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人教版(优秀篇)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属于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材通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对于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掌握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演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回归过程和政策演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香港、澳门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1、内容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核心概念:了解;认识。

课标解读: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得到了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也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国两制”的构想,主要介绍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第二部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意义。

教材首先指出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这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然后讲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而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发展,教材没有涉及,教学中,应补充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港澳回归以来的发展,认识“一国两制”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发展稳定,“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3、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9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3、难点知识:75%学生能够掌握难点知识(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是七八年级学习的内容,可能学生对此有所遗忘,学习新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复习,以便对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过程及意义;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过程与方法:1、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推进祖国统一的正确方针。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港澳回归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台湾的回归最终也会实现,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增强直观认识和了解,学生谈港澳回归的感想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及影响。

阅读、理解、讨论相关资料,理解“一国两制”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尊重历史,在统一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社会制度存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音像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

学法指导:1、利用多媒体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形成形象的历史概念,识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2、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

3、再现中英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教师讲授: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2024年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被割让和回归的过程。

学生能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理解。

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选择和努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强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历史沿革及回归过程。

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发展影响。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两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够回归中国吗?”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被割让给英国和葡萄牙的过程。

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谈判过程、基本法的制定以及回归仪式的盛况。

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两地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香港和澳门回归谈判的场景。

学生根据历史资料,自行设计对话内容和谈判策略,展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持。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设计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环节中。整个活动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真正充
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达到目标的实现。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题
计划学时
1 课时
本课是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 13 课。1、本节历史课主要是关于祖国
教 材
统一的有关历史情节,因此可以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 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2、本节课思路清晰,内部逻辑分明,要重点把
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 长期不变。“两
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 制 ” 指 的 是 两
变。
种社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史料 4 第一章第五条 澳
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
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
学生:
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 (1)1984 年 12
变。
月,中英签署联
教 过程与方法:

2、通过“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叙述,认识其历史意义,
目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观看课本插图中激动人心的情景及相关视频,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
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资源准备
课程标准
自制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及相关教学挂图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
1、学生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1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1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新人教版
展示一些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两个地方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香港和澳门回归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过程。
过程:
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香港、澳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知识讲解:运用讲授法,详细讲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谈判过程和回归仪式。
3.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香港、澳门回归对国家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香港、澳门回归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介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香港和澳门回归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香港和澳门回归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重点题型整理
1.请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
答案: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包括中英、中葡两国政府关于香港、澳门的谈判,英国、葡萄牙殖民统治的结束,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2.请描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
答案: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包括中英、中葡两国政府签订条约,规定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条件,英国、葡萄牙政府被迫同意香港、澳门回归,以及香港、澳门回归仪式的举行。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

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

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过程以及回归后的发展情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过程以及回归后的发展情况。

难点: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香港和澳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2)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

2.探究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过程(1)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2)组织学生讨论,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

3.探究二: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情况(1)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组织学生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情况,如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4.探究三:香港和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2)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核:通过测试或小论文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2.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入?3.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4.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六、教学资源1.图片:香港和澳门地图、回归仪式图片、回归后的发展图片。

2.文字资料: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报道、评论文章。

3.视频资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纪录片、新闻报道。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香港和澳门回归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人教版(优秀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过程及意义;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过程与方法:1、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推进祖国统一的正确方针。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港澳回归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台湾的回归最终也会实现,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增强直观认识和了解,学生谈港澳回归的感想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及影响。

阅读、理解、讨论相关资料,理解“一国两制”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尊重历史,在统一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社会制度存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音像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

学法指导:1、利用多媒体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形成形象的历史概念,识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2、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

3、再现中英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一、课标要求: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二、教材各子母间的关系及如何体现课标要求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据此,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香港主权的仪式;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了联合声明,据此,1999年12月20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澳门主权的仪式。

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台湾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的具体构想,完整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概念。

也就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在统一祖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其中的主体,中国大陆必须是社会主义。

三、教学处理设想
在该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香港、澳门历史脉络的梳理(过去——今朝),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去深思、去感想,最后在观看“港澳回归”的纪录片中,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载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热血沸腾,民族之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该课的历史基础知识教育与历史德育教育充分展现,学生充分吸收。

1.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打出“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的图片,引导学生作出观察和判断,渲染、烘托全国人民期盼香港回归的迫切心情,从而反映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结,爱国情结。

由此导入新课。

2.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一目,可由教师先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总结,简要介绍“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及其具体的含义。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祖国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这项方针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补充,并使用多媒体演示香港地区被侵占的三个阶段。

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割香港岛,1860年的中国和英法的《北京条约》中的割九龙司(九龙半岛),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的租借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99年。

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并归纳出基本的史实,明确我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并要在适当的时候收回香港,训练并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目。

可以引导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实况纪录片等,回顾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并且可以提问学生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哪七子(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并让学生推选一名同学演唱这首
《七子之歌》,增强形象感、生动感和师生的互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提出问题,何谓主权?指导学生查阅辞典,培养基本的动手能力(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的权利,即内外政策不受任何外来干涉)。

5.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

引导学生分析五星红旗与区旗的关系,即以五星红旗基本构图为底嵌入代表香港和全国人民期望其继续发展与保持活力的动态的紫荆花,以五星红旗基本构图为底嵌入代表澳门的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理解区旗、区徽中寓意的祖国与香港和澳门的隶属关系,即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

以及香港与澳门的历史状况,教育学生不忘历史,发愤读书,爱我中华。

6.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师深入到讨论中,指导学生从历史史实和现实意义的角度得出洗雪百年国耻、促进改革开放和迈出祖国统一重要一步的结论,教师要简明地概括。

四、经验和教训
过去,许多教师总是担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授,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说教有时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香港、澳门的回归》这节课时,我主动退居二线,让学生唱主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来探索历史内涵,发展思维,自我教育。

事实证明: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自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互动性充分表现,教学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