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外科学资料

合集下载

鼻出血(epistaxis,nusebleed)课件

鼻出血(epistaxis,nusebleed)课件

临床表现
• 出血次数的不同:反复出血可致贫血。
• 侧别:主要为单侧出血。双侧同时出血的不多。 • 血流出的途径:前鼻孔或经后鼻孔从口中流出 • 出血部位不同:鼻腔前部利特氏区(little区)为多, 鼻腔后部次之。
临床常见情况
• 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是发生在鼻腔前部。 • 青年人以鼻腔前部多见。 • 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 有关。
全身因素
• 内分泌失调 :主要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和月经期可发生鼻出血和 先兆性鼻出血,经绝期或妊娠的最后3个月亦可发生鼻出血,系毛细 血管脆性增加之故。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常有家族史。。是用一种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的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血管缺乏弹性纤 维及平滑肌,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壁变薄,缺乏收缩能力,
鼻出血(epistaxis,nusebleed)
)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可有鼻部疾病引起, 也是全 身疾病的症状之一。 出血量多少不一。
出血部位
• 儿童和青少年的出血多数或几乎全部发生
在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区。
• 中老年的鼻出血则发生在鼻腔
后段,鼻腔后段 (鼻-鼻咽静
脉丛)的鼻出血多较凶猛,不 宜止血。 • 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即鼻粘 膜广泛部位的微血管出血,患
材料:凡士林纱条、抗生素油膏纱条,碘仿纱条。
填塞时间:凡士林:1—2天。辅以抗生素不宜超过3—5 天。后者可适当增加留置时间。
局部治疗
• 后鼻孔填塞法:适用于鼻腔填塞未能奏效者。
留置时间:一般3天,最多不超5-6天 • 鼻腔或鼻咽气囊或水囊压迫: • 血管结扎法:适用于严重出血者。中鼻甲下缘以 下出血者----结扎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中鼻甲下 缘以上出血者-----结扎筛前动脉;鼻中隔出血者 结扎上唇动脉

2鼻出血

2鼻出血
➢ 以鼻粘膜出血而言,为了便于处理,出血部位大体上可 有4个部位: 出血量较少,可自止或较容 易止血。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鼻腔上部出血:该部位出血常来自鼻中隔后上部,多为动 脉性出血,一般出血较剧,量较多,多数需要采取前鼻孔 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多见于中壮年人,有高血压者较易 发生。
鼻出血的治疗
➢ 接诊病人时应问清是哪一侧鼻腔出血或首先出血。仔细检查鼻腔 (最好在鼻内镜下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临床上最多见 的出血部位是鼻中隔前下部(易出血区),该部位出血一般出血量少。 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旨在压迫鼻中隔前下部)10~15min,同 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或用 浸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置入鼻腔暂时止血, 以便寻找出血部位。 ➢ 出血较剧者,可用吸引器管吸出鼻腔内血液,并寻找出血部位。再 选择适宜的止血方法止血成功后,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并做相 应的检查以明确出血的病因,进一步治疗原发病。
(3)血液病:①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纤维 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胶原性疾病和 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后等。②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鼻出血的病因
➢ 全身性疾病: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可致毛
(止血方法
压、烧、填、 切、扎、塞
止血前的准备
• 清理鼻腔寻找出血点
– 吸引器、鼻镜或内镜 – 0.1%肾上腺素 或1-2%麻黄素棉片
轻度鼻出血的止血法
1.指压法:
鼻出血的治疗
➢ 常用止血方法 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目的是破环
出血处毛细血管,使血管封闭凝固而止血。传统的方法有:①化学药 物烧灼法:如30%~50%硝酸银、30%三氯醋酸等点灼出血部位。② 电灼法:因灼力较强,易造成粘膜溃疡或软骨坏死,若烧灼不当,反 致出血加剧,现已少用。但若采用火花式电灼,灼点集中,灼力适中, 效果较好。新近的的方法如YAG激光、射频或微波等,因操作简单,烧 灼温和,损伤小而常用。其作用机制是:破坏出血部位组织,使血管 封闭或凝血。应用烧灼法止血前,先用浸有1%地卡因和0.1%肾上腺 素溶液的棉片麻醉和收缩出血部位及其附近粘膜。烧灼的范围越小越 好,避免烧灼过深,烧灼后涂以软膏保护创面。

