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输血科各类记录表
输血记录单(范本模板)

输血记录单(范本模板)基本信息
- 日期:[日期]
- 科室:[科室名称]
- 病历号:[病历号]
- 姓名:[患者姓名]
- 年龄:[患者年龄]
- 性别:[患者性别]
- 住院号:[住院号]
输血信息
- 输血开始时间:[开始时间]
- 输血结束时间:[结束时间]
- 输血目的:[输血目的]
- 输血方式:[输血方式]
- 输血剂量:[输血剂量]
- 输血成分:[输血成分]
- 补充液体:[补充液体]
输血进程记录
输血效果评估
- 输血后症状观察:[输血后症状观察] - 输血反应及处理:[输血反应及处理]
注意事项
- 对于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输血效果评估之中。
-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如血压、心率、疼痛等,并在
输血进程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以上是一份输血记录单的范本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补充。
----------
*注意:本文档为范本模板,请在使用前确认相关法律法规和
医疗规范的要求。
*。
《输血科工作记录一览表》

《输血科工作记录一览表》1.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活动记录2.血库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记录3.血库冰箱温度检测记录4.血库冰箱细菌培养记录5.血库血液出入库记录6.临床输血标本保存记录7.血库冰箱消毒记录8.医疗废弃物交接记录9.血库发血核对记录10.血液转运人考核记录11.控制输血感染方案的执行记录12.报废血液的处理记录13.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执行记录14.输血不良反应的记录15.血库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16.血库失控的判定标准、调查分析、处理的记录17.定型血清与标准细胞反应记录第二篇:输血科工作总结输血管理科xx年工作总结xx年,对于输血管理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科室从检验科分离成单独的科室;在这一年,我们第一次在全院进行了系统化规模化医务人员输血知识培训;在这一年,实行了血型、配血实验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与指导,提高了我院输血实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执业水平;在这一年,我们协助卫生局医政科和市中心血站到全市基层医院进行输血科建设、输血科学合理性调研和技术指导,并帮助七家医院完成了输血资质的验收工作。
一年来,(截止12月20日)输血科用血总量达750000毫升,其中完成了配发红细胞668200毫升、血浆48150毫升,血小板1152单位,冷沉淀63单位。
现就科室在具体工作当中的做法总结汇报如下:一以质量为核心努力促进科学合理用血借着这次科室独立需要完善各种制度的契机,进一步健全了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了血液入出库检查规程,血液质量检查规程,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各项输血诊疗活动的操作规程,试剂配制操作规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保存制度,输血后感染的登记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汇报制度等。
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作为输血工作的重点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抽血化验项目表

乙肝三对半、丙肝抗原抗体、甲型肝炎抗体、
戊肝全套、免疫全套、狼疮全套、风湿全套、
病毒全套、ANA谱测定、结核抗体检测、类风湿
因子测定、C-反应蛋白测定、降钙原素全定量 黄色管
法检测、艾滋病HIV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联
合检测、HIV抗体快速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抗O测定(ASO)
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抗碱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A2测定、血红 紫色管 蛋白电泳、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核医学科 输血科 呼吸科实验室 急诊监护室
C-12、CEA癌胚抗原、血清铁白蛋白、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ACTH)、AFP甲胎蛋白、甲功三项、 FT3、FT4、TSH、甲状腺素、皮质醇(8AM)、
打外勤电话 拿所需培养 瓶 痰培养瓶 黑色培养盒 子
血液科实验室
凝血常规检查及相关项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测定、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蓝色管 凝血酶时间测定
营养性贫血监测
绿色管
血浆凝血Ⅹ、Ⅷ、Ⅸ、Ⅺ、Ⅴ、Ⅶ、Ⅱ、Ⅻ因 子活性测定(仪器法)
蓝色管
血小板聚集功能
周一至周五8:30AM.前去血液科 实验室拿试管(前提是血小板正 常,空腹抽血)9:00前送标本
上午11点前
上午11点前
不限时 上午10:30 上午11点前 不限时 不限时
降钙素原半定量
紫色管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S)
绿色管
风湿实验室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CCP 黄色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检验科分子生物 乙肝DNA(HBV-DNA)定量 组
黄色管
微生物室
输血管理核对制度

