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从文化交流、文化保护、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四个方面探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旅游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通过旅游得以展开。
旅游可以使不同背景的人们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往往会结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从而促进国际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文化保护很多旅游景点都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旅游业对保护这些文化遗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为维护这些景点的原貌和历史价值积极努力,加强其管理和维护。
同时,这些景点也成为游客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的好去处,促进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文化创新旅游业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创新的发展。
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通过对旅游景点的改建和创意设计提高景点的吸引力,创造独特的旅游文化。
并不断的创新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促进了文化创新。
四、文化产业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的兴起也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得到迅速发展,旅游消费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旅游业对于社会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保护了历史文化,推动了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规划,也是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一、引言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二、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许多景区都将传统文化作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景区通过展示传统文化,使得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些传统文化,并且促进了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 社会结构变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旅游城市或景区。
这种人口流动不仅改变了当地社会结构,也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思想。
3. 文化交流与融合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旅游也成为了促进文化融合的一种途径。
三、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1. 经济收入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这些经济收入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其消费能力。
2. 文化认同感的强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之间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交流可以加深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认同感,并且促进了文化自信心的增强。
3. 价值观念变迁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当地居民也会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会改变当地居民原有的价值观念。
四、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 生态环境破坏随着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景区可能会因为人类活动而造成环境破坏,如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2. 资源消耗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水、电、燃气等。
这些资源的消耗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 垃圾污染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垃圾产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些垃圾,可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五、结论总体来说,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旅游对当地居民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应注重当地文 化的传承和保护,避免文化
资源的流失。
当地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和文化
传承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旅游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 的就业机会,包括酒店、餐饮、交通、 零售等行业的工作岗位。
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如旅游纪念品制作、导游服务等, 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 持,如道路、交通、通讯、水电等。
06
结论和建议
强化政府监管,合理规划旅游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制定合理的旅游发 展规划,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 破坏,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提高旅游服务质 量,保障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权益。
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实现利益共享
当地居民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更加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旅游业的发展让当地人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激 发他们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积极性。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旅游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与外界交流 的机会,有助于传播当地的文化特色 和价值观。
VS
游客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多元化的信 息和观念,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视野。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 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传 承和发展。
通过旅游业,当地居民有了更多机会展示和 传承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
得到更好的延续。
04
旅游对当地社会的消极影响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交流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交流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社会影响和文化交流。
当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他们往往会考虑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旅游目的地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带来的文化交流。
首先,旅游目的地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如巴塞罗那和巴黎,依靠旅游业成为了世界级的经济中心。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这些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其次,旅游也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机会。
当人们到达一个新的目的地时,他们往往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和尊重。
旅游者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展览和历史遗迹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
此外,与当地人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旅游者可以通过与当地人交谈、参加当地的节日庆典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然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可能会对当地社会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依赖旅游业的地区可能面临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
此外,大量的旅游者涌入一个地区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例如,一些著名的海滩目的地常常面临垃圾问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此外,文化交流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旅游者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避免对当地人的冒犯。
同时,当地人也应该接纳和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
只有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文化交流才能真正实现。
为了解决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促进文化交流,各方面的努力都是必要的。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人类学与旅游研究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人类学与旅游研究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旅游作为人们常见的休闲方式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人类学的视角,探讨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一、旅游的定义和社会意义旅游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休闲、观光、体验新文化等目的,离家远行并暂时居住于目的地地区的行为。
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身体和心理的休息需求,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旅游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1. 经济影响: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商品和服务业的消费水平。
2. 社会影响:旅游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还促进了社会各群体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通过旅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机会互动,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社会的包容性。
