光、水等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 以生产者开始, 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没有分解者。

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有很多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 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 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越稳定。

8、能量随食物链逐级递减物质在生物圈中是循环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富集)(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 不易分解, 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 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 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农田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支配者: 人生产者: 人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范围: 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①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 表现:②从非生物因素来说。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需要营养;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也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4、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5、生物圈中的生物:大气圈主要是有飞翔的鸟类和昆虫;水圈主要是有游泳的鲸、鱼、虾等;岩石圈主要是有森林、草原、海洋、动物、细菌、真菌等。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7、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一定条件下,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物镜、目镜。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遮光器→光圈→转动反光镜使白亮的光线照射到镜下);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收镜(先将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然后将镜筒下降最低处,最后将显微镜轻轻转动,使物镜偏向两侧)。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液)、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6、细胞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是不含碳的化合物。

7、细胞的生活需要营养和能量,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的物体,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应环境。

2.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需要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 生物能进行呼吸,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的分类1.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动物界- 植物界- 微生物界(细菌、真菌、病毒等)2. 按照生活环境分类:- 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 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特定的功能。

2. 细胞的功能:- 进行新陈代谢。

- 传递遗传信息。

- 合成蛋白质。

四、生物的新陈代谢1. 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 呼吸作用:- 生物通过线粒体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使用。

五、生物的生长与发育1. 生长:- 生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 细胞分裂和生长。

2. 发育:- 生物从幼体到成体的过程。

- 包括胚胎发育、幼体发育等阶段。

六、生物的繁殖1. 无性繁殖:- 通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分裂、孢子繁殖等。

2. 有性繁殖:- 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如卵生、胎生等。

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 生物将其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 遗传物质(DNA)在亲子间的传递。

2. 变异:- 生物特征的变化。

- 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八、生态系统与生物圈1.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2.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九、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 合理膳食,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章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章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11-光圈12-反光镜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光圈和〔12〕反光镜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0x”字样,表示_放大倍数为10倍。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

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00倍。

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物像变大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_q __。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10、①制作植物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是: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②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

染色用稀碘液。

③盖片时先让盖玻片一侧接触水,再缓慢放下,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

1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都相同。

第二单元第3章1、植物细胞结构基本相似,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先填写①—⑦的名称及其功能,其中①的作用是支持和保护②的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的作用是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④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⑤的作用是与遗传有关 ⑥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⑦的作用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人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也有差异,但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具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请填写①---④的名称。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 细胞壁 、叶绿体和液泡。

5、人体细胞与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6、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7、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8、细胞分裂是指一个 细胞分成 两个 细胞的过程,其结果使细胞数目的增多。

9、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10、组织是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11、填写下表:名称 功能 举例植物组织 保护组织保护 叶表皮 营养组织 营养 叶肉、果肉 输导组织 疏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分生组织分裂形成新细胞 根、茎、芽的顶端机械组织支持,承受机械压力 人体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吸收 皮肤的表皮层 肌肉组织 运动 骨骼肌 神经组织 接收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脑‘脊髓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 血液第4章12、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

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通常草履虫分布在培养液的表层。

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伸缩泡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表膜具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

纤毛有旋转运动的作用13、变形虫依赖伪足运动和摄食。

14、器官就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其中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15、系统是指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具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着主要调节作用。

1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7、植物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不同点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具有系统,而植物体不具有。

第三单元第5章1、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胚的组成是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我们食用大豆时,主要食用的是子叶,食用小麦时,主要食用的是胚乳。

1、种子的结构(大豆等)种皮(保护)子叶(贮藏营养)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新植株的幼体)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玉米、小麦、水稻等植物,还有贮藏营养的胚乳。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2)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且有生命力的。

3、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相同都有胚和种皮点不同子叶2片,子叶1片,胚乳储存营养物质5、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

6、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的结果。

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78、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主要在根尖_进行。

成熟区 的吸水能力最大。

8、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液泡膨胀;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液泡缩小,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

9、植物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如下图:10、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还需要含磷的、含_钾_的无机盐等。

氮肥能促进细胞的 分裂 和 生长 ,使 枝叶 长得繁茂;磷肥能促进 幼苗 的生长发育、 花 的开放、 果实 和 种子的成熟;钾肥能促进 糖类 形成和运输,使 茎秆 健壮。

11、 芽 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枝芽将来发育成 枝和叶 ,花芽将来能发育成 花 。

枝芽主要由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构成。

12、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 木质部 有很强的支持力。

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木本植物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它的细胞可以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和组织,使茎不断的长粗。

13 、植物茎的疏导功能点 子叶储存营养物质14、节瘤——有机物往下输送受阻,在缺口上方积累而成15、开花是指花瓣等展开来的现象。

影响开花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花的基本结构是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组成的。

在花的结构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

16、花的结构和功能17、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是花生。

谜面中“麻屋子”是指果皮,“红帐子”是指种皮,“白胖子”是指胚。

18、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为果实。

果实主要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19、果实有小麦、玉米、苹果、水稻、葡萄、黄瓜等种子有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芝麻、花生米等第6章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范.海尔蒙特的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普里斯特莱的实验的结论是植物能更新空气。

只要在有光照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①.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角质层,它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并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肾形保卫细胞构成的。

②.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②④,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叶绿体,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栅栏层。

③.叶脉除具有输导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还起着支持功能。

4、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5、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一步骤是将天竺葵暗处理,其目的是消耗叶中原有淀粉;有一步骤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用酒精脱色,原因是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水浴加热的原因是防止酒精燃烧,脱色后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黄白色。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7、在做“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中,会看到不断释放出氧气,试管内液面下降,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内能够重新燃烧起来,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8、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是光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厂房是叶绿体, 机器是叶片。

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10、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的是深夜,较深的是早晨,最深的是傍晚。

11、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2、在做“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的原因是遮光、不让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13、光合作用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比较内容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区别条件 有光照才能进行(白天) 与光照无关(白天、晚上)场所 只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活细胞中都能够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叶绿体 光照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过程 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结果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联系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可能进行呼吸作用(因为没有原料),没有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光合作用也不可能进行(因为不能吸收原料和运输产物),所以两者相互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