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王艳秋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学院名: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班时间: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目录一·前言二·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第1节岩浆岩第2节沉积岩第3节变质岩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矿产资源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三章黄土地貌第四章气象气候三·结束语《1》实习感悟《2》意见建议序嵩山概况介绍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

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

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8亿年之间,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剧烈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观。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绿装,夏禹疏九河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禅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

嵩山,五岳之中。

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嵩山最为古老,早在36亿年前,地球其他地方还沉睡海底时,她就横空出世,傲然成陆。

而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一自然地理1 气候: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4.8℃。

一月份最低气温-7℃,7月份最高气温40℃,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部,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生态、文化资源。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嵩山的地质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地质地貌学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构造等地质现象。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锤、放大镜、样本袋等。

2. 实习过程(1)地层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接触关系和层理结构。

(2)岩浆岩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岩浆岩的多种类型,如侵入岩、喷出岩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岩浆岩的产状、岩相学特征和构造特点。

(3)构造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地形,如断层、褶皱、层理、波痕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构造地形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4)地貌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貌类型,如峡谷、峰林、石林、喀斯特地貌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使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嵩山的地质地貌景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资源。

3. 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嵩山的历史与文化。

嵩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嵩阳书院、少林寺等,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嵩山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大家知道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总结怎么写吗?在嵩山地质实习中,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而沉积下来的。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嵩山地质实习报告”,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xxxx嵩山地质实习报告1一兴城1岩浆岩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组成。

块状构造,中细粒半自形等粒结构。

命名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岩。

花岗斑岩: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

块状构造,中粗粒半自形等粒斑状结构。

斑晶直径约为2㎝,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和石英。

有些岩石中可见包体和捕掳体。

命名为灰白色中粗粒黑云二长斑状花岗岩。

2 沉积岩砾岩:包括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大红峪组灰黄色到灰白色石英砂岩质砾岩。

风化面为黄褐色,粒径最大为30~40㎝,最小为1~2㎝,平均为8~10㎝,磨圆较好,分选不好。

砂岩:主要包括常州沟组中厚层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串岭沟组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团山子组红黄色细粒钙质砂岩、馒头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

该段岩层中发育有寒武纪叠层石。

磨圆很好,分选很好,二氧化硅含量高。

石灰岩:主要包括团山子组灰黄色白云质灰岩、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岩、馒头组紫红色中夹薄层黄绿色灰岩、张夏组巨厚层深灰色鲕状灰岩。

其中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中还含有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

二秦皇岛本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相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含金云母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

1岩浆岩花岗岩: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

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辉绿岩: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闪长玢岩: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是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嵩山不仅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是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形图的判读、岩石的识别等。

3. 认识各类地质现象,如断层、背斜、向斜、岩浆侵入、沉积岩等。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实习时间:2023年10月2. 实习路线(1)太室山景区:从嵩山南门进入,沿途考察太室山断层、太室山背斜、太室山岩浆侵入等地质现象。

(2)少林寺景区:参观少林寺,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同时考察少林寺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地层。

(3)嵩山北麓:考察嵩山北麓的煤矿资源,了解煤矿的形成和开采过程。

3. 实习过程(1)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质现象,记录相关信息。

(2)地质罗盘使用: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3)地形图判读: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了解地形地貌特征。

(4)岩石识别:学习识别各类岩石,如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等。

(5)讨论与交流: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加深了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如地层、岩性、构造等。

2. 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3. 认识了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嵩山野外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团队精神。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几点体会:1. 野外地质实习是学习地质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嵩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起源、发展、结构、构造、物质组成、能源、矿产以及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科学。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7月参加了嵩山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历时一周,通过实地考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使我受益匪浅。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地质学基本理论,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嵩山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

3.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地质现象。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嵩山概况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五岳之一的中岳。

嵩山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地质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嵩山地质公园总面积为450平方公里,包括嵩山、少室山、少林寺、嵩阳书院等景点。

2. 实习路线实习期间,我们共参观了嵩山地质公园的五个实习区:嵩阳山实习区、少室山实习区、少林寺实习区、嵩山背斜实习区和嵩山断层实习区。

3. 地质现象观察与记录(1)地层: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地层,包括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通过对地层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地层的成因、分布、沉积环境等。

(2)岩性: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岩性,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对岩性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岩性的形成、分布、特征等。

(3)构造: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层理、波痕等。

通过对构造的观察,我们了解了构造的形成、分布、特征等。

(4)地质现象:实习期间,我们还观察了嵩山地质公园的地质现象,如溶洞、温泉、瀑布等。

4. 实践操作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观测、岩石样品采集、地质剖面测量等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观测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实习收获1. 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方法。