此外,旅游还有助于消除社会壁垒,提高社会融合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环境影响: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当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持续地发展可持续旅游是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旅游对文化的影响和变革1. 文化传承与保护: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当地的文化景观、民俗风情等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焦点,游客的到来可以带动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
2. 文化融合与创新: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形式,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产生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进而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文化认同与自我反思:旅游体验使人们更加关注和自省自身文化,促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认同。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接触和比较,人们可以拓宽视野,重塑文化认同。
四、人类学视角下的旅游研究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社会和行为的学科,对于旅游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引言旅游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繁荣,更是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之一。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者和当地社区之间的互动和文化交流,对当地社会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导致文化泛化等问题。
本文将从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展开讨论,探讨其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1. 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旅游者的到来引起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视,促使当地政府和社区重视文化保护工作。
许多景点和民俗活动开始得到保护和弘扬,使当地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黄山旅游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引起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动了对当地传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2. 促进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了文化认同。
旅游者通常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他们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交流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例如,澳大利亚的阿莱尔岛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由于长期以来与游客的交流,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得到了增强,他们开始更加关注本地的传统艺术和文化,提高了文化自信心。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泰国的普吉岛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美丽的海滩而闻名,旅游业的繁荣使得当地居民可以通过从事旅游相关的职业改善生活。
4. 挑战和问题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可能会被商业化和泛化,失去了原有的内涵。
例如,中国的旅游景区很多都有商业化倾向,对传统文化的展示浅尝辄止,使得传统文化成为商业产品,丧失了其独特性。
旅游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文化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旅游行业发展对地方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给地方经济带来了诸多显著的影响。
首先,旅游业的兴起推动了地方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酒店、餐饮、购物等服务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比如,旅游景点周边的交通、物流、农副产品等产业链也随之壮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次,旅游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
投资者纷纷涌入旅游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繁荣。
二、社会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对地方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游客从不同的地域来到目的地旅游,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同时也接受了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这种互动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了各地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其次,旅游业的繁荣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遗迹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文化表演、手工艺品等文化产品也得以迅速发展,为地方文化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再次,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社会的发展。
由于旅游行业的繁荣,地方政府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了当地社会的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推动服务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吸引外来资金,旅游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同时,旅游业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发展文化产业和改善社会生活的契机。
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推动作用。
旅游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意义

旅游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意义旅游,作为一种既能够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又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发展的产业,其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旅游的影响和意义。
一、旅游对于个人的意义1.丰富个人阅历旅游能够为个人提供深度、广度各异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丰富美妙之旅,使得一个人的阅历得到极大丰富和拓展,从而整合和升华自己的价值。
2.促进身体健康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多是办公室坐着。
旅游的步行、骑行、游泳等各种体育项目都能够增强身体素质,使人变得更加健康。
3.提高个人社交能力旅游中往往需要与各种人交往,比如导游、当地人、同伴等等,如此就能够促进个人的社交技能,对个人未来的社会交际也有很大启发和积极意义。
二、旅游对于社会的意义1.推进当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除了能够增加国家地区的GDP外,更能够为当地民众提供工作岗位和增加收入。
这也就能够鼓励和推进当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在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下,为环游者构建一个更为负责任的旅游生态链。
2.促进文化传承旅游业与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进入文化世界的机会。
在旅游中,人们能够体验不同文化的艺术、习俗和传统,旅游业因此成为促进各地文化传承的有力渠道。
3.提高国家整体形象旅游对于国家的形象有微妙作用。
通过旅游,许多人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教育和医疗等多个方面。
因此,一个地区的美好旅游景点对于这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结语:综合来看,在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必备的休闲方式。
旅游并不仅仅只是个人的需求,更是对于国家和社会总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旅游业将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更好地服务这个方兴未艾的旅游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讲的课程就是《旅游学》的最后一章旅游影响中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引用美国学者学者弗克斯的一句名言“旅游就是把火,可以煮熟您的饭,可以烧毁您的屋!”形象鲜明地道出了旅游影响就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对于旅游的影响,我有两点体会:一就是旅游所产生的影响就是相互的,被影响的事物也会对旅游产生第二次影响,就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案例1:1984年,澳大利亚孤独星球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旅游指南》第一版,其中就有关于阳朔旅游的专门介绍。
作为一本世界著名的自助旅游指南,这本书成为当时国际自助旅游者到阳朔旅游最重要的了解途径。
随后,有越来越多的背着沉重行囊的西方游客充斥着阳朔的大街小巷,1984年,阳朔的外国游客达219500人,就是1983年的十倍,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把阳朔进一步的推向了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就是旅游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在时空上互相转换,即某一时期属于积极影响,在另一时期就变成了消极影响,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就可以瞧出旅游积极或消极影响在时间上的变化,一般经历欢迎、冷淡、不满、厌恶、与谐/对抗(愤怒指数模型);在某一方面就是积极影响,而在其她方面就就是消极影响,有些地方开展乡村旅游,虽然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但就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就是排污、环卫设施十分简陋,大量农田,河流都受到了污染。
旅游影响理论就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谢彦君在《旅游基础学》中认为旅游影响又称为旅游效应,有正负效应之分,旅游影响就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与旅游产业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旅游活动主体本身的影响,也包括对其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旅游影响的范围、波及面就是十分广泛的。
