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题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规律题(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全部有解析)

规律题应用知识汇总“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五年级找规律(经典30道)

五年级找规律(经典30道)

五年级找规律一.选择题1.按的方式摆放在桌面上.8个按这种方式摆放,有()个面露在外面.A.20B.23C.26D.292.按下列规律印刷笑脸图案,第8幅图案有()个笑脸.A.8B.32C.363.将一些小圆球如图摆放,第六幅图有()个小圆球.A.30B.36C.424.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A.13=3+10B.25=9+16C.36=15+21D.49=18+315.找规律填空3、5、8、10、13、()、18、20.A.14B.15C.16D.176.按规律填数:2,3,5,9,(),33,…….A.13B.15C.17D.307.找规律:19.8,18.6,17.4,()A.17.2B.16.8C.16.2D.15.28.按如图规律摆放三角形则第⑥个图三角形的个数为()A.15B.17C.20D.249.观察下面的点阵图,按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A.27B.30C.33D.54二.填空题(共19小题)10.摆一个需要4根小棒,摆需要7根小棒,摆需要10根小棒…,像这样摆n个正方形需要根小棒,当n=20时,需要根小棒.11.如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一张桌子能坐6人,3张桌子能坐人.12.下图编号为(1),(2),(3),(4)这四幅图分别由1,4,9,16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它们的周长分别为3,6,9,12.按这个规律.由100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周长为.13.如图,它是由火柴棒拼成的图案,如果在这个图案中用了51根火柴棒,可拼成个三角形.14.找规律填数.(1)1,4,7,10,,,.(2)2,4,6,8,,,.(3)1,1,2,3,5,8,,.(4)2,5,4,7,6,9,8,,.(5)1,﹣4,9,﹣16,25,,.15.△□□△□□△□□…,这一组图形中第16个是,第21个是.16.●●〇●〇〇〇●●〇●〇〇〇…,黑白两色棋子是按的规律摆放的,第51枚棋子是,前20枚棋子中,白色棋子有枚.17.按规律填数:,,,,,,.18.先找规律,再填数:1,,,,,,.19.照下图排列的规律,第10幅图有个圆点,第n个图有个圆点.20.用同样长的小木棒摆成如图,照这样摆下去,第6幅图需要根这样的小木棒.21.下图是小亮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7个小房子用了块石子.22.将一些▲按一定的规律摆放,(如图所示).图中▲的个数依次是6、10、16、24……第10个图形共有个▲.第m个图形中共有个▲.23.用边长为1的小三角形按如图方式摆图形.摆第7个图形需要个小三角形,第7个图形的周长是.24.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規律摆放:第1个图形中有6个小圆,第2个形中有10个小圆,第3个图形中有16个小圆,第4个图形中有24个小圆,…依此律,第6个图形有个小圆.25.仔细观察如图,照这样排列下去,第六个图形中共有个三角形,其中涂色的三角形有个.26.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请你仔细观察,找出下面图形与算式的关系,再直接填空.(1)推算:1+3+5+…+19=2(2)概括:=2(3)拓展应用:1+3+5+7+9+11+13+15+13+11+9+7+5+3+1=27.奇思用小棒这样摆三角形:…,一共用了27根小棒,摆出了个三角形.28.如图,每个图案都是由若干个棋子摆成,依照此规律,第100个图案中棋子的总个数是.三.解答题(共2小题)29.学校准备了40000元,够不够?30.摆放易拉罐,(如图)看图回答问题.(1)摆两层一共有:1+2=3个摆三层一共有1+2+3=6个摆四层一共有个.摆五层一共有个.摆六层一共有个.…(2)用n表示摆的层数,你能总结出一个计算公式吗?.五年级找规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按的方式摆放在桌面上.8个按这种方式摆放,有()个面露在外面.A.20B.23C.26D.29【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n个正方体有5+(n﹣1)×3=3n+2;所以8个小正方体时,露在外部的面有:3n+2=3×8+2=26(个)故选:C.2.按下列规律印刷笑脸图案,第8幅图案有()个笑脸.A.8B.32C.36【解】1+2+3+4+5+6+7+8,=(1+8)+(2+7)+(3+6)+(4+5),=9×4,=36;答:第8副图案有36个笑脸.故选:C.3.将一些小圆球如图摆放,第六幅图有()个小圆球.A.30B.36C.42【解】观察图形可知:第一个图形中有1×2=2个小圆球,第二个图形中有2×3=6个小圆球,第三个图形中有3×4=12个小圆球,第四个图形中有4×5=20个小圆球,…所以第六幅图有6×7=42个小圆球.