2. 对嵩山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报告一、实习背景地质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我对地质工作的了解,我参加了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活动。

嵩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地质工作,并且深入了解嵩山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调研方法和技巧;2. 掌握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3. 理解嵩山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三、实习过程3.1 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对嵩山的地质背景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地质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2 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中,我对嵩山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首先,我使用显微镜对石头和岩石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显微照相。

然后,我使用测距仪和地质锤等工具对地层进行了测量和划分。

同时,我还使用放射性测井仪器对地下岩层进行了探测,获取了地下岩层的信息。

3.3 数据处理在实地调研结束后,我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处理。

首先,我将测量得到的地层划分结果绘制成剖面图,并进行了地层解释。

然后,我将显微照片进行了分析和比对,进一步了解了嵩山的岩石组成和地质历史。

最后,我对地下岩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数据,探讨了嵩山的地质特征。

四、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熟悉了地质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其次,我了解了嵩山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对嵩山的地质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了地质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五、实习感想这次嵩山地质实习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亲身参与地质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同时,我也明白了地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辛性,对地质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敬意。

嵩山各地点实习报告

嵩山各地点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是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作为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质科学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嵩山吸引了众多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

2023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嵩山地质实习,深入了解了嵩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质现象。

二、实习内容1. 嵩山地质公园实习的第一站是嵩山地质公园,这里展示了嵩山丰富的地质遗迹。

我们参观了嵩山群地层剖面、嵩山辉绿岩墙、嵩山群沉积岩等地质景观,了解了嵩山地质演化历史。

2. 少林寺少林寺位于嵩山脚下,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老的寺庙建筑,还学习了少林武术。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少林寺周边的地质环境,如岩石类型、构造特点等。

3. 太室山太室山是嵩山的主峰,海拔1500米。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途中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构造现象。

在山顶,我们欣赏到了壮丽的景色,并了解了太室山的地质成因。

4. 少室山少室山位于嵩山北麓,与太室山相对。

我们参观了少室山地质公园,了解了少室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在公园内,我们还学习了地质测绘和测量技术。

5. 石淙河石淙河是嵩山的一条河流,河水清澈见底。

在这里,我们观察了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质景观的影响,并了解了河流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三、实习收获1. 增强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专家讲解,我对嵩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地质测绘、测量和样品采集等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了视野。

嵩山实习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拓宽了我的视野。

四、总结嵩山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嵩山地理实习报告

嵩山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是五岳中的中岳,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生态环境,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9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嵩山地理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地质现象;2. 培养野外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3. 体验野外工作环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 了解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实习内容1.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主要包括嵩山地质公园、少林寺、中岳庙、嵩山少林武术学院等地。

沿途,我们参观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少林武术学院、嵩山少林寺等景点。

2. 实习内容(1)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地质年代。

(2)地质构造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褶皱、断层、层理、波痕等地质构造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4)生态环境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嵩山地区的植被、土壤、水文等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人文景观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少林寺、中岳庙等人文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价值。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嵩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质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 培养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4. 对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五、实习总结本次嵩山地理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地质单招12-01指导老师:李凯琦、潘结南日期:2013-06-10目次第一章绪论 (3)第一节嵩山交通位置第二节嵩山自然经济第三节实习时间和路线第四节实习目的第二章地层 (4)第三章岩浆岩 (8)第四章构造 (11)第五章实习区矿产资源概况 (15)第六章地质发展史 (17)第七章结语 (17)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嵩山交通位置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80KM处登封市境内,亦包括巩义市、偃师市的部分地区,东西平均长36.24千米,南北宽14.42千米,面积450.12平方千米。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5′48″—113°11′55″,北纬34°22′28″—34°36′40″。

嵩山及邻近地区已经形成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郑少高速、少洛高速、永等高速已全部建成通车,至于半个小时车程向东到达郑州,向西到达洛阳。

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菏等铁路干线纵横交织于嵩山邻近地带。

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全国各地学生到嵩山地区看站地质实习。

登封市就位于地质公园的中心,自市区到每一条观察路线都有柏油公路相通,有的观察点可以称作市内公交车直接到达。

嵩山地质实习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第二节嵩山自然经济嵩山地处北温带南缘,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气温10.2℃,嵩山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一月份平均气温0.4℃,最低气温-15.5℃;7月份平均气温26.3℃最高气温40.5℃。