鼻出血

鼻出血

17
后 鼻 孔 填 塞 ( 一 )
18
后 鼻 孔 填 塞 ( 二 )
19
后 鼻 孔 填 塞 ( 三 )
20
后 鼻 孔 填 塞 ( 四 )
21
后 鼻 孔 填 塞 ( 五 )
22
后 鼻 孔 填 塞 ( 六 )
23
鼻腔填塞的并发症
(1)鼻腔黏膜损伤。 (2)填塞物引起鼻腔/鼻窦的感染影响鼻 腔/鼻窦的通气引流→鼻腔/鼻窦炎。 (3)血气变化:动脉PaO2↓,PaCO2变 化不大(鼻肺反射所致:鼻阻力增高, 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中老年人慢 支炎或其他肺部疾病的人特别应注意。 (4)咽鼓管生理功能障碍,中耳感染。
3
5.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鼻窦 血管瘤、恶性肿瘤等,可致长期间断 性鼻出血。 6.其他:鼻腔异物、鼻腔水蛭,可引起 反复大量出血。在高原地区,因相对 湿度过低、而多患干燥性鼻炎,为地 区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全身原因:凡是能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 高、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疾病都 可引起鼻出血。 1.血液疾病:①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 白血病、 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凝血机制的异常:血友病、多 发性骨髓瘤 2.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鼻白喉、麻疹、疟疾、 猩红热、伤寒及传染性肝炎等 ,因发热而引起血 管扩张破裂出血。 3.心血管疾病:①动脉压过高 :高血压、动脉 硬化 ②静脉压增高: 慢性气管炎、 肺气肿、肺心病 5
8
二、估计出血量
参考患者 的主诉,并结合临床检查判断: 1、<500ml的慢性鼻出血:健康人可无任何 症状; 2、500ml左右:出现头昏、头晕、口渴、 乏力、面色苍白; 3、500ml~ 1000ml:出现出汗、血压下降、 脉细速无力,失血性休克。

鼻出血

鼻出血

病因
全身原因
心血管疾病:动脉压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压升高(二 狭、肺水肿) 以动脉压升高或波动引发多见 血液疾病: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凝血机制异常(血友病、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后等) 鼻腔渗血为主,双侧多见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和 传染性肝炎等 由于高热患者体温过高及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治疗
其他治疗
局部注射硬化剂、鼻中隔粘膜划痕术或剥离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者可行鼻中隔植皮成形术
谢谢!
病因
全身原因
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可致毛细血管 壁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 功能 内分泌失调:女性多见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有家族史,易反复发生鼻出血
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
临床表现
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表现各异
临床表现
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此类出血多为鼻粘膜广泛部位的微血管出血。
出血量有多有少。多发生在有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血 液病、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等的患者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
血和呕血 确定出血部位 局部和全身检查(血压、血常规、凝血),必要时辅以多种影像学 检查 估计出血量,评估当前循环系统状况(出血性休克?),必要时会 诊 排查全身性疾患
治疗
鼻出血属于急症,遵循“急治其标,缓治其本”原则 一般处理 镇静;半卧位;休克先处理 寻找出血点 应用1%麻黄碱棉片、羟甲唑啉或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血管, 可暂时止血,配合吸引器在前鼻镜寻找出血点止血

鼻出血

鼻出血

第一节鼻出血鼻出血(nasal bleeding,epistaxis)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疾病所致,但以前者为多见。

可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出血。

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可达数百毫升以上,直致休克。

反复多次少量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多数出血可自止或将鼻腔捏紧后自止。

出血部位大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

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青年人虽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见,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现发生在鼻腔后部。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则多见于鼻腔后部,由于鼻后侧静脉曲张症及在下鼻道后部近下鼻甲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为鼻后部易出血之处,同时与老年人常患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