故选:C.4.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A.13=3+10B.25=9+16C.36=15+21D.49=18+31【解】这些三角形数的规律是1,3,6,10,15,21,28,36,45,…,且正方形数是这串数中相邻两数之和,很容易看到:恰有36=15+21.故选:C.5.找规律填空3、5、8、10、13、()、18、20.A.14B.15C.16D.17【解】10+5=15故选:B.6.按规律填数:2,3,5,9,(),33,…….A.13B.15C.17D.30【解】2×9﹣1=18﹣1=17所以:2,3,5,9,17,33,…….故选:C.7.找规律:19.8,18.6,17.4,()A.17.2B.16.8C.16.2D.15.2【解】17.4﹣1.2=16.2.故选:C.8.按如图规律摆放三角形则第⑥个图三角形的个数为()A.15B.17C.20D.24【解】图①三角形的个数:2×3﹣1=5(个)图②三角形的个数:3×3﹣1=8(个)图③三角形的个数:4×3﹣1=11(个)……图n三角形的个数:3(n+1)﹣1=(3n+2)个……第⑥个图三角形的个数为:3×6+2=18+2=20(个)答:第⑥个图三角形的个数为20个.故选:C.9.观察下面的点阵图,按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A.27B.30C.33D.54【解】由分析可知,第n项是(3n+3)个点3×9+3=27+3=30答:第(9)个点阵图中有30个点.故选:B.二.填空题(共19小题)10.摆一个需要4根小棒,摆需要7根小棒,摆需要10根小棒…,像这样摆n个正方形需要3n+1根小棒,当n=20时,需要61根小棒.【解】第一个正方形由四根火柴摆成,以后加三根就可加一个正方形,摆n个正方形需要3n+1根小棒,当n=20时,需要3×20+1=61根小棒.故答案为:3n+1,61.11.如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一张桌子能坐6人,3张桌子能坐14人.【解】有1张桌子时有6把椅子,有2张桌子时有10把椅子,10=6+4×1,有3张桌子时有14把椅子,14=6+4×2,答:3张桌子可以坐14人.故答案为:14.12.下图编号为(1),(2),(3),(4)这四幅图分别由1,4,9,16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它们的周长分别为3,6,9,12.按这个规律.由100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周长为30.【解】因为:100=102所以由100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编号为(10),所以周长为:3×10=30.故答案为:30.13.如图,它是由火柴棒拼成的图案,如果在这个图案中用了51根火柴棒,可拼成25个三角形.【解】第一个三角形有1+2=3根火柴棒组成,以后每多一个三角形就多用2根火柴棒,所以组成n个三角形就需要1+2n根火柴棒;当1+2n=51时2n=50n=25答:可拼成25个三角形.故答案为:25.14.找规律填数.(1)1,4,7,10,13,16,19.(2)2,4,6,8,10,12,14.(3)1,1,2,3,5,8,13,21.(4)2,5,4,7,6,9,8,11,10.(5)1,﹣4,9,﹣16,25,49,﹣64.【解答】解(1)10+3=1313+3=1616+3=19(2)8+2=1010+2=1212+2=14(3)5+8=138+13=21(4)72=49﹣16×4=﹣64故答案为:13,16,19;10,12,14,13,21,49,﹣64.15.△□□△□□△□□…,这一组图形中第16个是△,第21个是□.【解】16÷3=5…1,所以这一组图形中第16个是△;21÷3=7,所以这一组图形中第21个是□;故答案为:△,□.16.●●〇●〇〇〇●●〇●〇〇〇…,黑白两色棋子是按●●〇●〇〇〇的规律摆放的,第51枚棋子是黑色的,前20枚棋子中,白色棋子有11枚.【解】51÷7=7(周)…2(个)第51枚棋子是黑色的.20÷7=2(周)…6(个)2×4+3=11(个)所以前20枚中一共有11个白色的.答:第51枚棋子是黑色的,前20枚棋子中,白色棋子有11枚.故答案为:黑色的,11.17.按规律填数:,,,,,,.【解】==故答案为:;.18.先找规律,再填数:1,,,,,,.【解】1=,由前几个分数可知,分子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分母是项数的平方;所以,第6项的分子是11,分母是62=36,是.故答案为:.19.照下图排列的规律,第10幅图有33个圆点,第n个图有(3n+3)个圆点.【解】第一幅图圆点个数:1+2+3=6(个)第二副图圆点个数:2+3+4=9(个)第三幅图圆点个数:3+4+5=12(个)……第10幅图圆点个数:10+11+12=33(个)……第n幅图圆点的个数:n+(n+1)+(n+2)=(3n+3)个答:第10幅图有33个圆点,第n个图有(3n+3)个圆点.故答案为:33;(3n+3).20.用同样长的小木棒摆成如图,照这样摆下去,第6幅图需要34根这样的小木棒.【解】由分析可得:第n幅图需要小棒:4+6(n﹣1)根.所以第6幅图需要小棒:4+6(n﹣1)=4+6×(6﹣1)=4+30=34(根)答:第6幅图需要34根这样的小木棒.故答案为:34.21.下图是小亮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7个小房子用了77块石子.