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区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王艳秋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学院名: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班时间: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目录一·前言二·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第1节岩浆岩第2节沉积岩第3节变质岩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矿产资源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三章黄土地貌第四章气象气候三·结束语《1》实习感悟《2》意见建议序嵩山概况介绍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
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
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8亿年之间,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剧烈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观。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绿装,夏禹疏九河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禅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
嵩山,五岳之中。
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嵩山最为古老,早在36亿年前,地球其他地方还沉睡海底时,她就横空出世,傲然成陆。
而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一自然地理1 气候: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4.8℃。
一月份最低气温-7℃,7月份最高气温40℃,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部,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生态、文化资源。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嵩山的地质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地质地貌学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构造等地质现象。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锤、放大镜、样本袋等。
2. 实习过程(1)地层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接触关系和层理结构。
(2)岩浆岩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岩浆岩的多种类型,如侵入岩、喷出岩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岩浆岩的产状、岩相学特征和构造特点。
(3)构造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地形,如断层、褶皱、层理、波痕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构造地形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4)地貌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貌类型,如峡谷、峰林、石林、喀斯特地貌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使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嵩山的地质地貌景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资源。
3. 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嵩山的历史与文化。
嵩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嵩阳书院、少林寺等,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嵩山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嵩山地址实习实训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实训报告一、前言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嵩山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
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
嵩山地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岩性复杂多样,地层之间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2023年10月14日至18日,我们有幸来到嵩山进行地质实习实训,这次实习实训对于我们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圆满且十分有意义的野外实习经历。
二、实习实训内容在实习实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嵩山地质公园的各种岩石景观,了解了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
