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热液金矿床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及地质意义

热液金矿床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及地质意义李艳军1,魏俊浩1,谭俊1,周京仁2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2. 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烟台 265147摘要:稀土元素可以有效地示踪热液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
本文根据近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①热液金矿床石英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富Zr、Ti的微细矿物包裹体中,如榍石、褐帘石、锆石、金红石、尖晶石、钛铁矿等,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很少,其比例范围介于0.009%~1.340%之间,均值为0.110%。
②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与石英的稀土元素含量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可以利用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或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特点及相关参数特征示踪成矿物质和成矿液体的来源和性质。
同时,笔者也强调:应用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示踪研究应加强对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重视稀土元素示踪与同位素示踪相结合,更有助于准确地判断成矿流体的来源。
关键词:石英;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热液金矿床1.引言稀土元素属于不活泼元素,在热液体系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可以有效地示踪成矿流体的来源[1],作为原始成矿流体被保存在包裹体中的流体的稀土元素是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
但由于流体包裹体细小及次生包裹体的存在,其中的稀土元素低含量制约其应用。
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由于具有灵敏度高、背景低,大部分元素的检出极限在1×10-3-1×10-2ng.ml-1的优点, 可以实现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测定[2],被广泛用来测定流体包裹体中的微量和稀土元素。
关于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前人已作过大量的研究[3~16],然而在应用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示踪流体来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斟酌。
本文主要以胶东马塘金矿、东季金矿[12],新疆准噶尔地区包谷图金矿、科克萨依金矿[13]及四川大渡河黑金台子金矿[15]等热液金矿床中石英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资料和数据为例子,结合该领域其他一些研究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新疆恰夏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新疆恰夏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新疆恰夏铜矿床位于阿尔泰增生造山带南缘克兰盆地内,受NW向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产于康布铁堡组地层中。
成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冷热台显微测温表明,早阶段主要发育W型和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45℃~388℃,流体盐度介于5.51 ~8.66 wt.% NaCl eqv.之间;中阶段存在四种类型的包裹体,以C和PC型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低于早阶段,为241℃~341℃,流体盐度高于早阶段,呈双峰式分布,分别介于3.39 ~11.75 wt.% NaCl eqv.和38.94 ~46.37 wt.% NaCl eqv.之间;晚阶段主要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2℃~239℃,流体盐度介于0.18 ~7.86 wt.% NaCl eqv.之间。
C型和PC型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含有少量的N2和CH4。
对中阶段沸腾包裹体群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成矿压力为80 ~200Mpa,属于断层阀控制的静水-静岩压力交替的流体成矿系统,成矿深度为7.4 ~8km。
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 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
标签:流体包裹体;富CO2流体;恰夏铜矿1 区域地质背景恰夏铜矿位于阿尔泰山造山带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内,大地构造背景为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南缘早泥盆世弧后拉张盆地。
克兰盆地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志留系中上统库鲁姆提组、泥盆系下统康布铁堡组、泥盆系中统阿尔泰镇组。
库鲁姆提组为一套混合岩、片麻岩夹变质砂岩,片岩组合,与上覆的康布铁堡组断层接触;康布铁堡组为一套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岩-碳酸盐岩建造;阿勒泰镇组为一套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云母石英片岩和千枚岩组合。
2 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内主要的含矿层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第二岩性段(D1k22)(图1)。
第十一章典型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

• 2.盐度 • 流体包裹体的盐度有两种,一种是产于IV到 VI带中的流体熔融包裹体和含子矿物 • 包裹体,这类属于高盐度包裹体,而在Ⅹ带石英 中的流体包裹体则盐度较低。对流体熔融包裹体 和二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为: 流体熔融包裹体29,40wt%Na(、1~32。Owt% NaCl含子矿物流体包裹体28。5wt%NaCl~ 31.5wt%:NaCl,液体包裹体4.9wt%NaCl~9.1wt %NaCl。液体包裹体的盐度是从产于石英一长石 核钉英中的包裹体中测得的。