【解】第一个图形有5块小石子,5=1×(1+4)第二个图形有12块小石子,12=2×(2+4)第三个图形由21块小石子,21=3×(3+4)……由此推出:第n个图形有n(n+4)块石子7×(7+4)=7×11=77(块)答:第7个小房子用了77块石子.故答案为:77.22.将一些▲按一定的规律摆放,(如图所示).图中▲的个数依次是6、10、16、24……第10个图形共有114个▲.第m个图形中共有m(m+1)+4个▲.【解】∵第1个图形有1×2+4=6个三角形,第2个图形有4+2×3=10个三角形,第3个图形有4+3×4=16个三角形,…,∴第m个图形中有m(m+1)+4个三角形,∴第10个图形棋子的颗数为:10×(10+1)+4=10×11+4=110+4=114(个)故答案为:114,m(m+1)+4.23.用边长为1的小三角形按如图方式摆图形.摆第7个图形需要49个小三角形,第7个图形的周长是21.【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第一个图形是12=1个三角形,边长是1;第二个图形是22=4个三角形,边长是2;第三个图形是32=9个三角形,边长是3;…,第七个图形是72=49个三角形,边长是7,周长是7×3=21.答:摆第7个图形需要49个小三角形,第7个图形的周长是21.故答案为:49;21.24.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規律摆放:第1个图形中有6个小圆,第2个形中有10个小圆,第3个图形中有16个小圆,第4个图形中有24个小圆,…依此律,第6个图形有44个小圆.【解】第1个图形中有6个小圆第2个形中有10个小圆第3个图形中有16个小圆第4个图形中有24个小圆……第n个图形为:[n(n+1)+4]个小圆所以,第6个图形小圆的个数为:6×7+4=42+2=44(个)答:第6个图形有44个小圆.故答案为:44.25.仔细观察如图,照这样排列下去,第六个图形中共有49个三角形,其中涂色的三角形有21个.【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第n个图形涂色的小三角形个数为1+2+3+…+n,没有涂色的小三角形个数为1+2+3+…+n+n+1,当n=6时,1+2+3+4+5+6=21(个)没有涂色小三角形有1+2+3+4+5+6+7=28(个)21+28=49(个)故答案为:49,21.26.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请你仔细观察,找出下面图形与算式的关系,再直接填空.(1)推算:1+3+5+…+19=102(2)概括:=n2(3)拓展应用:1+3+5+7+9+11+13+15+13+11+9+7+5+3+1=113【解】(1)1+3+5+…+19=(19+1)÷2=10(个),即1+3+5+…+19由10个加数其和是102即1+3+5+…+19=102(2)=n2(3)1+3+5+7+9+11+13+15+13+11+9+7+5+3+1=(1+3+5+7+9+11+13+15)+(1+3+5+7+9+11+13)=82+72=64+49=113故答案为:10,n,113.27.奇思用小棒这样摆三角形:…,一共用了27根小棒,摆出了13个三角形.【解】当有n个三角形时小棒的数量就是:3+2(n﹣1)=3+2n﹣2=2n+1(根);当有27根小棒时:2n+1=272n=26n=13;答:摆27根小棒能摆出13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3.28.如图,每个图案都是由若干个棋子摆成,依照此规律,第100个图案中棋子的总个数是10100.【解】由分析可得:每个图案的纵队棋子个数是:n,每个图案的横队棋子个数是:n+1,那么第n个图案中棋子的总个数与n的关系式为:总个数=n(n+1).那么第100个图案中棋子的总个数:100×(100+1)=100×101=10100(个)答:第100个图案中棋子的总个数是10100个.故答案为:10100.三.解答题(共2小题)29.学校准备了40000元,够不够?【解】172×42+328×45=7224+14760=21984(元)21984<40000答:学校准备了40000元,够.30.摆放易拉罐,(如图)看图回答问题.(1)摆两层一共有:1+2=3个摆三层一共有1+2+3=6个摆四层一共有1+2+3+4=10个.摆五层一共有1+2+3+4+5=15个.摆六层一共有1+2+3+4+5+6=21个.…(2)用n表示摆的层数,你能总结出一个计算公式吗?n(n+1).【解】(1)摆两层一共有:1+2=3个摆三层一共有1+2+3=6个摆四层一共有1+2+3+4=10个.摆五层一共有1+2+3+4+5=15个.摆六层一共有1+2+3+4+5+6=21个(2)用n表示摆的层数:n(n+1)故答案为:1+2+3+4=10;1+2+3+4+5=15;1+2+3+4+5+6=21;n(n+1)。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问题详解)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初一数学规律题应用知识汇总“有比较才有鉴别” 。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下面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 n 个数可以表示为: a1+(n-1)b ,其中 a 为数列的第一位数, b 为增幅, (n-1)b为第一位数到第 n 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