发生于鼻腔、鼻窦以及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早期可有涕中带血,因此,对于中年以上经常一侧鼻腔出血者,应仔细检查。

受航空机仓的特殊理化环境(比如温湿度、低气压、振动、加速度、缺氧等)影响,航空旅行中也易诱发鼻出血。

鼻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出血量少者,先积极查找出血的原因,进行病因治疗;出血量多者,应先止血。

一、病因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两类。

1、鼻部局部病因:1)外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粘膜,鼻或鼻窦手术经鼻插管等损伤血管或粘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挖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损伤粘膜血管。

颅前窝及颅中窝颅底骨折、额部颅底骨折可导致严重鼻出血。

2)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非特异性(如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炎症或特异性感染(如结核、麻风、梅毒等)均可因粘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

前者为鼻出血常见原因。

3)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鼻流出。

早期表现为鼻涕带血、回缩血涕或反复少量出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管瘤出血一般较剧。

4)其他:鼻中隔疾病,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是出血的常见原因。

鼻出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鼻出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29
5 、 注意事项: 1)重者:住院治疗。 2)注意失血量:观察贫血、休克情况。 3)病因治疗:高血压者——降压。
鼻中隔偏曲——手术。 4)鼻腔填塞后注意观察患者血氧分压。
30
思考题: 试述鼻出血的局部和全身原因、
处理原则和简易止血法。
31
4
4、出血部位: 大量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 利特尔动脉丛。 儿童:几乎全部发生在易出血区。 青年:多见于易出血区。 中老年:多见于鼻腔后部—— 鼻-鼻咽静脉丛 (过去认为) 鼻中隔后部动脉(现在发现)
5
病因 :
大致可分为局部和全身病因两类。 —、局部病因: 1、 外伤
鼻和鼻窦外伤:多损伤筛前动脉——出血较剧。 鼻或鼻窦手术损伤。经鼻插管损伤鼻粘膜血管。 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损伤 鼻粘膜。
18
二止血方法 1、简易止血方法——手指捏鼻翼。
——冰袋敷前额。 ——棉片塞鼻腔。 2、烧灼法(理化法) 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 出血点者。
19
1)、 2)、
3)、
4)、 5)、
药物烧灼法: 30~50%硝酸银。 电灼法:烧灼力强,易造成粘膜溃疡, 现已少用。 激光止血:使出血点组织血管封闭或 凝血。似电焊! 微波止血: 冷冻止血:液氮 –196 C.
查血常规、鼻CT等,肝功能。 以确定病因、选择治疗。 特发性鼻出血占33.8%(151例中)。
16
治疗
急 诊! 首先安慰病人,使之镇静, 消除紧张和恐惧。
17
一、一般处理 1、取坐位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取 平卧低头位。 2、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 呕吐。 举例!同一而论。 3、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14
注意: 1)出血剧者,先止血,后检查。 2)休克时,出血常自止,不可误认为已愈。 3)高血压者出血过多,血压下降, 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失血500ml——头昏、口渴、乏力。 失血500~1000ml——血压下降、出冷汗、 胸闷。

鼻出血【耳鼻喉头颈外科】 ppt课件

鼻出血【耳鼻喉头颈外科】  ppt课件

特殊鼻出血的处理
3.鼻腔、鼻咽部肿瘤及放疗后出血:可选用鼻 腔填塞术或血管栓塞术。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鼻出血:建议应用可吸收 性止血材料填塞止血,同时治疗原发病。
鼻出血
(epistaxis)
定义:鼻出血epistaxis

定义:血从前鼻孔或后鼻孔流出,是鼻部疾病的常见诊状.可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腔鼻窦病变,血液从血管内流至血管外经前或后鼻孔流出. 广义:除上述包含的范围外,还包含邻近部位出血后流入鼻腔后从前后鼻孔流出者


