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理解及欣赏
谈谈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是通过运笔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的艺术形式。
首先,中国书法艺术强调的是“意境”。
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不仅要有卓越的技巧,更应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融入到作品当中。
中国书法强调墨与水、形与神的协调,追求一种极简的表达,以点、画、线的创造力诠释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中国书法艺术追求的是“气韵生动”。
中国书法主张用笔触去表现气势和生命力,通过自然而流畅的线条和韵律感来传达作品的内涵。
每一笔的用力、停留和收笔都能传递出作者的个性、思想和情感。
此外,中国书法艺术一直强调“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尽管书法的技法和风格非常丰富多样,但传统文化一直是书法艺术的根基。
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书法家们也在不断创新,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使之更具时代感和个性。
最后,中国书法艺术在传播和影响方面也非常广泛。
中国书法作为国粹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除了作为艺术形式来欣赏,书法也广泛应用于文化活动、宣传和教育。
许多人通过学习和练习书法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
总体来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非常独特而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学观念。
对书法艺术的看法

对书法艺术的看法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通过对文字的优美书写,书法艺术传达出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书法艺术的魅力、其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关联以及现代书法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探讨对书法艺术的看法。
首先,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的独特魅力。
书法是通过中国传统笔墨纸砚的工具,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画的疏密排列,线条的曲直有致,展现出了独特的视觉美感。
每一笔每一画都经过了反复的揣摩和思考,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
书法作品虽然没有色彩的衬托,但在无声的笔墨间却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传递正能量,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其次,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度的关联。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无论是秦汉时期的隶书,唐宋时期的楷书,还是元明清时期的行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素养和礼仪规范。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被视为一种学问的表现和人格修养的体现。
通过书法,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美学。
最后,现代书法的发展也是对书法艺术的肯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书法艺术并没有被淘汰或者遗忘,相反,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书法形式和艺术风格。
一方面,艺术家们注重传统技法的传承和继承,研究古代名家的作品风韵,使自己的书法作品能够继承传统的精华。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也开始尝试结合书法与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书法作品。
这种对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更新和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之,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书法艺术是指通过用笔墨书写汉字,以传达情感、表达意境、展现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之一。
书法艺术是具有多重层次的艺术形式,包括艺术性、文化性、历史性和人文性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书法艺术具有艺术性。
书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写的每个汉字都能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气韵。
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通过汉字的图形美来表达艺术情感,尤其是通过笔墨的选拔和组合进一步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其次,书法艺术具有文化性。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反映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还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体现。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不仅是艺术家,更是学者和文化人,他们在书法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哲学思考、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再次,书法艺术具有历史性。
书法艺术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朝开始就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受到新的影响与发展。
同时,书法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前人的创作,通过书法的传承不断延续着书法艺术的历史传统。
最后,书法艺术具有人文性。
书法是人们自然情感的表达和审美趣味的体现,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书法作品以其饱
含着感性、情感和思考的神韵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审美享受,还让人们领悟到生活和人生的更多哲理和智慧。
综上,书法艺术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汉字传承和文化积淀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文精神和文化智慧的展现。
通过书法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人们不仅可以欣赏表面的美感,还能体验到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谈谈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以汉字为媒介,运用特定的笔法和结构规则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对中国书法的一些理解:
美学价值:中国书法注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强调笔墨之美和艺术之美。
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笔触的变化,以及布局和结构的安排,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文化传承: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世代相传,传承了中国的文化智慧、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
精神修养:中国书法被视为一种精神修养的方式。
书写汉字需要专注、内心平静和意念集中,这种修养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人的自我控制、沉思和专注力。
个性表达:尽管中国书法有一定的规范和传统,但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书法作品能够体现艺术家的情感、态度和个性特点,传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与文化交流:中国书法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
中国书法的理解和欣赏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需要对其历史、技法和美学原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体验。
每个人对于书法的理解和感受也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个人的理解,建议通过学习、阅读和实践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书法的欣赏与赏析

书法的欣赏与赏析书法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不仅要求字体的形状和布局,还要表达作者的个性和情感。
本文将从书法的起源、分类以及欣赏与赏析等方面探讨书法的魅力。
一、书法的起源与分类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在甲骨文、金文和篆字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和整理而形成了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的书体形式。
1.楷书:楷书起源于东汉时期,是对篆书的改进。
它以直线为主,笔画平整,字形规整,清晰易懂。
楷书字体端庄大方,被广泛应用于印章、书法作品和书籍中。
2.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笔画流畅,扁平而简洁,书写速度较快。
行书一般用于记事、书信等实用场合。
3.草书:草书起源于汉朝,是书法中最具艺术创造性的一种形式。
草书的字迹横空出世,形态多变,笔画迅疾奔放,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力量和个性。
4.隶书:隶书是汉代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制定的一种官方字体,其字形严谨简洁,线条纵横交错。
隶书主要用于文书、碑铭等场合。
二、书法的欣赏与赏析书法艺术的欣赏与赏析需要准确把握字体的韵律、筆画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的笔墨情趣。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欣赏与赏析方法。
1.韵律与节奏:字体的韵律是指笔画的顺序、距离和力度等因素所造成的节奏感。
通过欣赏字体的韵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力度变化和情感表达。
2.构图与布局:书法艺术中的构图和布局是指字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合理的构图和布局可以使字体在纸面上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使欣赏者产生舒适的感觉。
3.笔画与用墨:通过观察字体的笔画和墨迹的运用,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笔墨情趣和个性特点。
一支硬笔或毛笔,一块墨,通过精准的运笔和呈现,带给观者视觉上的享受。
4.意境与情感:书法艺术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

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心灵修养的方式。
对于我个人而言,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给我带来了许多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书法教会了我专注和耐心。
书法作品的创作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每一笔每一画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精确的操作。
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不断调整心态,放空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字体的塑造中。
这种专注和耐心的培养,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也更加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
其次,书法教会了我审美和艺术的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书法作品,我逐渐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和欣赏的眼光。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和个性,通过欣赏和研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艺术之美。
此外,书法也让我体会到了平和与宁静。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都需要有力有节奏地书写,而这种力度和节奏需要在内心达到一种平和与宁静的状态。
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会逐渐放松身心,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和感觉。
这种平和与宁静的体验让我更加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此外,书法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的方式。
通过书写,我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字体表现出来,将自己的心声传达给他人。
有时候,当我情绪低落或者困惑时,书写可以成为我释放情感的出口,让我感到宁静和平衡。
总的来说,书法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学习和实践书法,我不仅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专注力、耐心和平和的心态。
书法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懂得欣赏美的存在,也更加明白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的重要性。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观赏方法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观赏方法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观赏方法。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书法艺术强调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文字的排列和结构不仅仅是为了传达文字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条、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书法家通过对字形的处理和技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书法艺术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
