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当地居民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

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规划与保护研究专题(四):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业是带有文化性质的高度综合的服务行业,所以旅游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有时更具有隐蔽性,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
古城古镇是保留了较多传统文化,相对封闭的空间。
古城古镇旅游兴起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互动和碰撞,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旅游对古城镇社区文化的积极影响1、旅游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再建构丽江旅游的发展不但相继推动了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而且还建成了一批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的景区景点,为当地文艺精品的创作与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出现了一批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优秀歌曲,如《丽江美》、《纳西人》、《蓝月亮》、《七个月亮》等等。
濒临消亡的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借助旅游大潮的契机乘势获得一定程度地恢复与重建,纳西古乐成为誉满中外的文化精品。
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由于前几十年的社会变动几乎造成其传统文化的完全消失,服饰日渐汉化,民族歌舞活动越来越少,就连他们最具特色的阿夏婚及母系家庭也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旅游的介入,众多旅游者惊羡于其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母系文化而纷至沓来,既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又唤醒了摩梭人的族体意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倍加珍视、百般呵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摩梭人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复兴。
2、旅游强化了接待地的民族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是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民族联系的一种意识”。
旅游业的发展,唤起了纳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再认同,引发了民族意识与民族旅游的互动。
借助旅游的开发,种种已经或正在消失的象征着民族精神的文化事象由于日益得到海内外尤其是本民族的热切关注,而得以苏生和再现,从而增强了自我民族认同的内趋力。
正是在丽江民族旅游的特定场景中,象征性的纳西民族意识借助其身份的再认同得以强化,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论文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摘要: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接待地的经济振兴、社会繁荣、环境保护、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文章从社会学、文化学、思想异化等角度探讨了旅游给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变迁所施加的消极影响 ,并初步分析了其演化变异的内在动因,并指出应对旅游的消极影响做出合理化的调适。
关键词: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当今社会,旅游的浪潮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旅游业在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旅游地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除了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譬如风沙、雨水、阳光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影响外,大多数的影响都来自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的人为破坏。
如乱刻乱画、触摸攀爬、各种闪光灯取景、无处不在的脚印、无法避免的呼吸和汗水等等。
旅游者所特有的物质摄取心理及不检点的行为使得他们每到一处,常常毁损掉他们不辞辛苦特地前来观赏的宝物。
我们所熟知的万里长城,这是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巍峨、雄伟、气势不凡,这是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但是,近看我们的长城却成了一张被毁了容的大报纸!上面深深浅浅的东西就是旅游者的刻痕!据北京假日办表示,在旅游旺季时,八达岭七天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平均每天就有5.71万游客,平均每一米的长城上就有游客15人以上,真正是到了“上山看屁股,下山看人头”的地步。
在游览点随意刻上“某某到此一游”,是最常见的事情。
在长城上,由于游客众多,许多马道城砖都被磨去了棱角,凡是有人伸手能及之处,每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有人名、地名,有中文、日文、韩文、英文等。
而对于接待地的摩崖石刻、佛像、洞窟等各种文化遗产,游客更愿意用手去触摸,为什么?因为他们对文化艺术是敬仰的,对宗教是虔诚的。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
● 有些人通过对来访者行为的观察,逐渐在思想德观念受到冲击
● 崇洋媚外思想泛滥 2.干扰目的地居民生活
消极 影响
旅游地区居民与旅游者关系变化分析
阶段 一 二 三
状态 接待规模尚未或初步形成
交往趋向商业化 新设施档次显现贫富矛盾
四
力图减少损失
2021/4/7
1
一、旅游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1. 改善社会环境 2.增加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 3.增强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6亿 人次到外国旅游,是现在的3倍;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 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届时将有 1.37亿人次来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中国也将有1亿人到 世界各地区旅游,有160亿人次在国内进行旅游。
接待者心态 欣喜 淡漠 不满
敌意
待客表现 围观与欢迎
习以为常 计较利益
防范与排斥
2021/4/7
6
旅游带来的好处

旅游带来的好处旅游是一项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带来个人的益处和文化交流,更能够为社会经济和环境提供各种益处。
下面将具体分析旅游带来的好处。
一、促进文化交流旅游是一种具有文化传承性的活动,不仅可以让旅游者了解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不断拓展人们的视野和世界观。
二、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实力,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
三、促进地区发展旅游业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的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发达地区,旅游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促进更多的人才流动,使各地区在资源利用上更加均衡。
四、提高环境意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旅游业也在逐步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进一步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五、促进人际交往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增进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旅游者可以通过旅游结交更多的朋友,开阔自己的社交圈子,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
六、丰富自身经验旅游能够拓宽人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自信心。
通过旅游,人们更能够自我实现,借鉴其他人的经验,实现自我价值。
总的来说,旅游是一项对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和个人都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旅游带来的好处,在旅游活动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交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简述旅游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简述旅游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旅游业对社会有着许多积极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方面:一、经济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巨大贡献。
它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本地产业和服务部门的发展,并吸引外国投资。