鼻出血概况
一、临床分类
鼻腔填塞并发症预防
填塞后 1、控制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 2、氧气治疗,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给予血氧 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须给氧.有心肺疾病者 行鼻腔填塞后均应给予40%的氧气吸入.鼻腔填塞 可使OSA者症状加重应给予面罩吸氧. 3、及时取出填塞物 4、保持填塞物的正确位置. 5、防止血块误吸及窒息. 6、注意耳鼻眼部并发症. 7、加强会诊有些并发症如: 心梗、脑梗和眼部并 发症.
局部治疗之——血管凝固(结扎)术
适应症:经内镜检查出血部位不明或经鼻腔填 塞后出血仍不能控制时,应根据鼻腔血管分布 和可疑出血部位考虑进行相应的血管电凝(结扎) 术。 包括:蝶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颈外 动脉凝固(结扎)术等。
全身治疗
1.维持生命体征:严重的鼻出血应注意监测血 压、心率,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当血容量减少导致血红蛋白低于70 g/L时,需要 考虑输血。如出现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进行抗休 克治疗等急救处理。 2.镇静剂: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 出血。 3.止血剂:仅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黏膜 弥漫性出血。动脉性出血不建议应用。 4.针对病因治疗:如有明确的出血原因,应选 择适合的治疗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

15鼻出血

15鼻出血

肢端苍白湿冷Pallor & cold sweating
尿量减少Decreased urine output
如果有上述休克表现,应立刻进行抗休克治疗
患者评估-既往史
既往出血史 出血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
外伤史、手术史
询问系统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液 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及药物史

针对出血原因治疗,防止再次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血小板计数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相关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 Complete blood count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Blood grouping & cross matching
中年人—警惕肿瘤
老年人—高血压
局部病因
自发性鼻出血
大约90%的病例出血都源自利特尔区。该部
位黏膜容易发生糜烂,同时吸入的寒冷干燥 空气的刺激也可造成微小损伤
外伤
自身伤害 挖鼻过重
意外伤害
交通事故、 头部外伤
感染
急性 病毒性鼻炎、白喉、急性鼻窦炎
慢性
患者评估-鼻腔检查
明确出血部位

单侧或双侧出血 鼻腔前部或后部出血 中鼻甲以上的出血(来源于筛前动脉或后 筛动脉)或者中鼻甲以下出血(来源于蝶
腭动脉)
鼻出血的治疗
安抚患者 患者取坐位,颈部轻度屈曲,头稍前倾
如果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则应取头稍低仰卧
位 前额冷敷,口含冰块
如何止血
利特尔区 : 筛前动脉、上唇动脉鼻中隔支、蝶腭动脉鼻 中隔支、腭大动脉末端吻合成网状血管丛。 其前方的克氏静脉丛血流也很丰富。上述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老年多见
往往严重
病因
局部病因: ⑴.症
⑶.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
⑷.鼻中隔病变:偏曲、糜烂 溃疡
⑸.鼻腔异物
全身病因:
⑴.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毛细血管破裂) ⑵.心血管疾病(血管硬化、压力升高) ⑶.血液病(凝血机制、血小板质、量) ⑷.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凝血过程)
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和颈外 动脉的上颌动脉和面动脉。
小动脉血管没有内弹力膜,结构菲薄, 血管收缩功能差,易破裂。血管破裂后, 呈搏动性出血,出血凶猛。
黎氏区:鼻腭A、腭大A、上唇A、筛前A、和筛 后A的鼻中隔支,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 吻合,形成动脉丛称利特尔区(Little area)。
克氏区: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克 氏静脉丛(Kiesselbach’plexus) 。
吴氏区: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 浅表扩张的鼻后静脉丛,称吴氏鼻—鼻咽静脉 丛( Woodruff naso-nasopharyngeal plexus)。
概论
鼻出血的表现 多种多样:
单或双侧; 间歇性或持续性; 出血量多少不一
治疗
鼻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急诊,病人常紧张、恐惧, 首先应予以安慰,使之镇静。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 现,并做相应的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 并选择正确的止血方法。
一般处理
体位
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 头位。嘱病人尽量勿将血咽下,以免引起胃部 刺 激 —— 呕 吐 , 必 要 时 给 镇 静 剂 。
⑸.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 (凝血障碍、血管损伤)
⑹.中毒(化学品及药物破坏造血系统) 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史) ⑻.内分泌失调 (女性,毛细血管脆性)
各个年龄阶段的鼻出血常见病因: 儿童期——局部创伤和跌伤、鼻腔异
物、高热、血液病。 青春期、妊娠期——体内性激素水
平升高,引起 自发性鼻出血。 成年期——任何原因均可。 老年期——特发性高血压、动脉硬
4、选择性上颌动脉栓塞:
适用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引起的 广泛性鼻出血。动脉插管造影后注入明 胶海绵、自体血凝块、硅胶等材料栓塞 动脉。
全身治疗
镇静剂 止血剂 维生素 抗生素 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
特殊治疗
鼻中隔局部注射硬化剂、鼻中隔划痕等。
止血措施
1、压迫法:
(1)指压法:适用于出 血部位在鼻中隔前段,出血量
较少的 病人。
(2)填塞法: (a)前鼻孔填塞法:适用于鼻腔中前段出血较剧 烈 , 滲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确的病人。
(b)后鼻孔填塞法。适用于前鼻孔填塞未能止血, 出血点在鼻腔后段的病人。
额窦 碟窦 中鼻甲
中鼻道 下鼻甲 下鼻道
Merocel 440400
Merocel 440402
• Merocel 400400、440400、400402、440402 为常用型; • 可以根据鼻腔大小自由剪裁Merocel • 通常放入中鼻道止血:FESS术后放入筛窦区止血