我们按照旅游影响的内容结构来划分,主要分为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环境影响与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按旅游影响的性质划分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按旅游影响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隐形影响与显露影响,隐形影响就是由于旅游的发展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旅游地居民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直接有旅游业发展而增加的就业机会、旅游服务设施;按照旅游效应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即时效应与滞后效应,旅游者的进入直接向当地经济注入货币收入就是一种即时影响;滞后效应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旅游带来的局部环境污染很有可能发展为全局性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始于1963年努涅斯(T·Nunez)发表题为《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分析居民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就是深刻而广泛的,旅游活动的开展之所以会对社会文化具有影响作用,主要因为:(1)旅游活动就是一种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相互往来与接触为根本特征的活动。
--不经意的文化沟通与无意行为的“文化示范”影响当地社会。
(2)旅游的发展已经历了个别偶然现象到大众经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旅游活动发展的规模之大,已使其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
单个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接触就是短暂的,不足以对当地社会与文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就是,随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的不断来访,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接触就会变成群体性的文化交往,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必然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1、对旅游者的积极影响(1)旅游即生活,旅游就是有别于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特殊生活方式,通过旅游,人们陶怡了情操,舒展了身心,恢复了体力与精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就是一种很好的“充电”方式,维系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2)“走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活动有助于人们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惯常环境对思维的束缚。
旅游活动中,与各种事物、各种各样的任务交际,开拓了视野,旅游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生物、考古、艺术、宗教、建筑、园林等众多学科知识。
(3)培养爱国情操。
旅游活动能让人们领略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风土民情、建筑风貌中激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感情。
珍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人爱自己的国家与乡土。
2、促进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加强各民族相互了解旅游就是民间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
旅游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就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旅游交往方式更有助于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
接待入境旅游也就是旅游目的地对外树立自身形象的有效手段。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所见所闻的可信度更胜于改过利用各种媒体所做的自我宣传,不仅如此,旅游者还会将亲身体会传递到更大的人群范围,就是更加有效的宣传手段。
3、有助于促进目的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发展,原本被人遗忘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活动有重新得到了开发与恢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旅游的开展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旅游吸引物。
例如:丽江旅游业的发展重构重建了一系列纳西族传统文化,如东巴舞蹈、音乐、文字、民间银器制作工艺、纳西古乐;修复了木府、文峰寺、洛克故居等文物古迹,受到了旅游者的欢迎,也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增添了信心与自豪感。
4、促进了科技交流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旅行与旅游产生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也就是科学研究与技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中国70年代末期发展旅游之初,非常瞧重的就就是旅游业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信息。
旅游活动的开展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就是在交通运输工具、通信技术以及旅游服务设施与设备方面,要求更加快速、便利、舒适与安全,从而也推动了这些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外,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保护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加高,处在水库边缘的武当山遇真宫面临着被库区淹没的危险,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的旅游资源,遇真宫被72个千斤顶抬起,在原址上整体顶升抬高15米,顶升高度约为世界纪录的5倍。
听说遇真宫顶升后,还将复原,有市民难掩兴奋:“以后这里会更好瞧,以前来武当山旅游,多数人都去紫霄宫,以后大家也会来遇真宫了。
”5、促进落后旅游目的地的现代化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接待地社会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为了吸引游客,契合游客的需求,接待地会出现新的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会不断的优化,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比如在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点,会拥有KTV、网络、博物馆、展览馆、传统工艺作坊等文化设施。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个体素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旅游者带来的异族文化或异地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会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人文素质不断提升,更趋于现代化、开放化。
在金竹壮寨长期坚持族内通婚,与汉族不通婚,20世纪80年代开展旅游业一开,当地的择偶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族内婚”已退居次要位置,逐渐与外界通婚,通婚范围甚至远达广东、香港,婚姻观念已经从过去的“金换不嫁外面人”转变为“不嫁本地人”。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旅游对社会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又称为旅游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不良的示范效应示范效应就是指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当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被称为示范效应,旅游的发展把先进思想观念与生产方式输入到旅游地的同时,也把都市观念与腐朽的东西传播开来。
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某些消费行为与消费态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当地居民。
2、影响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旅游者的道德弱化助长某些不良行为,处于“反结构”状态的旅游者摆脱“熟人社会约束”,具有明显的“责任约束松弛”等特征,随手丢弃生活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与游客密度的增大,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从而给当地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是她们产生厌恶情绪,甚至在某些国家,已出现了反旅游的浪潮。
3、冲击民族传统文化(1)民族文化被同化,异质文化冲击与相互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趋同、弱化、扭曲,目的地居民纷纷效仿来自文化强势的旅游者,抛弃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性逐渐消失。
(2)民族文化庸俗化,受经济利益驱动,对民族文化嫁接、篡改、编造甚至误读,以低俗、噱头来迎合旅游市场,商品化、舞台化的处理使传统的民族文化丧失了真实性。
如传统的民间习俗、节庆活动、宗教等,都就是按照传统方式,在特定的意义下进行的,但就是为了迎合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随时进行,并被随意的改头换面,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3)“伪文化”充斥市场,大量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已失去了传统的风格与制作技艺,,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甚至出现赝品,起着传播“伪文化”的不良作用。
(4)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不少地区把风景名胜当做摇钱树,超负荷接待游客;在风景区内乱箭滥造旅游设施,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遭到破坏。
从上述讨论与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1、强势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强于当地弱势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2、旅游地受游客影响就是长期而深远的,而旅游者所受的影响就是短暂而浮现的。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赞歌论”经济收益与“告诫论”,着重强调旅游业发展对社会文化与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影响则不予重视,以上观点显然就是两种极端的认识。
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无论就是积极影响还就是消极影响,都不就是无条件存在或必然产生的。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方面,同样也并非就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然结果。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一般应就是指潜在性与可能性而言,促使旅游消极影响转化为现实问题的条件可能会有很多。
旅游的文化影响就是自然而有限的(大旅游)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并非必然如何规避消极影响:1、做好旅游规划与分流措施,防止与控制旅游饱与或接待量超负荷。
2、有意识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就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原因在于旅游对经济与社会文化关键就是提高全民对旅游的正确认识,防微杜渐,增强自我保护与自我发展能力,应充分调动起积极因素,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引导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造福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