书法作品的美感主要来源于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
在字体、结构和布局上,书法家会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线条的优美和流畅是书法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再者,书法艺术追求意境和神韵的统一。
传统书法注重承传和创新,既要遵循传统的技法和规范,又要赋予作品新的意境和神韵。
书法家通过对传统技法的揣摩和发挥,使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兼具现代的审美特点,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最后,书法艺术强调内涵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的表现。
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时,会注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通过外在形式的表现来传达作者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这种内涵与外在形式的统一赋予书法作品更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思想意蕴。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观赏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升欣赏体验:首先,要注重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在观赏书法作品时,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字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是否和谐统一。
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可以更好地领略作品的美感和意境。
其次,要细致品味作品的线条和笔墨。
书法作品的线条和笔墨是其美感的关键所在,观赏者可以通过仔细品味作品的线条情感和笔墨表现,感受到作品的韵味和意境。
可以从线条的流畅度、端庄度和笔墨的墨色深浅、浓淡来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再者,要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感受。
书法作品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抒发,观赏者可以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书法四法与欣赏二○一一年八月二日,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发出教基二〔2011〕4 号《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其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
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附录中,临摹、欣赏颜体书法《祭侄文稿》、《颜勤礼碑》;八年级上册附录中,欣赏王羲之书法《兰亭序》;八年级下册附录中,欣赏唐人草书《书谱》、《古诗四帖》。
其容都是从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四方面来进行学习、欣赏。
在谈书法的本意之前,我认为有必要了解一点中国的传统“阴阳”宇宙学说“道”。
古人看来,宇宙乃天地。
宇宙万物都由“阴阳”所生,中国宇宙学说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乃宇宙间万物之本。
宇宙的基本规律,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 这两个对待因素而组成。
《老子四十二章》谈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道”而生发“阴阳”这两个对待因素而构成并以此而变化,“一阴一阳即谓道”。
“道”既有形而上的特性,又有运动变化的特征,谓“周行而不殆”矣。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又是互相影响和变化的。
而“道”又遵循于宇宙间的一切自然法则,《老子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本人就“阴阳”宇宙的意识如何在书法中得以运用和体现,待整理完成后,分成若干篇和爱好书法的进行交流和探讨。
希望届时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参与,!“阴阳”宇宙意识在书法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
大凡书家在书写的时候,或在人们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两者间似乎在传递一种情感间的共鸣。
正是通过书写的容、章法、线条、笔法、节奏、墨色的变化,书家才得以将书写时的情感体验跃然于纸,并由此传递于观者。
就笔法而言,所谓”节奏” ,就含“禀阴阳而动静”这一中国“阴阳”道学朴素的理论。
“阴阳”宇宙观认为,空间和时间是既统一又变化的,而且这一变化是无限的。
书法的笔法如:提按,顿挫,迟速,行留,无不体现出时间和空间的“阴阳”对应关系和节奏变化。
如果书者在书写时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行笔中的这一对应关系和节奏的变化,必然会写出高质量的点画和作品。
书法的用笔求“节奏”,有“节奏”乃产生“势”,而“势”是变化的基础。
书法,“笔法”和“笔意”通过“笔势”才得以在两者间相互转换,但的三个要素其中之一就是“笔势”这种相互间的转换是基于自然而然的变化规律,非刻意所能为之!乃是“阴阳”宇宙意识体现在笔法运用过程中之要义。
细而论之的话则在用笔的虚实、巧拙、擒纵、刚柔、曲直等多个层面,都有其变化和统一的体现。
“虚实”,在论书法时经常会提及。
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传统的“阴阳”理论学说,也可以理解为“虚”乃“阴” ,“实”乃“阳”。
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又互相转换。
是书法用笔节奏的重中之重,也是书法的点画能不能体现韵的主要根据之一。
清代定皋在论书画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凡天下事物,总不外乎阴阳两字·惟其有阴有阳,故用笔有虚有实。
惟其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故用笔有实中之虚,虚中之实也” 。
书法用笔惟有虚实相用,才能“穷变态于毫端” ,才能真正的“合情调于纸上” 。
唐过庭言:用笔当“乍显乍晦,若行若藏” ,无不深得“阴阳”之道也。
“显”者,阳也,实也;“晦”者,阴也,虚也··。
善哉!妙哉!至于用笔的“虚实”转换,清学者朱和羹更是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曰:“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
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态滞笨。
妙能虚实相生” 。
古今书家之秘法:妙在虚实能合,神在能离。
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若专用虚笔或仅用实笔,是谓“独阴独阳” ,则书法的点画“节奏”无从“相生” ,生气和意韵将荡然无存。
用笔的“虚实”节奏,全在书写者随机运用。