例: 4、 10、16、22、 28⋯⋯,求第 n 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 6,所以,第 n 位数是: 4+(n-1) 6=6n- 2例 1、已知一个面积为S的等边三角形,现将其各边n(n为大于 2 的整数)等分,并以相邻等分点为顶点向外作小等边三角形(如上图所示).( 1)当n= 5 时,共向外作出了个小等边三角形( 2)当n= k时,共向外作出了个小等边三角形(用含 k 的式子表示).⋯⋯n=3n=4n=5例 2、如图,在图1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 4 个,在图 2 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7 个,在图3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10 个,⋯⋯,则在第n 个图形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个(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图1图2图3(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 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 1、求出数列的第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2、求出第 1 位到第第 n 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 1 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 位数。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数字找规律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数字的增减、奇偶、大小关系等,可以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观察一串数字[1, 2, 3, 5, 8, 13, 21]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二、差分法
差分法是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如果差值有固定规律或者差值之间也存在某种规律,那么原数列就可以通过差值得到简化,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代数法
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对于数列[1, 2,
4, 8, 16]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四、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少量数据来推测出整个数列的规律。

有时候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但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来找出规律。

五、方程法
方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程来表示,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

六、倍数法
倍数法是通过计算某个数的倍数来找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存在某种倍数关系,通过计算倍数可以找到规律。

七、函数法
函数法是通过函数关系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用一些函数关系来表示,通过观察函数关系可以找到规律。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型总结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型总结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型总结类型一:数字型规律题需要熟记的规律: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熟记常见的规律:① 1、4、9、16......n2② 1、3、6、10……(1)2n n+③ 1、3、7、15……2n -1 ④ 1+2+3+4+…n=(1)2n n+⑤ 1+3+5+…+(2n-1)= n2 ⑥ 2+4+6+…+2n=n(n+1)⑦ 12+22+32….+n2=16n(n+1)(2n+1) ⑧ 13+23+33….+n3=14n2(n+1)解题方法1——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例1: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例2: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例3:2、3、5、9,17增幅为1、2、4、8. 解题方法2——标号找规律: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规律题知识点总结

找规律题知识点总结

找规律题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的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用a1,a2,a3,…,an,…表示。

如果数列中各项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找出数列的下一项或者某一项是多少。

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它们是我们解找规律题时经常遇到的数列类型。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都相等。

通常用公式an = a1 + (n-1)d来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方便地求出任意项的值。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都相等。

通常用公式an = a1 *r^(n-1)来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其中a1是首项,r是公比,n是项数。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等比数列的特点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方便地求出任意项的值。

二、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常用y = f(x)来表示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f(x)是函数的表达式。

在解找规律题时,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给定的函数来求出特定的值或者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找规律题的解题方法在解找规律题时,我们需要根据数列和函数的特点来寻找规律并求解问题。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具体的例子出发,总结出解找规律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例1:已知数列1, 3, 6, 10, 15, ...,求出第n项的表达式。

解:首先我们观察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递增1,即1,2,3,4,5,这是一个等差数列。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解。

设数列的第n项为an,则有an = a1 + (n-1)d,其中a1=1,d=1。

代入得到an = 1 + (n-1)*1 = n*(n-1)/2。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讲解与总结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讲解与总结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讲解与总结1、新课引⼊⼩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中的⽕柴棒搭建⼀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活动⼀: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柴棒按下图的⽅式搭三⾓形⑴填写下表: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形需要多少根⽕柴棒?★注意引导学⽣概括“探索规律”的⼀般步骤:①寻找数量关系;②⽤代数式表⽰规律③验证规律。