我们沿着蜿蜒小路,爬到了峰顶,看到了陡峭的背斜,观察了岩石的层理结构和节理特征。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少林寺等历史遗迹,了解了嵩山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实习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实训中,我们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掌握了岩质边坡外业调查的重点,学会了内业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2.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野外实习实训中,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提高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锻炼意志与培养吃苦精神野外实习实训的过程并不轻松,我们需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
在实习实训中,我们爬山涉水,不畏艰辛,锻炼了意志力,培养了吃苦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四、总结通过这次嵩山地质实习实训,我们不仅了解了嵩山的地质特征和历史文化,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吃苦精神。
这次实习实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嵩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于2023年10月15日至20日进行,实习地点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地区。
实习团队由来自不同院校的20名学生组成,指导老师为地理科学专业教授张教授。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对嵩山地质地貌的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地貌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基本地质知识;2. 观察嵩山地区典型的地质地貌现象,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3.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路线:本次实习共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对嵩山地区的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
路线包括:嵩山主峰、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等。
2. 实习内容:(1)嵩山主峰:考察嵩山主峰的构造地貌,了解嵩山地区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演化历史。
(2)少林寺:考察少林寺附近的构造地貌、黄土地貌,了解嵩山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中岳庙:考察中岳庙附近的喀斯特地貌,了解嵩山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4)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考察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了解嵩山地区的地质景观多样性。
(5)实习报告撰写:根据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成果1. 实习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积极提问,对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3. 实习报告撰写过程中,学生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习体会1. 地质地貌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习,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野外地质调查需要耐心、细心和严谨的态度,通过实习,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
3. 地质地貌实习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还让他们领略了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
【精品】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精品】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在2019年11月5日至11月7日的三天时间内,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嵩山实习团,并对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其地质历史悠久,且经历了长时间的地质演化。
在嵩山地区,有许多具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类型,如山地、山谷、水系等。
我将对这些典型地貌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分析。
首先,嵩山的山地地貌非常典型。
以嵩山为代表的山地地貌是整个中国山地地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地区,山势峻峭,地势起伏,且多为火山岩与花岗岩构成。
我们在嵩山上的实地考察中,看到了许多陡峭的山峰,这些山峰常常会在雾气中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此外,嵩山地区独特的偏光现象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嵩山的岩石表面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变化,非常美丽。
其次,嵩山地区的山谷地貌也是非常典型的。
嵩山地区的山谷主要由山洞、悬崖和瀑布构成。
我们在游览嵩山时,曾参观了嵩山的两个著名景点——少林寺和嵩山岳阳宫,这两个景点都有典型的山谷地貌。
在少林寺,我们看到了著名的千佛洞。
这个洞穴虽然位于阴暗的山谷之中,但内部却充满了壮观的景象,配以佛教文化中的雕刻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岳阳宫,我们看到了香峡瀑布。
这个瀑布非常的宽阔,水流猛烈。
站在瀑布旁边,感受到的水雾与飞溅的水珠仿佛能够让身心在同一个瞬间变得清爽。
除了山地和山谷地貌之外,嵩山地区的水系地貌也很典型。
在我们的行程中,我们还游览了嵩河,这里是嵩山山脉上最长、最宽、流量最大的河流。