嵩山地区年降水量为700—800mm,7月降水两占年降水梁的20%~26%;4~10月集中年降水梁的85%~89%。

嵩山是避暑胜地,嵩山山上山下温差达4℃~5℃,每到夏季,常有游人到嵩山避暑。

嵩山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为止先后发现和探明的矿种有40余种:黑色金属铁,有色金属铝,铜,铅,,锡,稀有金属稼,锂,铌,贵金属金矿和银矿;特种非金属水晶,云母,石棉种:冶金辅助材料溶剂用白云岩石灰岩硅石萤石,叶腊石,耐火绝热石棉,蛭石,耐火粘土,建材水泥原料用大理石,花岗岩,灰岩,粘土,工艺美术材料玉石,陶瓷玻璃原料石英,长石,能源燃料烟煤,无烟煤,药用矿石麦饭石(黑云母斑状石英二长岩),嵩山药石,矿泉水等。

该区所有矿产主要为沉积或变质矿产,其中以煤,铝土矿为主,其次为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矿,硅石矿,铁矿等,内生矿床少。

嵩山大力发挥旅游和矿产资源丰富两大优势,2008年前5个月,嵩山旅游收入近亿元,登封接待游客已经突破260万人次。

自从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少林寺,少林寺景区的国外游客明显增多,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到来,更增加了少林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到2008年5月底,登封市共接待游客2631820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

嵩山充分发挥煤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成为全国15个地方煤矿重点开发矿区之一,煤炭以发热量高,灰分低,质量好,蜚声大江南北。

第三节实习时间和路线实习时间:5.15————5.21以班级为单位本班指导老师:李凯琦教授潘结南教授共9个实习路线路线一井湾——元古宙、中岳运动界面观察路线路线二中岳庙——古元古界、褶皱、节理、飞来峰观察路线路线三唐窑——早古生界、少林运动界面观察路线路线四稻田沟——上古生界、中生界、地表水观察路线路线五石淙河+断层谷、岩溶地貌观察路线路线六龙山——太古宇、嵩阳运动界面、泉水、辉绿岩墙观察路线路线七嵩顶——褶皱构造、地貌观察路线路线八飞机场——花岗岩体、风化壳观察路线路线九玉皇庙——新生界、登封大断层、河流阶地观察路线第四节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

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第二章地层嵩山地层小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发育较几圈,剖面完整。

基地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系和古元古界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构成。

盖层为中元古界碎屑岩、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系~三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和新生界等地层组成,故有“五代同堂”之说。

嵩山地区尤以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发育较为完整,是研究华北陆块南缘前寒武纪地壳组成及其演化的重要窗口。

1.太古宇登封群(ARdn)主要分布于登封市君召以北地区,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为本区最古老的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组:石牌河组(ARs),郭家窑组(ARg),老羊沟组(ARl)。

登封群下部为混合杂岩,包括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片麻岩,中部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上部为浅变质的沉积岩。

太古宇“登封群”是园区最古老的地层,为新太古代变质岩,原岩是海底喷发的基性、中基性和部分中酸性火山岩以及海相沉积岩,距今27亿年。

在嵩山地区太古宇变质地体中广泛出露TTG 和钙碱性花岗岩片麻岩,这种岩系是太古宇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地球早期地壳成分以及太古宙演化的窗口。

登封群下部为混合杂岩,包括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片麻岩,中部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上部为浅变质的沉积岩。

观测点:嵩阳运动遗址处 时代:太古宇主要岩石岩性:绢云母片岩:颜色:银灰黑色 结构: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云母、绿泥石 构造:层理构造2.元古宇(1)下元古界嵩山群古元古界嵩山群分布于鞍坡山到新密市助泉寺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400km2,构成了嵩山主体群峰。

(2)中元古界五佛山群 。

元古宇为一套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沉积,当时,该地区处于滨海浅海环境,元古宙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界“嵩山群”,中—新元古界“马鞍山群”、“五佛山群”,新元古界震旦系罗圈组剖面。

嵩山群上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岩,与下伏的太古宇登封岩群呈不整合接触,主体为南北向的褶皱带。

嵩山群可以揭示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的大地构造格架、沉积环境以及古元古代晚期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方式和过程,即哥伦比亚大陆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聚合的。

“五佛山群”地层普遍发育交错层理、波痕、含叠层石,为研究中元古代后期和新元古代早期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地质依据。

“罗圈组”沉积了20~50米厚的暗紫、灰绿色杂砾岩,是典型的冰川堆积物,为研究元古宙古冰川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距今14~8亿年的中元古代后期和新元古代早期,嵩山全区沉积了一大套滨海——浅海沉积物,称为“五佛山群”。