★练习:四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五棱柱呢?⼗棱柱呢?n棱柱呢?活动⼆: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问题1.若有两张长⽅形的桌⼦,把它们拼成⼀张⼤的长⽅形桌⼦,有⼏种拼法?问题2.若按图2⽅式摆放桌⼦和椅⼦⑴⼀张桌⼦可坐6⼈,2张桌⼦可坐⼈。

⑵按照上图⽅式继续排列桌⼦,完成下表:问题3.如果按图3的⽅式将桌⼦拼在⼀起⑴2张桌⼦拼在⼀起可坐多少⼈?3张呢?n张呢?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按上图⽅式每5张拼成1张⼤桌⼦,则40张桌⼦可拼成8张⼤桌⼦,共可坐⼈。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拼成1张⼤桌⼦,则共可坐⼈。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下⾯是2000年⼋⽉份的⽇历:⑴⽇历中的绿⾊⽅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⑵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框成⽴吗?你能⽤代数式表⽰这个关系吗?⑶这个关系对任何⼀个⽉的⽇历都成⽴吗?为什么?⑷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代数式表⽰。

⑸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1、我们平常⽤的数是⼗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进制的数要⽤10个数码(⼜叫数字):0,1,2,3,4,5,6,7,8,9。

在电⼦数字计算机中⽤的是⼆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

如⼆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进制中的数23,那么⼆进制中的1101等于⼗进制的数。

一年级找规律练习题集汇总

一年级找规律练习题集汇总

找规律练习卷班级: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找规律填空。

1.10、13、、、22、252.5,7,9,,,,17,193.二.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三、按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画。

四、找规律填数。

七、涂一涂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1、★★☆★★☆☆☆☆☆☆☆2、◇◇◆◇◇◆◇◇◆◇◇◇3、○○●○○●○○○○○○八、画一画。

1、2、□△□△□△34、♀♂♀♂♀♂5、○○□○○□○○□671.(探究题)哪一行的规律与其他三得不一样,画“X”。

(1) 3,4,5, 6 ( ) (2) 2,5,7,9 ( )7,8,9,10 ( ) 1,3,5,7 ( )1,3,2, 3 ( ) 2,4,6,8 ( )1,2,3, 4 ( ) 5,7,9,1l ( ) 2.(挑战题)按规律接着画。

3.(拓展题)在六组横格中涂画出不同规律的图案。

13、15、17、19、( )、( ) 、( )、( ) 22、24、26、28、( )、( ) 、( )、( ) 35、38、41、44、( )、( ) 、( )、( ) 55、50、45、40、( )、( ) 、( )、( ) 66、60、54、48、( )、( ) 、( )、( ) 21、18、15、12、( )、( ) 、( )、( )1、2、1、2、1、2、1、2、( )、( ) 、( )、( ) 1、2、4、7、( )、( ) 、( )、( )找规律2 、4 、7、11 、( )、( ) 、( )、( )找规律3、 4、 7 、11 、( )、 ( ) 、( )、 ( ) 一、找规律画图(1)————(2——————(3———————————————二、涂色(1)(2)(3)三、请你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1)(2)(3)四、找规律,填一填。

(1)51015————————(2)112131————————(3)3579——13(4)8 11 14 ————(5)35 30 25 —— 15 ——(6)17 15 13动脑筋,填一填(1)1 2 4 7 11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一、找出下面各题的排列规律,再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题思考方向,如何解!一、基本方法之一——看增减(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若上述方法还是不太理解的话你可以这样想看增幅数是多少,是多少就是多少n ,然后再看需要加一个数还是再减一个数,具体怎么操作,可以带入第一个图/ 数。

就明白是加多少或是减多少了。

此方法对图形题与数的题均适用例1: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例2 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枚棋子;(2)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

方法一:数数的方法先统计每个图所用的棋子数,然后再对这些数进行比较,方法二:找出变化的地方通过比较前后两个图,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变化的地方有几处,通常有几处在增加,就是几n,然后根据第一个图看还需要加多少,或者减多少。

如上图相连两个图之间有四个地方在增加,那就是4n,再看第一个图是6颗棋,则需要加2 所以为4n+2此方法可类推到很多题!第18题图练:如下右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个小房子用了块石子。