在嵩河之畔,我们看到了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的嵩山庙会之流十里,大桥之上人山人海。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摊位,展示了许多地方产的特色和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
整个活动非常的热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嵩山一号地震台和中原地质博物馆。
嵩山一号地震台坐落于嵩山之巅,也是全国第一个自动化地震观测站。
在中原地质博物馆,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地质地貌的知识和嵩山地区的历史信息。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2

嵩山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院(系):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专业年级: 08级地理科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09年6月7 日引言------------------------------------------------1 一,地理与经济概况--------------------------------2 (1)地势----------------------------------------2 (2)水系----------------------------------------3 (3)气温----------------------------------------3 (4)经济情况------------------------------------3 (5)矿产----------------------------------------4 (6)交通----------------------------------------5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5 三,构造------------------------------------------14 四,岩浆活动--------------------------------------21 五地质发展史------------------------------------24 六,感言------------------------------------------28“恒山如行,华山如立,泰山如坐,恒山如飞,嵩山如卧”,这是古人对中华名山-五岳的真切描述,我对五岳也是神往已久,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亲身去体会它们的妙处,今年学校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地质学基础》的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同学能够亲身接触大自然,激发同学们对地理的热情和拓展同学们的眼界,特意组织了一次嵩山的地质实习。
嵩山各地点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是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作为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质科学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嵩山吸引了众多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
2023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嵩山地质实习,深入了解了嵩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质现象。
二、实习内容1. 嵩山地质公园实习的第一站是嵩山地质公园,这里展示了嵩山丰富的地质遗迹。
我们参观了嵩山群地层剖面、嵩山辉绿岩墙、嵩山群沉积岩等地质景观,了解了嵩山地质演化历史。
2. 少林寺少林寺位于嵩山脚下,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老的寺庙建筑,还学习了少林武术。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少林寺周边的地质环境,如岩石类型、构造特点等。
3. 太室山太室山是嵩山的主峰,海拔1500米。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途中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构造现象。
在山顶,我们欣赏到了壮丽的景色,并了解了太室山的地质成因。
4. 少室山少室山位于嵩山北麓,与太室山相对。
我们参观了少室山地质公园,了解了少室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在公园内,我们还学习了地质测绘和测量技术。
5. 石淙河石淙河是嵩山的一条河流,河水清澈见底。
在这里,我们观察了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质景观的影响,并了解了河流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三、实习收获1. 增强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专家讲解,我对嵩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地质测绘、测量和样品采集等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了视野。
嵩山实习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拓宽了我的视野。
四、总结嵩山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嵩山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是五岳中的中岳,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生态环境,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9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嵩山地理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地质现象;2. 培养野外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3. 体验野外工作环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 了解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实习内容1.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主要包括嵩山地质公园、少林寺、中岳庙、嵩山少林武术学院等地。