不疾不徐,用笔乃得于心,应于手,而口不能言传;以虚孕实,以实蕴虚,乃所谓的“笔短意长” 也。
在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思想体系中,美是“阳刚”与“阴柔”的有机统一。
阴与阳、刚与柔两者同是不可偏废的一整体,任何一方偏胜有之,但偏废则不可,否则无美可言。
两者间必须兼济阴阳、刚柔以成“美” 文学如此,书法也同样如此。
看看南宋朱子《跋欧阳文忠公帖》的一段跋文便可知其妙意。
文中曰:“欧阳公作字如其为文,外若优游,中实刚劲,惟观其深者得之”。
书者在书法点画用笔的同时强调要“刚柔”相济,其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劲如铁,软如绵” ,要知道此并不是两语,是一整体,其妙处就在于“秀处如铁,嫩处如金”,两者是无法割裂的。
然而,如前文所述,“阴阳”宇宙观注重“逆”数。
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 ,也就不难理解古人尤其重视书法艺术所体现的外柔刚,笔法上的具体体现就在于“绵里裹铁” 、“锦囊裹錐”,字外出力而中藏棱也。
唐怀瓘对欧、虞两家书法的评价,即可见一斑:“虞书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
刚柔相济在书法艺术中还体现在书家对点画的肥瘦的看法,认为“纯骨无媚,纯肉无力” ,同样须“肥瘦相和,骨力相称” 。
以神、气;向、背冲和以为妙,这也是“阴阳”宇宙意识在传统的书法艺术中具体的反映。
纵观前贤对“阴阳”宇宙意识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的认识,都是以“中和”为最高理想。
这和儒家所提出的“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无法做到不偏不倚,然任何一面的“过”都是不可取的,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中和”,这也是历代有成就的书家历来追求的至高境界。
右军何以称圣?宋谷言:“逸少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 ,一语道破天机。
如何来解读书法艺术,体味书法其中的妙处,这就须要把书法艺术融入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去。
不要孤立的、片面的、把书法仅仅作为文字的艺术来加以解读,书法背后所体现的,其实是我中华博大而精深的文化。
书法是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依附于中国汉字,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承中,以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色的背景下,黑白二字穷极线条流变和章法演化,暗合了中国哲学的最高精神境界“天人合一” ,因而成为“汉字文化圈”高妙的文化精神活动,虽然非汉字圈也有艺术字体,但是它们都没有将汉字的书写转变为用软圆毛笔为工具的高妙徒手的线性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书法是文化精神上的高迈境界,最能代表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精神形象,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的体现人精神追求的艺术。
书法是线的艺术,它具有一个由线启象(墨象)由象达意(意境)的本体结构。
自然界本来没有纯粹的线条,线条是人创造出来的形象的抽象,它脱离开具体的事物图景,却又是为了表现宇宙的动力和生命力量的一种形式。
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的律动感,点画活跃灵动,力求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化实象为空灵,从有限中游离出无限,传达一种超越于线条之外不可言喻的思想,飘忽即逝的意绪和直指心性的生命风神。
更深层次看,中国书法以一根生生不息的欲断还连的线条事图穿透宇宙人生之谜。
其根本思想源于老庄之道和《易》学思想中的“一”这个神秘符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生之谓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万物皆可有“一”而生,万象皆可有“一”化成,中国书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以多为多,而是以少总多,不以“一”为有限,而以“一”为天地万象之本源,以一治万,以一孕万,以纯粹的线条遗去大千世界的形色,而直追宇宙节律并把握生命精神,有限的线条中贯彻着无限的宇宙生命之气,达到“万物归一”的精神境界。
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书法则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
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成为揭示精神世界的有效形式,书法艺术不断的开启着各个时代人们审美的新维度,并使其心性自由的随着精神解放,在黑白构成的世界中不断的展开并升华。
对于我们来说,怎样才能正确地欣赏一件书法作品呢?因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是一种心理意识的自然的、高级的活动,它必然涉及到每一个欣赏者所处的时代风尚、个人修养与经历、情操与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便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答案。
再者,书法艺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因由:书法艺术不仅是简捷明了,而且尚有着个人的好恶和审美观的不同所对同一幅作品的看法也自然不会一样。
不过,作为欣赏书法艺术,还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
鄙人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与教学积累,大概概括起来书法有四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
书法四法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本思想基础上的,是兼容美学意蕴的形式体现。
大家如何明确、系统地加以认识,深入分析书法艺术的共同语言,以达共识,才是考验每个学者是否具有了最基本的文化知识。
现将书法四法解述如下:一、笔法笔法是中国书法最核心的表现手法,又是汉字书写执笔、运腕和用笔的技术要素。
用笔是笔法的只要容,用笔之美是对客观现实形体美的反映。
中国书法的用笔,每一点划的起讫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来构成,挥毫之间无不蕴含着中国哲学的“中庸”“太极”之道,古人为此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规律,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有往必收;无垂不露”等,行笔讲求快慢有序,慢,可以体现沉重有力之美;快,可以显出潇洒流畅的风韵。
每一字的点划粗细变化都有提按、转折;提按使点划具有音乐、舞蹈的节奏感,呈现粗细深浅的丰富变化,传达出字的精神和韵味;转折使点划有方有圆,能表现出圆融、遒劲的自热雄强的骨力之美。
历代书家都极尚“中锋”用笔,所谓中锋用笔就是将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如果锋尖在点画一侧,则为“偏锋” ,是用笔的大忌。
在中锋用笔的前提下,将棱角藏于点画之中,而不呈现,叫“藏锋” ,棱角外露,骨力通达,叫“露锋” 。
藏锋和露锋能有机的表现字的骨力和神韵之美。
藏锋用笔所写出的笔画给人以力聚神凝,圆融厚重的美感,藏锋用笔最忌无骨,讲求“力透纸背” “入本三分”。
露锋写出的点画有锋芒棱角,能显出字里行间的左右呼应,承上启下的神态,笔画外方圆是露锋的高标准,可使笔画粗犷中有精密,险峻之中有严整。
藏锋圆润露锋方正,二者有机的融合,是用笔最高的境界。
笔法要修点画线条的书写,须造成一个实在的形体,使情感和笔达到一种“意在笔先,画以笔传”的境界,每一点画造成的形体,须肥瘦适度,各种点画的书写必须显出运动的力量和气势,浮华的笔法,会直接损害书法点画线条的完美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