临床用血工作制度一、检验科工作制度一、血源由县中心血站统一提供,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到血站取血时要写清楚取血联系单,以免取错血。
库血不够急诊取血时,电话通知血站时要详细说明血型及血量,送血的出租车费先由当班人员垫付,并在发票上签名(须有第二人核对签字)后交科主任到医院报销。
二、建立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及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消毒登记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合理储血(最佳库存量为周用血量的50%),科学管理,杜绝浪费及滥用。
三、输血申请单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连同病人血标本、会诊谈话记录、用血审核单提前一天送血库备血,急救用血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标本试管上贴上标签,写上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仔细核对,核查申请单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明确,联号是否一致,然后填上收到日期时间并签名,在标本接收记录本上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靠。
四、第一次输注血浆的,需送定型血标本,以后输注血浆的免送标本。
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需至少早一天通知血库,以便同血站预约。
五、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聚凝胶交叉。
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血(急诊抢救病人要优先处理、优先供给、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六、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血液质量如有任何异常,一律不得出库,待查明原因。
血液出库原则上不退还。
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保存7天,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七、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应≥50%。
提倡、指导临床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配合医院血液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八、用血原则:早先用、迟后用,以免造成浪费。
九、院外出诊需用血的,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要快速按要求的血型、血量准备好出诊箱(箱内放冰袋),填写出诊领血单,由出诊医生签字后随血液带走。
医院各种登记本

为加强临床检验“危(wei)险值”的管理,确保“危(wei)险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第一条“危(wei)险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赋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者治疗,可能拯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浮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条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后,应即将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者延迟报告,并填写《检验科危(wei)险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临床科室接到“危(wei)险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wei)险值报告处理登记本》,应即将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第三条“危(wei)险值”报告程序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危(wei)险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即将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即将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填写《检验科危(wei)险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危(wei)险值”报告后,应即将报告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并在《临床科室危(wei)险值报告处理登记本》详细记录,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生接到通知时应即将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者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
检验科必须即将复检,及时向临床报告“危(wei)险值”复检结果。
确认浮现危及生命的“危(wei)险值” 报告时,下级医师应即将报告上级医师并进行相应处理。
13医院输血科流程、程序、管理、记录表13.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

输血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检验科输血室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科室总体医德医风、医疗安全、职工的培训及再教育,医院以及科室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科室业务管理水平、科室总体业务素质等:一、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准则,加强职工的道德品质教育,规范职工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促进科室医疗作风的转变,以此提高科室政治思想管理水平。
二、以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业务工作,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三、将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作为科室全面发展的基础,促使科室在医疗行风和医疗技术素质方面得到根本地改善,力争五年之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能达到百分之百。
四、把医院和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使职工能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及专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的规范管理科室各项业务,促使科室的业务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通过质量管理,促进职工自学的自觉性,提高科室职工业务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整体水平,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科室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的落实:由质控小组依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写出书面报告,科室根据质控评价报告做好下月工作的安排。
质控小组每半年要作出书面小节,年终写出书面总结。
输血室业务技术人员质量控制目标和标准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控;依据总体管理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即:医德医风和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评价。
一、政治思想1、政治学习: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地参加医院和科室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政治活动。
结合医院《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紧跟当前的形势,不断地用新时期的思想充实自己,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格地约束、控制自己的医疗行为。
检验科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前准备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
2. 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梅毒抗体(RPR)、艾滋病抗体(HIV)和谷丙转氨酶(ALT)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3. 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清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后,方可输血。
4. 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本一起提前呈交输血科。
三、输血过程管理1. 输血科接到输血申请后,应核对患者信息、输血申请单、血型、血型鉴定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保无误。
2. 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 输血前,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并做好输血前准备。
4.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输血反应,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输血后管理1. 输血结束后,护士应详细记录输血过程、输血反应及处理措施,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2. 对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对输血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输血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五、输血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血源筛查制度,确保输血用血质量。
2. 定期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输血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3. 加强输血科设备、设施及试剂的管理,确保输血过程顺利进行。
4. 定期对输血科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检验科负责解释。
xx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核查表

病人姓名:性别:ID号:主诊医生:考核评价项检查内容检查结果:√/×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是否有临床输血知情同意书
是否有患者或家属签字
检测项目填写是否齐全
是否有签字时间
是否有医师签字
急诊输血检测结果是否回报,签字时是否注明
输血前九项检查
输血前是否检测
是否先输血后抽血样检测
检测项目是否齐全
报告单报告时间是否有时效性
有检测医嘱是否有检测报告单
输血申请
申请单填写是否完整
是否符合用血分级申请要求
输血核对
输血是否执行2次双核对
输血治疗相关记录
有输血治疗,是否有相关记录
有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是否完整
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是否有出入血量记录
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出入血量是否相符
临时医嘱和病程记录是否相符
输血指征掌握情况
无特殊情况记录,输血是否符合输血指证
输血前是否有血常规或凝血功能检查
输血后是否有效果评估继续输血
发血单
病历中发血单是否丢失
输血不良反应
有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但病例中是否有相关记录
病例中有相关记录,是否上报输血不良反应
血袋处理
是否送回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