沿途,我们参观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少林武术学院、嵩山少林寺等景点。
2. 实习内容(1)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地质年代。
(2)地质构造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褶皱、断层、层理、波痕等地质构造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4)生态环境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植被、土壤、水文等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人文景观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少林寺、中岳庙等人文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价值。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质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 培养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4. 对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五、实习总结本次嵩山地理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嵩山地区地貌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实习地点: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地区。
实习地区位于东经112°55′-113°09′,北纬34°19′-34°35′,主要在郑州市西南七十公里的登封市境内。
实习时间:2天,自2013年10月26日-10月27日。
实习路线:10月26日:雪沟村——迎仙阁——左庄东侧塄坎——耿庄427高地——颍河大桥——王堂水库——石淙河隧道——鸡山顶;路线沿嵩山南麓和九朵莲花山脚行进,之后由北向南穿过登封广谷,到达箕山山脉。
10月27日:纸坊水库——三官庙486高地——陈庄——水峪村——九龙潭风景区;路线沿嵩山北麓石淙河上游河段溯源而上,直至石淙河源。
实习路线图见附图。
二、嵩山地区地质地貌简介嵩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南部边缘的一部分。
本区最古老的基底岩层形成时间在25.8亿年前,当时本区被大海覆盖在经过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以及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等地质构造运动,历经多次海陆变迁,在沉积作用和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了本区现有的地质地貌情形。
嵩山地区属于豫西复杂构造山地区,山脉近东西走向,是秦岭山脉的东端,属于外方山和熊耳山的东延部分。
北部是嵩山山脉,整体山势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形态或单斜山岭,主要由五指岭、嵩山、玉寨山等组成。
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米,最低处海拔220米,全区平均海拔400米左右。
南部是箕山山脉,由伏牛山、箕山组成,是典型的发育中期的普通褶皱山地。
中间是登封广谷,东西方向延伸,底部中间微微凸起,水系由此东西分开,成为黄河与淮河流域在本区的分水岭。
实习区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唯独缺少平原,这是因为全区近期处于整体抬升,使平坦的地表受到破坏所致。
山地按照高程山形可分为海拔900米以上的中山和海拔在200—900米的低山,也可按构造特征分为褶皱山和单斜山。
本区的丘陵系流水侵蚀丘陵,分为山前侵蚀丘陵长岗状丘陵和花岗岩岗丘。
盆地类型主要为向斜堆积盆地和断陷盆地。
向斜堆积盆地即为登封盆地,断陷盆地发育较多。
本区的主要岩石种类有:石英岩,千枚岩,片麻岩,花岗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砾岩,黄土等。
三、实习点地貌分析(一)构造地貌1、褶曲构造地貌10月26日:迎仙阁。
此处位于登封市区以西,嵩山以南低山丘陵区,为复背斜构造地貌。
嵩山整体是呈东西走向,然而在此处由于受到东西向的挤压,折为南北向(图1)。
迎仙阁南方为蝎子山,中间鞍部由于流水冲蚀作用变得低平。
中间有省道316通过,是登封进出口的战略要地。
图1 迎仙阁与蝎子山(来自谷歌地球及SRTM数字高程模型) 10月26日,王堂水库。
王堂水库位于箕山北侧,附近几座山体所有岩层倾斜向北,呈现北坡陡,南坡缓的单面山地貌。
此处是背斜的一侧,经过长年的风化剥蚀作用后,背斜的顶部被剥蚀殆尽,此处残存的部分,整体呈现一山多脊并行排列的形态,是发育中期的普通褶皱山。
10月26日:左庄东侧塄坎。
此处岩石为花岗岩,并有球形风化现象,形成球形(图2)或半球形岩石。
此处是穹隆构造地貌,有近60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出露,呈东西向的椭圆形体。
此处西北向为十里铺断裂,由于断裂岩层下陷下层岩浆沿薄弱处侵入地层形成花岗岩。
之后由于地层抬升,花岗岩上层岩石被分化流水冲蚀带走后,使得此处花岗岩出露。
由于时代古老,岩层出露时间很久,故而表层被严重风化剥蚀,并没有形成典型的花岗岩丘陵,在耿庄附近有大面积的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高岭土层(图3)。
图2 花岗岩球形风化图3 高岭土层2.水平构造地貌10月26日:鸡山。
鸡山是典型的方山地貌,海拔721米。
其顶面平坦,面积较小,轮廓曲折,坡折明显,其北坡尤为陡峭,在向山顶行进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水平向岩层(图4)。
本区的方山是由古老的剥蚀夷平地表经差异性抬升和外力作用进一步剥蚀后残留的。
鸡山位于箕山山脉的东段,是登封地区向南通道的控制点。
图4 鸡山水平岩层3.断层构造地貌10月26日:由迎仙阁向左庄行进途中观察。
车由北向南行驶,可以明显观察到西侧的九朵莲花山与北侧的嵩山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
九朵莲花山属于断块山,是地层发生断裂相对隆起形成的地垒式的构造地貌。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形成了此次断裂,即十里铺断裂,走向为北西,斜贯嵩山,断距有数公里。