•放入后鼻孔时膨胀后的状态
2、物理化学法: 包括烧灼(三氯醋酸、硝酸银)、冷冻、
鼻出血
(epistaxis;nosebleed)
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症状之一,它不是一个独立
的疾病,它既可是鼻部疾病的症状,也可是某 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邻近器官病变的症状之一, 以前者为多。
鼻出血属于急症,应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其 出血部位,估计其出血量,判断其出血原因, 以便及时作出有效治疗。
鼻部的血供
激光、电灼、微波等方法。适用于出血区 范围小,出血点清楚,出血量少的病人。 其作用是使毛细血管闭塞,纤维组织增生 形成瘢痕。其优点是此方法可以反复进行,
操作简便。
3、手术治疗:
(1)鼻中隔手术:因鼻中隔病变引起反复发生 的鼻出血。 (a) 鼻中隔粘膜划痕或/和粘膜下分离术 (b)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2) 血管结扎术: 一般只适用于严重外伤,肿 瘤侵蚀血管,动脉瘤破裂或上述方法不能彻底止血 的病人。
轻者:涕中带血, 重者: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反复出血者可 致贫血。 500ml可有头昏、口渴、乏力、面色 苍白;1000ml则冷汗、血压下降、脉搏无力。
鼻出血的部位
1、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几乎全部儿童患者
绝大多数青年患者
2、鼻腔后部,包括鼻-鼻咽静脉丛和鼻中隔后部 动脉出血
少数
(a)筛前动脉结扎术:适用于出血部位在中鼻 甲水平以上的病人。
(b)上唇动脉结扎术:适用于出血部位在鼻中 隔前下方、靠近鼻底,用手指压迫上唇,出血能减 轻的病人。
(c)上颌动脉结扎术:适用于经两次正规前后 鼻孔填塞及其它鼻后部止血措施不能止血者。
(d)颈外动脉结扎术:适应证同上。但操作简 单,效果不比结扎上颌动脉差,故以此为首选。
化、肺心病。
诊断
确定出血部位:哪侧鼻腔、先、后
儿童、青少年: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 区(利特尔动脉丛、克氏静脉丛)
中老年:鼻腔后段动脉或鼻-鼻咽静脉 丛
估计出血总量
有无休克
判断出血原因
在诊断鼻出血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出血侧鼻腔的判定:重视病史,哪侧先出血。 出血量的判定:重视临床表现
<400ml常无全身症状 400--500ml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 500—1000ml 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烦躁 休克时,出血过多,血压下降。鼻出血常自行停止,不 可误认为已痊愈。 特发性高血压鼻出血可能因出血过多,血压下降。此时, 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卧位就诊的病人,在站立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过性 晕厥,不能误认为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