练如图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图:则第n个图形中需用黑色瓷砖 ____ 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练下面的图形是由边长为l的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而组成的.推测第n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______(都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4题基本方法2 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需要准备的知识:会求等差数列的和:会求第n项的数是多少即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即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a(n)=a1+(n-1)d,前n项和的公式例1:2 6 12 20 30 ( 42 )A.38B.42C.48D.56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说明对于图形题方法也一样,先统计每个图基本单元的个数。

然后对数进行比较例3:2 5 11 20 32 ( 47 ) (2008年考题)A.43B.45C.47D.49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6,9,1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2的差应该是15,所以答案应该是C。

练习1. 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木块叠入而成的几何体,图⑴中有1个立方体,图⑵中有4个立方体,图⑶中有9个立方体,……按这样的规律叠放下去,第8个图中小立方体个数是 .⑴⑵⑶第n个为--------2.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则第24个三角形数与第22个三角形数的差为基本方法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此类问题也是对增幅进行比较,会发现前后两数之比为同一个数 则可表示为该数的的多少次方, 如上题:第一与第二个数之间差的是1,说明得从2的n-1次方开始,在考虑第一个数为2,所以规律为 1+2的n-1次方。

例4:4 5 7 1l 19 ( 35 )A.27B.31C.35D.41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 。

n 项为3+2的n-1次方。

练习1:1, 3, 7, 15, 31, ( 63 ) (2007年考题)A.61B.62C.63D.64第n 项为----------特殊类 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

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10021- ,第n 个数是 n 12-。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

因此,第n 项是2n -1,第100项是2100—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 、3n 有关。

例如:1,9,25,49,(81),(121),的第n 项为( 2)12(-n ),1,2,3,4,5.。

,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

(三)看例题:A :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答案与3有关且是n 的3次幂,即:n 3+1B :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n 2(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

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序列号:1、2、3、4、5,从顺序号中可以看出当n=1时,得1*1-1得0,当n=2时,2*2-1得3,3*3-1=8,以此类推,得到第n 个数为12-n 。

再看原数列是同时减2得到的新数列,则在12-n 的基础上加2,得到原数列第n 项12+n(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例 :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得到新数列第n 项即n 2,原数列是同除以4得到的新数列,所以求出新数列n 的公式后再乘以4即,4 n 2,则求出第一百个数为4*1002=40000(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

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对于正负交替出现的数组:通常把数与符号分开,先用-1的N 次方或者n+1次方来表示符号,再去探索数的规律。

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 2,5,10,17,26,····· 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位置数的平方减一。

(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答:第一组是位置数平方减1,那么第二组每项对应减去第一组每项,从中可以看出都等于2,说明第二组的每项都比第一组的每项多2,则第二组第n 项是:位置数平方减1加2,得位置数平方加1即12+n 。

第三组可以看出正好是第一组每项数的2倍,则第三组第n 项是:()122-⨯n例2、 21 34 49 516 625 (736)分子为等比即位置数的平方,分母为等差数列,则第n 项代数式为:21+n n 以上系列方法是基础,是基本方法。

接下来介绍些中考中的巧解妙解题。

1、设计类【例1】(2005年市中考题)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如图a 所示的图形。

(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的值为 。

(2)请你利用图b ,再设计一个能求的值的几何图形。

【例2】(2005年省中考题)观察下面的图形(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1)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下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2)猜想并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析:【例1】(1)(2)可设计如图1,图2, 图3,图4所示的方案:【例2】(1),对应的图形是(2)。

2、动态类【例3】(市中考题)右图是一回形图,其回形通道的宽与OB的长均为1,回形线与射线OA交于点A1,A2,A3,…。

若从O点到A1点的回形线为第1圈(长为7),从A1点到A2点的回形线为第2圈,……,依此类推。

则第10圈的长为。

【例4】(市中考题)已知甲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上运动1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乙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下运动2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现有一动点P第1次从原点O出发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1,第2次从点P1出发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2,第3次从点P2出发再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3,第4次从点P3出发再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4,……。

依此运动规律,则经过第11次运动后,动点P 所在位置P11的坐标是。

解析:【例3】我们从简单的情形出发,从中发现规律,第1圈的长为1+1+2+2+1,第2圈的长为2+3+4+4+2,第三圈的长为3+5+6+6+3,第四圈的长为4+7+8+8+4,……归纳得到第10圈的长为10+19+20+20+10=79。

利用每圈周长之和进行比较也很容易得出前后两数之差为一个相同的数8,所以规律中含有8n,再看第一个数为7,所以规律为8n-1【例4】(-3,-4)3、数字类【例5】(市中考题)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