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四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 4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4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课时备课【本学期总第5 课时】【本单元第5 课时】【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
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可在小组内交流)(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6、指导背诵:(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教学反思】:课时备课【本学期总第6 课时】【本单元第6 课时】【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1、名背诵2、默写《望天门山》二、学习《题西林壁》1、屏幕显示庐山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2)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3)教师解答归纳。
《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教案教案:《望天门山》一、教学目标:1.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
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3.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望天门山》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2.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三、教学准备:1.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2.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
3.相关的诗歌分析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望天门山》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感受天门山的壮丽景色。
讲解诗歌内容:(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望天门山》的原文,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
2.分析诗中描写的天门山景色,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3.讨论诗中“鬓毛生霜”的意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心情和生活背景。
分析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怀等。
2.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如五言绝句的四平韵、对仗、押韵等。
小组讨论和展示:(30分钟)1.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个人思考和写作:(20分钟)1.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下自己对于《望天门山》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天门山的想象和情感。
总结:(1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括《望天门山》的主题和意境。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分析、讨论、写作和总结的方式,全面培养了学生对《望天门山》这首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提高了学生对诗歌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和讨论,拓宽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四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一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保护肘关节二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工地三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河四
- 1 -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一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2 / 9。
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设计(精选8篇)

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设计(精选8篇)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自制演示文稿【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大家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古诗望天门山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能背诵并任选一首默写。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准备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课上或课外学过李白、苏轼的哪些诗或词。
2、收集一些描写山水的古诗读一读。
三、学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首。
四、学习过程第一学时1、交流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描写水的诗2、自己把《望天门山》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在小组里讨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具体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
还可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6、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短文。
第二学时1、交流背诵学过的苏轼的诗,描山水的诗。
背诵《望天门山》。
2、自己把《题西林壁》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在小组里讨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具体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
还可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特别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用张开的手来帮助理解--“横看”五个手指像五座山峰;侧看就是一座山峰。
《望天门山》教案(4篇)

《望天门山》教案(4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阅读经典诵读《望岳》,习的一主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一、回顾单元主题师生合作背诵单元导语(提示关键承接读)师:第六单元首页的那首小诗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背出那首小诗,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起。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女生),澎湃的大海(男生);师:有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师:有宁静的山村(女生),繁华的都市(男生)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景(男女生一起)。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诵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读中点评)师:是啊!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点评:是那滚滚的长江之水。
师: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点评:是那千姿百态的庐山。
师:女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点评:是那气势恢宏的瀑布。
师:男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宿建德江》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点评:是江水倒映月亮的景象。
三、学习“一主”一)初步感知1、点明主题,板书课题师: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2、书写古诗,初步感知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
请大家模仿老师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写的工整、漂亮。
(师板书,学生模仿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教师范读,感知节奏师:诗是有节奏的,仔细倾听老师诵读,在你书写的古诗中画出节奏来,谁愿意在黑板上画(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师范读学生在倾听中画出节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望天门山》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以及这首诗的背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体验古诗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并能够朗读、背诵《望天门山》。
难点: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如“天门山”、“楚江”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望天门山》全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幼儿准备:熟悉古诗的节奏、韵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古诗学习。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诗《望天门山》的内容,包括诗人李白、楚江、天门山等,帮助幼儿理解。
3. 朗读: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背诵:教师引导幼儿背诵古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5. 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等活动,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古诗的美。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幼儿对《望天门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内容:1. 诗文解析:讲解古诗《望天门山》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
2. 诗人介绍: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等,让幼儿了解诗人。
3. 相关知识:讲解与《望天门山》相关的自然、历史、文化等知识,拓宽幼儿的视野。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2. 第二步: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幼儿的疑问。
3. 第三步:朗读、背诵古诗,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第四步:互动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第五步: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四篇)
目录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一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保护肘关节二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工地三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河四
- 1 -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一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2 / 2。