图11.5可可托海三号伟晶岩脉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A.绿柱石和I到III带的形成P-T条件;B.结晶出原生的透锂长石,箭头表示伟晶岩冷却的 趋势;C.透裡长石被锂辉石和石英所交代;D.形成原生的锤辉石和石英,相对于第V和 VI带;E.酸盐烙融体分出一个流体相,其中主要是H2O,含少量NaCl和CO2;F.硅酸盐熔融 体继续分出流体相,并且流体相又发生相分离,分出―个富含CO2流体,另一个是富含 NaCl-CO2的相,相当于第VI带或Ⅶ带;G.部分锂辉石被锂霞石+石英或锂沸石、锂云母和 石英所代替,进一 步分异到石英时,流体代替硅酸盐熔体;Bsp.β锂辉石; Pet.透锂长 石;A.Spd.锂辉石;Ecr.锂霞石
图11.2可可托海三号花岗伟晶者矿脉平面图〈据卢焕章,1997〉1.辉长岩; 2罾文象和变文象带(Ⅰ带〉;榇粒状钠长石带(Ⅱ带〉;块状黴斜长石带 (Ⅲ带〉;白云母带 (Ⅳ带〉;叶钠长石锂辉石带(Ⅴ带);1.石英锂辉石 带〈Ⅵ带、1白云母钠长石带(Ⅶ带); 1钠长石锂 云母带(Ⅷ带);10.石英 铯榴石带(Ⅸ带):11.核部块状石英坛石带(Ⅹ带);12.花岗岩带
• 表11.1 三号伟晶岩脉中的包裹体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摘要: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 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CO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CO2的包裹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CO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作者:陈衍景[1]倪培[2]范宏瑞[3]F Pirajno[4]赖勇[5]苏文超[6]张辉[6] Author:CHEN YanJing[1] NI Pei[2] FAN HongRui[3] F Pirajno[4] LAI Yong[5] SU WenChao[6] ZHANG Hui[6]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南京大学,壳幔演化与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Geology Survey of West Australia, 100 Plain Street,Perth, WA 6004, Australia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期刊:岩石学报ISTICSCIPKU Journal: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007, 23(9) 分类号: P618.51 关键词:金成矿系统流体包裹体矿床地质探针大陆动力学机标分类号:P61 P59 机标关键词:热液金矿成矿系统流体包裹体特征 gold deposits 岩浆热液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的改造金矿床成因变质热液热液型矿床系统发育低盐度造山矿床形成矿床地质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含量高盐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冀东华尖金矿床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西南部,是区域性大型金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三方面研究表明,其成矿作用是由深部岩浆热液活动和多个阶段的流体演化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华尖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成矿作用。
1.流体包裹体特征华尖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液相包裹体、气液相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
其中液相包裹体以含有NaCl和KCl的卤水为主,主要分布在石英、钙长石和辉石等矿物中。
气液相包裹体主要由液相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共同组成,其中气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钙长石等矿物中,气体组成以H2、N2、CH4为主。
气相包裹体则分布在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矿物中,气体组成以H2、N2、CO2为主。
2.成矿作用华尖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由深部岩浆热液活动和多个阶段的流体演化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中,成岩期流体主要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阶段流体主要以岩石圈地壳深部流体为主。
成岩期的流体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蒸发和冷却、混合和迁移这两个阶段。
成矿阶段的流体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混合、升华和深部加热这三个阶段。
这些流体演化过程不仅对矿床中金、银等矿物的成因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矿床成矿作用的类型和成矿条件等也有明显影响。
总之,华尖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成矿作用是相互关联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深入认识华尖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找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相关数据包括火山岩中岩浆热液及成矿期流体中的包裹体特征分析数据及成分分析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华尖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机制的影响。
1. 火山岩中岩浆热液包裹体特征:液体包裹体中包容体积85%-90%,包裹体溶解温度为183-308℃,密度为0.875-1.036 g/cm³,盐度为3.2%-20.3% NaCl eq.;气液相包裹体以气体为主,包裹体年龄为187±10 Ma,包裹体深度为5.5-7.5 km,沸点温度为288-306℃,气液体体积比为1:1.5-1:2.5。
矿床学总结概念各类矿床

矿床学总结概念各类矿床矿床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内容是各类矿床的形成、演化和富集规律,探讨矿产资源勘探和利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矿床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矿床,提高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效益。
本文将总结概念、各类矿床及其特点。
一、矿床学的概念矿床学,是一门探讨矿床形成规律和富集规律的学科。
它是矿产勘查和利用的基础,属于地质和矿产资源学科,是一门理论架构完善且实践性强的学科。
矿床学的研究核心是寻找矿床的矿产资源富集规律和形成机理,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各类矿床1. 破碎带矿床破碎带矿床是由岩石断层,裂缝,紊乱边界,节理等断裂性质形成。