岩性为砾岩,石英砂岩、砂质页岩、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五佛山群普遍发育交错层理、波痕、含叠层石。

厚1000米。

与嵩山群、登封岩群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距今6.5~5.8亿年嵩山发生了山岳冰川,沉积了20~50米厚的暗紫、灰绿色杂砾岩,称“罗圈组”,是典型的冰川堆积物,平行不整合覆于五佛山群之上。

(1)千枚岩(变质岩):出露嵩亭走向330°,500m处山脊上;为下元古界五指岭组岩石。

颜色:肉红色结构: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绢云母构造:千枚状构造(2)石英岩:主要有石英组成的浅色粒状岩石,一般为快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

由砂岩和硅质岩变晶作用重结晶形成,由于石英在温度作用下不易发生变化,在低温至高温的宽广范围内主要引起重结晶作用,所以石英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都可以形成。

在嵩山地区石英岩分布最为广泛。

3.古生界(Pz)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

寒武系为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等组成的滨海浅海相环境的沉积,奥陶系为地台型碳酸沉积,石炭系为地台型海陆交互铝质岩、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沉积,二叠系为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沉积和陆相碎屑沉积。

古生代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

寒武系,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化石丰富,研究最为详细,自下而上分为三统八组,岩性为砾岩、燧石白云岩、泥灰岩、页岩、鲕粒白云岩,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奥陶纪只有中期的沉积,岩性为页岩、砾屑白云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称为马家沟组。

石炭系岩性为杂色铝土页岩、鸡窝状赤铁矿、含燧石团块灰岩、钙硅质黏土岩、砂岩夹煤线。

二叠系岩性为页岩、砂质页岩、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高岭石黏土岩夹碳质页岩和煤层。

含丰富的鳞木、芦木、瓣轮叶、栉羊齿、织羊齿和硅化木等植物化石。

砂岩中水平和楔形斜层理发育,常见波浪等沉积构造。

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嵩山缺失泥盆纪沉积,石炭、二叠纪是华北主要的成煤时期,俗称煤系地层。

石炭系岩性为杂色铝土页岩、鸡窝状赤铁矿、含燧石团块灰岩、钙硅质黏土岩、砂岩夹煤线。

石炭纪地层因受基底风化壳地形的控制,厚度变化很大,最厚处86米。

平行不整合于寒武系或奥陶系之上。

二叠系岩性为页岩、砂质页岩、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高岭石黏土岩夹碳质页岩和煤层。

含丰富的鳞木、芦木、瓣轮叶、栉羊齿、织羊齿和硅化木等植物化石。

砂岩中水平和楔形斜层理发育,常见波浪等沉积构造。

厚998米,与其下的石炭系为整合接触嵩山奥陶纪只有中期的沉积,岩性为页岩、砾屑白云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称为马家沟组。

经长期剥蚀厚度仅剩92米,与寒武纪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石炭纪和三叠纪。

嵩山缺失泥盆纪沉积,石炭、二叠纪是华北主要的成煤时期,俗称煤系地层。

石炭系岩性为杂色铝土页岩、鸡窝状赤铁矿、含燧石团块灰岩、钙硅质黏土岩、砂岩夹煤线。

石炭纪地层因受基底风化壳地形的控制,厚度变化很大,最厚处86米。

平行不整合于寒武系或奥陶系之上。

二叠系岩性为页岩、砂质页岩、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高岭石黏土岩夹碳质页岩和煤层。

含丰富的鳞木、芦木、瓣轮叶、栉羊齿、织羊齿和硅化木等植物化石。

砂岩中水平和楔形斜层理发育,常见波浪等沉积构造,与其下的石炭系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为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等组成的滨海浅海相环境的沉积,奥陶系为地台型碳酸沉积,石炭系为地台型海陆交互铝质岩、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沉积,二叠系为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沉积和陆相碎屑沉积。

该区的主要岩石岩性:(1)、页岩:为黏土岩中固结较强的岩石,局薄层状页理构造,页理主要是鳞片状粘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并压紧而成。

常含有石英、长石、白云母等细小矿物碎屑。

致密,不透水。

可有各种颜色,含有机质者呈黑色,含氧化铁者呈红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呈绿色。

性质柔软,抵抗风化能力弱,在地形上常表现为谷地。

(2)、白云质灰岩:颜色:灰色结构:化学结构构造:层理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白云石、方解石、黏土矿4.中生界(Mz)和新生界(Cz)中生代分为三叠、侏罗、白垩三纪,嵩山只沉积了三叠系,缺失侏罗系和白垩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