旅游支出可以增加消费、推动商业活动,提高税收收入。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旅游业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方面的具体说明:1.就业机会创造:旅游业是一个多元化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导游等多个领域。
它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失业率,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本地产业与服务部门发展:旅游需求促进了本地产业和服务部门(如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化表演等)的发展。
这不仅带来了更多收入,还激励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
3.外国投资吸引:发达或独特的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前来开发相关项目。
这种投资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支持性产业的增长。
4.消费增加与商贸活动推动:游客在旅行过程中需要支付住宿费用、交通费用以及购买食物和纪念品等消费品。
这些支出不仅直接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还间接推动了商贸活动和就地消费。
5.税收收入提高:旅游业带来的增加消费和商业活动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增加,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关税等。
这些额外的财政资源可以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改善以及其他重要领域的投资。
因此,旅游业作为一个强大而多元化的经济部门,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本地产业与服务部门发展以及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繁荣。
二、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旅游,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增强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并且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旅游业在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旅游对文化的积极影响的具体说明:1.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旅游为人们提供了机会去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旅游对社会的影响

三、对目的地文化和遗产的影响
(一)积极的影响 ① 旅游在保护、挖掘当地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起到了 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② 旅游对历史建筑物及遗址的保护或修复起到了重 要作用
(二)消极的影响
文化的庸俗化
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的同化
四、社会准则的改变
价值观和道德的退化 犯罪、嫖娼、赌博等社会问题
性别角色的变化 文化变迁
张文(2003)对近30年阳朔旅游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对该地区的社 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将阳朔的旅游影响与 世界著名旅游接待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美国 阿拉斯加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刘迎华 等(2006)选择广东海陵岛闸坡镇和海陵镇两镇, 通过比较研究来探讨旅游业发展对于其社会文化 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比较成熟的闸坡镇的社会 文化环境在旅游业发展的冲击下已经发生了明显 的变迁。海陵镇由于较少涉足旅游业,还没有对 当地社会文化产生太大的影响。李林(2006)对被 喻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的湖北吕家河村进 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吕家河村由于外来文
有关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的案例研究 刘振礼(1992)对河北野三坡国家重点风景区 进行了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问卷调 查。刘赵平(1998)再次对野三坡地区进行了跟踪 调查,在与刘振礼的调研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研究旅游深入发展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机 制和实际状况。李凡、金忠民(2002)在对皖南的 西递、宏村和南屏三个古村落居民调查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了发展旅游业对三个村落的社会面貌 、消费水平、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社会治安等 方面产生的影响程度。
一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当地居民是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载体,扮演着当地文 化的继承者、保护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旅游者以 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接待地社 会中,引起目的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从而产生各 种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积极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积极影响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对旅游目的地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社会文化,特别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是文化的载体,其所到之处将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因而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
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这就意味着各种不同背景的文化会相互碰撞、相互吸引。
在主客文化的接触中,功能产生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同化,或者两种强势文化、两种弱势文化之间的冲突。
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规模之大,这些变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对目的地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同样是具有积极的一面。
一、提高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的质量1.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水平。
无论是在国内旅游时亲眼目睹祖国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还是到国外时听到当地人们对自己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赞美,都会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白豪感,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
旅游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话动,旅游者到优美的大自然中去,到轻松的环境中去,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加健康,增进对生活的热爱。
特别是现代旅游业所开展的疗养、休养、度假和娱乐等活动,更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增进健康。
3.丰富阅历,完善思维,提高文化素质。
旅游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
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旅游,亲身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异地风光,获得文字无法表现的文化内涵。
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人们通过参观、游览、观赏吸收古今中外文化,丰富知识,获得各种阅历,提高文化素质;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个人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个人特质和生活环境有关。
不断与新环境接触,有助于人们不断补充和加深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丰富个人的知识和世界观,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逐步起到完善个人思维的作用。
4.吸收新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旅游活动是以人员的流动、异地交往为基础的文化活动。
生态旅游对当地社区发展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当地社区发展的影响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生态旅游对当地社区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
1. 吸引投资生态旅游的兴起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机遇。