破碎带矿床中包含金属、钨、锡、钼、铜、铅、锌等金属的矿物,其成矿过程主要与热液流体、气体、液体等的活动有关。
2. 沉积矿床沉积矿床主要是由流水、湖水、海水等液体的沉积形成,包含铁矿石、石灰岩、盐、煤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床类型。
其成矿过程是物质单元逐步沉积(如有机物,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形成矿物质基础。
3. 热液矿床热液矿床是指由热液流体或气体的侵入和作用形成的地下矿床。
热液矿床主要富集金、银、铜、铅、锌、锡等有价金属和贵金属。
球体、脉状、网络状、伞形状、残矿体等是热液矿化的形成特征。
4. 铁矿石矿床铁矿石矿床是指富含铁元素的矿石矿床,通常为层状、伪层状、实体、脉状等不同构造形态。
铁矿石矿床的成矿过程与从深部升华气体作用的控制有关。
5. 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由露天火山活动冷却后形成的地下岩浆矿床,包括铂族、铜、镍、铬等由火山岩浆形成的矿体和矿床。
岩浆矿床的主要成因是浆液的物质交换和迁移。
6. 化学沉淀矿床化学沉淀矿床是由水溶液中物质沉淀而成的地下矿床。
包括百货、硫酸盐、熔融、铜铅锌层等,其特点是矿石产物深色、遗迹明显或“水滴造品”形态。
7. 包裹体矿床包裹体矿床是由包裹体内的化学元素与固体载体所形成的有色矿石,如铜、石墨、金、银、铀等。
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

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矿床成因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其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作为研究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矿床形成机制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1. 流体包裹体的定义和类型流体包裹体是指在矿物或岩石中由固体、液体或气体组成的微小空腔。
根据包裹体形成时的环境和过程,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熔融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和固相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主要存在于岩浆矿床中,记录了岩浆的生成和演化过程;气液包裹体主要存在于热液矿床中,记录了流体的成分和温度压力变化;固相包裹体主要存在于变质矿床中,记录了岩石的变质过程和成分变化。
2. 流体包裹体的提取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作用,研究人员通常需要提取和分析其中的包裹体。
提取包裹体的常用方法包括显微镜下手动或机械切割、高温高压流体爆裂和离子切割等。
提取后的包裹体可以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分析,如显微镜观察、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通过对这些分析结果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到包裹体中流体的成分、密度、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而推断矿床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3. 流体包裹体特征的解读和示意研究过程中,根据流体包裹体内部的特征和组成,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键信息,有助于揭示矿床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比如,通过测量流体包裹体中的真密度和盐度,可以初步判断矿床形成的温度范围和成因类型。
此外,通过固相包裹体中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可以推测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条件和物质交换机制。
而气液包裹体中的气体组分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则可以揭示矿床的流体来源和演化路径。
4.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方法在矿床成因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通过对矿物中包裹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金属矿床形成的机制,即“岩浆–热液-岩浆”相互作用过程。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1000-0569/2007/023(09)-2085-08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陈衍景1,2倪培3范宏瑞4 FPirajno1,5赖勇2 苏文超6 张辉6CHENYanJing,NI Pei,FAN HongRui, F Pirajno, LAI Yong, SU WenChao andZHANG Hui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2.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3.南京大学壳慢演化与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5.GeologySurvey of WestAustralia, 100PlanStreet,Perth, WA 6004,Australia6.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1.KLMD,GuangzhouInstitute ofGeochemistry认ChineseAcademyof Sciences, Guangzhou510640,China2. Laboratory ofOrogenand Crust Evolu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Key Laboratory ofCrust-MantleEvolution and }ineraliz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93,China4. Key Laboratory ofLithosphere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5. Geology SurveyofWest Australia, 100Plain Street, Perth,W A 6004,Australia6. Institute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China2006-12-30收稿,2007-06-22改回.Chen YJ, NiP, Fan HR,Pirajno F,LaiY,SuWC andZhang H.2007. Diagnostic flui dinclusions of differenttypes hydrothermalgold deposits.Acta Petrologica Sinica.23(9);2085一2108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gold depositsas example, attempts tosetupa scientific linkage between