此断裂是沟通登封与偃师的重要通道,有国道207通过。
10月27日,纸坊水库、三官庙486高地。
此处位于嵩山东北侧,三官庙处于三官庙断陷盆地。
486高地处岩层走向为西南——东北,倾向为西北——东南,处于纸坊水库大坝西北,此处主要岩石是千枚岩(图5),风化后变为黄褐色,是由泥质沉积岩变质而成。
三官庙断陷盆地属于地堑式断陷盆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形态,四周被山围峙。
底部已被黄土覆盖,存在农业生产的条件,因此形成居民地。
断陷盆地是由于地块拉张陷落形成的,嵩山地区断裂十分发育,在两组以上的断裂交汇处常常会因为岩层受力不均导致陷落为盆地。
盆地已经被河流切开贯通,具有谷地的外形,河流流出出明显变窄,是修筑水库大坝的有利地形。
此处修建有纸坊水库,设计库容1800万立方米,属于中型水库。
图5 千枚岩10月26日,王堂水库。
位于箕山北侧的王堂水库同样属于断陷盆地,成葫芦状。
此处同样发育有断裂,主要为南北向断裂。
此处有较为广泛的煤层沿东西向出露。
晚石炭纪本区地壳震荡运动频繁,时海时陆,陆上植被丰富,海盆中动物极盛,为本区形成海陆交互煤层造成必要条件。
煤层以上是页岩和砂岩,由于断裂处地层较为薄弱,在表面被剥蚀后,煤层便出露并在东西一线形成众多煤场。
10月27日,水峪村。
此处公路南侧有一较大的断层三角面(图6)存在。
此断层三角面位于嵩山北侧,属于断层崖发育中期,是断层崖面经河谷冲蚀而成。
图6 断层三角面(二)流水地貌1.暂时性流水地貌在九朵莲花山和嵩山山体上广泛发育有坡积裙(图7)。
可以看到山体上半部分岩石裸露,在其下坡麓部分有绿色植被生长覆盖,围绕山体呈带状分布。
坡积裙是由于水流冲蚀山体坡地,当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它的动能不足以搬运所携全部泥沙,而将泥沙堆积下来,成片的坡积物围绕着坡麓分布,形似衣裙,故称为坡积裙。
然而由于此处的气候处于半干旱季风气候,海拔900米以上的部分受到的是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十分陡峭的山体,900米以下的是流水侵蚀、堆积作用,坡度逐渐变缓,形成坡积裙。
图7 坡积裙2.长年性流水地貌10月26日,耿庄427高地。
此处位于登封广谷底部,颍河北岸,东北方向的水泉沟,属于典型的长岗状丘陵地貌。
丘陵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平行分布。
丘陵顶部平坦,两坡陡凸,形同长舌,状如丘岗,故名为长岗状丘陵。
谷地略宽,谷底平坦,谷形上游呈V形,下游呈槽形。
长岗状丘陵是由山前剥蚀面和山前洪积扇平原经单羽状平行水系切割而成,因此丘陵是平行延伸状。
10月26日,颍河大桥。
颍河大桥位于大金店镇以南颍河上。
此处的颍河河谷发育为成熟河谷地貌,由下至上发育有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
在这里发现了三级河流堆积阶地,其结构高程分别是300—320,370—400,450—500米。
河的两侧一般对称分布。
大金店镇位于第二级阶地上。
颍河河谷位于登封广谷(登封盆地)的底部。
盆地的基础为登封大向斜接受了来自山地剥蚀和流水侵蚀的松散堆积物,后经稳定发育的河流改造形成河流地貌。
本区内颍河是黄河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
10月27日,陈庄,水峪村,九龙潭风景区。
沿石淙河上游溯游而上,分别在陈庄,水峪村,九龙潭风景区三个地点观察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陈庄处看到此处河谷发育较为成熟,发育有河谷、河漫滩和河流阶地。
河谷中砾石大小中等,磨圆度一般。
水峪村在陈庄上游,此处的河谷中的砾石有部分个体较大,以砾岩(图8)为主。
图8 砾岩九龙潭是石淙河的源头区。
在九龙潭的第一个潭处的河谷已是不成型河谷,属于河漫滩河谷,河谷形状为U形。
此处有较大的岩石块体,磨圆度粗糙,以石英岩为主。
山体的岩层较为倾斜向南。
河谷两侧岩石有倾斜节理(图9)发育,流水渗入岩石节理加速岩石剥离,经过冲刷后便形成河谷。
沿河谷而上,在中段的第四、五个潭的位置可以看到岩石出现竖状节理(图10),谷形逐渐变窄,有时令性的跌水或瀑布出现。
在九龙潭终点即石淙河的源头处,水源发源点在一处断崖瀑布(图11)上。
河谷呈V形(图12),水量受季节降水量影响,岩石块体巨大,磨圆度十分粗糙。
此处岩层倾向水平,说明此处已经接近嵩山背斜的核心部位。
岩石上多竖状节理,在流水的渗透侵蚀作用下,岩石不断崩塌,山坡不断后退,形成陡壁断崖。
最终河流不断下切,崖壁向水流源头方向后退,这就水流的向源侵蚀。
此处的岩石以石英岩为主。
图9 倾斜节理图10 水平节理与垂直节理图11 源头瀑布图12 V形谷(三)岩溶地貌10月26日,石淙河隧道。
此处位于石淙河下游,有一突兀的独立石,岩石成分为石灰岩。
嵩山地区在气候上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区,此处的岩溶地貌属于干旱区岩溶地貌。
干旱区岩溶地貌的特点是降水量小,地面植被稀少,地表岩溶作用微弱,且发育不完全,但地下溶蚀作用较强烈。
此处岩溶地貌主要是数个大块的独立石灰岩,在石灰岩的岩体上发育有部分小型溶洞(图13),其中已经无水。
可以推测,此处石灰岩体在很早以前是处于地下,有地下溶洞发育。
后来地壳逐步抬升,地下水系被阻断,溶洞出露地表并干涸,岩体被地表流水侵蚀切割为几块(图14)。
图13 岩溶溶洞图14 干旱区岩溶(四)微地貌10月27日,九龙潭风景区。
在九龙潭风景区第一个潭向上,发现有海相水波纹沉积岩(图15)出现。
此类岩石是由石英砂岩组成,呈现褐红色,以不连续的板块状零星出现。
远古时期嵩山曾经多次经历海侵,在晚石炭纪后期之前,本区主要以海相沉积为主,此类岩石便是在此时期形成。
在中生代燕山运动导致沉积层发生褶皱运动,向上抬升,在表面的岩层被风化剥落后边出露地表,主要分布于山腰位置。
图15 海相水波纹沉积岩(五)岩石类型分布此次实习在嵩山北麓看到有千枚岩(三官庙486高地),砾岩(水峪村),石英砂岩(九龙潭),石英岩(九龙潭)。
在嵩山以南的登封广谷看到有花岗岩(左庄),石灰岩(石淙河),在箕山山脉看到有页岩和砂岩(王堂水库)等。
其中北麓的岩石分布说明该地区古地层岩石顺序由底层到表层分别是石英岩——石英砂岩——砾岩——千枚岩。
四、结束语俗话讲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以知识点为内容,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应用分析。
地貌学的这次实习就是一次对地貌知识的实践与认知。
通过这次实习,我结合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对地貌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
随着之后学习的开始,结合实习的情况,特别是在实习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对一些地貌的形成与出现有了较深的认识与理解。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