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生态旅游项目中。
投资的流入不仅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收益,还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例如,当地社区可以通过建设生态酒店、发展生态农业等项目来吸引投资,从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社区基础设施。
2. 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当地社区在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土文化资源,以吸引游客的兴趣。
这种保护和传承对当地社区的文化意识和自尊心具有积极影响。
当地居民将更加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参与旅游活动来传承和弘扬。
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增加社区的凝聚力,还有助于提升社区的形象和吸引力。
3. 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当地的产业和资源。
当地社区在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积极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
比如,当地可以发展农业旅游,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提供农家乐、采摘等活动,为游客提供真实的农村体验。
此举不仅能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类似的还有林木旅游、渔业旅游等,可以将当地的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推动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4. 提升环境意识生态旅游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亲眼目睹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性。
这种亲身体验将帮助游客提高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当地社区也会因为生态旅游的推动而对环境保护产生更高的认识。
社区居民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共同维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这种环境意识的提升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也将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镇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
结论
积极影响
• • • • (1)有助于增进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相互了解 (2)有助于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4)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消极影响
• (1)不良的“示范效应” • (2) 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商品化
• 1 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 2―以人为本”战略 • 3实施“名人战略”
·
谢 谢!
• • • • • •
提高人们保护民俗风情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专家参与规划和合理开发民俗风情资源 打造精品民俗风情资源 丰富民俗风情资源内涵 实施民俗风情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乌镇为例 以乌镇为例
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乌镇地处浙江北部桐乡县北 端,与江苏吴江县接壤,西 邻湖州市(如图1)。镇区内 河网密布,港汊纵横,民居 临河而建,傍桥而市,保留 了独特地方习俗和文化传统 的历史街区,真实体现了浓 郁水乡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 ,资源品位较高,旅游发展 潜力与空间很大。
• 二、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旅游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 • 三、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 四、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 五、对婚姻家庭结构的影响
以大理为例
• 2014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32.18亿元,比 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7亿元 ,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43.97亿元,增长10.1%;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34亿元,增长7.8%。全州人均GDP 达到23652元。
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组成员 杨玉秀 丁子姣 李金渊
近年旅游业的发展
从图中可看出连续几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增长。
影响
• 一、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 (1)增加经济收入。 – (2)调整产业结构。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该地区的 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将会与第一产业、第二 产业一起发展。 – (3)改善基础设施。
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 认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目的:要在澄 清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发展旅游对社会文化 的积极作用,抵制和最大限度的缩小其消极影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有条件使自己的旅 游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这不仅是发展旅游业 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乌镇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消极影响
• 对大理白族地区造成一定的文化冲击
大理发展旅游业,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外来的文化的冲击
• 造成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变异、消亡 • 一些民俗风情资源被同化
– 民族文化同化是指原来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 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的文化所取代。
• 部分民俗风情资源被商品化 • 少数的民俗风情资源庸俗化 • 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环境受到不良影响
发挥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在认识到大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其民俗风情旅游 资源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其 民俗风情资源,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发挥积极影响, 消除消极影响
•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遵循民俗风情资源开发原则 (1)特色性原则 (2)保护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5)乡土性和古朴性原则
06—12年接待总人数
2014年1至11月,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98.89万人次 同比增长19.14%;旅游业总收入2864576.34万元,同比增长 22.84%,完成计划数的93.61%。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749635 人次,同比增长15.21%,接待国内旅游者2423.93万人次,同比 增长22.84%。
旅游业发展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 大理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社会和文化效益,但是在开发利用民俗风情旅 游资源的同时,也对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带来 一定的影响。
积极影响
• 民俗风情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资源十 分的丰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一些民俗风情资源得到保护,许多被遗忘、快消亡的传 统习俗在旅游开发中受到保护。 • 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大理的白族在旅游业大潮的冲 击下,在本民族传统民俗资源得到认可。 • 增加民族地区的收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 展,在大理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拓宽民族地区居民的视野,文化交流是文化得以发展的前 提,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为增进大理白族地区与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