oregeology andfluid inclusions,consideringthat inprevious published works,obs ervations and measurementsof the fluid inclusionscommonlywere not well interpreted. In som ecases, geological data didnot agree with theresultsobtained fromfluidinclusion studies. Inthispaper, we firstreview previousclassifications of golddeposits,andthen,subdivide golddeposits into five classes,based onthe dominant ore-formi ngprocesses:1)intrusion-related hypothermal systems,suchas porphyry-systems, breccia-p ipes,IOCG and skarns; 2)orogenic- or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type;3)epithermal-type,i. c.reworking hydrothermal depositshosted in continental-facies volcanic- subvolcanic rocks;4)fine-grain disseminated type(Carlin-type and/orCarlin-style ),i. e. reworking hydrotherm aldeposits hostedsediments; and 5)hydrothermalmetalliferous sediments related to submarine venting, suchasVMS andSEDEXstyles.Inthiswork we selectdiagnostic geological andfluid-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ive classes ofore-systems,andclarify theirkey differences thatcan be used as genetic markers.Ore-fluid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end-members,namelyreworking, metamorphic andmagmatic fluids. Manyore-systems are knownto formas a resultof multiple fluidsduring multi-stage events; and theirlate-stage of mineralization alwaysbeing caused by fluids with a high-proportion of reworking of theoriginalore systems or by renewedfluid flow.Therefore,thefeatures of late-stagefluids,alterationand mineralization cannot be used to identify theorigin andgenetic type of an ore-system. Instead,wesuggest that only the early-stage signatures can beemployedto determine the origin andtype of anore-system.Reworking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by low-temperature(<300 0C),low-salinity and low-contentof COZ,and sourcedfrommeteoric and/or sea water;metamorphic fluids by moderate-temperature,low-salinityand high-c ontent ofCOZ;and magmatic fluidsbyhigh-本文受国家973项目(2006CB403500)和I_I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40425006,40730421)的资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1.造山型—变质热液成矿系统
包裹体主要为3中类型:(1)富CO2包裹体,(2)含CO2水溶液包裹体和(3)水溶液包裹体。
其中(1)富CO2包裹体包括纯CO2包裹体和CO2体积在50%以上的CO2-H2O包裹体,后者可有两相(LCo2+LH2O)或三相(所谓的双眼皮);(2)含CO2包裹体:CO2含量小于30%的包裹体,可有两相和三相,见于成矿早阶段和中阶段,晚阶段不发育;(3)水溶液包裹体:即单相或两相的水溶液,多称为NaCl-H2O包裹体。
温度200-500℃,盐度通常低于10%。
低盐度富CO2的流体包裹体是造山型矿床或变质热液矿床区别于其他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
2.浆控高温热液型—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夕卡岩型和铁氧化物型(IOCG型)。
包裹体类型:(1)CO2-H2O型包裹体,两相或三相,温度大于300℃。
(2)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晚阶段普遍发育,均一温度基本低于250°。
(3)含多类子晶包裹体(4)含盐类子晶包裹体,盐类子矿物多为钠盐,流体相可为富/含CO2,但多为水溶液,均一温度250-500,盐度23%-50%,含子晶的富/含CO2包裹体为浆控高温热液型矿床所特有。
3.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
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偶尔可见含子晶的水溶液包裹体,缺乏H2O-CO2包裹体。
水溶液包裹体温度100-280,盐度低于10%
4.微细粒浸染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即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
已发现的包裹体类型(1)水溶液包裹体,为富气相,富液相和纯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低于250,盐度一般小于10%。
(2)石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不超过250。
(3)富/含CO2包裹体。
盐度低于8%,温度在200以上,最高达350或更高,捕获压力达200MPa或更高。
发育此类包裹体的一般视为卡林型和造山型的过渡类型。
总之,徽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流体系统为低温、浅成的水溶渡,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低于300,估算包裹体捕获压力一般低于60MPa。
5.热水沉积型—水底喷出的改造热液成矿系统,即VMS和SEDEX型。
该类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温度集中在100-350,盐度多变化与3.5-15%,当水深小于1.5km时,常有沸腾现象。
另外含NaCl子晶的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极罕见。
参考文献:陈衍景,2007,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岩石学报,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